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百科網號稱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網站,領先的社會化知識媒體平臺,為數億中文用戶免費提供海量、全面、及時的百科信息。但記者調查發現,這家號稱知識共享平臺的網站,背地裡幹的卻是見不得人的勾當,不但信息的準確性真假難辨,甚至有時候,還變成虛假信息的放大器。在這裡,一些號稱神奇的產品,光鮮的人物簡歷,只要花4800元錢就可以開通 「百科詞條認領」的服務,然後就可以隨意杜撰並發布,用虛假的廣告堂而皇之地圈錢。(3月16日 央視網)
近段時間來,有關知識經濟的話題,備受網友們的關注。微信公共號開通付費功能、IP產業受到廣泛熱議、付費問答進入人們的視野。互動百科利用虛假信息不斷「圈錢」的現象亦折射出,在知識經濟蓬勃發展的背後,仍有一片不可避免的陰影。
互動百科從功能上,與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一樣,都屬於知識共享平臺。但與其他幾個百科網站不同,互動百科在規模上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百度百科背後有「百度搜索」,搜狗百科背後有「搜狗搜索」,360百科背後有「360殺毒系列產品」。而互動百科旗下則沒有多少產品為人所熟悉,其盈利面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
百科類的網站靠什麼盈利?依靠的是流量,依靠的是廣告,有流量也意味有廣告。在互動百科之前,百度百科、搜狗百科等百科平臺雖然都聲稱百科內容沒有廣告宣傳性質,但「商業性」驅動的本質,使他們都無法避免在百科詞條中含帶商業性質類的信息。所以,他們能成為民眾了解生活知識「報刊雜誌」,但沒法成為帶來準確信息的「科普讀物」。互動百科在缺乏盈利項目支援的語境下,販賣詞條也就是一條能創造高額收入的渠道了。
互動百科販賣詞條信息,僅僅一個已經被揪出來的比較「露骨」的問題。現在,如果打開淘寶,在搜索欄裡搜索「百科」,就會彈出一大堆,聲稱能收錄百科詞條的網絡服務。其中涵蓋有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互動百科等等,其服務價格從100到10000不等。可以說,互動百科的問題,也牽帶出網絡中,知識共享平臺所普遍存在商業驅動本質。
糾治「圈錢百科」的問題,關鍵還是在於嚴格審核制度和拓展盈利渠道。對比國外的一些知識共享平臺,國內詞條的審核機制還缺乏一定的專業性,例如百度百科在引文選用上並不太嚴格,不少非正規網站都可以成為信息來源,這也為虛假信息提供了準入的機會。因此,有必要出臺相關的規定,規範百科類網站詞條準入的來源及審核的模式。同時,面對百科類網站商業驅動的問題,可以引入非盈利性質的公益性百科平臺,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比較公正的詞條收錄模式,刺激相關知識共享平臺,優化自身運營模式,提升服務質量。
共享知識平臺,將成大多數民眾獲取信息的一類主要渠道,糾治其中涉及的虛假問題,是適應知識經濟發展大潮的必要舉措。
文/嚴奇
來源:紅網
作者:嚴奇
編輯:夏熊飛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7/03/17/466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