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吃15顆大棗八旬老太險送命 「中藥零食」非人人皆宜

2021-02-08 水母網

    水母網8月16日訊( YMG記者 李俊玲 通訊員 李成修)大棗吃多了也能導致暈倒心臟驟停?沒錯。日前,網上一則《八旬婆婆在家吃紅棗,竟然暈倒甚至心臟驟停》的新聞讓不少平日裡喜歡吃棗的人驚出一身冷汗。

     大棗吃多了,8旬老太險送命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位湖北武漢80歲的吳婆婆前幾天在家沒事就翻出一包紅棗當零食吃。想著紅棗養生,子女們也沒太在意。誰知當天下午,老人在客廳大叫一聲後暈倒,呼吸微弱。家人趕緊撥打120將其送往武漢市第三醫院。檢查發現她心臟驟停,醫生按壓急救後心率恢復,隨後轉至ICU搶救。接診醫生表示,吳婆婆本身患有腎功能不全,又連續吃下了15顆紅棗,紅棗本身含鉀量特別高,這也直接導致婆婆血液裡面的鉀量超標,引發心臟驟停。專家連續搶救30個小時,吳婆婆才脫離生命危險。

    醫生提醒,正常人食用紅棗每日3-5顆即可,吃多會引發胃部不適、腹瀉。若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要多吃則容易出現酸中毒、鉀排洩障礙。

    大棗不能多吃,動物肝臟補鐵效果最佳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以為大棗補血化瘀養生,吃了只有好處呢,誰知道大棗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吃,尤其不能多吃。

    對此,煙臺毓璜頂醫院營養科主任宋新娜表示,紅棗相對於其他乾果而言,所含鐵元素是較高的; 紅棗所含的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

    只有3%~5%,可做預防食用;從補鐵的角度來說,最佳的還是動物類肝臟,動物性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動物血)中的血紅素鐵,吸收率高達20%。

    對於有些人說的紅棗能「抗癌」的說法,宋新娜主任表示,這個說法沒有科學依據,有些過於誇大了,但紅棗的確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吃一些紅棗的確對身體有好處,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吃。

    從中醫的角度而言,體質壯實的人不宜多吃紅棗,味甘,消化不好的人也不能多吃。除此之外,紅棗吃多了也會造成脹氣,每天吃幾顆,也就夠了。

「中藥零食」不是人人都適合吃

養生要因人而異,不能亂吃補品

    記者了解到,除了紅棗,還有不少平時大家以為「養生」的「中藥零食」其實都有忌口,並非人人適合。即使是藥食兩用的中藥,也需要對症食用,這樣才能在滿足口感的同時起到調理身體的作用;但如果是沒有症狀的人吃多了,反而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龜苓膏胃寒脾虛者要少吃

    煙臺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張金波告訴記者,現在大家都注重養生了,但有些養生膏方並不是人人都適合,服用需因人而異。比如龜苓膏,胃寒脾虛者就要少吃。正宗的龜苓膏主要以名貴的鷹嘴龜和土茯苓為原料,再配以生地黃、蒲公英、金銀花、菊花等藥物精製而成,具有清熱解毒、滋陰補腎、消除暗瘡、潤腸通便的作用。因此受女性喜愛,更是一些老年人喜歡吃的中藥保健零食之一。

    不過,龜苓膏偏於寒涼,一般胃寒和脾胃虛弱的人還是少吃為好。此外,龜板有興奮子宮和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故孕婦和月經期女性也不宜多吃。

    酸梅湯感冒咳嗽者需忌食

    三伏天人們常喝的酸梅湯,感冒咳嗽者需忌食。張金波主任表示,酸梅湯是傳統的消暑飲料,冰鎮後飲用,非常清涼。且酸梅湯的主要成分烏梅裡的檸檬酸可幫助吸收維他命及酵素,能預防疾病及消除疲勞。而烏梅裡的

    蘋果酸,可把適量的水分導引到大腸,形成糞便而排出體外。

    酸梅汁可緩解口臭及宿食,但感冒發熱、咳嗽多痰、胸膈痞悶等人群應忌食烏梅,菌痢、腸炎初期的患者也需避免食用烏梅。

    另外,體質燥熱者不宜多吃桂圓乾。不少人都認為其攜帶方便,便於保存,口感還好。可桂圓乾並不是所有人想吃就可以吃的。有些人食之,就會出現流鼻血、大便乾燥的症狀。

    陰虛血燥者應忌服薄荷糖

    有些菸民為了緩解口中異味會備一些薄荷糖,而希望提神醒腦的上班族也將其當作常備零食。殊不知,薄荷其實也是一種中藥,土名叫「銀丹草」,廣泛用於驅風、防腐、消炎、鎮痛、止癢、健胃等藥品中。薄荷糖裡含有少量的薄荷提取物質,有發散風熱、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鬱和止癢等作用,有助於緩解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無汗、風火赤眼等病症。但陰虛血燥、肝陽偏亢、表虛汗多者應忌服。

    張金波主任特別提醒說,人們常吃的茯苓餅雖有健脾和胃、利水除溼、寧心安神的功效,但大便乾結、腎陽虛、感冒發熱、血糖過高的人不宜食用。

    秋梨膏只對陰虛肺熱之燥咳有特效,但不適合風寒、風熱、痰飲、肝火之類的咳嗽,有時還會雪上加霜。秋梨膏性涼,脾胃虛寒、手腳發涼、大便溏瀉的人最好不吃,而且它含糖量也高,糖尿病人亦不可食用。

    阿膠蜜棗則適合體虛、血虛者還有產婦食用,但是阿膠滋膩,不易消化和吸收。因此,脾胃不好的人不能多吃,最好每天不要超過10顆,另外它的含糖量太高,每天吃太多糖對身體也有損害,特別是糖尿病患者不能食用。YMG記者李俊玲

相關焦點

  • 中藥零食不是人人能吃
    原標題:中藥零食不是人人能吃   受訪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中醫專家 朱欣佚 本報特約記者 劉敏   薄荷糖、龜苓膏、茯苓餅……日常生活中,含有中藥食材的零食廣受歡迎。
  • 中藥零食不是人人能吃 體弱別吃薄荷上火別吃薑糖
    原標題:中藥零食不是人人能吃 體弱別吃薄荷上火別吃薑糖   薄荷糖、龜苓膏、茯苓餅……日常生活中,含有中藥食材的零食廣受歡迎。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中醫專家朱欣佚提醒大家,中藥零食雖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並非人人適合。   薄荷糖。
  • 這5種零食其實是中藥 並不是人人都能吃
    這5種零食其實是中藥 並不是人人都能吃 原標題:   生活中,我們常吃的一些「零食」,其實含有中藥成分,並不是人人都能吃。  龜苓膏。但土茯苓、金銀花、生地黃等均為清熱解毒或清熱利溼的藥物,用於陰虛血熱所致痤瘡、口咽乾燥等,不應將其當作食品甚至零食吃。  阿膠棗。阿膠棗中添加了桂花、陳皮,阿膠具有滋陰、養血、補血等作用。通常情況下,多數人是可以服食的。但每次也不宜吃過多,更不宜長期吃。一般情況,尤其對於消化不良的人,最好別超過10顆。而痰溼咳嗽、感冒發燒、腹脹腹滿、牙齒疼痛等患者不宜食用。  茯苓餅。
  • 方便美味的"中藥零食"別隨便亂吃 對健康不利-零食 中藥成分 阿膠...
    每每到下午茶時間,寫字樓的人都愛弄點零食吃吃。然而,隨著常吃的那些零食逐漸被扣上「垃圾食物」帽子,大家越來越擔心,吃多了會對健康不利。  於是,根據中醫「藥食同源」原理,商家們折騰出一款款所謂「中藥零食」,餵饞蟲同時,還能吃點中藥進補。
  • 這5種零食其實是中藥
    原標題:這5種零食其實是中藥,並不是人人都能吃   生活中,我們常吃的一些「零食」,其實含有中藥成分,並不是人人都能吃。      龜苓膏。龜苓膏是用烏龜除去內臟,加入生地黃、土茯苓、金銀花、甘草、火麻仁等製成,具有清熱解毒、祛溼等保健功效。
  • 阿膠膏、紅棗、涼茶,這些「中藥零食」,人人都在吃,小心傷身
    現在市面上有不少養生的「中藥零食」,比如說:阿膠蜜棗、龜苓膏、茯苓餅、雪蛤膏......由於其中或多或少有一些中藥成分,會給人一種健康感,因此深受大家的喜歡。但是這些「中藥零食」稍不注意可能更傷身哦~一、膏類
  • 在家做網紅奶棗,一看就會,香甜可口,老少皆宜的居家零食
    奶棗,是一款近期火爆網絡的小零食,吃過奶棗的都知道,奶棗雪白香甜的外表下是甜糯的大棗,大棗裡又包裹著酥香鬆脆的堅果仁,多重結合,口感層次豐富,吃下去甜而不膩,醇香無比,最重要的是製作奶棗的食材天然,零添加,是一款老少皆宜的小零食。
  • 阿膠糕、紅棗、涼茶,這些「中藥零食」,並非人人能吃,小心傷身
    現在市面上有不少養生的「中藥零食」,比如說:阿膠蜜棗、龜苓膏、茯苓餅、雪蛤膏......由於其中或多或少有一些中藥成分,會給人一種健康感,因此深受大家的喜歡。但是這些「中藥零食」稍不注意可能更傷身哦~一、膏類1、固元膏也叫阿膠糕,由阿膠、黑芝麻、紅棗、核桃仁、桂圓肉等多味中藥組成。
  • 方便美味的"中藥零食"別隨便亂吃 對健康不利
    每每到下午茶時間,寫字樓的人都愛弄點零食吃吃。然而,隨著常吃的那些零食逐漸被扣上「垃圾食物」帽子,大家越來越擔心,吃多了會對健康不利。  於是,根據中醫「藥食同源」原理,商家們折騰出一款款所謂「中藥零食」,餵饞蟲同時,還能吃點中藥進補。
  • 大棗這樣吃,功效翻幾倍!每天吃3顆,氣血足,脾胃好!
    這種做法來源於中藥的炮製學,經過三次幹蒸的大棗,口感更加綿軟香甜,健脾養血的功效也得以增強,更加適合老年人食用。三蒸紅棗的做法選擇肉質厚實、顏色鮮亮的紅棗,洗淨後放入鍋中蒸20分鐘,取出放在陰涼處晾3-4個小時。再蒸20分鐘,取出晾3-4個小時。最後再用小火蒸20分鐘即可。
  • 中藥零食不能隨便吃!
    很多白領很喜歡吃零食,尤其是含有中藥成分的零食,覺得既解饞又有益身心健康一舉兩得。殊不知,含有中藥成分的零食不能隨便吃,要看個人體質。 龜苓膏 龜苓膏是用烏龜除去內臟,加入生地黃、土茯苓、金銀花、甘草、火麻仁等製成,具有清熱解毒、祛溼等保健功效。
  • 中藥零食不宜亂吃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 2012.12.14 星期五 中藥零食不宜亂吃   冬季進補時,很多人迷上了「中藥零食」,商家也投其所好
  • 這6種零食竟是中藥 亂吃會危害健康
    生活中,我們常吃的一些「零食」,其實含有中藥成分,並不是人人都能吃。那麼這些中藥零食,哪些人不適合吃呢?但土茯苓、金銀花、生地黃等均為清熱解毒或清熱利溼的藥物,用於陰虛血熱所致痤瘡、口咽乾燥等,不應將其當作食品甚至零食吃。同時龜板屬寒性,脾胃虛弱、腹瀉、痛經等的患者不宜吃,否則可能會加重症狀。
  • 大棗這樣吃,功效翻幾倍!每天吃3顆,氣血足,脾胃好
    俗話說「日食三棗,長壽不老」,大棗是很多人都喜歡吃的保健佳品,不僅香甜味美,營養價值也很高。不少長壽老人和名老中醫,日常養生也常吃它。,去掉棗皮和棗核食用,每天吃三顆即可。桂圓5顆、冰糖適量。很多人把紅棗當零食,不知不覺中一次就吃掉半袋,但其實吃太多會給腸胃增加負擔,引起脹氣等問題。
  • 中藥「零食」雖好,可你吃對了嗎?
    生活中不少人認為中藥零食不但好吃,而且還有養生的作用。可是您知道嗎,中醫用藥是講究辨證、因人而異的,雖然中藥零食中的中藥含量並不是很多,但經常食用也會對身體產生影響,我們要根據自己的體質進行選擇。
  • 每日健康必讀 | 月餅好吃但非人人皆宜,你吃對了嗎?
    今日健康必讀月餅好吃但非人人皆宜,你吃對了嗎?商家標榜的「低能量的、健康的」水果月餅,能不能放開了吃?(詳情點這裡)又救一人!
  • 吃了幾個紅棗,老人心臟驟停!養生零食不能亂吃 !
    八旬婆婆在家吃紅棗,竟然暈倒甚至心臟驟停, 經過30小時搶救,轉危為安。日前,湖北武漢80歲的吳婆婆在家翻出一包紅棗,便打開包裝當零食吃。想著紅棗養生,子女們也沒太在意。誰知當天下午,老人在客廳大叫一聲後暈倒,呼吸微弱。家人趕緊撥打120將其送往武漢市第三醫院。檢查發現她心臟驟停,醫生按壓急救後心率恢復,隨後轉至ICU搶救。
  • 寒涼體質者 吃中藥零食也要注意禁忌
    阿膠蜜棗、龜苓膏等都是許多女生喜歡吃的零食,它們看起來低熱量又含中藥,肯定營養又健康。事實上這些所謂的含中藥零食你又了解多少呢?不當地食用或過量地食用都不利於身體健康,惟有正確認識,把握好度,才是健康飲食的原則!
  • 這些中藥類的零食不能多吃
    隨著人們對養生保健的關注,很多零食也開始與有保健功效的中藥扯上了關係,像是阿膠棗、龜苓膏、涼茶飲料、茯苓餅、薄荷糖等等,由於口感、營養和包裝都比較有賣點,這些零食深受消費者喜愛。
  • 龜苓膏不是人人適合 吃中藥零食要看體質選擇
    中藥零食,通常是指含有中藥成分的零食,其中的中藥成分是經衛生部門規定的藥食同源範圍內的可添加物品。中藥零食不等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民間偏方,嚴格來說還是一種食品。最常見的此類食品主要有龜苓膏、阿膠棗、黑芝麻糊、茯苓餅、薄荷糖、酸梅汁、涼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