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啥意思?看完明白了

2021-01-16 棒奔霸

農村蓋房子的講究頗多,這也無可厚非,房屋作為長久居住使用。對於各項指標的要都是很高的,一座堅固耐用的房屋能夠承受風吹雨打。房屋的走向和布局,在農村也是講究很多,農村素來有一命二運三風水的說法,所以對於住宅的講究很多也就很容易理解。這些都是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希望自己的宅院能夠帶來好的運勢,讓家庭從此以後能夠興旺發達,人丁興旺,所以在農村關於房屋的俗語老話是特別的多,其中就有一句叫做: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這句老話說的有沒有道理呢?

門朝南子不寒:這也是我國最多的一種房屋走向布局,大門朝南開,整個宅院坐北朝南。這樣的建築布局,也符合居住的習慣,這樣的房屋走向,後面沒有門窗縫隙,冬季厚厚的後牆能夠抵禦北方吹來的寒風,冬季才不會很冷,能夠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而且這樣的布局被稱之為:朝陽,能夠接受充足的光照,根據起居來說是非常適宜的,大門朝南子不寒,房屋能夠居住很久很久,意思是這樣的布局,等到自己孩子居住的時候依然不會感到寒冷,這也是一句大實話。農村也有說法,這樣的布局對於人丁興旺也有很好的寓意,是一種很適合居住的房屋布局。

樹通軒人丁散:在農村庭院之中,大家都愛種植一些樹木,現在還很流行種植一些果樹,春季花開似錦,秋季果實纍纍,具有很好的觀賞作用。大多數還是種植一些能夠遮陰的樹木,這些樹木的作用,就是起到夏季遮擋毒辣的日光。讓房屋之中感覺到沒有那麼的酷熱難耐,對於種植樹木也是有很多說法的,有的樹木是不宜種植在庭院之中的,像農村老話叫做:桑皂杜梨槐,不宜入陽宅,說的就是一些樹木是不適合種植在庭院之中,除了對於樹木品種要求之外,對於種植樹木還有很多的說法,其中一句就是樹通軒人丁散。

這句俗語說的樹木可以種植,但要適可而止,庭院之中種植樹木,要根據庭院的大小布局,作為點綴進行種樹。不宜種植的過於密集,樹木也不宜過於高大濃密,這樣會形成庭院之中採光嚴重不足,樹通軒的意思是從門口一直蔓延到走廊,這樣的布局很容易造成空氣不流通,樹木的遮擋,陽光無法進入。房屋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潮溼、黴變,細菌增多,是不宜人類居住的,所以也就被稱之為人丁散,會出現由於身體方面的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其實很多農村的老話俗語,並非是空穴來風,也不是信口開河,而大多是由於多年的經驗積累而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俗語老話,直到今天還被我們津津樂道,被我們廣泛傳頌,也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值得我們去借鑑去參考使用的,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啥原因?農村蓋房的講究!
    文/農田紀農村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啥原因?蓋房的講究!時值初夏,氣溫陡升,農村閒聊打牌的人群又多了起來,由於距離夏收還有一段時間,大家也消磨著這僅剩的「悠閒」!當然,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還是「俗語」,剛剛過去的立夏,村裡老人關於「立夏不下,鋤頭高掛」的討論還在繼續,而村裡劉大哥正在打圈梁、蓋房子,不少老人就開始討論蓋房子的「規矩」了!尤其是提及的這句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有道理嗎?在北方的農村,房屋的建築雖然歷經了社會的發展以及新材料的運用,但是老一輩留下的很多規矩,仍然備受老人們遵從!
  • 農村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有句俗語叫:「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這句話說的是在農村蓋房子的一些講究,其實在農村蓋房子有很多講究,下面就來看一下這句話該如何理解?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說農村房子的,啥意思
    在農村,蓋房子講究「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這是什麼意思?對大多數人來說,一生中最重要的幾件事莫過於娶妻,生子,蓋房子。當然了現在很多人都都是去城裡買房子了。但是在農村,有一套像樣的房子對農民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普通農民可能這一輩子也就蓋一次或者最多兩次這樣的房子。所以以前蓋房子是很有講究的,什麼時候開工,什麼時候上梁,都是要選好日子的。那麼這句俗語講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下面詳細說一下。「門朝南,子不寒」的意思。
  • 農村蓋房講究「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蓋房子都比較講究,有些農民朋友對建房造屋之事頗為慎重。在建房造屋時,除了對建房的材料嚴格把關外,還要確定建房的時間、方向、高低等等,反正,規矩很多。在一些農村,流行著這麼一些蓋房規矩,那就是「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
  • 農村蓋房子的講究: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你一定要知道
    尤其是農村人,可能辛苦一生,就是為了建造一幢屬於自己的房子,然後在房子裡生兒育女,延續後代。所以,他們比誰都在意這房子的布局、風水、宜居等各方面,不希望房子有一絲一毫的差錯。因此,由古至今,關於農村建房方面就流傳下來很多的說法,這其中有從風水角度考慮的,有從老百姓的美好意願出發的,更多的是鑑於實際情況總結而來的經驗。比如這句「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
  • 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農村的蓋房經驗,至今都有借鑑價值
    我們知道農村蓋房是非常講究的,尤其是老一輩,要蓋房都會提前一年選址,找人看地方,挑日子,就連下腳、蓋頂等都要看好時間。不僅如此,在房屋的朝向、內部設計上,農村也有自己的一些講究和經驗。今天就來和大家說說一個農俗蓋房經驗:「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
  • 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老祖宗給後人留下的勸誡
    農村對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是從農村走向城市,所以對農村的感情也比較深厚。自古以來生活在民族地區的老百姓,都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他們每天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感受著大自然的饋贈。事實上農村人雖然文化水平比較低,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思想。很多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的農村俗語,不僅具有非常重要的人生哲理,而且也仿佛是一面反映農村生活的鏡子。
  • 民間常說:「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啥意思?
    俗語是古代勞動人民利用生活經驗得出的人生智慧,雖然有些已經不適用於當下,但是我們卻可以借鑑和品讀一下,今天二大媽和大家來探討這句「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勞動人民的經驗之談吧!
  • 俗語:門朝南,子不寒;門朝北,活受罪,啥意思?門朝北為何不好
    文/小玖俗語:門朝南,子不寒;門朝北,活受罪,啥意思?門朝北為何不好自古以來,人們蓋房子,大都是坐北朝南,而且廣為流傳著一句俗語」門朝南,子不寒;門朝北,活受罪」。大家肯定都知道,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蘊含的智慧可是無窮無盡的,這其中又有什麼樣的道理呢?
  • 農村俗語「門朝南,子不寒;門朝北,活受罪」,啥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流傳著許多的俗語,這是先人們智慧的結晶。有些俗語不僅是勸世良言,導人向善;也有些俗語透漏了人情世故,也教會了我們如何生活!對於農民來說,人生不易,前路坎坷,而在人的一生中「何以安家」至關重要,也是在成家立業前需要邁過去的一道彎,在農村,房屋建造有講究,其中就蘊含了多條俗語,今天我們簡要說下以下三則。
  • 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建房火熱,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中無人煙」啥意思?
    而在農村關於建房,老人們常說「牆上牆,樹通軒,家中無人煙」,這是什麼意思?在以前人們在農村建設房子的時候都是經過艱難困苦才把它建設好。而隨著往後生活的逐漸富足,一些人就會在原來房子的基礎上再加一層或者兩層甚至三四層的房子。而這樣中途加建的情況就是人們所說的「牆上牆」,對老一輩看來,這樣的建房方式是不好的。
  • 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啥意思?老話很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啥意思?老話很在理在農村的俗語可謂是包羅萬象,無所不知,大小事務事無巨細的都有描述,關於天氣的、農業的當然最多的還是生活的。在農村一直以來都講究「一命二運三風水」」,尤其是對於房屋的修建說法頗多,房屋的建築走勢結構包括高低,不但能夠改變房屋的審美,而且還關乎到家庭的運勢,所以對於此類的俗語是不在少數,有的俗語確實屬於封禁迷xin的糟粕,隨著時代的進程,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但也有一些此類的俗語,直到現在,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 老話「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啥意思
    在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想要正確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我們先要了解一下俗語產生的年代,這些俗語都是在過去形成的,然後一代一代傳下來,一直流傳到今天。能夠流傳下來的俗語,一定有它的道理。
  • 農村俗語「五虛令人貧,五實人富貴」,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語很多,但多數都跟勞作和宅子有關係,因為在農民眼裡,衣食住行吃和住還是佔很大的比重,所以很多一俗語都跟這兩樣有關係,特別是農村建宅子的時候都有特別的講究,相關的俗語也特別多,下面筆者給大家分享3句俗語,來看看它們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 俗語「院中樹通軒、屋內牆上牆」,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善意提醒
    在古代俗語中有很多關於房子的內容,如果大家能夠了解這些俗語的深意,就能夠更進一步了解古人關於房子的執念。從古至今,房子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活用品。這種可以遮風擋雨的建築物,讓很多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院中樹通軒,屋內牆上牆」釋義古語「院中樹通軒,屋內牆上牆」,其實還有後一句「不敗也得亡」。
  • 蓋房俗語:「牆上牆、樹通軒」,重點在下半句,古人的講究有理嗎
    蓋房俗語:「牆上牆,樹通軒」,重點在下半句,古人的講究有理嗎越講究的事情,規矩就越多,自古以來,蓋房子是很多家庭的頭等大事,古代關於蓋房有眾多的俗語,其中有些已經沒有借鑑意義了,有些還一直被人們奉為真理,現在我們來看看「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特別是它的下半句是否有道理。
  • 農村老話「牆上牆,樹通軒,家破人又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是老輩傳下來的一句話,到現在仍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牆上牆」的意思是:在農村要翻蓋房子的時候,一定不要在原來地基上蓋房,要重新打地基。「樹通軒」的意思是:這裡的「軒」指的是寬大的房子。是說如果院中的樹木過於高大茂密,這樣對家庭不好。古人迷信地認為,樹高大或樹齡長就會成精,樹精會吸取院落中的陽氣。如此一來,屋中就會陽氣減少陰氣過盛,這種氣場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害。
  • 農村俗語「兩邊池塘中間路」,很少人知道,下半句才是精華!
    生活在農村,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對於農民來說,過去衣不蔽體的歲月裡,溫飽成了老一輩父母奮鬥的目標。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越來越多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他們走進了城市,被稱為「農民工」!
  • 在農村,老人說「門開看見墓,兒孫多跑路」,什麼意思?
    其中,有不少俗語有所涉及,比如說「有錢不住東廂房」,再比如說「門朝南,子不寒」,還有一些俗語對院內綠化也有規定,如「當院不栽鬼拍手」!其實,在老農眼裡,這些俗語多是先人的總結,有著一定的道理!也常作為農村房屋建造時不成文的規範!今天我們就簡單說一些俗語,關乎農村房屋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