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關於康熙要殺大臣,大臣卻讓妻子舉報自己謀反的是誰?

2020-12-18 逗貨歷史會

關於康熙要殺大臣,大臣卻要妻子舉報自己謀反的這位大臣就是納蘭明珠。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開始,一共經歷276年。在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一共出現過12位皇帝。在這十二位皇帝當中,康熙應該是很多人都比較熟悉的帝王。

康熙作為清朝最具有傳奇色彩的皇帝,生母佟佳氏只是皇宮一位不受恩寵的妃子,即便是父親專寵的貴妃董鄂氏也不喜歡他,還在七歲的時候遭遇過天花的侵襲,僥倖撿回了一條命,卻在臉上留下了一些細小的麻點。雖說留下了一點遺憾,到那時卻對這種可怕的疾病有了免疫力,最終成為他登上皇位的重要籌碼。或許是因為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他在八歲的時候就登上皇帝的寶座,十六歲時就用智謀除掉了飛揚跋扈的鰲拜,後為國家統一,果斷執行削藩政策,平定三藩之亂。東北反擊沙俄,籤訂了《尼布楚條約》,確保了東北與沙俄邊境的寧定。在西北親徵葛爾丹,與士兵同甘共苦,最終剿平叛軍。關於三藩之亂、雅克薩之戰、多倫會盟,準噶爾之戰、清統一臺灣之戰和九子奪嫡等歷史重大事件都跟他有關。

康熙在位61年時間,是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間對內大膽任用漢臣,促進了文化和生產力的發展,達到康熙盛世的地步。納蘭明珠作為康熙年間深受皇帝信任的朝廷大員,除了其在議撤三藩、統一臺灣、治理黃河、平定噶爾丹、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積極作用之外,最主要的是他能夠猜測到康熙皇帝內心的想法,最後在本該被殺的局面下撿回了一條命。雖說後來沒有被重要,但是安穩躲過了餘下的時光。

康熙十六年的時候,深得皇上信任的納蘭明珠從吏部尚書變為武英殿大學士,擔任實錄、方略、一統志、明史等重要皇家著述的總纂官,不久後又加封太子太師,權傾朝野。成為朝廷重臣後開始獨攬朝綱,利用皇帝對他的信任貪汙納賄,並有結黨營私的行為。等到東窗事發被將打入大牢後,納蘭明珠對他的妻子說:「現在是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朝堂中敵對之人這時候絕對不會放過我,可能面臨家破人亡的危機。這時候只要你舉報我謀反,才有一線生機。」

康熙本來是想借貪汙之事處置了獨攬朝綱的納蘭明珠,沒想到牽扯出謀反這樣的大案。此時國家安穩才沒幾年,謀反之事背後牽扯甚大,一旦處理不好可能會引起朝廷的動蕩,那些跟納蘭明珠走得比較近的人也在拼命幫他洗脫罪名,康熙最後也只是罷黜了納蘭明珠大學士的身份,這才撿回了一條命。

相關焦點

  • 盤點康熙朝有哪些歷史留名的大臣?你了解幾個
    一代大帝康熙作為開啟康乾盛世的起始朝代,同時是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所統治的時期能人輩出,青史留名的也不在少數,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康熙朝的那些歷史名臣。 我們按照康熙從幼年登基一直到臨死分為以下幾個時代:首先是康熙朝前期(即玄燁嗣承大統到康熙八年),這一階段史稱「四輔政時期」。這一時期的名臣無外乎四大輔政,分別是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索尼:赫舍裡·索尼,滿洲正黃旗人。清朝開國功臣之一、一等公爵,順治帝指定輔助康熙帝的四位輔政大臣之首。蘇克薩哈:納喇·蘇克薩哈清朝大臣。滿洲正白旗人。
  • 馬未都:大臣獻上至寶,康熙卻立刻拒絕,接下來的一句話載入史冊
    馬未都:大臣獻上至寶,康熙卻立刻拒絕,接下來的一句話載入史冊 在我國的眾多朝代中,康熙皇帝是一個不得不提起的人物,不僅是因為他平定三藩等眾多值得稱道的功績,還因為他身上有個歷代皇帝之最——有著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
  • 大臣有多聰明?見到蠟燭點不燃,就預判有人要謀反
    原創聲明:本文是小編原創文章,我們今天講述:大臣有多聰明?見到蠟燭點不燃,就預判有人要謀反在古代,但凡是能夠通過自己的能力通過科舉考試,最後成為皇帝身邊人的那些大臣一定都是十分有才華與能力的人。因為皇帝的心思是一般人不能夠琢磨透的,所以你有可能就會因為自己不小心說錯的話就遭受到了十分嚴峻的災難。但是有一些人的頭腦就是十分的聰明,他們能夠在皇帝的身邊也做到遊刃有餘。我們今天所說的這位大臣就是這樣一位十分聰明的人物。這位大臣名字叫做周培公。
  • 康熙皇帝的結髮妻子是誰?
    康熙皇帝八歲登基為帝,十四歲親政。其從輔政大臣鰲拜手中奪得權利後,開始勵精圖治,其平三藩、敗明鄭、三徵噶爾丹,籤訂《尼布楚條約》,籠絡漢人士子,注重發展經濟,是康乾盛世的開創者。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 皇子去看望大臣,卻從袖中拿出一把鐵錘擊殺大臣,背後另有隱情
    古代皇子身份高貴,因為血統的原因,在朝中,即使沒有什麼官職權利,朝中大臣也需要對他們另眼相看,而皇子們如果想要得到大臣的追隨,自然也要保持應有的禮儀和尊重。但是在漢朝時期,有一位皇子去看望大臣,卻從袖中拿出了一把鐵錘擊殺大臣,背後另有隱情,這位皇子叫做劉長。
  • 鰲拜和索額圖都是被辦的大臣,為何在康熙眼中,索額圖是頭號罪人
    康熙在位時期拿掉了兩位位高權重的大臣,那就是鰲拜和索額圖,讓他們都死在牢獄之中。然而不同之處就在於,康熙好歹晚年還為鰲拜平反,並善待鰲拜的後人。而康熙卻說索額圖是本朝第一罪人,甚至還殺了他的兒子,為何會有這種反差?其實仔細分析很簡單,因為這倆人所做之事不相同,康熙拿掉他們的原因也不相同。
  • 康熙王朝圖海和吳六一 清朝大臣圖海簡介
    康熙王朝圖海和吳六一 清朝大臣圖海簡介時間:2016-11-16 12:5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康熙王朝圖海和吳六一 清朝大臣圖海簡介 馬佳圖海是康熙帝時期有名的一個人物,也是歷史上具有著很多故事的人物,關於馬佳圖海怎麼死的也一直成為大家都很好奇的事情。
  • 奇聞故事:大臣喝多尿褲,皇帝要殺,另一大臣說:我嘗是酒
    奇聞故事:大臣喝多尿褲,皇帝要殺,另一大臣說:我嘗是酒在中國的封建歷史上,皇帝的權力是至高無上隨時可以要人性命。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才有「伴君如伴虎」的說法。相傳在漢朝的時候,有一天漢宣帝請大臣們一起吃飯。吃飯的時候,因為一個大臣不善於飲酒,但是皇帝請客又不得不喝。於是就喝多了,結果上廁所來不及就尿褲了。看到大臣尿褲子,皇帝身邊對這個大臣不滿的太監就對皇帝說:「陛下,有人在這個時候撒尿就是對您的不滿。」
  • 歷史上摳門的皇帝,道光用炸醬麵打發大臣,趙匡胤捨不得吃羊肉!
    楊堅這位獨孤伽羅妻子,並非等閒之輩,能夠跟著楊堅吃苦,必然有過人之處,在嫁給楊堅那天起,就限制他不可以再娶第二個女人,這在當時封建思想潮流下,幾乎沒有男人能做到,但楊堅真的做到了,7個子女都是伽羅所生。楊堅不僅對妻子言出必行,對待兒女,也要求甚嚴,常常教育子女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一定要節約。
  • 朱元璋要殺大臣,大臣卻趴在地上吃屎,朱元璋立馬說:饒他一命
    朱元璋曾經說過自己不是一個喜歡殺人的人,有一次朱元璋曾對大臣們說:張士誠恃富,陳友諒恃強,「朕獨無所恃,惟不嗜殺人,布信義,行節儉,與卿等同心共濟」。不過他做了皇帝之後卻殺了很多人,大多都是官員,尤其是那些不好的官員,而且還殺了很多功臣,大臣們都非常怕他。
  • 康熙朝堂下令大臣投票選太子,八阿哥全票當選,康熙:此子應入獄
    康熙在迴鑾途中安營紮寨,他的帳篷裂開了一道縫,太子胤礽就悄悄從這個縫隙裡去窺視康熙。本來這也不是一件大事,但在康熙看來這是太子要暗殺他,這樣一來,這個事情性質就變了,直接導致了胤礽皇太子之位被廢除。廢除了胤礽之後,康熙心有不忍,內心五味雜陳,畢竟胤礽是他一手調教的。太子之位的空缺,也導致了其他皇子的激烈爭奪,其中爭奪最厲害的要數皇長子胤褆和皇八子胤禩。
  • 御前大臣和領侍衛內大臣,誰的品級更高權力更大?
    當時的後金國的滿洲貴族都有自己的私人衛隊。努爾哈赤用包衣、重要盟友的弟弟和兒子、宗親和著名武士充當自己的衛兵,這個時期不稱「侍衛」,而稱「蝦」或「喀達拉哈多爾吉昂邦」。他們不但保證了努爾哈赤的個人安全,而且在公開場合打他的旗號,在軍隊與將領之間傳遞文書並保衛皇宮安全。皇太極時期,「蝦」獲得了自主權和一個指揮體系,並在內部分為三級。
  • 康熙為節約開支午餐只吃窩窩頭,7天後大臣拿來帳單,康熙沉默了
    至於康熙自己,他也覺得老百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跟自己基本沒什麼關係,主要還是要學會做「聖君」,所以他也沒有太過於主動的去調查民間的具體情況。 因此清朝很多皇帝都對自己的夥食費感到非常羞愧,比如道光曾經想要搞碗面吃,廚師居然問他要幾萬兩銀子的經費——他也信了。 作為清朝明君的代表,康熙雖然對老百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不感興趣,但是卻對做明君非常感興趣。他也是個熟讀歷史的人,聽說歷史上的明君都特別節儉,所以他也想做出一番節儉的樣子來。
  • 康熙到此人墓前不願下跪,一大臣用布蓋住一個字,他才開始祭拜
    在中國古代,老百姓對於國家的概念其實並不是很強烈,對改朝換代並沒有多大的想法,無論是誰坐擁天下,只要是不侵犯自己的糧食和習俗,怎樣都無所謂,因而清軍入關的時候並沒有太大的阻力。但當逼迫漢人遵從滿族的習俗時,剃髮易俗的時候,漢人的反抗運動就像是雨後的春筍一樣瘋狂湧現,這可能就是中國歷史上獨有的現象吧。想當年,元朝統治者雖然輝煌一時,但不到一百年就被滅朝,清王朝吸取教訓,無論是皇帝還是大臣,都沒有小覷漢文化的存在。就連自稱「千古一帝」的康熙也曾經說過:如果我不是皇帝,就一定要去研究漢文化。雖然這可能是帝王籠絡人心的一種手段,但也足以證明統治者已經注意到漢文化的重要地位。
  • 乾隆請大臣吃飯,問:咱們倆誰年齡大?大臣聽完,懇請告老還鄉
    清朝乾隆十年,上書房來了一位新的大臣,此人名叫蔡新,乾隆元年的進士,在翰林院幹了10年,終於進入政治中樞。同時,乾隆得知蔡新的數學學得比較好,尤其是懂勾股定理和開方,乾隆便讓蔡新抽空,教皇子們數學。在封建社會,儒學為正統學問,數學只不過是奇巧淫技,皇子們對數學並不感興趣。一日,乾隆問蔡新:「皇子們數學學得如何?」
  • 皇帝想殺大臣,大臣:我的丹書鐵券可免死!皇帝:你漏看了5個字
    現在消費者參加抽獎活動或者購買商品的時候,經常會發現說明書上寫著幾個字:最終解釋權歸本公司所有。有的時候這幾個字讓人感覺真是太坑了,本來是能中獎的,或者本來有利於消費者利益的結果。最終有可能因為這幾個字,被商家鑽漏子,而導致消費者的利益受到損失。
  • 「銅皮鐵骨,刀槍不入」的鰲拜被康熙抓住了,卻為何不殺了他?
    回顧歷史,很多人對清朝並不是那麼有好感,或許是因為是滿族統治者,或是晚清時的各種被欺負。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一個皇帝功績顯赫,頗會當皇帝,他就是——康熙。康熙8歲繼位,在位共61年,這可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而歷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也是他成就的。
  • 清朝歷史上的怪相:皇帝沒有一個是昏君,大臣卻貪汙成風
    ,他可謂是功績卓著,晚年由於年事已高,力不從心,社會上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弊端,而此時他已沒有精力去解決,結果導致了貪汙之風的苗頭初現,後來有了越演越烈之勢,康熙死後,其四子胤禛繼位,是為雍正帝,雍正帝是大清王朝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他在位期間,懲治腐敗,處理貪汙事件,儘管他很努力,但是並未從根源上斷絕這種不正之風。
  • 收復臺灣後,滿族大臣提議放棄臺灣,姚啟聖一句話康熙才作罷
    清廷的輔政大臣們商議了一番,決定派使者去廈門,說服鄭氏歸順。臺灣問題最終能和平解決嗎?使者來到後,他拿出南明皇帝賜給的印璽,同時說出了自己的條件:像朝鮮那樣,稱臣、納貢,但不剃髮。 和談期間,鄭經斷定清廷不會趁機來攻,將鄭泰留在金廈,自己率領舟師急赴臺灣。 清廷明面上按兵不動,但背地裡卻在通過間諜散布流言,藉以擾亂鄭氏人心。
  • 大臣請求釋放胤礽,康熙大怒,直言:明朝滅亡,和你家有關!
    康熙六十年正月,再有兩天,便是康熙登基60周年的日子,因為在歷史上在位60年的帝王極少,所以在早朝時,群臣紛紛建議,在當年五月為康熙舉辦一場慶賀大典。康熙下朝之後,心情非常愉悅。不曾想,剛坐下來,看到第一份奏摺,好心情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