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陶淵明,是田園派的大詩人,也是保氣節而餓肚者

2020-12-24 小柯南說事件

東晉陶淵明,是田園派的大詩人,也是保氣節而餓肚者

文/小柯南說事件 圖/網絡

今天,小編我想給大家討論一下關於人格和氣節的這個問題,這個氣節從一般的意義上來講,就是說當你身邊的環境要求你接受一些骯髒的東西的時候,你依然能夠毫不動搖的堅持一些純粹的東西,不論是古代和現在,總會有那麼幾個人,他們有著不同於尋常人的高尚格和人格,他們這些人,有可能是名人,可能是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也可能是能夠在渾濁的官場中保持自我,不向惡勢力屈服的這些人,是否你身邊也有這樣高風亮節的人呢?不知道你們又是如何看待那些擁有高風亮節的人的,是否你也會像他們那樣?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你都有自己的氣節,都有自己需要堅持的,不放棄的東西。

下面我想要給大家講一個人,這個人他就是一個擁有高風亮節的這樣一個人,小編我不敢說他有多麼多麼的偉大,但至少在我的眼裡,氣節這個詞在他的身上從來都沒有褪色過,這個詞永遠都是他的代名詞。那麼這個人是誰呢?說到詩人,我們一般能想到的詩人往往是一些大家們,想到的是生活在唐代的那些人,比如說,大詩人李白和杜甫,可我們為什麼總是最後才會想起這個人,難道是因為他的文學水平比李白杜甫的文學水平低嗎?當然不是了,主要是這個人太過於高風亮節了,以至於什麼忘記了他的身份。那天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生活在東晉時期的大詩人陶淵明了。

提起陶淵明,我們更容易想起來的就是他的作品,一篇熟遍大江南北的《桃花源記》足夠讓我們對他稱讚了。他是一個典型的田園派詩人,為什麼他不像杜甫和李白那樣,是個浪漫主義派的詩人,或者是個現實主義派的詩人呢?小編我認為,他的這種寫作風格和他本人的性格和對待生活的態度,以及當時所處的一種社會環境是有關係的。比如說,李白,他向來瀟灑成性,愛好喝酒,自然灑脫至極,很自然就會成為一個具有浪漫主義風格的詩人,再比如說杜甫這個人,他為什麼是個具有現實主義風格的詩人呢?原因在於他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不同,他需要根據自己的詩篇來反映一些問題。

理所當然的,我們也能夠理解為什麼陶淵明是個田園派的詩人了,陶淵明本人是個正直而又清高的人,當然這裡的清高並不是一種貶義詞,所以,他並不適應官場的生活,他迫於無奈只能夠移居鄉下,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做一個隱居者。這樣一來,他接觸的都是一些田園風光,都是一些鄉土人情和高山流水,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和影響了他的創作風格。

你不僅會好奇,為什麼說他是一個有著高風亮節的這樣一個人呢?那麼接下來就跟著小編我一起去瞧一瞧吧!陶淵明最為經典的一個例子就是他為了保持自己的高尚人格而不吃飯的這樣一個故事。陶淵明本來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一個人,可是現實卻對他殘酷了許多,那時,時局動蕩不堪,百姓生活疾苦,他想要為百姓申冤奈何卻沒有地方,因為他這個人過於耿直,還有清高,他一點都看不慣官場的生活,他開始時還是一個小官,可後來,他自己實在是太憋屈了,所以他就辭官回家了,安安心心的做一個詩人了。

其實,是他最後的一次做官經歷讓他徹底的放棄了做官的希望。那時候,上面的領導要派人下來檢察,並且要求陶淵明要放低姿態,穿戴整齊去迎接這群要檢察的人,陶淵明自然是不同意的,他說他可不願意為了自己那綿薄的薪水,去向這幫人獻殷勤,為了那區區幾鬥的米去向他們放低姿態,他陶淵明可做不到,沒過多久,陶淵明就自己辭職不幹了,他回到自己的家鄉一邊寫作,一邊幹些農活,可是這農業收成不好,有幾次陶淵明的家裡都沒有糧食了,不過做官的人還給他送來了一些米和大肉,他都沒有接受,以至於,後來,陶淵明他一邊和貧窮作鬥爭,一邊又和疾病作鬥爭,後來,他去世了。

今天,關于田園派詩人陶淵明的故事到這裡就要結束了,不知道在你的心目中,有沒有哪位大家他也是一個清高的人呢?,如果你知道的話,歡迎小夥伴們前來評論區留言哦!

相關焦點

  • 陶淵明——東晉大詩人的瀟灑一生
    陶淵明——東晉大詩人的瀟灑一生今天我們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古代的大文豪,他就是東晉的大詩人陶淵明。有後人在評價陶淵明的時候,覺得他歸隱山林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做法,很消極。但是我覺得這對於陶淵明來說,其實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如果他沒有這麼做的話,也許以後並不會寫出那麼多才華橫溢的文章,我們很多人也許並不知道陶淵明這個人,更不可能去世世代代傳頌他高尚的情操。
  • 我國古代第一位田園詩人:走進五柳先生陶淵明的瀟灑人生
    導語:五柳先生陶淵明在中國古代的文壇詩人中可謂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在我國古代大多數詩人才子都以追逐官場名利,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為人生目標,所以常常我們可以在很多詩中看到詩人們為自己官場的不順利而寫下埋怨和鬱結的詩篇。但是東晉時期陶淵明的出現,開闢了我國古代田園詩這一大詩歌領域。
  •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寧願歸隱成田園詩派的鼻祖
    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末到劉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他前半生入仕為官,40歲後歸隱田園,最終成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人們譽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及「田園詩派之鼻祖」。祖輩名門,家道中落陶淵明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陶侃。但他出生時,其家道已經沒落,不久他的父母又早早地離開了人世。陶淵明與妹妹成了孤兒。
  • 田園詩人陶淵明,為何會創作出大量「飲酒詩」?從4個角度來分析
    田園詩人陶淵明,為何會創作出大量「飲酒詩」?從4個角度來分析生活於東晉末期的陶淵明,是一位性格灑脫的大詩人、辭賦家。他之所以能成為聞名於古今的歷史名人。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他創造了「田園詩派」,以及開闢了古代文人,以「隱逸」為宗旨的生活方式。
  • 歷史那些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田園詩人陶淵明
    由於他的詩大多描寫田園的悠閒生活,因此被人稱為「田園詩人」。田園詩也就成為中國詩史中的一個流派。陶淵明( 365-427),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尋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曾祖侃作過大司馬。祖父茂、父逸曾做過太守。但到陶淵明時,家道中落,生活艱難。陶淵明受到傳統儒家文化地薰陶,少年時就懷著建立功業的壯志,「憶我少壯時……猛志逸四海」。
  • 田園詩人陶淵明——田園春尚好,故人歸不歸
    中國山水田園詩歌的源頭可追憶到先秦的詩經,若談論到中國山水田園詩,陶淵明肯定是繞不過的坎。他是中國是中國文學史上堪與屈原、李白、杜甫、蘇軾比肩的偉大詩人。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
  • 田園詩人陶淵明!
    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很多詩人以描寫田園風光而聞名,但就以這些詩人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來說,沒有一位能夠超過陶淵明的,可以這麼說,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他對後來的田園詩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談談這位田園詩人陶淵明。
  • 中國田園詩第一人,東晉詩人陶淵明,你知道他哪一句最廣為流傳?
    ,依然會有人追尋「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羨慕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泊名利、寧靜超脫的心境。田園生活是我們心中的桃源,可望不可及,只因我們於紅塵滾滾中還有很多追求,太難取捨。又如何能似陶淵明他這般淡然?一切由來,皆有出處,得先了解陶淵明的生平。陶淵明,東晉詩人。
  • 田園派鼻祖陶淵明八首古詩,淡然悠遠天地間
    陶淵明是東晉大詩人,田園派鼻祖,也是中國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之一。宋代的蘇東坡評價陶淵明詩說:「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 詩人陶淵明告訴我們,快樂其實很簡單
    東晉的廟堂之上,少了他的一個位子,中國的歷史上,就多了他一位隱士。仕途之上,他憤然拂袖離去,當別人無法理解他的舉動之時,他已經向世人宣布,從此與當時的權貴格格不入,以後的日子,雖然清貧,但是從容灑脫。從此靜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成為世間真正超凡脫俗之人——陶淵明。
  • 古代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的人生路有多麼坎坷?
    作者:趙心放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先生,因家旁有五棵柳樹,亦稱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是古代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如此一個響噹噹的大腕級人物,為啥他的人生之路如此坎坷呢?
  • 陶淵明的出現,扭轉了東晉詩歌衰落局面,他的詩可以分為幾類?
    東晉時期,玄言詩佔據了詩壇的統治地位,詩歌創作進入衰落時期。到了東晉末期,出現了傑出的詩人陶淵明,才使詩壇的風氣為之一變。陶淵明以他富於現實內容和獨具風格的詩篇,使我國詩壇重新放射出奇光異彩。他從小受到儒家思想的薰陶,希望通過仕途實現「大濟蒼生」、建功立業的「猛志」,29歲那年走進官場,做了江州祭酒的小官,由於當時門閥制度盛行,官場黑暗,官卑職小的陶淵明得不到社會的重視,抱負無法施展。他的思想很矛盾,10多年裡時而出仕,時而歸隱。41歲那年他出任彭澤縣令,到任後不久,那裡派督郵代表太守到縣裡督察,縣吏讓陶淵明束帶迎接,以示恭敬。
  • 貧困、不遇、孤獨、辛苦一生的大詩人陶淵明!
    東晉的陶淵明系潯陽(今江西省九江一帶)柴桑人。曾祖父陶侃是東晉名將。據有關古籍記載,少數民族五溪蠻被稱作「溪狗」,可見當時的人很講究出身條件。他並非名門出身,因父代早已衰落,連先父的名字都不太清楚。在這一時期,他的居室還比較寬敞,代表作《歸田園居》中就有「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等描寫。詩中說的是,宅地十畝有餘,草房有八、九間,榆柳成蔭,桃樹和李樹成排地栽在房前,家中乾乾淨淨,居室餘裕,有的還空著呢。
  • 為何陶淵明的詩,為後世田園詩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在中國文學史上,淳樸的田園也曾是文人墨客們描寫的對象,由此形成了詩壇上的田園詩一派。田園詩顧名思義,它所描繪的內容大多是社會底層農村裡的風光景物,或者是農民、牧人、漁夫等的勞動行為。田園詩最先出現在東晉時期,由偉大的詩人陶淵明所創,此後便一直延續下來。
  • 陶淵明為何歸隱田園?
    陶淵明,這個在東晉末期最有名的詩人、文學家,一生作出了那麼多的詩詞、散文被大家傳誦,但是他為什麼要隱居田園呢?當時的社會是皇權至上,普通百姓是無法推翻門閥制度的,總之一句話,就是當時的社會太黑暗了。每個人都有理想,當然陶淵明也不例外,一個人有理想那麼就得去實現,如果不能實現的話理想就變成泡影了,陶淵明想要實現他的理想,但是總是實現不了。 在他二十九歲的時候才做上官,卻只是芝麻大小的官。 陶淵明處處不得志,不願意再為五鬥米折腰了,也不喜歡官場上的那種爾虞我詐,於是毅然決然地結束了他的仕途,歸隱田園。
  • 東晉的陶淵明VS新羅的崔致遠,兩位辭官歸隱的文人有什麼異同?
    這使得二人最終都不得已,且懷著充滿了無奈和憤懣的心情結束了自己的仕途,不過關於陶淵明和崔致遠退出官場之後,選擇隱居的原因不同,卻也展現出了他們身處時代的不同。我們先來看陶淵明,他是東晉時期地方上的一個縣令,準確來說是彭澤縣令。作為一方的父母官,按理說陶淵明雖然沒有足夠大的權力,但是也能夠將一縣作為自己施展抱負的舞臺。
  • 讀陶淵明的《飲酒》,描寫田園風光,體現詩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態度
    這是東晉時候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題下的一首詩。全詩語言簡潔凝練,情感醇厚樸實,格調自然清新。在這首詩當中,詩人描繪了自己閒適寧靜、無拘無束的生活,同時也描繪了秀麗寧靜、恬淡美妙的田園風光。通過這些描繪,體現了詩人悠然自得、嚮往自然的人生態度。以及體現了詩人對官場的鄙棄與厭惡,對俗世當中的爭名奪利、爾虞我詐的厭惡。
  • 章繼剛:嚮往更美好的生活,陶淵明田園詩的意境美
    嚮往更美好的生活,陶淵明田園詩的意境美文/章繼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家喻戶曉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名潛,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東晉末期著名詩人,辭賦家,散文家,後世稱他為「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陶淵明一生不以進為榮,不以退為辱,代表作品有《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後人編為《陶淵明集》。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陶淵明最豪放的一首詩,6句就有4句千古流傳,迷茫人看清人生真諦
    說起陶淵明大家都知道,他是我國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也是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那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更是讓無數身處喧囂的人嚮往不已。他隱居田園、淡泊名利,但作為一名偉大的詩人,陶淵明也自有自己豪放的一面,他曾寫下一首詩,風流不輸李白,6句就有4句千古流傳。《雜詩十二首其一》東晉-陶淵明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實在是令人敬佩,然而是否真的可取呢?
    陶淵明,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是現在的江西九江人士,東晉末年田園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讀過中學的人,都應該學習過他的著作,如《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等,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文章,且朗朗上口,至今還記憶猶新,時不時地還能背誦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