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北部溼地遭小龍蝦入侵 破壞農田影響生態

2020-12-18 華夏經緯網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新北市金山區最近遭外來種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入侵,因繁殖數量很快,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邱銘源說:「實在太可怕了。」

  清水溼地位於清水溪、西勢溪、磺溪的出海口,佔地約100公頃,是臺灣最北的最大溼地,由生態工法基金會認養。

  副執行長邱銘源表示,昨天會同農友賴清松在清水溼地整理時,在茭白筍田隨機裝設的蝦籠中,全部捕獲克氏原螯蝦,這些蝦籠陷阱裡,完全沒有放餌料。

  初步分析應是寵物飼主棄養後,因建立種群的速度極快,在溼地大量繁殖。洪姓民眾說,以前住新北市淡水區,屋前稻田的田埂都是螯蝦打的洞。賴清松表示,稻田旁的田埂,經常遭螯蝦破壞,讓水田漏水。 

  臺灣水族館裡觀賞用途的美國螯蝦,學名叫克氏原螯蝦,臺灣早期引進繁殖鰲蝦肉食兼具觀賞,但克氏原鰲蝦因體型比其它淡水蝦類大,頭大身小、肉少殼多,肉質有腥味,經濟價值已經降低。但臺灣的便利商店及火鍋店等,製作龍蝦手卷也有使用。

  基金會表示,北部受侵害的範圍,分布極廣泛。新竹香山鄉的農地、臺北陽明山的花園水池遭大量攻陷,未料,認養的清水溼地,也慘遭毒手。

  邱源銘說,克氏原螯蝦對同一水域的魚類、甲殼類、水生植物等造成很大的威脅,打亂原本平衡的食物鏈,改變生態系統的原貌。

  基金會訪談農民發現,近幾年的稻田、茭白筍田、芋頭田,已經遭很多克氏原螯蝦剪斷農產,螯蝦又喜歡鑽洞,破壞力很大,危害情形與福壽螺不相上下。(周劍)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日月潭遭紅魔鬼魚入侵 或影響當地水域生態改變
    中新網8月15日電 日月潭水域遭外來種魚類入侵問題嚴重,除了釣客和漁民漁獲量以外來種的吳郭魚和雙邊暹羅魚居冠外,還有來自南美俗稱「紅魔鬼」的慈鯛科魚類。學者表示,如不立即對放養嚴格規範,將造成漁民經濟來源受損及水域生態改變等問題。
  • 臺灣最大藻礁遭破壞周圍生態多樣性恐將毀滅
    中國臺灣網5月9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目前,臺灣稀有的藻礁遭人為破壞。臺灣「中油」在施工過程中,破壞了臺灣最大的藻礁,而周圍的生態多樣性也可能被毀滅。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農委會特生中心」昨天指出,臺灣「中油」為埋設天然氣管線,開挖桃園觀音鄉海域的藻礁,該處是全臺灣分布最完整、覆蓋面積最廣的藻礁礁體,四周的生態多樣性正遭毀滅。  調查報告顯示,藻礁蔓延海岸線四公裡,往外擴張到海外五百米,是全臺灣分布最完整、覆蓋面積最廣的藻礁礁體。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小龍蝦曾上榜入侵物種名錄!但……
    中國生態環境部2日在北京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延伸閱讀: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
  • 中國夜市泛濫的小龍蝦,如今入侵歐洲多國,當地人卻「束手無策」
    就比如土地荒漠化問題,溫室效應,環保和資源問題等問題都是如此,而「物種入侵」同樣也是如此。物種入侵是指非本地物種在另一個生態環境繁衍的問題,因為人類經濟生活的開展,如今很多國家都會進行外貿活動等交流,就可能有意或者無意地將不同地區的物種帶到其他國家。這樣的情況到底有多盛行呢?就是南極洲這麼無人定居的地方,如今因為氣溫上升,導致了外來物種的入侵。
  • 小龍蝦曾入侵中國,卻被吃得供不應求,吃貨:五香,麻辣各來一份
    小龍蝦曾入侵中國,卻被吃得供不應求,吃貨:五香,麻辣各來一份哈嘍,大家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網絡上看過一個關於小龍蝦的段子,說的主要是小龍蝦的來歷。大約在1927年左右,日本人在美國引進了20隻小龍蝦,主要是用來培育繁殖,作為牛蛙的飼料。
  • 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看到這麼多做法後,小龍蝦:我後悔了
    有人調侃了一下養殖的小龍蝦還有一些網友抓住了「入侵物種」的重點什麼是入侵物種?生態系統是經過長期進化形成的,系統中的物種經過成百上千年的競爭、排斥、適應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現在相互依賴又互相制約的密切關係。
  • 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公布 「打入」安徽省的有10種
    外來入侵物種,影響生物多樣性,破壞生態系統功能。日前,環境保護部與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三批)。昨日,記者從省環保部門獲悉,在本批次18種生物中,已經「打入」我省的有10種。
  • 給排水綜合:溼地生態系統的作用
    從溼地到蓄水層的水可以成為地下水系統的一部分,又可以為周圍地區的工農生產提供水源。如果溼地受到破壞或消失,就無法為地下蓄水層供水,地下水資源就會減少。3、調節流量,控制洪水:溼地是一個巨大的蓄水庫,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漲水期儲存過量的降水,均勻地把徑流放出,減弱危害下遊的洪水,因此保護溼地就是保護天然儲水系統。
  • 生物入侵靠「吃貨」能解決嗎?想法別太簡單了,別再破壞生態平衡
    如丹麥的生蠔,別人看著頭疼,而在我們心中卻是美味;德國的大閘蟹,這個不用說吧,我們平時手頭寬鬆去吃大閘蟹那絕對是佳餚;澳洲的野兔、美國的鯉魚、古巴的螃蟹還有蘇格蘭的小龍蝦等等。這些物種大家應該都清楚,是不是也幻想著自己天天能吃?但是在他們國家,卻淪為了入侵物種,成為了整個國家頭疼的一件事。生物入侵靠「吃貨」能解決嗎?想法別太簡單了,別再破壞生態平衡!
  • 臺灣嘉義:布袋生態溼地美
    ↑ 在位於臺灣嘉義縣的布袋生態溼地,上千隻白鷺在這裡棲息,成為溼地一道美麗的風景線(8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在位於臺灣嘉義縣的布袋生態溼地,上千隻白鷺在這裡棲息,成為溼地一道美麗的風景線(8月11日攝)。
  • 其中小龍蝦和「慘」以上的入侵物種只培育了40年
    小龍蝦是原產於墨西哥北部和美國南部的一個物種,本種為暗紅色,殼為黑色,在入侵中國的國家,他在池塘和中國的溝渠中迅速傳播,因為他在中國中沒有天敵,所以物種數量在短時間內泛濫。然而小龍蝦被中國的食客帶到桌子上,只要中國沒有住在中國中,之前,雖然有一些野生的小龍蝦,但大多數小龍蝦可以通過人工繁殖來滿足市場需求,除了小龍蝦,還有一種入侵物種「慘」比小龍蝦多,因為他只在左右存在了到中國時間,現在不得不人工栽培,幾乎不可能在野外追蹤到。
  • 深圳灣遭有害外來物種入侵
    原標題:深圳灣遭有害外來物種入侵 深圳商報記者 廖萬育 通訊員 崔嵩 攝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深圳灣遭有害外來樹種入侵,必須儘快治理,否則將對生態造成極大破壞。深圳灣確實存在外來入侵物種嗎?4月27日上午,市城管局帶領專家、媒體赴深圳灣實地勘察。專家證實,目前,深圳灣公園沙河入海口沿岸灘涂2.5公裡範圍內,確實被銀合歡等外來入侵物種佔據大半面積,相關部門正在擬定治理方案。
  • 生態文明關鍵詞之溼地生態系統
    它包括所有的陸地淡水生態系統(如河流、湖泊、清洋)以及陸地和海洋過渡地帶的濱海生態系統,同時還包括了海洋邊緣部分成水和半成水水域。它兼有水域和附地生態系統的特點,國際上通常把森林、海洋和溼地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類型。嚴格來講,溼地生態系統在地理單元是可跨多個氣候帶的,即在森林、草原、荒漠地區甚至海洋都有溼地的分布。
  • 小龍蝦成為入侵中國最失敗的生物,看外國人如何說
    小龍蝦是外來生物有多少中國人知道?在國際上「外來生物」並不是一個褒義詞,與之對應的是毀滅和破壞,不僅僅能造成本土生物滅絕,還能造成不可預估的經濟損失。小龍蝦作為在世界入侵很多國家的生物,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非洲的肯亞都有泛濫的記錄。當然作為入侵,小龍蝦也入侵了我國,要不然我們的餐桌上怎麼會有那麼多美味的小龍蝦大餐?
  • 臺一小學砍伐20棵樹 被質疑破壞臺灣藍鵲生態
    臺一小學砍伐20棵樹 被質疑破壞臺灣藍鵲生態     校方日前砍除校內黑板樹,引發保育團體質疑破壞保育類臺灣藍鵲棲地。
  • 你最愛吃的小龍蝦,竟然是外來入侵物種,它們造成的影響太大了
    在地球上,每一個特定的生態系統都經過了長時間的進化,最終形成了特定的局面。在每一個生態系統種,物種之間存在競爭,捕食,排斥,適應以及共生的關係,它們之間互相制約,但又互相依賴。所以,當一個外來物種出現的時候,它有可能因為被捕食,或者適應不了新的環境而消失。但如果原本的生態系統中沒有物種能制約它,那麼他就會形成物種入侵。
  •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這些外來物種都是咋來的?|小龍蝦|中國外來入侵...
    外來入侵物種繁多,有火遍全國的國民美食小龍蝦,有對農作物危害極大的草地貪夜蛾,也有產粉紅色卵的福壽螺……01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小龍蝦:我後悔了,漂洋過海來中國,從入侵物種到盤中餐
    在中國廣闊的河流、湖泊、稻田迅速繁殖,侵佔地盤,破壞稻田水壩,成為一時之害。估計它們也沒有想到,幾十年後,一向無往不勝的它們,竟會在中國這個以吃見長的國家,敗得如此徹底。 小龍蝦在中國被稱為宵夜界「一哥」,其實它有一個洋氣的學名,叫「克氏原螯蝦」,而它的老家遠在相隔整個太平洋的美國。
  • 臺灣:澎湖民宿候鳥潮間帶 留住溼地生態最幸福
    中國園林網12月4日消息:在澎湖城前小村落的海角一邊,有棟外觀宛如停靠在岸邊的白色帆船建築,這裡擁有一片專屬、獨一無二的私人海灘,左邊是一片溼地,退潮時有機會可以見到彈塗魚、小魚群、小螃蟹、招潮蟹等生物,從溼地裡冒出來,漲潮時部份土地會淹沒在海裡,在白天見到的是海天一色,在這個沒有甚麼鄰居的地方
  • 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問題來了,蒜蓉、麻辣,還是清蒸?
    近日,雲南發布《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以下簡稱《名錄》),是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所謂外來入侵物種,是指在當地的自然或者半自然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者已經對生態環境、生產或者生活造成明顯損害或者不利影響的外來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