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每天晚上8點半,有一群神秘人士會準時湧上B站。5分鐘後,她們開始不停地反覆揮動雙臂。
她們分別是許光漢老婆、朱一龍的老婆、王一博的女友、易烊千璽的老婆......反正,全世界好看的老婆都聚集了起來,朝著人類的一個共同目標奮鬥。
那就是美麗芭蕾!
不管我們每天早上幾點醒,白天烤塌了多少個電飯鍋烤蛋糕,下午刷多少綜藝和劇集,晚上的保留節目永遠雷打不動,跟著視頻走一波美麗芭蕾。
雖然我們上一次集體網約美麗芭蕾,還是去年暑假。
但這次我們是認真的!想要瘦!
目前,美麗芭蕾的教學視頻已經被頂上了B站全站日排行榜最高第五名。
沒錯,在「努力瘦身變美嫁給愛豆」這件事情上,我們從來都是認真的。
今天的文章來自 南方醫科大學神經外科黃瓊珍,為大家詳細解讀「美麗芭蕾」那些事。
女生練美麗芭蕾有多瘋狂
到底什麼是美麗芭蕾?
一切要從美麗芭蕾的魔鬼教練、紐約市芭蕾舞團前首席Mary Helen說起。
她出名,是幫娜塔莉·波特曼訓練了六個月芭蕾舞。
後來娜塔莉憑藉《黑天鵝》,拿了奧斯卡影后。
Mary老師出名了,學生就多了,她就編排出了一套健身操教材售賣,結合了很多芭蕾舞的動作,比如甩膀子、驢踢腿,所以叫美麗芭蕾。
其實市面上類似的有氧操有很多,比如早年很火的韓國鄭多燕、歐美Pump it up等等。
美麗芭蕾這套操,是專門為想減肥、又不想去健身房的懶星人量身打造。
對新時代雲健身的廣大同胞來說,美麗芭蕾,讓屬於我們這代人的廣場舞提前了整整30年。
打開B站「美麗芭蕾」系列,你就可以和祖國各地的姐妹在魔鬼教練Mary老師的帶領下,共同起舞。
而且,我們跳的可不是扭秧歌式的廣場舞,而是歐洲古典高雅藝術的代表——芭蕾。
一想到,堅持半個月,就能擁有天鵝頸、小蠻腰、筷子腿……豈不妙哉。
但沒想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揮其手臂,硬其翅膀,練到其找不到北為止。
堅持美麗芭蕾的第一天:「我是來做天鵝的 不是來做個哮喘的驢啊 」。
堅持美麗芭蕾的第二天:「這哪裡是告別蝴蝶袖,根本就是告別手臂」。
堅持美麗芭蕾的第N天:「練了幾天,翅膀硬了」。
堅持美麗芭蕾的一整年:「一年過去,別人已經蛻變,而我差不多被端上餐桌了。」
甚至產生了從此遁入「素食主義」空門的想法:」我差不多是只死天鵝了(´・_・`)以後再也不吃鳥類了,它們飛起來太不容易了,誰飛誰知道。「
彈幕和評論區的姐妹,永遠都在相擁痛哭流涕,越練越哭泣,越痛越努力。
也有暗自較勁、誓為愛豆爭光的:"我許光漢(朱一龍、王一博、)的女人,絕不認輸!"
在你的雙臂酸痛到罵娘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
美麗芭蕾這麼累,究竟有沒有用?
美麗芭蕾到底值不值得練
首先,我要表揚所有堅持練習美麗芭蕾的同學。你們的行動力,比平時只會沙發上吃零食的人,強多了。
美麗芭蕾是有用的。
不管是無氧運動、有氧運動還是日常步行、做家務等非運動性活動(NEAT),能動起來都是對健康有益的。
特別是在體重管理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管理方面,運動的療效堪比藥物[1-3]。
姑且不論這美麗芭蕾訓練的效果好不好,起碼可以讓你少在沙發上和床上躺15分鐘,也算是喜事一樁了。
再說了,對於許久未活動過的小姐妹來說,美麗芭蕾已經算是一種酷刑了,相信很多人在第一次練的時候都很難姿勢標準地跟完全程。
光是看該視頻的彈幕,就是一路飄紅,哀鴻遍野。
不管怎麼說,要恭喜我們走出了「可樂薯片麻辣燙,遊戲刷劇葛優躺」的喪圈,邁出了健康生活的第一步。
女孩子們如果真的能學到Mary老師的體態,改掉埋頭玩手機、聳肩駝背的壞毛病,美麗芭蕾就真的一項特別好的運動。
關鍵是,這教程視頻不要錢的呀。
啥也別說了,趕緊從床上沙發上爬起來,扔掉手裡的薯片,找片小空地,手機支好,張開雙手撲騰撲騰就飛了起來。
一開始,感覺良好,挺胸收腹沉肩,我能行。
慢慢地,身體有點hold不住了,隨著動作越來越快,手好累肩膀好痛,不行,為了能讓鎖骨重見天日,堅持。
你以為你完美地堅持下來了,但其實,你後面大半的時間都是在畸形扭曲的姿態下進行的,可能會讓你的體態更難看。
2009年加拿大的一項運動機能學研究發現,肩膀或手臂的重複性運動,會導致肌肉疲勞,進而誘發身體姿態代償性的重心變化,以及其他協同部位的關節力學變化[4]。
如果我們肩膀力量不夠、單純為了跟上動作而勉強硬凹,很有可能會出現上斜方肌的代償發力,久而久之,可能會把脖子兩側練出堅實的肌肉來,讓脖子看起來更短。
而且,肩關節是人體活動範圍最大的關節,不像其他關節一樣只能做一個平面的活動,它可以實現旋前旋後、上聳下沉以及內收外展等。[5]
良好的活動性也就意味著該關節涉及的肌肉會更多,與鄰近關節的關聯會更複雜,受傷的機率也大。
這也就是為什麼不同的人練習天鵝臂的時候,感覺各不相同,練到的部位也不一定相同的原因。
所以,美麗芭蕾絕對不能盲目練習!不能盲目練習!不能盲目練習!
一定要確定自己的發力是正確的,最好找專業人士線下指導。
如果你要是一邊練著15分鐘的美麗芭蕾,一邊意淫夏日鎖骨吊帶衫,我勸你冷靜。
三年前的我,就是看網紅博主的「美麗芭蕾是什麼神仙運動,15天就練出了鎖骨來!」這類文章入的坑。
網上的對比照同樣效果感人,僅僅十來天,虎背熊腰就變成了紙背蜂腰,猥瑣頸變成了一字肩。
胖子不是一天吃起來的,猥瑣頸水桶腰大象腿也不是短期之內形成的。
如果減肥塑形這麼容易,我在這裡還有什麼意義(狗頭)。
所以,一切號稱15天塑形的運動都是騙人的。
即便是15分鐘的美麗芭蕾,你也需要以月為單位地堅持,才能看到效果。
練錯了問題很大
除了堅持的時間不夠之外,很多人還對美麗芭蕾產生了「包治百病」的誤解:
相信它可以瘦肩膀瘦手臂,可以練出一字型鎖骨,可以美化下頜線條,肩不酸了背不疼了啥啥都好了......
我怎麼聞到了菜市場賣跌打藥酒和狗屁膏藥內味兒了呢?
實在要警惕,網絡上這類口令簡單、動作小白,卻說「能治百病」的運動教程,雖說不用錢,但是點擊量和觀看量也是利益所驅,無形之中還是被割了韭菜。
天上從來不會掉免費的餡餅,所以,不用花錢的雲健身課程,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健身小白。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不是每個人的肩頸狀態都是一樣的。
有人是因為長期低頭玩手機導致斜方肌拉長緊張而「垮了肩膀」。
有人是因為經常鍛鍊到了斜方肌導致其收縮緊張而「粗了脖子」。
還有人是因為體脂過高而堆積在肩背上「藏住了脖子」。
如果大家都練出天鵝臂、天鵝頸,效果可能不盡如一。
而且,「一字型鎖骨」本身就是一個違反了人類正常鎖骨形態的概念,正常解剖下的鎖骨應該是接近水平,且末端略向上翹起的,成「V」字形。[6]
網上的「一字型鎖骨」大多是故意凹出來的!
不信可以試一試,把肩膀先提起來,再往後往下旋轉一圈,胸部挺拔,鎖骨立馬就能從「V」形凹成「一字形」。
哇,這不是很好?肩膀也平了,胸部也挺拔了,怎麼能說是違反了正常體態呢?
這個時候你的腰都要向前突出到變形啦!
整個肩背部的肌肉發力都處於不平衡不穩定狀態,而且腰椎的過度伸展還會代償到胸椎和肩胛骨,進一步引起肩胛骨後提上縮,縮著縮著,脖子又短了。
我們留意一下,在練美麗芭蕾的時候,瑪麗老師是不是也是這個樣子的?
不管是站著、還是臀腿訓練的後抬腿時,瑪麗老師的腰椎都是過度前凸的,整個脊柱的穩定性都很容易被破壞。
我經常擔心自己練著練著腰就折了。
健身房還沒開門,宅家雲健身也是沒辦法。
網絡教程那麼多,該如何選用呢?
首先,警惕網絡上見效快,宣傳誇張的健身視頻,特別是沒有醫學和運動學背景的博主轉載的。
經常有很多自稱「視頻搬運工」的博主,對健身視頻的好壞根本沒有辨別能力,盲目搬運轉載,對科學性和安全性完全不負責任。
其次,在沒有專業人士指導的情況下,不要挑戰極限動作。
如果是沒有訓練經驗的人,或者是本身有基礎疾病的人,一來就下猛藥,挑戰高強度高難度高衝擊性的運動,很容易受傷。
先緩後急,注意感受。
每接觸一項新的動作時,都要先慢動作演練一遍,感受這個動作會鍛鍊到哪些部位哪些肌肉。
比如天鵝臂,仔細感受就會發現,其實手臂根本沒有怎麼發力,所以根本談不上會「瘦手臂」。
而且,如果練久了發現斜方肌的位置特別緊張,那就要警惕這個動作可能會把斜方肌練大。
如果練完覺得腰酸背痛,也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姿勢不對引起代償發力了[7]。
練總比不練好,練得標準一定比練得畸形好。
不要因為每一項運動可能會有的副作用而放棄運動了。
無論是什麼運動教程,只要我們決定從床上起來開始運動,就是成功的開始。
至於這個教程適不適合我們,就需要我們在後續的過程中,通過練習感受,摸索改進了。
記住,運動教程千千萬,感覺不對就要換。
本期作者:南方醫科大學神經外科研究生黃瓊珍。
參考文獻
1.Higgins, J. P., Higgins, C. L., & MCEP, B. (2016). Obesity and exercise. 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 83(2), 151.
2.Sharman, J. E., La Gerche, A., & Coombes, J. S. (2015). Exercis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8(2), 147-158.
3.Wilkinson, T. J., Shur, N. F., & Smith, A. C. (2016). 「Exercise as medicine」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26(8), 985-988.
4.Fuller, J. R., Lomond, K. V., Fung, J., & Côté, J. N. (2009). Posture-movement changes following repetitive motion-induced shoulder muscle fatigue. 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 19(6), 1043-1052.
5.McDonald, A. C., Mulla, D. M., & Keir, P. J. (2019). Muscular and kinematic adaptations to fatiguing repetitive upper extremity work. Applied ergonomics, 75, 250-256.
6.Helathline. (2020). Clavicle.
7.Morton, D., & Callister, R. (2015). Exercise-related transient abdominal pain (ETAP). Sports medicine, 45(1),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