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人是怎麼排便的嗎?你不要覺得很簡單哦,其實排便是一個很高級的過程,需要兩大肌肉共同合作,缺一不可!
1.外括約肌
外括約肌是你能夠有意識的收縮和放鬆的那個肌肉。外括約肌受主觀意識控制,通俗的說,就是如果大腦認為現在可以上廁所,可以排大便,那麼外括約肌就會放鬆。如果大腦認為現在不是上廁所的時候,禁止排便,那麼外括約肌就會盡力縮緊,不允許現在排便。
2.內括約肌
肛門向裡的幾釐米處有一塊肌肉,叫做內括約肌。內括約肌不受主觀意識控制,它只聽命於身體,只要是對身體好的它就會執行,只要身體需要,它會隨心所欲的放屁、排大便。
索性兩大肌肉是緊密合作的,不然就亂了套了。大便達到內括約肌時,內括約肌會發信號給外括約肌,然後再由大腦發出指令,是同意排便還是拒絕排便。
如果外括約肌經常拒絕內括約肌,內括約肌就會越來越懈怠,兩大肌肉變得越來越難以溝通,這時候你離便秘就不遠了。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憋著不排大便,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便秘!
每次拉大便要好長時間,而且每次拉完還意猶未盡,很有可能是你的姿勢錯了!
這就要從我們腸道的結構說起。
我們的腸道外圍有肌肉包裹,並且向一個方向牽引,就形成了一道彎曲的摺痕,在肛門附近,從降結腸到直腸拐了一個大彎(為了讓糞便不要那麼快達到肛門),只有外括約肌同意後,肌肉放鬆放鬆,彎曲的摺痕才會消失,腸道變直,排大便就變得很簡單快速。
研究表明蹲坑式排便比坐在馬桶上排便更快速徹底。
原因是蹲坑式排便時,腸道確實變得筆直,大便更容易排出來!而坐在馬桶上排便時,腸道是彎曲的,大便自然不容易出來。
現在家裡都是馬桶,怎樣的坐姿才能達到蹲坑式排便的效果呢?
方法很簡單,只要腳下墊一個小板凳,上身微微向前傾斜,可以用手託著下巴,這樣也可以讓腸道變直,讓排便的過程變得很輕鬆。
下次可以試一試哦,這樣排便的速度可以比之前快至少1倍!
精彩推薦
十幾年的老便秘,一頓飯就解決了,你說神奇不神奇
88歲老人4天沒大便,吃了個治咳嗽祛痰的方子好了
排便時,屎太硬了,堵住肛門拉不出來,可能是你沒有做好6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