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告訴大家幾個的常識:人可以分為古代人和現代人,文字可以分為古代文字和現代文字,服裝可以分為古代服裝和現代服裝……(前面都不重要,重點是後面這句)那你們知道芭蕾也可以分為古典芭蕾和現代芭蕾嗎?
古典芭蕾
一般來說,人們習慣以20世紀初發生的現代藝潮對芭蕾的影響為分界線。在此之前以遵循芭蕾原有程序規範和風格特徵的作品,無論是舞劇還是小型作品,都被認為是「古典芭蕾」。比如提起芭蕾舞劇大家腦海裡第一時間浮現的可能是《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夾子》,這三部大眾熟知的芭蕾舞劇就是古典芭蕾的經典作品。
古典芭蕾重在體現單人或雙人的表演效果,並有自己嚴格的一套程序規範和風格特徵,對演員基本功和技巧有著較高的要求。如《天鵝湖》第三幕黑天鵝獨舞變奏中,黑天鵝要一口氣做32個「揮鞭轉」,這就要求演員有極高的基本功底和舞蹈技巧。
古典芭蕾中的古典派和浪漫派
古典芭蕾還有古典派和浪漫派的區分。兩者較明顯的差別在於舞者所穿的舞裙不同,古典派的舞衣是紗質的短裙,稱為classical tutu,舞鞋質地較軟。而浪漫派的舞裙長至膝與踝之間,稱為romantic tutu,舞鞋為硬式,便於舞者腳尖動作的變換。浪漫派芭蕾最主要的代表就是舞劇《吉賽爾》。
現代芭蕾
而近代產生的許多芭蕾作品,或在題材選擇上有別於以往的選材範疇,或在形式上進行了發展創新,從生活中提煉了動作語言,或從其它姐妹舞種吸收借鑑了舞蹈語彙和表現手法,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舞姿,衍生出大型舞蹈,更講究舞臺效果,形成了獨特風格的芭蕾樣式,便被稱為「現代芭蕾」。在上世紀創作的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紅色娘子軍》、《白毛女》,還有以前給大家介紹過的芭蕾舞劇《花木蘭》都屬於現代芭蕾舞劇。
題材的變化不可避免地也帶來形式的變化,比如舞劇在結構、敘事方式、舞蹈語彙等方面也都可能依戲劇內容而有較大突破。也會吸收現代舞的編舞方法與技巧、動作,包括服裝的變化,更簡潔更簡便以至只著舞蹈練習服上臺的作品。
介紹了這麼多,對於不了解芭蕾的人來說,可能很多都記不住,但我覺得看完這篇文章應該還是會有些收穫的,起碼以後大家去看芭蕾舞劇的時候就不要傻乎乎地問「為什麼演員們都不穿那種很漂亮很蓬鬆的裙子(學名TUTU裙)」了,而當別人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就可以憑藉自己豐富的學識(模糊的印象)去幫秒殺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