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一上聯:「事能知足心常愜」,7歲神童一下聯,經典至極

2020-12-17 小秀才侃歷史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中華文化獨特的言語藝術瑰寶,它誕生於五代十國,至今上千年的歷史,講究的是對偶、平仄、意境,從北宋開始,歷經多朝,均受到了世人的器重,不管是居廟堂之高的達官顯貴,還是處江湖之遠的平民百姓,無不對對聯有著特殊的情感,將其視為茶餘飯後一道豐盛的佐餐。

明朝成化年間,湖南郴州有一小孩,名為何孟春,自幼聰慧,才思敏捷,小小年紀便善於吟詩作對,可謂是信手拈來,在當地被人們譽為「神童」,孟父更是誇其為「千裡駒」,將來必定前途不可限量,平日裡對他的教育一絲一毫都不敢放鬆。

何孟春的父親也是一位學識淵博的讀書人,平日裡他常和一些文人墨客對酒當歌,吟詩作賦,而每每總是喜歡將何孟春帶在身邊,聰慧的何孟春在這樣濃厚的文學氣息的薰陶下,逐漸掌握了許多的知識和技巧,乃至到了後來,那些讀書人出對聯,何孟春總能隨口應對,令他們大為欽佩,紛紛誇其「孺子可教也」。

在何孟春7歲的一天,孟父與幾個好友相約,在家中飲酒敘舊,幾杯酒下肚後,孟父提議對對子,以解無趣,朋友聽後,欣然同意,孟父沉思了片刻,想起了這些年自己的生活,吃喝不愁,妻賢子慧,此刻,心中已然很滿足,不敢再奢望其他的恩賜了。當即,吟出了一上聯

上聯:事能知足心常愜

孟父將自己的一切融入聯中,也表達了滿足的心思,有種現代人的小確幸之感,意思是說,所有的事情都順順噹噹,自己此刻心裡感到很滿足,也唯有心懷感恩,才能時刻感到輕鬆,愜意。此上聯一出,那朋友聽後久久不能應對,氣氛顯得有些尷尬,這時候,一旁的小孟春卻眼疾手快,隨口接上了一下聯

下聯:人到無求品自高

小孟春這下聯,堪稱應對經典,與上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意思是說,當一個人無欲無求,到了不為「五鬥米而折腰」的境界時,那麼,這個人的品行一定是非常的高,古人所說的「無欲則剛」,意思便是如此。此言一出,頓時令孟父的朋友驚奇不已,將其抱置膝上,不停的稱讚道:「小小年紀,才思不凡,真乃神童也」。

何孟春長大後,也沒有辜負父親和眾人的期望,他在弘治六年中得進士,正式步入仕途,先後擔任了員外郎、郎中、河南參政、太僕少卿、都察院副都御史、雲南巡撫、兵部侍郎、吏部尚書等職,他在任期間,為人正派公正、為官廉潔奉公,一生勤勤懇懇,為朝廷和百姓做了許多的好事。

相關焦點

  • 清朝考官上聯:「閒看門中月」,9歲神童妙對下聯,眾人稱讚不已
    清朝考官上聯:「閒看門中月」,9歲神童妙對下聯,眾人稱讚不已嘉慶年間,江蘇江都有一小孩叫史致儼,自幼才思敏捷,聰明至極,小小年紀便熟讀四書五經,隨口能吟詩作對,在當地有著「神童」的美譽,一時名氣遠揚。在史致儼9歲的那年,他去縣裡參加考試,當時的考官早有耳聞史致儼的神童之名,但頗為疑惑,不知是否真如傳言那般神奇,信手拈來,隨口應對。於是當史致儼剛要進入考場時,考官攔住了他,吟出了一上聯:閒看門中月。
  • 父親一上聯「仙子吹簫,枯竹節邊生玉筍」,兒子對的下聯太經典了
    對聯從古發展至今,在古代,在那些佳人才子之間互相做對聯來增進彼此的友誼,做出好的對聯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淵博學識。 曾有一對父子,他們兩人曾做出一副對聯,讓人直呼經典,很多人都達不到那個水平,那麼這對父子是誰,他們又做出了什麼對聯呢?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位才子。
  • 俗語中的大智慧: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原文】「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一一清·陳伯崖【俗語解讀】「人到無求品自高」這句俗語取自清代文學家紀曉嵐的先師陳伯崖所作的上面這幅對聯。也只有做到無求,才能知足心常愜,才會逍遙快樂!【人生智慧】從前,有一位農夫騎著毛驢走在路上,看見前邊有位富紳騎著棗紅馬威風凜凜。農夫很自卑地長嘆一聲:「我這輩子要是能有一頭棗紅馬該多好呀,這個小毛驢走起來也不快!」內心很不平衡。 可這位農夫回頭一看,還有一位挑著擔子的老漢累得汗流浹背。
  • 縣太爺一上聯:「小孩童,抱屋柱,團團打轉」,神童一下聯,絕了
    這時候,陪同他們去考試的私塾先生,突然想到了一個上聯,便也乘興吟了出來,考考大家上聯:兩岸青山夾綠水私塾先生的話音一落,便將目光投向了學生們,按說都是寒窗多年的學子,肚中的墨水都是有的,但不知怎麼的,此刻個個面面相覷,愣是沒人能得對出來,你看我的,我看你的,異常的尷尬,
  •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所以我粗淺的認為,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過程如果是對立關係,就更好的解釋了老子的『』多聞數窮,不如守中;專氣致守能嬰兒乎?絕學無憂『』這些語句。因為嬰兒本就是最接近道的,而我們對後天知識的學習恰恰是失道而後又修道妄想得道的顛倒表現。以上僅個人一點粗鄙的觀點,說的不好請見諒。..
  • 大臣出上聯:「新姜不如老薑辣」,小孩巧對下聯,大臣:「此乃神童」
    古人是很聰明的,只要稍微識得字,就可以作對子,甚至幾歲的孩子。大臣出上聯:"新姜不如老薑辣",小孩巧對下聯,老臣:"此乃神童"宋朝時期有一位神童叫做賴其尚,他從小便聰明過人,吟詩作對樣樣精通,在十裡八鄉都有偌大的名聲。
  • 弘一法師格言別錄,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弘一法師《格言別錄》3、處事大忌急躁,急躁則先自處不暇,何暇治事?——弘一法師《格言別錄》4、畏寒時欲夏,苦熱復思冬;妄想能消滅,安身處處同。草食勝空腹,茅堂過露居;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弘一法師《格言別錄》7、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 經典對聯:上聯「谷黃米白飯如霜」明代大才子巧對下聯
    有一次,老師正在吃飯,大連出來了,這個上聯可以說是「曲黃美白飯霜」的大連非常平凡,平時生活中的事情,但對付這個下聯也不容易。因為這個大連包含很多顏色。楊慎一會兒也不能錯過它。他說:「老師,這比句子還不平凡。我一時想不出好句子。讓我回去慢慢想。」
  • 官員一上聯:鸚鵡能言難似鳳,小夥一下聯,真是珠聯璧合!
    北宋時期,有個著名的詩人,名叫王禹偁,他六歲能作詩,七歲能作文,被人們稱之為神童。王禹偁家境貧寒,父母靠幫人磨麵為生。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太守趁大家高興之時,出了一副上聯讓眾人來對。太守的上聯是:鸚鵡能言難似鳳。此上聯出得很妙,意思也很到位。鸚鵡縱然巧舌如簧,終究不過是一隻拾人牙慧的小鳥,成不了飛上梧桐的鳳凰。
  • 秀才出上聯:牆邊柳,枕邊妻,無葉不青,無夜不親,下聯很是經典
    但是這個小孩雖然只有幾歲大,在當地卻是十分有名氣的,因為他小小年紀便能會吟詩作對,有著「神童」的稱呼,並且由於他長得十分的清秀,當地的人們對於這個「神童」是極為喜愛的,這個人小孩就是李開先。
  • 黃埔軍校一上聯:「升官發財,請走別路」,下聯堪稱經典
    明朝的時候,有一少年,自幼聰明伶俐,小小年紀就精通詩詞歌賦,被十裡八鄉的鄉親稱為「神童」。一次,這少年來到了京城考試,當朝宰相李賢聽說了這少年的名聲後,非常的感興趣,想見一見,計劃將自己的小女兒許配給他。這少年來到了宰相府後,李賢當即會見了他,心中暗想要靠一靠少年是否真才實學,像鄉親們傳的那樣神奇。
  • 一經典的對聯,上聯:六木森森,松柏梧桐楊柳,下聯比上聯更經典
    說完後,蘇媚兒一臉得意洋洋的望著唐伯虎,渴望等待著唐伯虎的下聯。別小看了蘇媚兒給出的這一上聯,看似簡單其實頗有奇巧。這一時半會還真將唐伯虎難住了。唐伯虎想了想也得出了下聯。只見唐伯虎張口就來「四水沝沝,江海河湖海泉」。蘇媚兒被唐伯虎的才情所折服,更加欽佩唐伯虎了。
  • 上聯:「八戒洗澡,豬下水」,下聯一出,人人稱讚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其中的一副妙對,上聯:「八戒洗澡,豬下水」,下聯一出,人人稱讚,這是怎樣的一副精彩下聯呢?一、對聯的基本常識與詩詞相比,對聯在對仗與平仄上有較高的要求,尤其一些比較「正規」化的對聯,更需要對仗工整、平仄協調。
  • 上聯「如來翻山,佛跳牆」,下聯一出,非同凡響
    清朝有個小學童叫史致儼,他九歲那年去縣裡參加考試,考官出的對聯是「閒看門中月」,別看這個上聯只有幾個字要,對出來卻不好對,還要考慮意境,這個上聯是說,坐在院裡悠閒地從院門裡看著亮晶晶的月亮,這個上聯妙就妙在還是一個拆字聯,閒字可以拆成門和月,月正好在門裡,上聯從意思到文字技巧都挺不錯,史致儼稍微一琢磨馬上對出了一句「思耕心上田」,不得不說這個小孩子還真是有才。
  • 藥材店上聯「玉葉金花一條根」,下聯被一公子對出,堪稱經典!
    錢商人平時就喜歡吟詩作賦,而且對中國的對聯很感興趣,於是就想以對聯的方式為女兒選擇一門親事,於是他就出了一個上聯「玉葉金花一條根」。這個上聯很有意思,首先「玉葉金花」是一種藥材,有清熱解毒去火的功效,而且這種藥材只有一條細根相連接。可以說這副對聯正好也和自己的藥材鋪有關,寫好之後就懸掛在自己的門店內。
  • 千古絕對,美女一上聯「含羞解帶兩痴情」,下聯簡直太經典
    古人非常擅長對對聯,上至皇帝貴族,下至黎民百姓,不少人都能對出許多絕妙的對子。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古代經典的絕對都有哪些?古代有一副絕對出自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之手。蘇東坡有一好友佛印,佛印是當時北宋時期比較有名的僧人,自幼熟讀《論語》,五歲時就可以背誦三千古詩詞,才學十分的了得。有一日,蘇小妹正和蘇東坡吟詩作對,不料,佛印走了進來,蘇小妹見有人前來,急忙躲藏帳中。
  • 新娘一上聯「有水有田方有米」新郎經典下聯,折服眾人
    正要把新娘娶回家之時,新娘卻要對上一幅對聯,新郎能對上才肯走。在新娘心裡,自己身為大戶人家小姐,要嫁的丈夫一定文採出眾才行,如果新郎對不上,今天就別指望和新郎成婚。新娘上聯:「有水有田方有米」新娘的這幅上聯,題的非常有水準,是一語雙關的意思,一來,小兩口過日子,最基本要有糧食吃才行,而有了水和田以後,才能有大米吃,況且女人是注重實際的。
  • 明代千古絕對:上聯和下聯一模一樣,網友:能讀懂的都是天才
    在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寧王府為了找華太師府麻煩,便派出「對穿腸」來挑釁,若是對不出他的對子,那麼寧王爺就會當場「找麻煩」,還沒等華太師府做好準備,「對穿腸」便說出上聯——「一鄉二裡共三夫子不識四書五經六義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膽!
  • 經典上聯: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且飲一杯茶去;請對下聯
    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對聯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中,所幸多少還有一些經典對聯流傳了下來,在學習鑑賞這些名聯的同時,不妨重對下聯,且當與古人隔空對話。一、岱色蒼茫眾山小:上聯:岱色蒼茫眾山小;仄仄平平仄平仄下聯:河星寥落孤月明。
  • 古代著名的經典對聯,讓人愛不釋手!
    一、雲水風度;松柏氣節。云:比喻多,聯中引申為廣闊;水,江河湖海總稱,聯中引申為廣大。襟懷,又言胸懷。雲水襟懷,稱讚人的胸懷風度如行雲流水之浩瀚廣大。二、蕩思八荒;遊神萬古。四、幾點梅花歸笛孔;一灣流水入琴心。此聯為竹洲陳清書。上聯中「梅花」是指笛曲「梅花落」,古人詩中常常詠到,所以說「幾點梅花歸笛孔」;下聯借用「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典故,伯牙彈琴,子期解意,因此說「一灣流水入琴心」。五、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