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海」交匯之地
生長的小小芋頭
既是泰州人飯灶裡的「心中愛」
更是鄉親們奔小康的「幸福糧」
芋
香
有
緣
深夜一爐火
渾家團圓坐
煨得芋頭熟
神仙不如吾
芋頭,是大自然對泰州人的饋贈,一直以來都被泰州人作為可以飽腹的糧食端上餐桌。不少人的童年記憶裡,家前屋後臨河的土坡上,一到秋天,粗壯的葉柄頂著一輪碧綠的小傘,隨風搖曳,自有一番妙景。「七月半挖個芋頭看一看,八月半吃掉一大半。」道出了泰州人對芋頭融入血液裡的感情。
相傳,《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每一次品完芋頭後,就會文思泉湧,筆下的英雄好漢就如同泰州的芋頭一樣質樸瓷實,躍然紙上;而「揚州八怪之首」的鄭板橋,在家鄉吃芋頭度過漫漫長夜,寫下了「閉門品芋挑燈,燈盡芋香天曉」的風雅詩句。
千百年來,泰州人對芋頭的喜愛也愛到骨子裡,「毛芋頭青菜粥」當菜又當飯,在那些缺衣少食的日子裡,別有一番滋味。每逢喜事,泰州人的餐桌上必定少不了芋頭的身影;中秋團圓時,泰州人都會將母芋、子芋和水果放在一起祭拜月神,飽含著對人圓月圓的美好願望。
全
境
有
芋
大姐龍香個大
二姐名叫香沙
香荷紫荷姐倆
要問娘家
泰州「四朵金花」
在泰州這片土地上,芋頭繁衍近千年,品種各異。其中,香飄四海的泰州芋頭,從北到南,分別是興化龍香芋、姜堰紫荷芋、泰興香荷芋、靖江香沙芋。植物的生命力和人類的創造力相遇,碰撞出了這些富有詩意的名字。
龍香芋香氣至大中正,儼然王者氣象,有著「芋後」的雅號。紫荷芋、香荷芋舉箸入口,有荷香之氣。香沙芋則是慄香隱隱,有「芋慄」之稱。龍香芋、香荷芋、香沙芋早已是國家認定的地理標誌農產品,姜堰的紫荷芋作為特供農產品,登上了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的餐桌。
豐收的季節裡,興化萬畝垛田,龍香芋結實飽滿;泰興黃橋祁巷,千畝芋田碧葉蕩漾,香荷芋身披「紅色」外袍;靖江香沙芋,積澱長江泥沙的芬香,「腦頭」大,「牙子」多;姜堰紫荷芋,子芋圍繞著母芋生長,預示著圓圓的芋頭團圓的家。
芋
香
百
味
香似龍涎仍釅白
味如牛乳更全清
因鍾愛芋頭,泰州人通過自己因材施計的獨特創造力,挖掘出芋頭層出不窮的奇妙做法和百轉千回的味覺體驗。「蟹黃豆腐芋頭羹」、「芋頭燒肉」、「清蒸芋頭」、「扁豆燒芋頭」,蘊含著家的味道;「芋頭糕點」、「芋頭粉條」、「麻辣芋片」,勾起的是童年的記憶。
因為無「芋」倫比的美味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泰州芋頭一度是「舌尖上的中國」鏡頭下的寵兒,也成為知名電商的「招牌菜」。如今,泰州芋頭從田間地頭走向大眾餐桌,實現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蜚聲海內外。
芋頭,是陪伴,是慰藉。在滋味綿長的芋香裡,泰州人感受到的是溫飽,是鄉愁,是人生百味。
土地是實誠的,是厚道的
只要付出就有收穫
夕陽西下,登舟回家
一船的芋頭
一船的歡笑
是泰州這片土地
幸福與小康的雙豐收
撰稿 | 戚 翔 鄭劍雲
編輯 | 鄭劍雲
製圖 | 袁靖怡
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向創作者致謝。
微視聽原創內容,轉載須獲授權。
分享+點讚+在看
芋香百味
幸福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