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考試也是一樣。只有充了解所考的內容,所考的知識點,才能有針對性地去複習和應考,才能取得高分。語文這門學科想要考及格很簡單,但是想要考高分卻不容易。想要考高分最基本的基礎積累的題型是不能丟分的。
在日常的考試中,基礎題型分為兩個小部分,第一小部分為六個選擇題:前三個選擇題的知識考點分別為字詞的音、形、意;第四個選擇題為語病題或標點符號的使用考點;第五個選擇題為排序的考點,第六個選擇題為文學常識的考點。第二小部分為古詩文默寫。今天山村來談談文學常識題如何才能快速的選出正確答案。
其實文學常識的知識沒有捷徑可走,因為它考察的就是文學常識的內容。想要解答好文學常識題的關鍵在於平時的識記。而想要記住文學常識的內容,主要的方法就是背誦。當然,背誦是有技巧的,不是胡亂地背誦。我們在背誦的時候可以講究一些技巧,可以把要識記的內容分類整理出來,可以按朝代、作品體裁、作品風格等等,把相關聯的作家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記憶。例如:我們在識記宋代的那些有名的詞人時,我們可把宋代詞人劃分為兩個流派,一個為豪放派;一個為婉約派。豪放派詞人以蘇軾、辛棄疾等詞人作為代表人物;婉約派以李清照、柳永等詞人為代表。這樣我們就可以把這些作者的生平簡介及作品成就做成一本筆記或卡片便於記憶。
當然,記住以後只是做題選出正確答案的一個保障,一個基礎而已。要做到快速精準地找出正確答案,還需要注意以下這幾點:
在考試中,文學常識的考察容易出錯的地方有:
1、作家作品搭配錯誤
作家作品搭配錯誤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張冠李戴」,例如:「法國作家莫泊桑被稱之為世界短篇小說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選自他的小說集《羊脂球》,他的代表作還有《項鍊》、《巴黎聖母院》、《九三年》等」。在這個例子中,前半部分沒問題,但是後面的代表作中就有問題了,《巴黎聖母院》、《九三年》不是莫泊桑的作品,而是雨果的作品。這種就屬於作家和作品搭配不當。所以當我們在做題時候,看到這種選項,第一時間就要核對下所給選項中的作家和作品是否正確。
2、作家、國別及所處時代錯誤
這種錯誤就更好理解了,例如:「《關雎》選自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天淨沙.秋思》是明朝馬致遠所作的散曲。在這個例子中,後半部分的《天淨沙.秋思》作者馬致遠是元代散曲大家,並非是明朝人。這屬於作者及所處時代錯誤。
作者和國別搭配錯誤:「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作家、詩人,代表作有《哈姆萊特》、《威尼斯商人》等」。在這個例子中,莎士比亞是英國人,並非是法國人。
所以在做題時,見到這類選項,第一時間關注點在作家和國別及所處時代的搭配上。
3、作品體裁歸類錯誤
作品體裁歸類錯誤最典型的就是把散文歸類為小說,最愛考的就是魯迅先生的文學常識及作品。例如:「《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部回憶性小說集,《五猖會》、《貓.狗.鼠》、《二十四孝圖》都選自這部作品」。在這個例子中,《朝花夕拾》是屬於魯迅先生的散文集而非小說集。魯迅先生的小說集為《吶喊》、《彷徨》。所以在做題時看到選項中有類似的句子時,一定要注意判別題目所給的信息中,作品的體裁和它所歸類的體裁是否正確。
4、對作品人物分析錯誤
這一錯誤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對作品及人物的了解。例如:「《簡.愛》中塔普爾小姐出身貧寒,從小極具反抗精神。她畢業後到桑菲爾德莊園做家庭教師,最終以獨立的人格和勇敢的個性贏得了羅切斯特的愛情」,在這例子中,如果考生沒有讀過《簡.愛》,考生是很難分辨得出選項的對錯。但是讀過作品的考生都知道。例子中所闡述的對象並非是塔普爾小姐,而是小說的女主人公簡.愛。
以上四種錯誤就是在考試中文學常識考點部分最容易挖「陷阱」讓考生跳的地方,考生在考試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些「陷阱」,避免丟失不必要丟失的分值。希望對家有上初中的孩子有所幫助。如果喜歡,請關注「山村老師看教育」,每天為您分享一些初中語文知識或寫作技巧。
(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山村老師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