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很多詩人以描寫田園風光而聞名,但就以這些詩人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來說,沒有一位能夠超過陶淵明的,可以這麼說,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他對後來的田園詩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談談這位田園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
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年,他29歲就開始進入官場,相繼在一些地方做過小官,他在41歲的時候出任彭澤縣令,但是,由於他看不慣官場上的惡習,他只做了80多天的縣令,就辭去了職務,歸隱回家了。
他的主要作品,尤其是田園詩,都是在他退隱之後所寫的。
在中國古代,有著很多文人志士,因為要維護品格,保持名節的故事,而陶淵明正是這些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故事的典範。
我們再來談談陶淵明的創作風格。
我國古代很多田園詩都是以描寫自然田園風光的詩,但是,陶淵明的田園詩有所不同,他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田園中,他不僅描寫田園,還把自己親身從事田園勞作的內容寫入詩中,充分體現了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我們再來看看一些陶淵明的經典詩。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譯文: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採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譯文: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裡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剷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狹窄的山徑草木叢生,夜露沾溼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溼並不可惜,只希望不違背我歸耕田園的心意。
我們再來看看,陶淵明最有名的一些詩句。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歸園田居》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歸園田居》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歸園田居》
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讀山海經》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雜詩》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五柳先生傳》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兮辭》
寫在最後
在了解了陶淵明的故事之後,再去閱讀他的詩歌,可以從中看到一位中國古代著名詩人的心境與人生,和他的生活觀念了。陶淵明是一位出色的田園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