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八旗子弟」這個名稱持有偏見了,在大清朝那是正規軍呢

2020-12-27 蘭姐故事

在很多人眼裡,一說「八旗子弟」,都會把這個詞和「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掛靠在一起,其實,這是一種很大的偏見。清代近三百年的歷史一百多萬平方公裡的疆域全是由八旗子弟保衛的。如果沒有八旗子弟大清王朝能夠存在嗎?何為八旗子弟?清代八旗制度是軍政合一、兵民一體的組織,是清王朝立國、維護國家政權之本。清代八旗包括滿洲八旗、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其在旗者統稱為「八旗子弟」。清代的滿族都在旗,都是八旗子弟。那些在旗的漢軍旗人、蒙古旗人,也是八旗子弟。所以,籠統地說「八旗子弟」如何如何,還要注意到這一點,否則打擊面就會太大。

1583年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其勢力不斷擴大。大約在1601年建立了四旗,即黃、白、紅、藍。並於1615年增加為八旗,即在原來的四旗上鑲邊而成。至此,滿洲八旗遂成定製,形成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八旗制度貫穿整個清代,所有的滿族人都被編入八旗,可謂全民皆兵。「旗人」每年國家要給「錢糧」,戰時要為國家效力。1616年,努爾哈赤在今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建立了「大金」,史稱「後金」政權。1621年,後金定都遼陽。1625年,後金定都瀋陽。1635年,皇太極建立了蒙古八旗。1642年,皇太極又建立了漢軍八旗。至此,清代八旗制度基本完善。

八旗的編制分為三級,即牛錄、甲喇、固山。牛錄是最基層的組織,滿語的意思是「箭」。這是女真人的習俗,過去女真人打獵每10個人為一組,其打頭的稱「牛錄額真」。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之初,就採用了這種傳統的方式,將牛錄作為一個最基層的組織。按照定製,每一個牛錄的兵力為300人,其首領稱「牛錄額真」,漢譯為「佐領」;每五個牛錄為一甲喇,其首領稱「甲喇額真」,漢譯為「參領」;每五個甲喇為一固山,其首領稱「固山額真」,漢譯為「都統」。按照這種編制,我們就可以大致算出八旗兵的人數。一個牛錄有300人,五個牛錄1500人(一甲喇),五個固山7500人。也就是說,一個旗的兵力是7500人,那麼八個旗就是6萬人整。最初的滿洲八旗兵丁,也就只有6萬人左右。如果再加上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也就有18萬左右的兵力。

在清朝,被編入旗的統稱為「旗人」,也就是「八旗子弟」。這些旗人是清王朝的基本軍事力量,他們主要負責保衛大清王朝。事實上,清代的八旗子弟,在反對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維護國家統一,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清代初年,清王朝為了鞏固自己在全國的統治,四處出擊,八方平亂。剷除三藩,平定準噶爾之亂,降緬甸、安南、廓爾喀等等,大小戰爭連年不斷。康熙皇帝曾三次親徵準噶爾,乾隆皇帝則有「十全武功」。儘管,清王朝出於封建統治需要,有些戰爭具有民族壓迫的性質,但大多數戰爭是正義的戰爭,尤其是清代前期的一些戰爭。

比如,乾隆皇帝曾自詡「十全老人」,並寫有《十全武功記》一文,「十功者,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噶降,合為十」。其中,平定準噶爾,受降廓爾噶,降緬甸、安南等役,都是無可非議的正義之戰。應該說,乾隆皇帝在維護祖國統一,保衛邊疆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相關焦點

  • 清朝的八旗子弟現在還有嗎?此時在黑龍江邊幹農活
    拉林鎮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就已經存在,距今早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可是在這的居民卻都不會說東北話,並且沒有一點的東北口音,年紀大的老人更是一股子京腔味,他們的生活習慣與東北人的生活習慣截然相反,東北人大大方方,豪豪爽爽,而他們確實有著很多細緻的規矩。
  • 清朝八旗子弟的後代過得有多舒服?吃老本,整天躺著都有收入
    圖片來源於網絡:八旗子弟二、八旗全部都是滿人嗎?有的人也從百科上查過于謙老師,發現上面寫的是漢族,便有些納悶,一個漢族怎麼成了旗人呢?事實上,在清朝的時候旗人不全都是滿人,滿人也不全都是旗人。剛開始設立的八旗是全部由滿人組成的,後面隨著後金慢慢壯大,建立了清朝,一路上打敗了蒙古和漢族,在這個過程中俘虜了很多奴隸。
  • 清朝八旗子弟為什麼偏愛文玩核桃
    在清朝到了鼎盛時期,玩家大多聚集交流在當時的「八旗一條街」,就是現在前門大柵欄兒一帶,都是些「不為一日三餐而忙碌的人玩。當時,玩核桃分兩種:文玩和雅玩。雅玩是文玩的更高層次。北京有句老話,叫「玩意兒」,當時人們認為:核桃最少也得盤上個8到10年後,核桃包漿完美、碰撞之聲如骨如牙金石之響、色澤細潤如玉,才能稱之為「玩意兒」。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盛傳不衰,形成了世界上獨有的中國核桃文化。
  • 八旗子弟在哪裡?和珅的後人在黑龍江,至今仍保留著祖先的傳統
    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在講述清朝歷史故事的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格格王子」這個名詞。自然,我們也聽到了「八旗子弟」這個稱呼,知道他們是清朝的尊貴子弟。如今新中國已經建立,不知道這些昔日的八旗子弟如今生活在哪裡。八旗子弟,階級象徵八旗實際上是清朝的軍隊組織和戶籍制度。
  • 清朝滅亡,滿人改漢姓,這幾位明星都是八旗子弟的後裔
    清朝滅亡,滿人改漢姓,這幾位明星都是八旗子弟的後裔八旗子弟改漢姓並非清朝衰亡後才開始。據史料記載,在唐朝靺鞨/渤海時期、金朝中後期,都曾出現過「改漢姓潮」。據滿族文化研究學者統計,可考的八旗姓氏共有993個。清朝滅亡,滿人改漢姓,愛新覺羅氏多以「金」為姓氏(愛新覺羅在滿語中是「金」的意思),此外還有以艾、駱、羅、毓、肇、趙等為姓氏。不過也有些人保留了愛新覺羅姓氏,如溥儀等。至於其他八旗後裔的姓氏,幾乎全部改成了漢姓。娛樂圈這幾位明星都是八旗子弟的後裔。
  •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晚清八旗子弟貴族生活,到底是什麼樣?
    或許大家看到的,只是這個封建王朝的落後性,如果有人認真翻開滿清歷史,可以發現曾經的大清也精神十足。 但是在清朝搖搖欲墜、山河破碎時,這些躺在祖先功勞簿上的八旗子弟,仿佛又是壓垮清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很多現代人拍攝的影視劇中,八旗子弟都被演繹成了一個笑話。他們是紈絝子弟的代名詞,每天遛鳥、聽戲、吹牛,仿佛這一切都他們最後的尊嚴。事實上影視劇中所描繪的,八旗子弟的形象過於片面,而且也帶有很濃重的嘲諷色彩。
  • 明朝的宦官,清朝的八旗子弟。清朝前期經濟佔世界30%卻滅亡的原因
    乾隆時期、工業革命前,清朝的經濟佔世界經濟30%,但是到了清朝後期衰弱被滅亡有著以下的原因:1.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社會的落後,《中國近代史綱要》中明確指出,甲午中日戰爭及清王朝在近代一切對外戰爭的失敗,其根本原因都是因為清王朝的腐敗和社會的落後
  • 八旗子弟,不是只有「滿八旗」
    歷史上最有名的是建立了金朝,金朝很強大,滅了大遼國和北宋。 金朝最終被蒙古和南宋夾擊而亡,女真人重新退回「白山黑水」之地,以待時機。 明朝末年,女真族重新崛起。 既然靠狩獵為生,就要有狩獵組織,這個組織有利於統一指揮,提高狩獵效率。
  • 清朝滅亡後,許多八旗子弟窮得要飯,只有這群旗人富得流油
    自從清朝定鼎中原後,滿清統治者為了表彰那些在戰爭時期為王朝創建立下戰功的八旗子弟,給予了他們諸多世世代代可以享受的特權,比如不用從事生產活動,生活費用由國家財政負擔等等。不過,隨著1912年大清王朝的滅亡,八旗子弟吃皇糧的好日子也就走到了盡頭。
  • 清朝八旗是哪八旗?
    八旗制度是滿清的一項根本制度,貫穿於清朝始終。硬邦邦的八旗,其實也是極有趣有料的。皇帝最早打黑旗黃色向來是皇家的御用顏色,是九五至尊的標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滿清王室最初卻是扛著黑旗起家的。八旗不止是滿人八旗制度的最終確立經歷了長達60年的時間,必須明確的是,八旗不僅僅是滿人,還包括蒙古,漢人等其他民族。1584年努爾哈赤剛起兵時只有黑旗一旗,1589年共有黑紅二旗。1601年,努爾哈赤對部落組織形態進行了一次改革,確立了黃,白,紅,藍四旗。
  • 《那五》——家業衰敗的八旗子弟淪落於市井社會的生活
    那五出身於八旗貴族家庭,是貨真價實的名門後裔。然而,自從其父將祖上留下的諾大產業揮霍一空後,那五就成了名符其實的破落戶。那五從小鬥雞走狗、聽戲看花、提籠架鳥無所不能,惟獨不能自理生計。在騙賣索七的「古月軒」失敗後,他只得寄居在祖父的收房丫頭雲奶奶家。雲奶奶無微不至地照料那五,他倒端起了主人的架子。
  • 晚清八旗子弟的真實生活: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還要講排場,連大清將...
    並且統治者為了犒賞曾經追隨他們徵戰天下的軍隊,還將軍隊以組織和戶口編制八旗制度,分別是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清朝人的身份等級制度也由此產生。 但由於封建社會的官職大多是世襲制,因此即便是子孫沒有什麼貢獻,只要這個官位是世襲的,他照樣可以當,八旗子弟也由此而來。
  • 近代時期,滿族八旗子弟大都改為了漢姓,他們都是如何改的
    那麼,滿族人的姓都是怎麼改的呢?(辛亥革命)事實上,滿清八旗子弟改漢姓的趨勢,並不是從清政府滅亡才開始的。因此,乾隆皇帝還曾下旨,要求八旗子弟停止這種不規範的改姓。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滿族百姓分為八旗,但卻並不代表每一旗就只有一個姓氏。根據統計,八旗子弟出現過的姓氏,共計有900多個。而除開皇族姓氏愛新覺羅外,清朝還有八個非常顯赫的姓氏,被俗稱為「滿洲八大姓」。
  • 清朝八旗如何排名?哪個旗是最厲害的?
    八旗鐵騎,可以說是明末清初時期,中國土地上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軍隊,甚至放眼當時的整個世界,在冷兵器對抗上也絕對是堪稱一流勁旅。在明末清初的戰場上,包括明朝的正規軍,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朝鮮的軍隊,以及同樣精通騎射的蒙古部落軍隊,都不是清朝八旗鐵騎的對手,並且往往是一觸即潰,從而也留下了那句經典的「滿萬不可敵」。
  • 清朝八旗的地位排名,最尊貴的不是正黃旗
    相信很多人對清朝時期的八旗並不陌生,因為現在很多清宮劇裡面關於八旗子弟的情節很多,但是很多人對八旗的排名卻不大清楚,有些人認為正黃旗在八旗中排名首位,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八旗的排名以及哪旗最尊貴,且聽我慢慢道來。
  • 八旗子弟很少,清朝駐守的八旗兵是如何編制的?一地方一個兵嗎?
    當時的清朝地大物博,疆土遼闊,但是駐防八旗的人卻不過十多萬。當然也不是說皇帝不重視地方的駐守,而是當時的清朝實力非常的強悍,在領土讓沒有敵手。 他們駐守在其他地方的兵,很少,最高的駐守人數一般不會超過兩萬。不過作為滿族的起源地東北,清朝統治者是非常重視的,因此駐防的部隊也比較多。
  • 清朝滿洲的八旗由什么姓氏掌握?旗主又是怎麼更迭的?
    滿洲八旗的旗主都由愛新覺羅氏掌握。具體來說,就是由努爾哈赤和其弟舒爾哈齊的後裔來掌控。有些人特意強調,八旗分為滿蒙漢,總計二十四旗。但蒙八旗和漢八旗是沒有獨立旗主的,蒙漢八旗也歸滿旗旗主進行統領。 旗主到底有什麼特權,使其竟如此囂張呢?
  • 清朝滿族八旗騎射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發展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這是滿族民俗活動中騎射文化的體現,滿族八旗對騎射的崇拜使得清朝滿族八旗騎射文化有了深深的厚植土壤和民眾基礎,並且騎射文化的發展隨著滿族民俗活動的內容的不斷豐富而逐漸發展。滿族八旗騎射二、滿族八旗子弟教育內容中的騎射活動在清朝建立初期,皇太極擔心八旗子弟會荒廢武事
  • 滿洲八旗,對清朝統治做出巨大貢獻的制度之一
    就這樣形成了滿洲八旗的雛形,每個旗都是對應的軍隊,因此努爾哈赤將這八個旗的軍隊組合在一起出徵,稱為八旗兵,這些最開始的八旗兵都是陪努爾哈赤打下天下的功臣,因此在後來八旗子弟們通常都能夠憑藉自己所在旗地位的高低獲得相應的禮遇。
  • 滿清八旗分別有哪八旗?哪一旗勢力最大?八旗子弟們有什麼特權?
    滿清八旗圖騰都知道滿清八旗這個詞,所以這個制度的建立大大促進了滿清社會的發展,努爾哈刺能夠在東北迅速崛起基本上都是得益於這一套先進的制度體系。滿清八旗出徵八旗子弟的特權範圍是非常廣的、也是非常大的,首先在仕途方面漢人是不能進入權利核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