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8日電 (記者 曾鼐)「神聖的領海,莊嚴的主權,愛國愛島愛海洋……」駐島15年的陳玉志,用一首《西沙人、西沙情》打開了話匣子,為北京高校學子講起南海故事。
28日,諸多西沙駐島官兵走進北京印刷學院。第四屆西沙十佳天涯哨兵「英雄父母首都行」活動正在京舉行。
天涯哨兵的西沙情:守好祖國南大門
西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西沙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古代被稱為「千裡長沙」,是南海航線的必經之路。海軍駐西沙某水警區被譽為「天涯哨兵」,在永興、石島等島嶼駐防。
儘管坐擁旖旎風光,但西沙的駐島生活並不容易。鄭存勝清晰記得16年前,在西沙吃的第一頓飯:空心菜、酸菜粉絲和罐頭。「島上蔬菜很難種,空心菜是老兵捨不得吃,專門留給新兵的。」
沒有淡水、白天不供電、排長隊打電話、孤獨寂寞……幾十年如一日的駐島生活,戰友們與家人聚少離多,克服種種困難,也見證著西沙的變化。
「如今島上有了海水淡化機,物資也豐富了,希望能繼續留在西沙」,鄭存勝說。
「武藝練不精、不算合格兵」,是劉英奇的座右銘。作為坦克連尖刀班的士官長,他和戰友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身上負重20公斤跑5000米,做100個伏地挺身、100個仰臥起坐、100個前後蹬腿、100個蹲下起立、100米蛙跳……
擒拿格鬥、多人攻防、操練各種武器裝備,當兵13年,劉英奇從沒缺席過一次訓練。「要憑藉過硬的本事,守好祖國的南大門。」
在西沙,危險也少不了。作為高炮連的士官長,唐二潤曾在火炮實彈射擊中遇到一次特殊的「卡彈」。
不同於一般故障,當時彈頭已進入輸彈線,工廠師傅束手無策,若發生爆炸,威力較大。在撤離大部分人員後,他和戰友冒險取出彈頭。「安全後,一屁股坐在地上,都不知道剛剛自己怎麼做的。」
排除故障,唐二潤靠的並不是蠻力。駐島12年,他先後自學了《火炮電氣原理圖》、《高炮射擊學》等數十本書籍,總結出多種創新武器使用方法並被納入訓練教材。
一批批新一代的知識型士兵,正在成長。王永高是駐島的一名雷達班班長,但剛入伍時他「對雷達一竅不通」。
7年的軍旅生活,中專畢業的王永高,多次到南京、武漢等地學習雷達維修,累積的相關資料多達10萬餘字。他累計排除50多次故障,為部隊節約維修經費60多萬元人民幣。
從稚嫩的新兵,到一身「西沙黑」膚色,「愛國愛島、樂守天涯」的西沙精神在代代傳承。海軍西沙某水警區副政委肖永說,南海情況特殊複雜,近些年來武力裝備在更新換代,暗礁防禦作戰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官兵的工資待遇、物資補充等也逐步改善。
「有能力、有信心,堅決守好祖國海」,肖永說。
第四屆西沙十佳天涯哨兵「英雄父母首都行」活動正在京舉行。 28日,諸多南海駐島官兵走進北京印刷學院。 曾鼐 攝
天涯哨兵盡孝心 陪父母登天安門
「我們都有同一個中國夢和強軍夢。」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副書記熊卓當天說,西沙水警區的官兵是藍色國土的守衛者,如今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對中國虎視眈眈,南海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特別是廣大青年。
熊卓說,駐島的官兵把青春獻給島礁,把忠誠獻給國家,守島、建島、愛島。「你們執著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將鼓舞北京的青年。」
自2013年起,北京團市委便與海軍西沙水警區開展合作共建,每年舉行西沙十佳天涯哨兵「英雄父母首都行」活動。
熊卓強調,將推動活動持之以恆開展下去,豐富活動的形式,繼續邀請英雄父母到北京參觀交流。
28日下午,天涯哨兵與首都青年到通州區開展「助力副中心建設,共植軍地友誼林」活動,實地參觀了新城核心區的發展現狀。
戰士們表示,雖然自己遠在西沙的海島上,但卻一直心繫祖國發展,這次來到通州,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情況,希望為建設通州副中心、發展首都北京儘自己的一份力。
據悉,9月25日—10月1日,來自各地的西沙水警區「十佳天涯哨兵」將陪同他們的父母,登天安門城樓、瞻仰毛主席紀念堂,參觀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遊覽故宮、頤和園、八達嶺長城、國家體育場、國家遊泳中心等場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