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長保質期低溫奶與巴氏奶「新鮮」戰略相悖?

2020-12-10 乳業財經

隨著低溫鮮奶消費意識的覺醒,低溫鮮奶市場前景光明。但是在發展低溫鮮奶時同樣存在較多的制約因素,比如生產工藝、奶源、冷鏈等,尤其保質期較短的問題影響了低溫鮮奶短時間內在全國範圍普及。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長保質期低溫牛奶開始崛起,有效的改善了低溫鮮奶在發展上的弊端,還能更好的佔據低溫奶市場。如今已有不少乳企都在布局,未來將會成為低溫奶發展的一個風向。

雖然高溫殺菌乳已被官方認可,但是目前為止尚未出現國家標準,行業規範化發展也是重點。

喚醒低溫鮮奶需求

據智研諮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乳製品銷售規模達到4196億元。國內乳製品種類豐富,其中常溫品類仍然佔據著主導地位,低溫品類還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巴氏低溫鮮奶的市場佔有率約為15.2%,而發達國家鮮奶在液態奶中的佔比均超過90%。也就是說,雖然國內乳製品行業規模龐大,但是低溫鮮奶佔比還比較低。

但是近幾年來,低溫鮮奶行業正在提速發展。有數據顯示,低溫鮮奶行業增速從2015年的6.1%提升到2019年的11.6%,銷量和單價呈現雙增長的趨勢。歐睿國際還預測,2019-2024 年銷售額年均複合增速為6.56%,2024年巴氏奶銷售規模將達472億元。

得益於社會的發展、乳製品消費的升級、健康意識的提升,在後疫情時代,消費者對於「健康」、「新鮮」、「優質」的牛奶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低溫鮮奶消費意識已經覺醒。

與常溫牛奶相比,低溫鮮奶更加新鮮、口感較好、營養價值更高的觀念已經被大多數人認可。常溫牛奶市場趨於成熟,依靠銷量帶動規模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乳企需要尋找新的增量市場,這些都是低溫鮮奶銷售的一大助力。

在低溫鮮奶市場潛力較大、發展前景良好的情況之下,促使了乳企紛紛開始布局低溫鮮奶領域,低溫鮮奶產品也越來越普及。

長保低溫牛奶應運而生

雖然低溫鮮奶優勢頗多,但是在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制約因素,比如保質期較短,對生產工藝、奶源、冷鏈等均有較高的要求。

低溫鮮奶採用巴氏殺菌法,一般保質期在7天左右,在有效殺滅致病菌的同時,牛奶中的活性物質也能最大程度得到保留,但是卻需要全程冷鏈低溫保存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與常溫牛奶相比,低溫鮮奶在奶源的質量要求很高,優質且靠近市場終端的原奶才能更好地生產成低溫鮮奶。需要成熟高效的冷鏈設施,全程要在2-6℃下冷鏈運輸儲存。

因此,低溫鮮奶短時間內在全國範圍推廣還存在一定的困難,保質期短也是低溫鮮奶發展的突出問題。

在這樣的現實之下,長保質期、低溫儲存的牛奶應運而生,這類牛奶保質期能延長到15天左右。比如君樂寶悅鮮活、光明新鮮牧場、優諾牛乳、明治醇壹、味全嚴選牧場等產品。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在接受《乳業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推出這類長保質期低溫牛奶主要原因有三個,首先這種牛奶保質期更長、配送半徑更長,可以突破一二線市場,進入到三四線市場,使得整個市場容量快速增大。其次能夠加劇北方乳企挺進低溫奶市場,打通區域乳企低溫巴氏奶的壁壘。最後傳統乳製品消費放緩,低溫產品快速崛起和增長,這個新的牛奶品類能夠使企業單品快速做大。

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會放棄一個新品或者一個新品類,無論是南方的跨區域乳企,還是北方的乳企巨頭。

長保質期低溫牛奶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低溫鮮奶保質期較短的問題,為乳企擴大市場份額、佔據市場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另一種鮮牛奶

目前,市場上的這些長保質期低溫牛奶,大多都是通過工藝來延長保質期。比如通過適當提高殺菌溫度,達到更長的保質期,同時保留牛奶中的營養成分。

一些企業採用了ESL工藝,這種牛奶叫作延長貨架期牛奶,也被認為是超巴氏牛奶。據了解,生產這種牛奶的奶源質量要好,初始微生物數要很少。

優諾2019年底上市的4款牛奶產品採用的是高溫殺菌工藝(ESL),在包裝上標示的也是高溫殺菌乳。

明治醇壹採用的也是ESL製造工藝,通過提高設備的清潔性和殺菌性、徹底防止二次汙染,提升產品品質。另外通過提高製造過程中的保存性,使得商品保質期得以延長。

味全嚴選牧場在包裝上表明了ESL技術高溫殺菌乳,主要的產品賣點是牧場。

光明的新鮮牧場同樣也是一款高溫殺菌乳,光明乳業也認為新鮮牧場的推出與光明強調的75℃殺菌並不矛盾,高溫殺菌乳保質期比巴氏殺菌乳略長,可以覆蓋更多地區。

君樂寶悅鮮活為鮮牛奶品類創新提供了新路徑和新技術,研發出INF 0.09S專利殺菌工藝,建立了新一代鮮牛奶加工新技術,集巴氏殺菌乳和UHT(超高溫滅菌)奶的優點,保留了更多牛奶中原有的天然活性物質,同時將保質期延長至19天。

對於這種長保質期低溫牛奶還能否被視作「鮮牛奶」,宋亮表示,目前為止這種牛奶還是可以當做鮮牛奶來看,因為這種牛奶的活性物質雖然比低溫巴氏奶要少,但比常溫牛奶要多,所以也是一種發展的方向。

低溫奶發展新風向

今年2月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稱,自3月1日起,《食品生產許可證》中「食品生產許可品種明細表」按照新修訂《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填寫。

在新修訂的《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中增加了「高溫殺菌乳」,說明官方已經認可。但是到目前為止,關於高溫殺菌乳還沒有制定相應的國家標準,企業也都是按照企業標準來生產相關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品類快速發展之際,行業標準也需要儘快跟上,規範化發展才有未來。

當初光明能夠獲得上海市內首張高溫殺菌乳生產許可證,離不開多方的共同努力。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制定了與新政配套的措施,聯合專家評審給予專業指導,幫助企業制定高溫殺菌乳的企業標準。

在三四線市場中低溫產品快速增長時,確實通過生產長保質期低溫牛奶為企業加速佔據低溫奶市場、擴大銷售半徑提供了很多方便,而且這也是很多乳企都在拓展的一個新品類。

《乳業財經》記者在採訪上海睿農諮詢總經理侯軍偉時,他表示這會成為低溫牛奶發展的一個風向。這對於中大型企業來說,是最快進入低溫領域的產品類型,由於低溫巴氏奶消費還沒有普及,所以這種超巴產品會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

相關焦點

  • 低溫巴氏奶與常溫奶的區別
    如今,低溫巴氏奶越來越多地佔領超市冰櫃,在一、二線城市市場佔有率呈現日益上升的趨勢,市民對低溫巴氏奶越來越認可。低溫巴氏奶和常溫奶相比有哪些特點呢?全國知名奶企視界牧業產品研發人員對此進行答疑解惑。
  • 巴氏奶比常溫奶賣的火 保質期越短的牛奶越好?
    近日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青島一些商超的巴氏低溫消毒牛奶銷售火熱,不少市民認為這樣的牛奶十分新鮮爭相購買,相比之保質期相對長的常溫奶卻受到了「冷落」。那麼,保質期越短的牛奶真的越好嗎?如何正確飲用才健康有效?對此,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採訪。
  • 巴氏奶混戰,誰是贏家?
    繼蒙牛在2017成立巴氏奶事業部後,早在2007年就開始訴求「中國鮮奶第一品牌」的新希望乳業(以下簡稱「新乳業」),快速做出戰略升級,聚焦「低溫新鮮」的戰略發展主線,並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將低溫乳製品佔比從十年前的 30% 提升到今年的 60% 以上。此外,新乳業還加快了收購整合地方乳企的步伐,加速了上遊奶源的布局。
  • 巴氏奶市場潛力巨大,75度殺菌能否引領低溫趨勢
    巴氏奶雖然採用低溫滅菌方式,但各企業對殺菌溫度和時間卻有著不同的標準。為確保牛奶中留有更多的活性物質,不斷有乳企開始使用75℃的溫度進行殺菌,未來75℃可能成為低溫行業的趨勢。巴氏奶目前的行業集中度、市場佔有率並不高,隨著消費者對新鮮、品質牛奶的追求越來越高,低溫巴氏奶還有很大的市場發展潛力。
  • 超巴奶頻出,乳企巴氏奶戰術升級了?
    蒙牛、伊利、君樂寶、三元、光明等乳企均已推出自己的低溫巴氏奶產品,開始搶佔低溫巴士奶市場,低溫巴氏奶也幾乎成了乳企的「標配」。所謂的低溫巴氏奶,大多是在規定時間,採用75℃-85℃的恆溫殺菌,保質期在7天左右。在這個溫度下既能有效殺滅牛奶中的致病菌和大部分微生物,又能更大程度上保留牛奶中的活性物質、營養及風味。
  • 揭進口奶巴氏假面:保質期普遍延長 並非全部低溫滅菌
    相較進口常溫奶,巴氏奶動輒一升30元以上,有的售價更是高達60多元。這些來自國外的原裝巴氏奶是否真正物有所值?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部分進口巴氏奶並非純牛奶,而是添加了其他物質的調製乳;此外,一些進口巴氏奶的保質期是本土巴氏奶的兩倍,且產品上並未標註殺菌技術,甚至有的產品瓶身標註是「高溫殺菌」,卻擺放在低溫貨架,給消費者以低溫巴氏奶的假象。
  • 光明乳業「新鮮業務」受挑戰 巴氏奶面臨白熱化競爭
    原標題:光明乳業「新鮮業務」受挑戰,巴氏奶面臨白熱化競爭物流中斷、小區封閉、零售下滑……以「新鮮」為最大賣點的巴氏奶遭遇難題。搜狐財經搜狐外賣平臺發現,儘管目前物流已部分恢復,但因購買需求的變化和外賣起送費等限制,線上平臺巴氏奶的銷量並不起眼。
  • 保質期長達45天還是巴氏奶嗎?
    相比國產牛奶,很多人更青睞進口巴氏奶。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銷售的國產巴氏奶保質期多在5天至10天,但進口巴氏奶的保質期卻在15天至20天,有的甚至長達45天;此外,部分網售進口巴氏奶並非純牛奶,而是添加了其他物質的調製乳。
  • 巴氏奶VS常溫奶,哪個更勝一籌?
    01 什麼叫巴氏奶?什麼叫常溫奶? 現在市面上的牛奶按類型分可分兩種:一種是新鮮牛奶,採用巴氏法殺菌,保質期短;一種是常溫奶,採用超高溫殺菌,保質期較長。 巴氏殺菌奶科學概念
  • 爭奪低溫奶 奶源仍是勝負關鍵
    「(低溫)巴氏奶行業四大競爭要素為奶源、貼近消費市場的牧場和工廠布局、高效率的供應鏈(冷鏈建設和終端節奏把控)、渠道壁壘。」東北證券食品飲料團隊在研報中表示,低溫巴氏奶行業量價齊升,駛入加速期,但行業競爭格局分散,行業屬性決定低溫奶企業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全國化。
  • 巴氏奶的新起點
    所謂巴氏奶,就是用巴氏殺菌技術消毒的鮮奶,它以生牛乳為原料,經過85℃以下的低溫加熱處理的產品。由於殺菌方法溫度不高,在殺死有害菌的同時,能最大限度地保存牛奶中的營養活性物質,因此被認為是更加營養健康的乳製品。隨著消費者對於高品質乳製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巴氏奶迎來了春天。各個乳企紛紛加碼巴氏奶,搶灘新藍海。
  • 低溫冷藏奶和常溫奶有什麼區別
    就拿我們平時的牛奶來說的話,很多人可能會選擇喝冷藏奶。下面尋醫問藥網中醫頻道就來為大家解釋一下低溫冷藏奶和常溫奶有什麼區別。低溫冷藏奶常溫奶低溫冷藏鮮奶也叫殺菌乳,以新鮮牛奶(100%液態生鮮奶)為原料,採用巴氏殺菌法加工而成的牛奶。特點是採用72℃-85℃左右的低溫殺菌方式,在殺滅牛奶中有害菌群的同時完好地保存了營養物質和純正口感。
  • 保質期45天還是巴氏奶嗎?
    相比國產牛奶,很多人更青睞進口巴氏奶。市面上銷售的國產巴氏奶保質期多在5天至10天,但進口巴氏奶的保質期卻在15天至20天,有的甚至長達45天。此外,部分網售進口巴氏奶並非純牛奶,而是添加了其他物質的調製乳。巴氏奶是以生牛(羊)乳為原料,經巴氏殺菌等工序製得的液體產品。今年多批次進口巴氏奶因質量問題登上「黑榜」。
  • 巴氏奶市場「神仙打架」 併購區域乳企將成大概率事件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巴氏奶市場「神仙打架」,併購區域乳企將成大概率事件繼阿里入股蒙牛訂奶平臺「天鮮配」、君樂寶推長保質期鮮奶「悅鮮活」後,伊利也於12月6日推出3款巴氏奶(也稱「鮮牛奶」)新品。「神仙打架」背後,是巴氏奶市場年均兩位數的快速增長。
  • 巴氏奶、常溫奶、早餐奶……專業營養師告訴你該如何選擇牛奶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過我們平時飲用的牛奶,有些擺在超市的常溫處,盒裝的袋裝的都有,保質期很久甚至長達六個月。而有的鮮牛奶則擺放在冷藏區,保質期只有短短幾天。為什麼這些奶的保質期會有如此大的差異?不同保質期的牛奶之間有什麼區別?應該如何選擇?
  • 巴氏奶和常溫奶 哪個更健康?
    走進超市裡,各種類型的牛奶產品五花八門,一般人們會習慣將它們分為「鮮奶」和「常溫奶」兩種。前者因為採用的是巴氏殺菌法,也稱為「巴氏奶」。一些消費者不知道「常溫奶」是使用了超高溫殺菌法,因此在密封的包裝裡可以長時間保存,下意識以為是因為加入了防腐劑,所以更願意選擇巴氏奶。到底哪種奶更營養,哪種奶更安全呢?今天我們就好好說說這兩種奶,到底該怎樣選擇才合理。
  • 牛奶大百科:都是純牛奶,UHT奶和巴氏奶有什麼不同?
    由於巴氏奶保質期短,再考慮到檢測時間環節,到達超市的產品一般已經臨近保質期。目前較流行延長貨架期概念,採用125-138℃保持2-4秒的殺菌技術,再冷藏,也叫超巴氏,這樣牛奶的保質期可以達30天左右,同時保留巴氏奶的口感。
  • 低溫乳品「軍備賽」開始,巨頭加入或改寫巴氏奶格局
    業內認為,「低溫乳品的軍備競賽開始了」。隨著伊利、蒙牛兩大巨頭的進入,未來5-10年巴氏奶市場格局會被改寫,部分缺少奶源、物流、工藝基礎的區域性乳企將被巨頭兼併、蠶食。與此同時,巴氏奶市場目前仍較難擴容,「未來得三四線市場者得天下」。
  • 巴氏奶迎來發展時機,奶源、冷鏈阻礙正在減小
    數據顯示,世界上90%左右的國家都是以消費低溫巴氏奶為主,其中奶業發達的國家如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低溫巴氏奶的消費量在液態奶市場中的佔比超過80%。但是低溫巴氏奶受制於冷鏈運輸半徑、就近奶源供應、生產工藝等問題,目前國內低溫巴氏奶的消費主要還是以區域品牌為主,在國內液奶市場中佔比還較低。
  • 蒙牛轉型常溫奶巨頭涉足巴氏奶勝算幾何?
    而「新鮮工廠」則採用巴氏奶特有的「新鮮屋」包裝,有180ml、450ml和950ml三種規格。但目前三個品牌的鋪貨尚未完全打開。8月22日,記者走訪廣州多家超市,並未發現蒙牛上述三個鮮奶品牌的蹤影。反觀常溫奶區域,價格戰卻打得如火如荼,包括伊利、蒙牛、新希望等多個品牌都在降價促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