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啥意思?老話很在理

2020-12-05 棒奔霸

導讀: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啥意思?老話很在理

在農村的俗語可謂是包羅萬象,無所不知,大小事務事無巨細的都有描述,關於天氣的、農業的當然最多的還是生活的。在農村一直以來都講究「一命二運三風水」」,尤其是對於房屋的修建說法頗多,房屋的建築走勢結構包括高低,不但能夠改變房屋的審美,而且還關乎到家庭的運勢,所以對於此類的俗語是不在少數,有的俗語確實屬於封禁迷xin的糟粕,隨著時代的進程,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但也有一些此類的俗語,直到現在,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修房蓋屋是一件大事,動土的時候還會專門挑個良辰吉日,才能興建動工。所以對於房屋的講究一直以來都是頗多的。過去的房屋不論是款式還是質量,跟現如今都沒法比,建築材料匱乏,建造工藝也相對傳統落後。加上過去大家都不富裕,高大結實的房屋只有地主老財才能蓋得起,普通家庭大都是是土坯房,或者是磚土混合修建,這也導致了房屋牢固性差一些。

但有的人為了省錢,會在原先的房屋牆上直接壘上一層,這樣不但可以省去很多建造材料的錢,而且還能夠省去許多的工夫,這也是懶省事的一種方法,但這樣的做法在過去來說,是相當危險的,這也源於過去的建築材料的原因,以及建築結構的局限性,很難有太多的承重力,所以這樣的做法是相當危險的,很容易就會因為承重能力有限,導致了房屋倒塌,出現了悲劇的發生,所以農村這句老話說牆上牆,也是過去受限於當時的房屋結構和材料的關係。

現如今的農村建房,基本上都已經實施了框架結構,加上鋼筋的使用,現如今的農村房屋,修建的不但款式越來越漂亮,房屋的牢固性跟過去相比較,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牆上加牆也早已經不再是個難題,磚混結構的房屋修建三四層也已經不成問題,所以說這句老話也是過去特定時期的一種現實描述,擱到現在已經不再實用。

大樹通軒,農村庭院之中都愛種植一些樹木,一來是作為點綴環境,讓居住環境變得更加的優美,二來是夏季能夠起到遮蔭的作用,讓房屋在炎炎烈日之下,變得不再那麼的酷熱,所以農村庭院種植樹木是非常多見的,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啥也要有個度,庭院種樹雖好,但也不宜過多、過密,種植的樹木從大門口開始,一直通到走廊屋簷下,這樣的環境是不宜的,道理很簡單,種植的樹木過於密集,嚴重地影響了屋內院裡的採光,缺少了光照,會讓庭院一直處於陰暗之中,加上空氣不流通,這也會導致室內空氣汙濁不堪,長期下去是不適宜居住的。

農村的這些俗語老話,很多都是指的過去特定時間段的描述,有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但依然可以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對於這句老話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老話「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啥意思
    在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想要正確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我們先要了解一下俗語產生的年代,這些俗語都是在過去形成的,然後一代一代傳下來,一直流傳到今天。能夠流傳下來的俗語,一定有它的道理。
  • 農村老話「牆上牆,樹通軒,家破人又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是老輩傳下來的一句話,到現在仍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牆上牆」的意思是:在農村要翻蓋房子的時候,一定不要在原來地基上蓋房,要重新打地基。為了追求利益,想法百計「牆上加牆」,以至於造成地基無法承受,倒塌事故 屢有發生,住戶家破人亡。這都是血淋淋的教訓,所以古人告訴我們,「牆上牆」的做法是很危險的。「樹通軒」的意思是:這裡的「軒」指的是寬大的房子。
  • 農村建房火熱,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中無人煙」啥意思?
    而在農村關於建房,老人們常說「牆上牆,樹通軒,家中無人煙」,這是什麼意思?在以前人們在農村建設房子的時候都是經過艱難困苦才把它建設好。而隨著往後生活的逐漸富足,一些人就會在原來房子的基礎上再加一層或者兩層甚至三四層的房子。而這樣中途加建的情況就是人們所說的「牆上牆」,對老一輩看來,這樣的建房方式是不好的。
  • 蓋房俗語:「牆上牆、樹通軒」,重點在下半句,古人的講究有理嗎
    蓋房俗語:「牆上牆,樹通軒」,重點在下半句,古人的講究有理嗎越講究的事情,規矩就越多,自古以來,蓋房子是很多家庭的頭等大事,古代關於蓋房有眾多的俗語,其中有些已經沒有借鑑意義了,有些還一直被人們奉為真理,現在我們來看看「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特別是它的下半句是否有道理。
  • 俗語「院中樹通軒、屋內牆上牆」,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善意提醒
    俗語「院中樹通軒,屋內牆上牆」,就是古人蓋房子時的一種禁忌,實為老祖宗的善意提醒。在古代社會都特別講究風水和格局,幾乎家家戶戶的院子中,都會栽種一些樹木花草。既可以顯示出主人的生活情趣,同時也可以在夏季的時候,感受到鳥語花香的美感。在古代俗語中有很多關於房子的內容,如果大家能夠了解這些俗語的深意,就能夠更進一步了解古人關於房子的執念。
  • 建築俗語:牆上牆、樹通軒,下半句才是重點,老祖宗說的啥講究?
    建築俗語:牆上牆,樹通軒,下半句才是重點,老祖宗說的啥講究?房價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可以說現在的房價已經無法用我們的工資來衡量了,很多年輕人身上都背負著重重的按揭壓力,可以說現在的高房價壓倒了一大片年輕人。
  • 農村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啥意思?看完明白了
    這些都是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希望自己的宅院能夠帶來好的運勢,讓家庭從此以後能夠興旺發達,人丁興旺,所以在農村關於房屋的俗語老話是特別的多,其中就有一句叫做: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這句老話說的有沒有道理呢?門朝南子不寒:這也是我國最多的一種房屋走向布局,大門朝南開,整個宅院坐北朝南。
  • 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啥原因?農村蓋房的講究!
    文/農田紀農村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啥原因?蓋房的講究!時值初夏,氣溫陡升,農村閒聊打牌的人群又多了起來,由於距離夏收還有一段時間,大家也消磨著這僅剩的「悠閒」!當然,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還是「俗語」,剛剛過去的立夏,村裡老人關於「立夏不下,鋤頭高掛」的討論還在繼續,而村裡劉大哥正在打圈梁、蓋房子,不少老人就開始討論蓋房子的「規矩」了!尤其是提及的這句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有道理嗎?在北方的農村,房屋的建築雖然歷經了社會的發展以及新材料的運用,但是老一輩留下的很多規矩,仍然備受老人們遵從!
  • 農村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有句俗語叫:「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這句話說的是在農村蓋房子的一些講究,其實在農村蓋房子有很多講究,下面就來看一下這句話該如何理解?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香椿過房,主人恐傷」,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香椿過房,主人恐傷」,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春季到來之後,有很多的美味食材開始上市,民間有四大鮮之說,指的是:香椿芽,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藕,這四種食材在最適宜的時間吃,味道是極其的鮮美。
  • 農村老話:「家中出三癮,家敗人也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現在農村的發展越來越好了,農民的腰包慢慢鼓了起來,不僅不愁吃和穿,多多少少也有了一點積蓄。但是無論有再多的積蓄,只要家中出現一個敗家子,再多的家產也會敗光。所以無論擁有多少財富,都要踏踏實實的過日子。俗語「家中出三癮,家敗人也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梁柱若懸空,家敗人又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房屋是人們居住之所,在農村對於房屋的建造,老農很是謹慎!俗語說「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在農村房屋的建造,不僅要符合宜居的條件,也要有許多美好的祝福!在農村,很多是俗語具有警示與訓誡的意義,其中關於房屋建造的也有很多,比如說以下的三則俗語,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 俗語「騎馬拜堂,野花進房,家敗人又亡」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生活中我們常能聽到一些特有意思的俗語,並且自己也能順口來山幾句,比如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再比如說「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層皮」等等。俗語其實也叫俗話,熟語,如果追溯其時間,恐怕至少有千年的歷史。而俗語之所以能流傳至今並散發燦燦金光,是因為俗語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時至今日,生活中已經缺少不了俗語了,不然的話會感到索然無味。其實俗語在生活中包羅萬象涉及各個方面,從俗語中我們能學到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等的優良傳統,也能感受到勞動人民生活狀態的真實,更能窺見出一些習俗。
  • 農村俗語:「圍牆開窗,家財敗光」,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圍牆開窗,家財敗光」,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生活,對於修房蓋屋一直以來都是作為人生大事來對待。尤其是過去的農村,大家條件有限,加上收入很低。蓋房子著實的不易。有的農村家庭需要積攢大半生,才能擁有蓋房子的財力。所以對於自建房的要求,更是要精益求精。
  • 農村俗語「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種植樹木,是最為常見的,不論是邊角之地,還是房前屋後,都愛種植上一些各種各樣的樹木。夏季能夠起到很好的遮蔭作用,樹木生長几年之後,還具有很好的經濟價值,所以樹木的數量在農村是比較多的。
  • 農村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說農村房子的,啥意思
    在農村,蓋房子講究「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這是什麼意思?對大多數人來說,一生中最重要的幾件事莫過於娶妻,生子,蓋房子。當然了現在很多人都都是去城裡買房子了。但是在農村,有一套像樣的房子對農民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普通農民可能這一輩子也就蓋一次或者最多兩次這樣的房子。所以以前蓋房子是很有講究的,什麼時候開工,什麼時候上梁,都是要選好日子的。那麼這句俗語講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下面詳細說一下。「門朝南,子不寒」的意思。
  • 農村老人教導晚輩:「家庭有四項,家敗人也亡」,說的什麼意思?
    文/惜談農村老人教導晚輩:「家庭有四項,家敗人也亡」,說的什麼意思?在農村,老人們其實也是十分重視對晚輩的教導的,雖然老一輩的人可能沒有學過多少知識,但是他們卻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不少經驗。所以在家庭生活中也有不少經驗要向晚輩們傳輸,而在有些農村的老人就喜歡用「家庭有四項,家敗人也亡」這句話來教導晚輩們,那這句話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家中有三項,家破人也亡」,都是哪三項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家中有三項,家破人也亡」,都是哪三項呢?老話很在理天氣愈發的冷了起來,農村的街道也變得格外的冷清。隨著外出打工的增多,現在的農村少了許多的熱鬧。過去的農村冬季,是最為閒暇的農閒季節。老人聚集在一起,會聊一些家長裡短,新鮮事物,也會聊一下俗語老話,談論著農村近期或者是過往發生的事情。尤其是一些俗語老話,是談論得最多的。在農村從來都不缺少這些流傳甚久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經歷過多年的經驗積累演變而來。老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把這些俗語老話當作談資。其中就有一句俗語叫做:家中有三項,家破人也亡。
  • 農村俗語:生人借房,門不避塘,屋上砌牆,家破人亡,啥意思呢
    農村的俗語有很多都是平時生活之中經常遇到的事,而且很多事情我們是要有講究的。有的確是具有很深的道理,但有的也確實只是一種說法,所以我們只能是聽聽而已,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還是相當不錯的,但至於科學道理,確實很難說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