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上廁所的你知道上廁所的正確姿勢嗎?還有人坐在馬桶上大便就是拉不出來,一點感覺都沒有,換成蹲坑就很舒暢,這是為什麼?
長久以來人類排便最為自然的姿勢都是蹲姿,直到後來有人發明了馬桶才慢慢變為坐姿。有些所謂現代化疾病,例如痔瘡、便秘、大腸炎、闌尾炎、結腸癌等等,人們常認為癥結在於攝入的膳食纖維不夠等等原因,但這些疾病的罪魁禍首卻還可能是給大家帶來方便的馬桶,你上廁所的姿勢不正確!
從解剖上來說,人體內存在一種叫做的恥骨直腸肌的肌肉,這塊肌肉從恥骨起,繞過陰道或前列腺,經過直腸連接後側,左右兩側形成U型。直腸處於U型內側的底端。排便時恥骨直腸肌會放鬆,不壓迫直腸,促進排便。而當恥骨直腸肌收縮時,可以控制排便。
當採取蹲坑姿勢時,直腸肌與肛腸形成約35°角,肛腸相對不受到壓迫,肌肉完全放鬆的狀態,不僅更輕鬆也能更加徹底的排便。從生理結構上來說,人在下蹲時,腹部的壓力比坐著時要大,這能減少腹部用力,對排便也有幫助作用。
當坐在馬桶上,直腸肌會與肛腸形成約直角90°,直腸肌不夠放鬆,導致肛腸受到壓迫,造成排便不順暢、費力,部分排洩物在體內累積成宿便,有些人甚至出現排便結束了,站起來又有便意的感覺。
馬桶是一種比較安全、舒適的排便方式,蹲的時間久了腳就會麻,有的人站起來還會頭暈,年齡比較大的人更是如此,特別是有高血壓、心臟病、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這些老年毛病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馬桶下面放一個小凳子,腳踩在小板凳上,以減少大腿和軀幹的夾角,讓直腸肌與肛腸處於35°,在放鬆的狀態下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