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本名王守仁,自號陽明子,所以被人稱之為王陽明。王陽明是我國古代心學的傳奇人物,在程朱理學大行其道的時代,提出了別具一格的「陽明心學」。而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格物致知」。
王陽明的學說簡潔而有力,如「知而不行,行而不堅」的人,是不能成事的,知行合一雖然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難啊。可以說讀懂了陽明心學,能讓人受益無窮。
(一)、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解讀】:人只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磨練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夠得以立足,才能保持在不管是什麼樣的風浪,什麼樣的困難下,都能有平穩的心境。而王陽明闡述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其實就是人生修行的過程了。
如果一個人的「心」不能靜,而是躁動不安的話,是不會做出什麼成績來的。要是想要把事情做好,就必須沉住自己的性子,磨練自己的心性,沒有人是能夠隨隨便便成功的。
(二)、得失之心不必太重,以平常心看待即可。
【註解】:凡處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皆是牽於毀譽得喪,不能實致其良知耳。
如果一個人得失之心過於沉重,只想要得到好的結果,而不願意去接受事物不好的一面,就會讓我們焦慮,讓我們束手束腳的。但是凡事其實都有利弊,有舍才能有的,要是想著不付出代價就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說實話,沒有這麼好的事情。
鑑讀國學,用智慧解析國學經典,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