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事帖】音譯趣談

2021-01-07 參考消息

自西學東漸、國門微啟以來,中國不斷湧現各種音譯詞。有的迅速被正規漢語替代,有的則幾經演變成為正式的外來詞。無論是歸於湮沒還是得到認可,音譯詞見證了中國人認知世界的艱難進程。

對外語詞採取音譯當然是因為找不到適當的中文表達,但在對這些單詞所蘊含的內容有了清楚的了解後,有識之士漸漸發現它們並不陌生,於是將其與中國固有概念對應起來。

著名翻譯家楊憲益(1915-2009)的激憤詩作《感語言之洋化》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當年「洋」詞濫入漢語導致的不倫不類,全詩如下:「語效鮮卑竟入迷,世衰何怪變華夷。卡拉歐咳窮裝蒜,品特扎啤亂扯皮。氣死無非洋豆腐,屁渣算個啥東西。手提BP多瀟灑,擺擺一聲便打的。」這首詩中提到的英文單詞包括karaoke、pint、draught beer、cheese、pizza、bye-bye、taxi,現如今的中文分別是卡拉OK、品脫、鮮啤(扎啤)、奶酪、比薩、拜拜、計程車,雖然有些仍然是音譯,但用字已經比較規範。

除了走向規範,音譯也越來越顧及語感。Chocolate在清朝剛進入中國時曾被譯為「綽科拉」、「炒扣來」,又曾譯為「朱可尼」、「朱古力」,但這些都沒有最終為人普遍接受的「巧克力」聽起來入耳。

不過,也有些詞的舊譯法令人懷念。比如義大利城市佛羅倫斯(Florence),現代詩人徐志摩曾將其譯為「翡冷翠」,這不全是出於詩人的矯情,事實上,這座城市的義大利語名稱是Firenze,義大利語發音正是fei-len-cei!徐志摩的譯法既準確,又充滿詩情畫意,且符合這座古城的氣質,棄之不用實在可惜。

有些音譯欠妥卻已約定俗成,只得沿用而不可追究了。例如,jazz音譯為「爵士樂」並不妥當。Jazz起源於非洲,系黑人音樂,它講究即興,以具有搖擺感的Shuffle節奏為基礎,其旋律和節奏有一種不協調感,與身為英國貴族的爵士所喜歡的正統典雅音樂大相逕庭。但jazz已然風靡全球,在中國已然以「爵士樂」之名傳播開來,我們也就泰然接受吧。

在喬治·盧卡斯執導的科幻系列電影《星球大戰》中,絕地武士(Jedi)代表著原力的光明面,他們學習、研究和利用原力,其使命是保衛和維護銀河共和國和銀河系的安定。然而,看過英文原版的人都知道,Jedi的發音其實是jei-dai。若將其譯為「絕代」,豈不更能體現他們空前絕後的神勇?

無論是普通名詞還是專有名詞,音譯都難以避免,但譯者也絕不能隨心所欲,要在把握原意的基礎上正確地音譯,並顧及漢語表達習慣。(何金娥)

下一頁:【譯事帖】說說Chief Economist

相關焦點

  • 【譯事帖】從泳姿說翻譯
    英文裡形容一個人如坐針氈、局促不安時會說他like a cat on hot bricks,若直譯為「像熱磚上的貓」或令人費解,若譯為「像熱鍋上的螞蟻」則相信每個中國人都會明白。西方人眼見雨後森林裡蘑菇成片,因而有spring up like mushrooms一說;中國人則更愛修長挺拔的翠竹,對雨後春筍的生機勃發感慨良多,因此「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與前述英文短語正相契合。
  • 翻譯佛經時,遇到哪5種情況只採取音譯?
    如今我們看到的佛教經文,都是經過譯經大師們由梵文譯過來的。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名的四大譯經大師,分別為鳩摩羅什、真諦、玄奘、不空。玄奘大師大家都知道,是唐太宗時期的高僧,曾獨赴印度學習,並最終取得諸多真經。著名古典小說《西遊記》即是以這段歷史作為小說背景的。
  • 語言趣談:這些單詞都是英語音譯過來的,你都知道嗎?
    不同語言之間翻譯的時候有時候沒法直接翻譯,對於一些特有的名詞或者在某個文化中先出現的名詞則會被音譯。由中文音譯到英文的有很多單詞,例如,kongfu(功夫),還有近期才被錄入字典的jiaozi(餃子)、guanxi(關係)、kuaizi(筷子)等。
  • 「女神」「男神」出自佛典 「茉莉」原是梵文的音譯詞
    而江蘇省花——「茉莉」一詞是梵文「Mallika」的音譯,這種花產自印度,首見佛經中。「女神」「男神」層出不窮如今,網絡用語中各路「女神」、「男神」層出不窮。百度百科中解釋「女神」一詞最早誕生於西方的神話故事中。後來傳入東方國家,成為青少年對喜歡的女性,或是粉絲對偶像的一種愛稱。
  • 語言趣談:「中式英語」也有「揚眉吐氣」的一天?
    不過,有一些東西是中國文化裡面獨有的,想要翻譯成英語也有困難,所以就有一些音譯,例如豆腐--tofu,這樣的「中式英語」是被英語使用者所接受的。add oil其實,所謂的中式英語是指一些忽略「信達雅」的直白翻譯、直接用普通話或者粵語音譯以及忽略英語語法和表達習慣的短語和單詞
  • 外媒譯「洪荒之力」花樣百出 澳報紙最偷懶直譯拼音
    傅園慧 資料圖原標題:【譯事帖】如何翻譯「洪荒之力」中國女子遊泳選手傅園慧在裡約奧運會上奪得女子100米仰泳銅牌。或許是意識到了這一點,BBC在10日的報導中改譯為「prehistoric powers」,意為「史前力量」。該譯法簡潔有餘,但只說明了時間之早,而「力度」不足。英國《衛報》的翻譯也顯得力不從心,在其10日的報導中譯作「mystic energy」——「神秘能量」,明顯過於模糊,任憑讀者想像,抓不到原意的重點。
  • 中醫術語英譯的不對等問題及其翻譯策略
    然而,中醫英譯的過程比我們想像的要艱難很多。因為中醫涵蓋了醫學、哲學、史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就像一本內容極為豐富的百科全書。中醫語言術語頗多,晦澀難懂,在英語中無法找到與之相對應的詞彙,於是便出現了中醫術語英譯的不對等問題。
  • 像極了有淵源的股成語,卻來自近代英語音譯
    而歇斯底裡卻是典型的一個外來詞,來自英文「hysteria」的音譯。 Hysteria在朗文英漢雙解詞典中,被解釋為「癔病」、「歇斯底裡症」,還有個意思是「過度興奮」。
  • 《木蘭辭》擬聲詞的「譯」聞趣談
    然而,一旦涉及傳譯到不同的文化語境之中,這個問題便突然被放大了。譯者應如何將它的意蘊儘量原封不動地轉移到不同的文化之中呢?要做好這個媒人,首先要明了其確切的意思。翻譯的結果也反映了譯者的理解。貳 威利和傅漢思的譯聲之異早期的譯者中,英國漢學家威利(Arthur Waley)將這一行譯作:「Click, click, forever click, click。」
  • 奧運菜單英譯出爐 夫妻肺片不再譯"夫妻肺切片"
    奧運菜單英譯出爐 夫妻肺片不再譯"夫妻肺切片" 2008年06月19日 10: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其中,具有中國餐飲特色的傳統食品,使用漢語拼音命名,如餃子Jiaozi;具有中國特色且被外國人接受的菜名,使用方言來拼寫或音譯拼寫,如豆腐Tofu。 中新社發 九州 攝
  • 老外中文起名指南:利瑪竇這個名字其實是嚴格音譯的結果
    不過在資訊時代,新華社的譯名將會重新受到民間的挑戰。比如抖森、甜茶、小李子之……類的,連他們自己都認了。 Ricci音譯為利,Matteo音譯為瑪竇。也許有人會說利瑪竇並不太像漢名,畢竟姓竇的人很多,叫「竇瑪利」還差不多。但利姓的確是中華姓氏之一,《元和姓纂》認為利姓與李姓同源。
  • 我的世界:若把mc的「翻譯」都變成音譯,會發生什麼搞笑的事情?
    長久以來《我的世界》中文翻譯分為兩種,一種是音譯,一種意譯;例如苦力怕Creeper和史蒂夫Steve就屬於音譯。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把mc的翻譯全都換成「音譯」,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01、泥土(Dirt)——的兒特;首先我們撇開生物命名,把《我的世界》方塊用音譯因為會發生什麼呢?例如泥土Dirt——的兒特;草方塊Grass Block——格瑞斯布朗克;原木log——老哥;等等。
  • 朱振武:《三國演義》的英譯比較與典籍外譯的策略探索
    通過對兩位譯者的翻譯策略和具體譯例的比較分析,我們能釐清譯本在不同時代取得成功的堂奧,也能從中獲取一些中國典籍外譯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經驗和啟示。   一、從音譯到轉譯:增添譯文的可讀性   《三國演義》包含了文學、政治、軍事、星象等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其中不乏眾多中國特質文化詞和文化意象。
  • 我的世界:若把mc變回英文,再「音譯」一遍,會發生啥搞笑的事情?
    長久以來《我的世界》中文翻譯分為兩種,一種是音譯,一種意譯;例如苦力怕Creeper和史蒂夫Steve就屬於音譯。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把mc的翻譯全都換成「音譯」,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 01、泥土(Dirt)——的兒特;
  • NBA新科狀元Zion譯為「錫安」:聖經翻譯對中文的影響
    然而,與他同名的美國猶他州Zion National Park,中文一般譯為「宰恩國家公園」。那麼,「錫安」這個人名譯法是怎麼來的,這種現象又是如何產生的呢?美國宰恩國家公園根據同源詞的音譯語言學上有名從主人的原則,要根據一個人的母語來讀當事人的姓名,譯名也如此。
  • 《國際歌》中文譯詞的演變
    第一天他倆工作到深夜,譯出了第一首《第三國際黨的頌歌》,譯文直到以後才在《小說月報》以詩的形式發表,沒有附曲,不適合歌唱。譯文是:  起來罷,被咒罵跟著的,全世界的惡人與奴隸;我們被擾亂的理性將要沸騰了!預備著去打死戰吧!我們破壞了全世界的強權,連根的把他破壞了。我們將看見新的世界了!只要他是什麼都沒有的人,他就是完全的人。這是最末次的,最堅決的戰爭!
  • 2014年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音譯之詞的中文之意
    2014年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音譯之詞的中文之意由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北京人事考試網,北京公務員考試網,北京華圖,公務員行測備考的內容請關注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北京推出中國菜官方英譯名 童子雞譯為「春雞」
    四喜丸子被譯成Four glad meat balls(四個高興的肉團),木須肉被翻成Wood mustache meat(木頭鬍子肉),醉蟹成了Drunk crab(喝高了的螃蟹)……這些讓人忍俊不禁的中餐英語菜名可能從本市餐館的菜單上消失。
  • 舊金山、檀香山,為何有些地名的翻譯不是用音譯?
    世界上有不同語言,互相交流需要翻譯,但是,有些專業性的、帶有人文色彩的地名翻譯起來則有些講究,這裡最典型的就是國外的地名的翻譯方法,可能很多人覺得,這種翻譯很簡單:音譯不就完了嗎?這事情還真沒這麼簡單,當然,音譯是最主要的方式,這就是「屬地語言原則」,比如「雪梨」,「紐約」等都是根據讀音翻譯,但如果僅僅只有音譯那也非常怪異,美國有些地方不是舊不用音譯嗎?比如:舊金山和檀香山!華人剛開始翻譯歐洲地名的時候,幾乎完全用音譯那麼,這有什麼講究呢?
  • 語言趣談:妙趣橫生的英語一語雙關
    語言趣談1. "Why shouldn't you believe a man in bed?" "Because he is always lying."語言趣談3. "We want a responsible man for this job." "That's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