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無意間刷到這個新聞,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不禁無限感嘆:
又一起傷醫事件,又一次被曝光的醫患關係;
不知從何時開始,暴力傷醫事件逐漸成為發洩不滿的藉口;
出道10年有餘,也經歷過數次的投訴和不公正對待,讓我很多時候都在思考,是什麼,讓現代人如此仇恨醫療,憎恨醫務人員;
1.仇恨的種子,從打針開始種下;
小時候,你最羨慕哪些同學?
是學習最好的小芳?
是體育最好的小東?
還是從來不怕打針的的小明?
反正,我從小最羨慕的,就是那個不怕打針,不怕抽血,甚至還敢看著人家打針的勇士;
自19世紀世界列強侵入中國後,西醫,開始在中國流行起來,不同於中醫的唯心主義哲學,唯物主義的西醫,似乎能更加快速的解決問題;
中醫的望聞問切,中藥的煎熬蒸煮,耗費時間過於漫長,很難適應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每一樣快節奏的東西背後,伴隨的都是痛苦的回憶;
而,打針輸液,成了很多人很多年的噩夢;
你記憶最深刻的,是什麼人?
是給你感動的人嗎?也許是,也許不是;但是,給你帶來痛苦的那個人,你一定會記住他很多年;
孩子為什麼怕打針?
從出生開始,打疫苗就能打到上學;
發燒感冒,藥物治不了,打針;
磕磕碰碰,傷口難癒合,打針,縫線,打破傷風;
家長從來不考慮這些打針會不會造成孩子不開心,不愉快,會不會讓孩子記恨醫生;他們追求的,只是孩子儘快康復,恢復健康;
而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給他打針的護士,醫生,都是穿著白大褂的魔鬼,是帶給他那一陣疼痛的罪魁禍首;
曾經有一句名言風靡全網:你不要試圖和一個女人講道理,因為她本身就是道理;
而,你也不要試圖和一個怕打針的孩子講道理,因為那陣痛苦對他們來講,會是很多年的噩夢!
醫生=打針=痛苦=壞人
這就是孩子的簡單思維邏輯,你的那些大道理,他都聽不懂;
孩子的世界,就像一張白紙,他會通過他的感知積累,慢慢渲染上一點點的色彩;
而這種從小就不讓人愉快的經歷,積累的多了,慢慢變成了仇恨種子,逐漸生根發芽。
2.堆積的壓力無處釋放,一點即燃的暴力傾向;
你走到大街上,隨便抓一個人,你問他幸福嗎?
他會告訴你,痛並快樂著;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可言;
哪一個光鮮亮麗的背後,不是一個個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的心酸;
生活上,工作中,每時每刻,都會讓人不愉快;
但,你早已不是曾經的少年,曾經那個可以為所欲為的年代,作為成年人,你要一直忍,一直壓抑著自己的火氣;
這就造成了,當每一個人到醫院就醫的時候,表現出來不同的心態;
比如:有人需要同情,有人需要理解,有人需要認可,還有人,需要尊重;
情緒和需求,在每個患病的人身上,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放大;
當它們得不到滿足的時候,被生活各種壓力壓抑的暴力傾向,自然而然的就要宣洩出來;
而人類,還有一種普遍心理,叫做痛苦轉嫁:
憑什麼我這麼痛苦,而你不遭受這種痛苦;憑什麼我要這麼不幸,而不是你;
這種心理狀態,在患病的時候,又表現的特別明顯;
而醫務人員,作為和疾病搏鬥的第一線人員,自然而然的要接受這份痛苦轉嫁;
接受的不好,或者不接受,自然就要承擔隨之而來的暴力後果;
法律的公正嚴肅,槍械刀具的管制,讓這個社會和諧平靜;但,人是有情緒的生物,長時間得不到宣洩的情緒,總歸會在一個點爆發出來。
3.結語:醫患關係
醫患關係,是人際關係的一種,由於種種原因,近些年來愈演愈烈;
過去的2019年,暴力傷醫事件不下10起,醫患關係緊張,一次又一次的上了熱搜,上了熱門;
新冠肺炎,讓這種關係,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緩和;
但是,生產生活的恢復,壓力的再續,暴力傾向的繼續累積,導致這次傷醫事件,絕對不會是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