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他鄉當故鄉|從江縣谷坪鄉五一村第一書記晏高飛

2020-12-27 天眼新聞

我叫晏高飛,去年8月28日增派到從江縣谷坪鄉山崗村任網格員,同年12月調整到谷坪鄉五一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兼任五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網格員。  剛到谷坪鄉五一駐村時,我就覺得這裡的幹部和村民都顯得格外親切溫暖,這也許是極為巧合的緣分,因為我出生在烏江河畔一個美麗的村莊也叫作五一村。

晏高飛在鼓樓宣講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五一村是谷坪鄉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211戶1041人,貧困戶110戶555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發生率為50.29%,貧困程度深,貧困覆蓋面廣。到村任職的第一天,我心中既彷徨又激動,五一駐村工作組成員都不懂少數民族語言,脫貧攻堅任務使我倍感壓力,但我堅信,只要拿出200%的決心和勇氣,不管有多麼大困難也阻擋不倒我們前進的道路。

五一村黨苟寨脫貧攻堅政策宣傳群眾大會

駐村後,我通過召開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會議,虛心和村組幹部探討求教脫貧攻堅相關工作,我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入戶走訪全村2個自然寨3個村民小組211戶,每到一戶都與群眾拉家常,交心談心,認真做好民情筆記,全面了解我村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情況和當前面臨的難題。  在充分了解全村脫貧攻堅基本情況後,結合村情實際,我徵求村兩委班子成員的意見建議及時制定工作措施,採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的措施,嚴格按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核心指標,通過推薦勞務就業、實施農村老舊住房整治(透風漏雨、人畜混居、一拆兩治)、民政兜底保障等舉措,補齊了脫貧攻堅短板弱項,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入戶檢查指導農戶環境衛生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兼任村級脫貧攻堅指揮所長,我深知抓好黨建促脫貧這一制勝法寶。我結合五一村的實際情況,以黨建促脫貧攻堅,嚴格按照「三會一課」制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一宣六幫」活動,紮實開展基層黨支部各項工作,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主體作用。同時,開展感恩教育「扶志+扶智」活動,帶領群眾自覺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中來,形成貧困群眾「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格局,徹底摒棄「等靠要」思想,提振群眾精氣神,不斷激發黨員群眾內生動力。  2019年底,眼看就是歲末年初的時候,村裡的貧困戶居住條件尚未得到改善。楊補保是一個特殊的家庭,全家四口人,只有一個勞動力,兩個殘疾人,他的長子多年外出務工未歸,幾乎沒有與家人聯繫,次子是在校小學生。根據住房保障達標研判,楊補保房子傾斜凝似危房。對這樣弱勢群體家庭,我積極幫助楊補保維修校正房屋,為他聯繫磚瓦等建設材料,並修建加固了房屋地基堡坎,新建水衝式衛生廁所等,終於,一棟嶄新舒適的房子呈現在村民們眼前。

晏高飛入戶宣傳脫貧攻堅政策

「晏書記你對我們太好了,我房子透風漏雨,幫助我整治房屋;我家稻穀未收完,你組織大家來幫助我搶收稻穀,我太感謝你了。」村民楊老要心存感激的這句話,我知道說出了全體村民的心裡話。  「看著我們村寨的大變化,想到你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地忙碌,想到你們過春節都沒有回家團圓,我總是不忍心,現在不僅黨的政策好,黨的幹部也好,為了我們貧困群眾,你們付出了太多,真心地感謝你們,你們辛苦了!」這是脫貧攻堅收官之戰迎來全面勝利之際,老支書吳志芳拉著我的手說的原話。  每當我聽到群眾動情的肺腑之言,看到村裡發展得越來越好,駐村工作 「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我覺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駐村第一書記晏高飛幫助農戶搶收稻穀

 【人物小傳】  晏高飛,男,1984年3月出生。2008年7月畢業於銅仁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大專學歷,2008年7月參加大學生西部志願者到從江縣貫洞鎮人民政府工作;2010年1月參加大學生到村任職到從江縣往洞鎮人民政府工作;2015年到從江縣委宣傳部工作,2019年12月到谷坪鄉五一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兼任五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網格員。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麗

編輯 劉娟利  編審 田旻佳 王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堅持不懈,必有迴響丨從江縣谷坪鄉高餘村第一書記...
    我叫羅明勇,來自黔東南州農業科學院,2019年6月我被派到從江縣谷坪鄉高餘村任第一書記,同時擔任網格員和幫扶幹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懷著對工作的熱情和愛崗敬業的精神,向著高餘村出發。剛到高餘村,眼前的景象讓我震驚。
  • ...故事」好政策給了我生活的動力|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村民蘭老三
    我叫蘭老三,今年80歲,家住貴州黔東南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一組。  30年前,我的妻子因產後抑鬱,無法與人正常交流,因為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妻子比較邋遢,家中生活非常慘澹。  我年齡大了還長期生病,妻子經常在路上遊蕩、神志不清,日子過得苦不堪言。  好在我們趕上了國家的好政策。2014年,村支兩委的幹部了解到我家的情況後,讓我寫申請交到組裡,經開會討論後將我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從此,我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我的扶貧故事」用汗水澆築青春之花|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駐村第一...
    我叫顧光勝,2018年3月我被貴州省交通運輸廳派駐到從江縣鬥裡鎮臺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我一直致力於為臺裡村打造一支永遠撤不走的「駐村工作隊」,全力打造好村支兩委班子,積極推進臺裡村脫貧攻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治理和勞務輸出等工作,充分發揮了基層戰鬥堡壘作用。
  • ...扶貧故事」我與結對幫扶戶的「扶貧情緣」|從江縣西山鎮黨政辦...
    賈收安熱情地對我說。賈收安是我幫扶的一個貧困戶。我們從不認識到認識,再到把彼此當成親人,這都是脫貧攻堅牽的「紅線」。2017年底,根據組織安排,我從加鳩鎮調到西山鎮黨政辦工作。2018年初我被安排到大醜村結對幫扶9戶貧困戶。在開展幫扶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賈收安這一戶。第一次到入戶走訪時,他臉上一點笑容都沒有。
  • 從江縣下江鎮聯心村 第一書記吳秀恆:奏響扶貧「三部曲」
    從江縣下江鎮聯心村 第一書記吳秀恆:奏響扶貧「三部曲」 2020-09-1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在法治扶貧的第一線丨從江縣司法局西山司法...
    我叫梁輝龍,2004年警校畢業,2005年參加工作,先後在公安、司法行政一線奮戰,一幹就是15年。2016年9月,我調任黔東南自治州從江縣西山司法任所長。2019年6月底,按照縣委組織部的統一安排,我被選派到西山鎮頂洞村脫貧攻堅指揮所任網格員(兼任副所長)。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心、真情 堅守脫貧攻堅陣地丨從江縣谷坪鄉平...
    自2018年3月輪換駐村以來,我始終堅決貫徹省、州、縣、鄉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聚焦產業革命八要素,緊密團依靠結廣大黨員幹部隊伍,著重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以群眾「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為目標,推動平二村脫貧攻堅工作和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 「我的扶貧故事」沉於一線做好排頭兵|從江縣貫洞鎮今華村同步小康...
    我叫梁正芝,是從江縣投資促進局三級主任科員。2018年,在組織的關心下,單位領導的信任和鼓勵下,我榮幸地到貫洞鎮今華村擔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2019年3月,成立了脫貧攻堅指揮所,我又擔任了所長。從2018年到2020年這三年的時間裡,工作上的困難,勞動上的辛苦,我體會到了酸、苦、辣、甜。2018年,我剛轉到縣投促局上班3個月,正好趕上縣委組織部選派駐村第一書記,選派條件是要會講民族語言,身份必須是黨員,且擔任過副職。由於我是侗族,是黨員,也是副科級幹部,更巧的是我們單位掛幫的是貫洞鎮今華村,所以,上面的條件我都具備,成為了選派的首選人選。
  • 天眼新聞:「我的扶貧故事」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丨從江縣丙妹鎮...
    我叫廖鑫,2019年4月,受組織選派,到丙妹鎮丙梅三村任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丙梅三村可利用土地資源有限,要想盤活村集體經濟,組建合作社是有效的辦法。起初大部分群眾並不理解不支持,碰到工作做不通的群眾,我都會厚著臉皮繼續宣傳動員,後來群眾理解了我們的良苦用心,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大家共同努力,獲得了群眾的支持,更加堅定我攻堅克難向前衝的決心和信心。為了少走彎路,確保項目實施成功,我刻苦鑽研「八要素」,學習種植養殖專業技術,分析各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
  • ...故事」千字文言以述脫貧之志丨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書記粟元標
    「凡脫貧攻堅者,必當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依也……」   近日,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書記粟元標執筆寫下一篇題為《樵夫脫貧攻堅軼事》的千字文言文。同時,文章以其獨到的文風、真摯的感情,用這特別的方式,記錄其這段脫貧攻堅歷史,下面一起來感受下這篇不一樣的「扶貧故事」。   餘乃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書記,姓粟,字元標、名強、自號樵夫。本從業於新立之從江二高,長八尺三寸,從江貫洞幹團人也。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兩代人,幫扶父子兵|從江縣西山鎮務林村第一...
    六十多年前,我的父親曾在務林村當了五年的掃盲教師。當我告知他,我將去務林村駐村時,他有些激動:「是老天特意安排的吧?我在那裡掃盲五年,你現在又搞扶貧!去吧!那裡是窮了點,但人還是很實在的!」幫助群眾摘糯禾駐村第一天,與村組幹見面,了解基本村情。深度貧困村的自然條件基本都一樣,不必多說。令我詫異的是,這個170多戶,近1000口人的村子,目前全村只有一名在校大學生,大專(高職)生五人,高中生屈指可數。
  • 「我的扶貧故事」白衣天使心繫百姓 平凡崗位堅守初心丨從江縣加榜...
    我叫梁吉成,今年56歲,畢業於從江縣衛校,先後在不同村寨擔任村醫30餘年,現在是從江縣加榜鄉平妹村的村醫。  加榜鄉平妹村位於從江縣西部,距離縣城接近100公裡,距離鄉駐地約17公裡,遙遠的距離讓基本醫療保障顯得尤為重要。我不能讓村民們僅僅因感冒,都需要花上最少1個小時去鄉裡面才能得到治療。
  • 「我的扶貧故事」一花一草扶貧路 不是他鄉是故鄉丨鳳岡縣何壩鎮...
    我叫洪俊花,說起脫貧攻堅,我有太多感觸。三年前,我來到鳳岡縣何壩鎮凌雲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從此便開始了我的脫貧攻堅駐村之路,至今已有1000多天。  在政策指引下,我同村裡的書記、主任一同從各個小組開群眾會入手,每天頂著烈日,逐條馬路踩點、規劃、測量到施工,全程參與。不到一年的時間,凌雲村修通通組公路8條近10千米,通村公路2條5千米,實現了組組通水泥路。
  • 「我的脫貧故事」從「緊巴巴」到「樂呵呵」丨從江縣加勉鄉南燒村...
    我叫潘義林,從江縣加勉鄉南燒村人,家裡有7口人,今年35歲。   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村、鄉、縣等多級政府的黨員幹部月月都來我家走訪,有時是宣傳黨的政策,有時是詢問生產生活需求……我積極配合他們的工作,天天盼望著生活問題能解決。漸漸地,家裡的生活還真發生了轉機。
  • 「我的扶貧故事」曾經屋內望星星 如今滿屋是溫馨丨從江縣剛邊壯族...
    連日來,加麼村的天像漏了一樣,無休止地下著雨。到處塌方滑坡、滾石倒樹、洪水泛濫,給剛插完秧的村民增添了幾分緊張感。憂民所憂,急民所急。在下了一整晚暴雨後的第二天一早,我帶領貴州電大幫扶分隊隊員來到六組檢查災情。一走進村民林應科家,他就高興地迎了上來。
  • 「我的扶貧故事」丨黎平縣敖市鎮八開村第一書記陸文良
    我叫陸文良,男,1979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貴州黔東南州生態環境局黎平分局黨組成員、汙染減排辦公室主任、駐敖市鎮八開村同步小康第一書記。因原單位駐村第一書記王海任,長期堅持駐村幫扶,2019年7月因勞累成疾,最終病倒在一線扶貧工作崗位上,不能繼續履職駐村工作,必須新派一名第一書記頂崗履職。看望留守老人2019年是黎平縣脫貧摘帽之年,基礎設施需要按時完成,保障措施必須落實到位,各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
  • 「我的扶貧故事」難忘的笑聲|織金縣茶店鄉山林村駐村第一書記龐成智
    我叫龐成智,是畢節市織金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和社會事務管理局副局長,2018年3月擔任織金縣茶店鄉山林村駐村第一書記。該村是茶店鄉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有224戶82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7戶269人,易地搬遷7戶26人,貧困發生率曾一度高達20.09%。
  • 「扶貧故事」情灑扶貧路——記竹山上庸鎮桃子灣村駐村第一書記
    情灑扶貧路——記上庸鎮桃子灣村駐村第一書記 賀華 看到這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裡、甜在心頭,紛紛誇讚有這樣一位「好書記」、「女豪傑」,她就是縣人防中心駐上庸鎮桃子灣村第一書記賀華。不怕困難勇挑扶貧重擔桃子灣村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木棉花開丨從江縣下江鎮下江村駐村幹部...
    我叫梁宜清,2019年1月,被派選到黔東南從江縣下江鎮下江村擔任脫貧攻堅指揮所網格員兼聯絡員。當時下江村總人口128戶53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4戶187人,貧困發生率為34.38%,具有自然寨分散、發展不均衡、歷史「欠帳」多的特點。
  • ...故事」在扶貧路上譜寫青春華章丨從江縣東朗鎮孔明村駐村幹部王容
    我叫王容,女,中共黨員,貴州赤水人,現任貴州黔東南從江縣東朗鎮人民政府專職監察員和孔明村駐村幹部、網格員。2018年秋,剛畢業的我懷著滿腔熱血,抱著一份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踏上了離家700多公裡的旅程,來到了從江縣東朗鎮。  初到東朗,進鎮的道路崎嶇不已,生活用水困難、語言溝通障礙和水土不服等艱苦的生活條件,已遠遠超乎自己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