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陶淵明,是田園派的大詩人,也是保氣節而餓肚者
文/小柯南說事件 圖/網絡
今天,小編我想給大家討論一下關於人格和氣節的這個問題,這個氣節從一般的意義上來講,就是說當你身邊的環境要求你接受一些骯髒的東西的時候,你依然能夠毫不動搖的堅持一些純粹的東西,不論是古代和現在,總會有那麼幾個人,他們有著不同於尋常人的高尚格和人格,他們這些人,有可能是名人,可能是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也可能是能夠在渾濁的官場中保持自我,不向惡勢力屈服的這些人,是否你身邊也有這樣高風亮節的人呢?不知道你們又是如何看待那些擁有高風亮節的人的,是否你也會像他們那樣?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你都有自己的氣節,都有自己需要堅持的,不放棄的東西。
下面我想要給大家講一個人,這個人他就是一個擁有高風亮節的這樣一個人,小編我不敢說他有多麼多麼的偉大,但至少在我的眼裡,氣節這個詞在他的身上從來都沒有褪色過,這個詞永遠都是他的代名詞。那麼這個人是誰呢?說到詩人,我們一般能想到的詩人往往是一些大家們,想到的是生活在唐代的那些人,比如說,大詩人李白和杜甫,可我們為什麼總是最後才會想起這個人,難道是因為他的文學水平比李白杜甫的文學水平低嗎?當然不是了,主要是這個人太過於高風亮節了,以至於什麼忘記了他的身份。那天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生活在東晉時期的大詩人陶淵明了。
提起陶淵明,我們更容易想起來的就是他的作品,一篇熟遍大江南北的《桃花源記》足夠讓我們對他稱讚了。他是一個典型的田園派詩人,為什麼他不像杜甫和李白那樣,是個浪漫主義派的詩人,或者是個現實主義派的詩人呢?小編我認為,他的這種寫作風格和他本人的性格和對待生活的態度,以及當時所處的一種社會環境是有關係的。比如說,李白,他向來瀟灑成性,愛好喝酒,自然灑脫至極,很自然就會成為一個具有浪漫主義風格的詩人,再比如說杜甫這個人,他為什麼是個具有現實主義風格的詩人呢?原因在於他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不同,他需要根據自己的詩篇來反映一些問題。
理所當然的,我們也能夠理解為什麼陶淵明是個田園派的詩人了,陶淵明本人是個正直而又清高的人,當然這裡的清高並不是一種貶義詞,所以,他並不適應官場的生活,他迫於無奈只能夠移居鄉下,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做一個隱居者。這樣一來,他接觸的都是一些田園風光,都是一些鄉土人情和高山流水,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和影響了他的創作風格。
你不僅會好奇,為什麼說他是一個有著高風亮節的這樣一個人呢?那麼接下來就跟著小編我一起去瞧一瞧吧!陶淵明最為經典的一個例子就是他為了保持自己的高尚人格而不吃飯的這樣一個故事。陶淵明本來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一個人,可是現實卻對他殘酷了許多,那時,時局動蕩不堪,百姓生活疾苦,他想要為百姓申冤奈何卻沒有地方,因為他這個人過於耿直,還有清高,他一點都看不慣官場的生活,他開始時還是一個小官,可後來,他自己實在是太憋屈了,所以他就辭官回家了,安安心心的做一個詩人了。
其實,是他最後的一次做官經歷讓他徹底的放棄了做官的希望。那時候,上面的領導要派人下來檢察,並且要求陶淵明要放低姿態,穿戴整齊去迎接這群要檢察的人,陶淵明自然是不同意的,他說他可不願意為了自己那綿薄的薪水,去向這幫人獻殷勤,為了那區區幾鬥的米去向他們放低姿態,他陶淵明可做不到,沒過多久,陶淵明就自己辭職不幹了,他回到自己的家鄉一邊寫作,一邊幹些農活,可是這農業收成不好,有幾次陶淵明的家裡都沒有糧食了,不過做官的人還給他送來了一些米和大肉,他都沒有接受,以至於,後來,陶淵明他一邊和貧窮作鬥爭,一邊又和疾病作鬥爭,後來,他去世了。
今天,關于田園派詩人陶淵明的故事到這裡就要結束了,不知道在你的心目中,有沒有哪位大家他也是一個清高的人呢?,如果你知道的話,歡迎小夥伴們前來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