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數日益增多,胖不僅影響了形體美,還和很多疾病病發率相關,那麼肥胖的標準是什麼?不同的部位肥胖對身體又有何影響呢?
體質指數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體質指數也稱BMI指數,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
計算方式如下:
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假如你的身高1.60米,體重60KG,60KG/(1.6^2)=18.75當BMI指數為18.5~23.9時屬正常。你可以算一下試試!
其實,身體上不同的部位肥胖同樣暴露著身體的不同問題!
1.上身胖:脾胃功能失常
上身胖一般是指腹部肥胖,這種人不一定是胖子,很多瘦子也可能出現肚子大。比如男人的啤酒肚,哺乳期給寶寶斷奶過早的女性,以及缺乏運動的人腹部都容易囤積脂肪。若是脾胃虛弱,水溼便得不到正常的運化,生成痰濁淤積在體內;若是胃腸有火,食慾過旺,總吃不飽,攝入過盛,上半身便會發胖,形成蘋果形身材。研究發現,蘋果型身材的女性不僅容易引起心臟病發作和腦中風,還更容易患痴呆。
2.下身胖:肝膽不好
當肝膽腎出了問題,會導致經絡排毒不暢,脂肪代謝變得緩慢,毒素容易積累淤積在下身,造成下半身肥胖(梨形身材)。很多女性都是下半身胖,脂肪囤積在臀部和大腿,這樣的人是除了減少久坐,糾正翹著二郎腿等不良坐姿,還要警惕肝,膽,腎臟是否異常。因為膽固醇高,脂肪多,尿酸不正常的人,排毒功能不好就會形成下半身肥胖。
3.胳膊粗:心經與大腸不通
心經、大腸經主要經過我們的上肢,心經和大腸經不通的話,體內毒素等容易淤積,很容易導致胳膊肥胖。我們叫它「蝴蝶袖」,「蝴蝶袖」暗藏心臟供血不足的危機,若你的手臂內側捏起來疙疙瘩瘩的,每天堅持敲打,拍打,不然脂肪顆粒會影響氣血運行形成脂肪垃圾囤積不美觀也有害心臟。
4.後背肥胖:膀胱經不通
膀胱經是人體抵禦外界風寒的一個天然屏障,同時又是人體最大的一個排毒通道。脂肪的囤積有個規律哪裡冷哪裡更容易囤積脂肪,在中醫看來,背部脂肪的堆積,身體自我抵禦機制起作用,背部會會自動囤積脂肪,變厚的部分,是身體築起的防禦溼寒的大門。同時會形成惡性循環,囤積的脂肪又影響經絡的通暢,經絡不通,又會導致排不出去的垃圾堆積。於是,背部就會越積越厚。同時,背部變厚也有臟腑的問題,上焦厚叫心肺火旺,中焦大叫脾胃不暢,下焦厚叫腎氣不足。
5.腹部脂肪堆積:脾胃虛寒
「帶脈」,指的是位於腰腹之間、人體唯一橫向運行的脈絡。人體的其他經脈是自上而下運行的,只有「帶脈」橫向環繞一圈,好像把縱向的經脈用一根繩子系住一樣。
脾胃主運化,負責消化食物和吸收,如果出現了脾胃虛寒的情況,就會影響脾胃的正常功能,食物會轉變為脂肪,造成身體水溼停滯,脂肪堆積在腹部就會出現大肚子。脾胃虛弱帶脈就容易堵塞,帶脈一旦堵塞,就會造成身體多條經絡都堵在腰腹處,造成腹部肥胖!形成惡性循環!
如何改善呢?
1.祛溼寒調脾胃 ,常做揉腹運動,做法:用雙手搓熱,對準腹部順時針36次,逆時針36次,做三遍。
2.輕揉耳輪通腎氣 ,方法: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1分鐘,直至耳輪充血發熱。
3. 常捶背疏通經絡,方法:適度自上而下的捶打背部,可振奮陽氣、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調和五臟六腑,達到消除疲勞、寧心安神等作用.
肥胖不但是脂肪的囤積,要把身體內部原因找到才是根本。所以,掌握三個方法,不僅改善這些問題,而且還能成功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