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乾物燥,大便秘結,每天用手在這個部位揉一揉,輕鬆趕走便秘

2020-11-17 網易新聞

2018-08-08 08:57:26 來源: 養生惜福

舉報

  立秋後暑氣未消,秋老虎肆虐,由於氣候乾燥,燥邪傷津,津液受損,一些人群比如小孩、老人胃腸失調,水分不足,容易有幾天拉不出大便、糞便減少、糞便幹、排便費力等便秘症狀產生。吃瀉藥容易產生耐藥性,毒副作用大,怎麼辦?下面介紹一些調理方法,輕鬆幫您趕走便秘。

  

  一、揉一揉腹部

  每天睡前或起床前,可以抽空按摩一下腹部。方法是: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先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3-5分鐘,再逆時針按揉3-5分鐘。小孩做不來的,家長可以幫忙按揉。如果按到一些硬硬的地方,可能是肚裡的糞便,可以多按摩一下。注意一定要堅持一段時間,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效果不好,時間一長,你會發現便秘現象逐漸減少,肚子輕鬆。

  

  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早晨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不要憋著不去,導致大便留在腸道,變幹難以排出。不要吃太精細的食物,飲水太少也不好,這些都容易引起便,有助於潤腸,軟化糞便。

  三、飲食調理

  1、早晨喝一杯淡鹽開水,小孩不喜歡喝的可以換成蜂蜜水節腸道,軟化大便。

  2、喝點芹菜汁等蔬菜汁。蔬菜汁含有大量的粗纖維,能夠調秘。

  3、泡點羅漢果。 羅漢果性涼,味甘,有清熱潤肺、滑腸通便、消腫止血之功效,對於腸燥便秘有較好的療效。

  

  4、蘋果熬粥,粥熟後加適量葡萄乾和蜂蜜,也能起到潤燥通便的作用。

  5、多吃芝麻,或者喝點芝麻油,也可以潤腸通便,效果極為顯著。

  如果多管齊下,按摩加上飲食調理,輕鬆趕走便秘,不用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秋「燥」易引發便秘 記得多喝水勤揉肚
    進入秋季,很多人感覺肚子容易發脹,排便也不順,甚至連續多日便秘。上海市長寧區天山中醫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田芸表示,與其他季節的便秘不同,「多事之秋」的便秘還與秋季「燥」氣當令有關。田芸介紹,便秘並不只是指大便「乾燥」的意思,還包括排便次數減少(少於每周3次),或排洩物幹質堅硬,排出困難,或感覺排便不淨。進入秋季後,早晚溫差加大,由於空氣溼度降低,天氣乾燥,人體內水分過度蒸發,而且腸胃功能相對變弱,腸道也會因受燥氣損傷而變得乾澀,許多便秘患者的病情開始加重,而一些原本沒有便秘的人,也容易在秋季感到大便乾結難解。
  • 肚子上有個「通便開關」,每天揉一揉,肚子不脹,排便順暢!
    春節的到來最最離不開的莫過於各種各樣的美食過節的食物多為甘厚油膩吃多了不僅容易「胖」三斤腸胃還會提出抗議容易出現腹脹、噁心、納呆、大便秘結、噯氣酸腐、肚腹脹熱等不適造成脾失健運「脾衰則百病叢生,脾衰則一身俱衰」1、每周排便少於3次,排便量少,大便乾結,排便費時、費力;2、每天排便,但排便困難,排後有殘便感;3、肚子脹痛總放屁;4、食欲不振、口苦口乾。
  • 肚子上有3個通便開關,每天「揉一揉」,促進腸胃蠕動,遠離便秘
    今天小編就告訴你一些改善長也就功能,助你輕鬆排便的方法。一、我們的肚子上有3個通便「開關」,每天揉一揉,改善腸胃情況,讓你不再便秘1、天樞穴天樞穴是在腹部的穴位,它的位置是在腹部肚臍眼的兩側。這個穴位主要與腸胃神經、經脈所相通,平時多按壓揉一揉這個穴位,能夠幫助腸道蠕動,促進消化,增加胃的動力,改善胃功能,從而讓排便更順暢。2、中脘穴中脘穴位置相對特殊,它主要處於在肚臍中間上面四寸的位置,也是同樣遠原理,這個穴位與腸胃經脈相通。
  • 腳上這個位置,每天揉一揉,養生保健一身輕鬆
    我們要找腳上的1個關鍵部位——地筋,什麼是地筋?有健身習慣或是瑜伽經驗的朋友應該知道,運動過後經常會用泡沫軸滾腳底,用於放鬆和拉筋,緩解運動帶來的肌肉酸痛感。這些其實也都是在按揉地筋。
  • 肚子上有3個通便開關,每天「揉一揉」,腸胃蠕動,全身輕鬆
    一、肚子上有3個通便「開關」,每天「揉一揉」,腸胃蠕動,全身輕鬆!1、天樞穴天樞穴的位置是在腹部肚臍眼的兩側,這個穴位能夠幫助腸道蠕動,增加胃的動力,還能夠治療便秘的問題,可以緩解腹脹和胃病的情況。如果因為便秘肚子變大,或者是肥胖,都能夠起到排毒減肥的效果。2、中脘穴中脘穴在肚臍中間上面四寸的位置,日常可以多按揉這個位置刺激穴位,能夠幫助腸道的蠕動,並且讓消化道中的毒素有效排出,能夠幫助排便,有很好的潤腸通便作用,對於便秘人群十分有效。
  • 天乾燥,易便秘,飲「三水」,揉「三處」,通腸道,身輕鬆!
    2、喝水少,身體缺水,大便中水分被大腸吸收,導致大便乾燥,排便不暢。3、膳食纖維攝入少,易導致食物殘渣堆積,形成習慣性便秘。4、植物油脂吃太少,油脂能幫助腸道潤滑,缺少也容易導致便秘。1.5g、大麥苗粉2.5g,做成茶包,每次取一包,溫水衝泡即可。
  • 這個穴位揉一揉,皮膚乾澀、便秘乾咳……統統解決!
    這個穴位可以按住、點按,也可以把手伸直用另外一隻手進行局部摩擦,擦熱擦紅。主治病症:腸炎、腹部絞痛、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皮膚瘙癢、結膜炎、眼瞼炎、蕁麻疹、高血壓,齒槽出血、甲狀腺腫、上肢癱瘓等。緩解治療外感發熱,咳嗽,氣喘,腹痛,吐瀉,齒痛,溼疹,痤瘡,手臂腫痛,半身不遂,白癜風等。
  • 每天揉一揉,腸道暢通全身輕鬆
    不少人都有過便秘的體驗,那種感覺真叫一個難受——想拉拉不出。遇到這種情況,有什麼好辦法呢?小編今天教大家一種省心省事的方法——按揉腹部。每天動手按一按肚子上的「通便開關」,可以起到預防、緩解便秘的作用。那麼具體該怎麼按呢?
  • 按揉哪些穴位能治哪些治病?
    穴位是針灸按摩等施術的常用部位,當身體有了疾病,通過刺激相應的穴位,激發經絡之氣,經氣運行至內臟,會滋養各部位器官,提高人體抗病能力。按揉哪些穴位能治療哪些疾病呢?下面是筆者經常用的按揉穴位治病法,讓大家分享。按揉耳背溝穴,趕走高血壓。耳背溝穴位於耳郭背面,用手摸時可以清晰地摸到一條凹溝,此處就是耳背溝穴。
  • 便秘了怎麼辦?手上有個「排便口」,每天按揉3分鐘,潤腸通便
    而便秘對於老年人來說,也是有很大的傷害的,老年人想拉屎拉不出來的時候一著急說不定就會導致心腦血管的一些問題發生。所以,有了便秘的問題千萬不要拖延,最好趕緊進行改善。手上有個「拍排便口」,每天三分鐘,讓你的排便變順暢。這個世界上最舒服的事情莫過於想吃就吃,想拉就能拉。
  • 寶貝肚子痛,揉一揉就好了?這幾種情況揉了會出事!
    「你今天是又不想上幼兒園了吧……」這個場景你是不是太熟悉了哇?至於應對方法,大多數人都會給孩子揉一揉,不過,今天小編可要提醒各位,孩子肚子疼,可不能隨便揉的,有幾種情況揉了就會出事。如果孩子自己按,也願意讓別人按,大家可以試著給他輕輕揉一揉。如果孩子不願意按,千萬不要隨便揉,應儘快帶他就醫。
  • 每天揉腹2分鐘,這些好處或將上門,便秘消失了,體重下滑了
    控制體重每天按揉腹部會對腹部造成刺激,從而起到減肥的效果。若你發現自己某一段時間不斷開始發胖,贅肉一層層的長出來。那麼每天可以按壓腹部2分鐘,相信會有不錯的效果。2.緩解便秘不適便秘原本多發於老年群體,願意是指排便的次數變得越來越少,排便困難、大便淤積在肝門出。一般情況下,人體每天要排便1次,這可以說是比較正常的次數了。而便秘的患者每周最多排兩次,大便的形狀也是比較怪異,顏色大多是黃色的,且比較堅硬。便秘其實與腹部問題有很大的關係,若腹部的流動比較通暢,那麼排便時也會比較輕鬆。
  • 揉腹能減肥?正確揉腹還能緩解便秘,預防疾病,很多人沒按對
    還可以讓腹壁的毛細血管更加流暢,用正確的手法配合呼吸,能有效的消除體內堆積的脂肪。2、有利睡眠按摩腹部一般都在睡前進行。在一種非常安靜、舒緩的環境下,用輕柔腹部的動作可以更好的放鬆心情。身心輕鬆的狀態下,體內的肝火也能得到平熄,雜念也就蕩然無存,自然能睡個安穩的好覺。
  • 皮膚幹癢、脫髮掉發都是秋燥惹的禍,這個秘方專防秋燥
    秋分至,燥氣當令,我們很容易被燥邪傷到,相信大家都已經明顯感受到「燥」氣了。燥邪會傷到哪兒?燥邪對人體的傷害,主要體現在兩方:一是燥盛則幹,易耗傷人體津液,傷津就是傷陰,導致皮膚幹、口唇乾、咽幹舌燥。二是燥易傷肺,肺喜潤惡燥,位居高位,是外來燥邪最先侵襲的部位。
  • 大便通,病不生!小兒推拿師的「通便四法」趕走便秘!
    兒童便秘是一種常見病症,其原因很多,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屬功能性便秘經過調理可以痊癒;一類為先天性腸道畸形導致,一般的調理是不能痊癒的。大便通,病不生!小兒推拿師的「通便四法」趕走便秘!寶媽們一起來學習吧。 兒童便秘要儘量調整飲食結構,使飲食多樣化,讓孩子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粗纖維的食品。
  • 便秘難受,揉這5個地方再搭配清好清暢潤腸膠囊可以緩解
    便秘難受,日常可以試試揉這5個地方,再搭配清好清暢來緩解。     1. 支溝穴     支溝穴是手少陽三焦經上的穴位,刺激這個穴位,可以通調腑氣,增強機體的排毒功能,緩解便秘症狀。日常便秘,每天用拇指點按支溝穴2-3分鐘,感覺到酸脹感就證明按壓穴位正確,堅持2-3分鐘就可以停止。
  • 女子長期便秘愛揉肚子,竟不慎將一根血管壁揉破了!結果差點丟命
    7月10日據媒體報導,肚子不舒服時,許多人會揉肚子來緩解狀況。可最近,常州市民王女士在揉肚子時,竟不慎將一根血管壁揉破了,差點有生命危險……記者見到王女士時,她剛做完手術,生命體徵恢復平穩,但還要進行一段時間的治療康復。王女士告訴記者,自己今年50多歲,消化道一直不是很好,有便秘的問題,於是她聽取了同事的意見,每天揉肚子。
  • 揉腹不斷,百病不犯!每天揉一揉,健脾胃,通腸道,消積食,減肚子
    ▶ 看食慾:初傷乳食,稱為新積,在這個狀態下,剛剛出現積食的現象,大部分食物還在胃腸中,脾胃仍在運作,但是有超負荷的現象,因前三餐已經養成習慣,到了飯點仍然會有餓意,但明顯食慾減退、伴有飽腹感。症狀日久就演變成久積,體內脾胃已經疲憊,氣血津液在體內流通受阻,呈擁塞狀態。
  • 個穴位揉一揉,皮膚乾澀、便秘乾咳……統統解決!
    這個穴位可以按住、點按,也可以把手伸直用另外一隻手進行局部摩擦,擦熱擦紅。用大拇指彈撥曲池穴,可防治肩臂肘疼痛。(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曲池穴,每次1~3分鐘。)。用艾條溫和灸5~20分鐘,每天一次,可改善肘痛、上肢痺痛等。用面刮法從上向下刮拭曲池穴3~5分鐘,可緩解治療便秘、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注意:按摩曲池穴容易造成流產,孕婦禁用。
  • 揉腹不斷,百病不犯!每天揉一揉,健脾胃、通腸道、減肚子、消積食
    ▶ 看食慾:初傷乳食,稱為新積,在這個狀態下,剛剛出現積食的現象,大部分食物還在胃腸中,脾胃仍在運作,但是有超負荷的現象,因前三餐已經養成習慣,到了飯點仍然會有餓意,但明顯食慾減退、伴有飽腹感。症狀日久就演變成久積,體內脾胃已經疲憊,氣血津液在體內流通受阻,呈擁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