我叫晏高飛,去年8月28日增派到從江縣谷坪鄉山崗村任網格員,同年12月調整到谷坪鄉五一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兼任五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網格員。 剛到谷坪鄉五一駐村時,我就覺得這裡的幹部和村民都顯得格外親切溫暖,這也許是極為巧合的緣分,因為我出生在烏江河畔一個美麗的村莊也叫作五一村。
晏高飛在鼓樓宣講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五一村是谷坪鄉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211戶1041人,貧困戶110戶555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發生率為50.29%,貧困程度深,貧困覆蓋面廣。到村任職的第一天,我心中既彷徨又激動,五一駐村工作組成員都不懂少數民族語言,脫貧攻堅任務使我倍感壓力,但我堅信,只要拿出200%的決心和勇氣,不管有多麼大困難也阻擋不倒我們前進的道路。
五一村黨苟寨脫貧攻堅政策宣傳群眾大會
駐村後,我通過召開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會議,虛心和村組幹部探討求教脫貧攻堅相關工作,我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入戶走訪全村2個自然寨3個村民小組211戶,每到一戶都與群眾拉家常,交心談心,認真做好民情筆記,全面了解我村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情況和當前面臨的難題。 在充分了解全村脫貧攻堅基本情況後,結合村情實際,我徵求村兩委班子成員的意見建議及時制定工作措施,採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的措施,嚴格按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核心指標,通過推薦勞務就業、實施農村老舊住房整治(透風漏雨、人畜混居、一拆兩治)、民政兜底保障等舉措,補齊了脫貧攻堅短板弱項,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入戶檢查指導農戶環境衛生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兼任村級脫貧攻堅指揮所長,我深知抓好黨建促脫貧這一制勝法寶。我結合五一村的實際情況,以黨建促脫貧攻堅,嚴格按照「三會一課」制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一宣六幫」活動,紮實開展基層黨支部各項工作,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主體作用。同時,開展感恩教育「扶志+扶智」活動,帶領群眾自覺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中來,形成貧困群眾「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格局,徹底摒棄「等靠要」思想,提振群眾精氣神,不斷激發黨員群眾內生動力。 2019年底,眼看就是歲末年初的時候,村裡的貧困戶居住條件尚未得到改善。楊補保是一個特殊的家庭,全家四口人,只有一個勞動力,兩個殘疾人,他的長子多年外出務工未歸,幾乎沒有與家人聯繫,次子是在校小學生。根據住房保障達標研判,楊補保房子傾斜凝似危房。對這樣弱勢群體家庭,我積極幫助楊補保維修校正房屋,為他聯繫磚瓦等建設材料,並修建加固了房屋地基堡坎,新建水衝式衛生廁所等,終於,一棟嶄新舒適的房子呈現在村民們眼前。
晏高飛入戶宣傳脫貧攻堅政策
「晏書記你對我們太好了,我房子透風漏雨,幫助我整治房屋;我家稻穀未收完,你組織大家來幫助我搶收稻穀,我太感謝你了。」村民楊老要心存感激的這句話,我知道說出了全體村民的心裡話。 「看著我們村寨的大變化,想到你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地忙碌,想到你們過春節都沒有回家團圓,我總是不忍心,現在不僅黨的政策好,黨的幹部也好,為了我們貧困群眾,你們付出了太多,真心地感謝你們,你們辛苦了!」這是脫貧攻堅收官之戰迎來全面勝利之際,老支書吳志芳拉著我的手說的原話。 每當我聽到群眾動情的肺腑之言,看到村裡發展得越來越好,駐村工作 「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我覺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駐村第一書記晏高飛幫助農戶搶收稻穀
【人物小傳】 晏高飛,男,1984年3月出生。2008年7月畢業於銅仁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大專學歷,2008年7月參加大學生西部志願者到從江縣貫洞鎮人民政府工作;2010年1月參加大學生到村任職到從江縣往洞鎮人民政府工作;2015年到從江縣委宣傳部工作,2019年12月到谷坪鄉五一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兼任五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網格員。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麗
編輯 劉娟利 編審 田旻佳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