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本文中出現中文月份都代表陰曆,而阿拉伯數字的月份代表陽曆。
《詠廿四氣詩 小寒十二月節》
唐代:元稹(zhěn)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時間是在公曆1月5-7日之間,對於中國而言,這時正值「三九」前後,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中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中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第三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節氣風俗:南京吃菜飯、廣東吃糯米飯。
節氣諺語: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