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發現440餘種外來入侵物種 有美洲大蠊波斯菊等

2020-12-23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5月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結合開展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專題宣傳活動。5月21日上午,雲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動物研究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收錄了雲南省境內發現的小管福壽螺、巴西含羞草、美洲大蠊等外來入侵物種441種4變種。

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高原地帶,特殊的地理位置,複雜的地形地貌,獨特多樣的氣候環境,為不同生境需求的動植物提供了多樣的生態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同時,雲南與緬甸、寮國、越南接壤,邊境線長4060公裡,涵蓋從熱帶到寒帶各種生態系統類型,對外交流和進出口貿易歷史悠久,邊境地區人類活動頻繁,對雲南的自然生態系統和植被的幹擾較大,使得雲南成為我國外來物種入侵的「重災區」。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孫航指出,所有入侵物種可劃分為惡性入侵類、嚴重入侵類,局部入侵類、一般入侵類和有待觀察類5類。惡性入侵類是指在省級層面上已經對經濟和生態效益造成巨大損失和嚴重影響,如紫莖澤蘭、小管福壽螺;嚴重入侵類是指在省級層面上對經濟和生態效益造成較大的損失與影響,如牛膝菊、美洲大蠊;局部入侵類是指沒有造成省級層面上大規模危害,如粉綠狐尾藻;一般入侵類是指生物學特性已經確定其危害性不明顯,並且難以形成新的發展趨勢的入侵生物,如歐洲千裡光;有待觀察類是指目前沒有達到入侵的級別,尚處於歸化狀態,或了解不詳細而目前無法確定未來發展趨勢的物種,如珊瑚櫻。

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高正文介紹說,《名錄》收錄了境內發現的蕨類植物、種子植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類群的外來入侵物種441種4變種(植物321種4變種、動物120種)。其中:

Ⅰ級惡性入侵類:有33種(植物31種,動物2種),如:紫莖澤蘭、飛機草、微甘菊、腫柄菊、鳳眼藍(水葫蘆)、褐雲瑪瑙螺、小管福壽螺;

Ⅱ級嚴重入侵類:有82種(植物42種,動物40種),如:仙人掌、巴西含羞草、野茼蒿、美洲大蠊(蟑螂)、草地貪夜蛾、紅火蟻、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大銀魚、牛蛙、紅耳龜;

Ⅲ級局部入侵類:有99種2變種(植物48種2變種,動物51種)如:山扁豆、牛茄子、北美車前、象草、雙穗雀稗、馬鈴薯塊莖蛾、米扁蟲、莫三比克羅非魚、大鍔龜;

Ⅳ級一般入侵類:有68種(植物57種,動物11種),如:波斯菊、大麻、紫茉莉、西番蓮、苦苣菜、萬壽菊、咖啡豆象;

Ⅴ級有待觀察類:有159種2變種(植物143種2變種,動物16種),如:蕎麥、合歡草、鳳仙花、藍桉、灰喜鵲、麝鼠。

其中,對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影響程度較大的惡性入侵類和嚴重入侵類有115種,佔全部入侵種類的26.1%。孫航說,雲南省記錄的外來入侵物種,有一半來自於美洲、歐洲、熱帶亞洲、中亞、西亞及地中海地區、非洲、澳洲及國內其他省區,其中對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影響程度較大的惡性和嚴重入侵類有115種,佔26.1%。外來物種主要通過三種途逕入侵:自然擴散,如紫莖澤蘭隨公路沿線擴散進入雲南境內;無意引入,如美洲大蠊(蟑螂)隨進出口商品貿易帶入;有意引入,如馬纓丹作為觀賞植物引進、銀魚因水產養殖而引入。目前,主要通過物理、化學、生物以及綜合治理方法來防治外來入侵物種。

高正文指出,本次發布的《名錄》是迄今為止最全面、最準確、最權威地反映雲南外來入侵物種的基礎性研究成果,為今後開展外來入侵物種宣傳和教育、監測及預警、研究與防治等相關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何燕

相關焦點

  • 大銀魚西番蓮仙人掌入列雲南發布最全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5月21日,雲南省生態環境廳、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動物研究所聯合發布迄今為止最全面、最準確、最權威的《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收錄441種4變種。作為我國生物多樣性大省和西南重要的生態屏障,受特殊的地理、地形、氣候等條件影響,雲南已成為外來物種入侵的重災區。
  • 大銀魚西番蓮仙人掌入列 雲南發布最全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分別為:  Ⅰ級惡性入侵類:有33種(植物31種,動物2種),如:紫莖澤蘭、飛機草、微甘菊、腫柄菊、鳳眼藍(水葫蘆)、褐雲瑪瑙螺、小管福壽螺;  Ⅱ級嚴重入侵類:有82種(植物42種,動物40種),如:仙人掌、巴西含羞草、野茼蒿、美洲大蠊(蟑螂)、草地貪夜蛾、紅火蟻、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大銀魚、牛蛙、紅耳龜;
  • 第四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發布
    本報訊 環境保護部與中國科學院近日聯合制訂並發布《中國自然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四批)》,指導相關部門和地方防控外來入侵物種。  據了解,第四批入侵物種共18種,包括長芒莧、垂序商陸、光莢含羞草、五爪金龍、喀西茄、黃花刺茄、刺果瓜、藿香薊、大狼杷草、野燕麥、水盾草、食蚊魚、美洲大蠊、德國小蠊、無花果蠟蚧、棗實蠅、椰子木蛾、松樹蜂。
  • 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問題來了,蒜蓉、麻辣,還是清蒸?
    近日,雲南發布《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以下簡稱《名錄》),是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所謂外來入侵物種,是指在當地的自然或者半自然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者已經對生態環境、生產或者生活造成明顯損害或者不利影響的外來物種。
  • 美洲大蠊養殖基地 四川宜賓哪裡有養美洲大蠊的
    美洲大蠊是蟑螂眾多品質中的一種,以能吃能入藥而出名,對癌症、傷口恢復等有很好的療效,很多藥都要用到美洲大蠊的提取物,今年來越來越多醫療機構都在求購美洲大蠊,基本供不應求,很多人開始投入養殖,那麼哪裡有美洲大蠊養殖基地呢?  「現在他們是我的寶貝。」
  • 騰藥「美洲大蠊」入選雲南「十大名藥材」
    騰藥「美洲大蠊」入選雲南「十大名藥材」 2019-09-30 17:1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章江再現「淡水魚殺手」雀鱔 江西正在剷除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事實上,從目前已知的情況來看,雀鱔在我省還只是小範圍出現,更「麻煩」的外來入侵物種有10餘種,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我省目前正在開展剷除外來入侵物種的活動。  事發  贛州章江再現兇猛「淡水魚殺手」雀鱔  章江是我省第一大河流贛江的支流,發源於贛州境內,流經贛州城區。
  • 小龍蝦上榜《外來入侵物種名錄》,我們如何吃蝦才是健康安全的呢
    今日,雲南省發布了《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將入侵物種分為5大類。其中,Ⅰ級惡性入侵類包括微甘菊、鳳眼藍(水葫蘆)、褐雲瑪瑙螺、小管福壽螺等。美洲大蠊(大蟑螂)、克氏原螯蝦(小龍蝦)、牛蛙等屬於Ⅱ級嚴重入侵類。其中小龍蝦,備受大家的關注。
  • 恐怖的外來物種入侵:德國大閘蟹泛濫成災
    他們報警後,這些外來「入侵者」被動物保護機構「抓獲」。2012年,德國媒體報導稱,德國由於一種外來物種入侵已損失超過8000萬歐元,而這外來物種在中國和東南亞則是標價昂貴的美食—大閘蟹。有人曾經在一條被捕獲的緬甸蟒腹內發現了一隻長約5英尺(約合1.5米)的美洲鱷魚。 3、美國獅子魚泛濫成災 科學家訓練鯊魚幫忙獵殺10年前,水族愛好者無意間將獅子魚(又名蓑)引入加勒比海和美國東南海域。由於沒有天敵存在,這一外來珊瑚物種的數量呈爆炸性增長趨勢。
  • 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公布 「打入」安徽省的有10種
    外來入侵物種,影響生物多樣性,破壞生態系統功能。日前,環境保護部與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三批)。昨日,記者從省環保部門獲悉,在本批次18種生物中,已經「打入」我省的有10種。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小龍蝦曾上榜入侵物種名錄!但……
    中國生態環境部2日在北京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延伸閱讀: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
  • 我國660種入侵物種裡,哪些是能吃的?靠吃能解決物種入侵嗎?
    今年6月份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表明: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入侵植物多達370種,佔比超過一半;其次是動物,有220種;也包括少量的菌物、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可我國的入侵動物當中,大部分是害蟲,比如紅棕象甲、稻水象甲、紅火蟻、蘋果蠹蛾、松材線蟲、松突圓蚧、美洲大蠊、德國小蠊、棗實蠅、強大小蠹、美國白蛾、草地貪夜蛾等,一聽名字就知道不能吃。真正能吃的動物,只有以下幾種。首先就是小龍蝦。
  •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這些外來物種都是咋來的?|小龍蝦|中國外來入侵...
    外來入侵物種繁多,有火遍全國的國民美食小龍蝦,有對農作物危害極大的草地貪夜蛾,也有產粉紅色卵的福壽螺……01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原來是「外來種」!
    但讓她沒想到的是,之後蟑螂就頻繁在家中出沒,她也曾多次購買除蟲藥劑投放、噴灑,可效果卻不好,直到她後來諮詢專業除蟲公司,才知道這種蟑螂名叫美洲大蠊,屬於外來物種。李女士說,專業除蟲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她,這種美洲大蠊很可能是通過她網購的快遞從南方「搭乘順風車」來到鄭州。而且,近幾年,這種外來物種的美洲大蠊蟑螂在鄭州非常多。
  • 昆明植物所發現一種外來入侵植物椴葉鼠尾草
    )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確認了一種近年來在昆明附近有迅速蔓延趨勢的外來鼠尾草——椴葉鼠尾草(Salvia tiliifolia Vahl)。   椴葉鼠尾草是一種原產中美洲的雜草,已入侵到墨西哥、美國、衣索比亞、南非和澳大利亞等地,並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 美洲大蠊引關注 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走紅網絡
    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中新網6月4日電 探秘神奇中醫藥創新發展,在四川西昌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這裡的美洲大蠊由人工智慧算法驅動的全新系統控制,養殖效率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每年可以培育60億隻美洲大蠊。
  • 麻辣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單?中國吃貨呢?
    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發布,將入侵物,種分為5大類。其中,一級惡性入侵類包括微甘菊、鳳眼藍(水葫蘆)、褐雲瑪瑙螺、小管福壽螺等。美洲大蠊(大蟑螂)、克氏原螯蝦(小龍蝦)、牛蛙等屬於二級嚴重入侵類。
  • 你最愛吃的小龍蝦,竟然是外來入侵物種,它們造成的影響太大了
    在每一個生態系統種,物種之間存在競爭,捕食,排斥,適應以及共生的關係,它們之間互相制約,但又互相依賴。所以,當一個外來物種出現的時候,它有可能因為被捕食,或者適應不了新的環境而消失。但如果原本的生態系統中沒有物種能制約它,那麼他就會形成物種入侵。在地球上,物種並不是一直固定生存在某一生態系統。
  • 不只有小龍蝦,已有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都咋來的?
    說起外來物種入侵,多數人認為離自己特別遙遠,如果硬是要想下去,可能威脅莊稼的田裡的種子,河裡的魚,是離著自己最近的。而事實上,走出家門,火遍全國地攤夜市的小龍蝦,時不時就能看到被售賣的福壽螺,還有最近兩年剛出現的草地貪夜蛾,都是外來入侵物種的代表。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大米草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然而,大米草引進後迅速蔓延和瘋長,不僅蠶食了閩東沿海的灘涂,造成海洋環境汙染,而且導致沿海灘涂物種大量減少。有關專家認為,大米草禍害閩東沿海,凸顯我國外來生物引進、監管機制存在著缺失。近日,廣西柳州食人鯧咬人事件再次讓社會感受到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威脅。從福壽螺到食人鯧,從水葫蘆到美國白蛾,我國已成為遭受外來物種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