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鈣化評分和心血管風險

2021-02-13 疾風的學習筆記

冠狀動脈鈣化(CAC)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特徵之一。在單中心和多中心的臨床以及基於人群的研究基礎上,短期和長期結局的隨訪數據(長達15年的隨訪)表明,CAC評分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冠脈鈣化評估方法,其一致性和可重複性較好,可用於預測主要心血管結局風險,特別適用於無症狀人群並可指導他汀類藥物和阿司匹林等一級預防措施的應用。在廣泛的基線風險範圍內對無症狀人群進行CAC檢測具有成本效益。


冠狀動脈鈣化(CAC)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特徵之一,是心血管醫學中研究最深入、應用最廣泛的檢測手段之一。繼重要的單中心和臨床註冊研究之後,美國、德國和荷蘭在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開展了大規模的基於人群的長期觀察研究,這些研究得出了一致的、可重複的和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CAC與無症狀人群的主要心血管結局之間存在密切關係。

美國和歐洲的臨床實踐指南認為,CAC評分是改善無症狀人群心血管風險評估的一種潛在有效方法,並可作為開始或推遲預防性治療的指南。成本效益分析得出結論,CAC檢測在無症狀人群中具有成本效益。然而,CAC評分在無症狀人群中的應用有時仍被美國許多醫療保險公司視為實驗性或未經證實的檢測方式。

本綜述旨在重點總結CAC在無症狀患者中應用的相關證據,包括其病理生物學、檢測方式、預測作用、在預測評分算法中的使用、CAC進展、CAC改變患者和患者行為的臨床方法的證據、CAC的新應用、CAC掃描評分的未來方向。

冠狀動脈鈣化的病理學

直到最近,血管鈣化才被認為衰老的必然結果,CAC的發展被認為是一種被動過程,是一種積極的、不可避免的致病過程,並且血管鈣化的基礎機制已經被確定。

由載脂蛋白和氧化磷脂在動脈壁中傳播導致的炎症對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鈣化的發展至關重要。與氧化應激相關的多種介質參與鈣化過程,氧化應激可能是炎症與血管鈣化的關鍵環節。脂質氧化導致促骨介質,如最低限度修飾的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磷脂。高脂血症可能對相關鈣化存在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CAC的檢測方法

早期的CAC研究使用胸片、螢光透視或數字減影透視,顯示出CAC在預測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CAD)以及未來冠狀動脈事件中的潛在價值。首次引入心臟門控電子束計算機斷層掃描(EBCT),使檢測、定位和定量具有更高的靈敏度。隨著EBCT的引入,CAC的定量變得更加精確,使得跳動心臟有足夠的時間解析度。

CAC、冠狀動脈斑塊和臨床CAD的早期研究

病理學研究表明,冠狀動脈鈣化和CAD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早期CAC檢測的重點是結果與侵入性血管造影進行比較,以確定檢測阻塞性CAD的靈敏度和特異度。阻塞性CAD的靈敏度範圍為88%-100%。由於對疾病的敏感性較高,陰性檢測結果與阻塞性CAD相關的可能性非常低,陰性預測值接近100%。CAC定量法被發現是一種評估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負荷的很好的解剖學測量方法。

冠狀動脈鈣化面積和斑塊面積的關係

圖A:顯示冠狀動脈鈣化面積和斑塊面積的關係

圖B:顯示不管是在單個冠狀動脈血管還是心臟整體中,CAC與斑塊負荷高度相關。證實CAC與體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位置和程度直接相關。

早在2004年,單中心研究表明,與傳統的風險因素相比,CAC的風險預測價值和增量價值很高。

主要人群隊列研究

基於人群的隊列研究見上表

對CAC評分評分的4項主要前瞻性觀察研究進行基線特徵比較。

分別對MESA、HNR、Rotterdam和FHS研究從研究開始時間、CT掃描類型、受試者數量、受試者年齡、女性比例、收縮壓、總膽固醇水平、吸菸情況、是否包括CVD病史、基線檢查CAC的比例情況比較


MESA(動脈粥樣硬化的多種族研究)是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隊列研究,從2000年開始納入6814名年齡在45歲-84歲之間的男性和女性。大約38%受試者是白人,28%非洲裔美國人,22%西班牙裔,12%亞裔,主要是華裔血統。

CAC的患病率因種族而異,白人患病率高於其他3個種族。不同種族間的差異並不能完全可以用風險因素差異來解釋,這表明其他因素導致了CAC分布的一些變異性。最重要的是,CAC能令人信服地預測心血管事件,超越傳統危險因素,且在所有4個種族中具有相似強度

基於人群的HNR(風險因素,冠狀動脈鈣化和生活方式的評估)研究與MESA研究具有相似目標。從3個西德城市的居民登記處隨機抽取一般人口樣本,包括45-74歲的男女。

在類似的設計和研究方案基礎上,對MESA和HNR研究隊列的結果進行了比較,分別納入2220和3126名受試者。儘管兩項研究在風險研究因素方面存在差異,但CAC評分非常相似,CAC的年齡和性別分布以百分位數表示。CAC在兩項研究中都是類似的事件預測指標。

儘管隊列之間存在年齡和種族差異,但Rotterdam研究中CAC和疾病風險的研究結果與MESA和HNR研究結果基本相似。冠狀動脈鈣化和心肌梗死之間存在強烈的分級關聯,即使在老年人群眾,這種關聯仍然存在。

2005年,FHS(Framingham心臟研究)在Framingham子代和第三代隊列的檢測中加入了基於MDCT的CAC檢測。FHS僅限於白人男性和女性,但CAC>0和CAC>100的人群分布與之前MESA研究報導的結果非常相似。

CARDIA(年輕人冠狀動脈風險發展)研究在隨訪期間對受試者進行了CAC檢測,這是第一個在32-46歲受試者中進行CAC檢測的前瞻性隊列。CARDIA顯示CAC>0在該年齡組中並不罕見,特別是存在風險因素的情況下。在大約10年的隨訪期內,CAC強烈預測了這些年輕受試者在傳統風險因素預測之外的風險。

在婦女健康倡議的隨訪期間進行CAC測試,它對絕經後婦女的風險因素具有增量預測價值。目前正在ARIC(社區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研究中進行CAC檢測,該研究有望為75歲以上的成人提供重要的風險預測能力。

CAC用於臨床決策風險評分

40多年來,預防心臟病學的臨床決策一直基於風險評估方程。臨床實踐指南,包括來自美國、歐洲和加拿大的指南,以普遍推薦使用基於診室的血脂、血壓、年齡、吸菸史以及是否有糖尿病作為臨床風險評估的主要依據內容。儘管人們普遍認為CAC評分可以改善這些臨床風險評估,但指南並未建議使用CAC檢測的風險評分(見下表)。

關於CAC評分對無症狀患者評估的4項主要指南和專家共識推薦總結。2013年ACC/AHA風險評估指南:如果使用傳統危險因素進行風險評估後,對於治療方式的選擇仍然不能確定,可以使用鈣化積分來幫助確定治療決策(Ⅱb推薦 B級推薦);2016年歐洲心血管病預防指南:鈣化積分可以用於心血管風險的修正(Ⅱb推薦 B級推薦)。2017年美國心血管CT協會專家共識:40-75歲,10年動脈粥樣硬化疾病風險5-20%,尚無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無症狀者中使用冠脈鈣化積分來協助臨床決策是合理的,在某些10年風險<5%者中(比如早發冠心病家族史)也是合理的;2018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關於非傳統風險因素的準則草案:在無症狀的成年患者中,目前的證據不足以評估將CAC評分添加到傳統CVD風險評估預測中的利弊平衡(Ⅰ類推薦。)

CAC評分是冠心病和所有ASCVD複合終點的最重要預測指標,超過了其他700個基線變量。

CAC在預防心臟病學中的成本效益

在一級預防背景下,CAC檢測的成本效益已由幾個獨立小組使用大致相似的假設和模擬進行評估。

CAC進展

由於CAC評分結果的間隔變異性較低(10%),因此可以對CAC進展進行定量估計。

CAC進展與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率的較高風險相關。不同的研究使用不同的算法來量化CAC進展的程度,這可能影響了不同研究的結果。

雖然現在有充足的證據表明,CAC改善了統計風險的重新分類,即將沒有事件的受試者風險評估修正為風險較低的類別和將發生風險事件的受試者風險評估修正為風險較高類別(淨重新分類指數),但也有證據表明CAC可能直接指導基於風險的適當預防性治療選擇。

CAC評分對他汀推薦組和非他汀類組的ASCVD事件風險進行了一致性分析(如下圖)。因此,CAC評分可能有助於將修正的強化危險因素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負荷以及實際風險相匹配,同時避免了在CAC評分較低和10年事件發生率較低(有時稱為低風險)的患者中使用他汀藥物。

HNR研究中受試者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

圖A顯示根據2012ESC指南和2013ACC/AHA指南,在他汀推薦組和非他汀組,不同CAC評分時冠脈事件發生情況。

圖B顯示了他汀推薦組和非他汀組,不同CAC評分時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

CAC也可能對阿司匹林每日預防性應用推薦劑量的制定有價值。

不同種族的動脈粥樣硬化受試者中,通過CAC評分評估阿司匹林在冠心病一級預防中的風險和益處。

使用Framingham風險評分計算CHD風險,顯示了MESA研究受試者的CAC評分。結果顯示,無論估計的冠心病風險如何,CAC=0分時,估計阿司匹林無益。相反,當CAC>100分時,估計阿司匹林可提供淨獲益。

隨著將絕對風險評估納入到未來膽固醇和血壓指南中,CAC可能會在膽固醇和血壓治療目標的制定中發揮更大作用。

CAC和臨床醫生和患者行為

通過包括CAC評分在內的任何測試的風險重新分類,只有在對患者或醫生行為產生影響的情況下才會產生臨床效益。

觀察性研究表明,較高的CAC評分對預防性藥物的開始和持續時間有影響,最近的一項薈萃分析提供了更明確的證據。

使用非門控胸部CT成像進行CAC檢測

多項研究證實了CAC在非門控胸部CT成像中的作用。

CAC在單光子發射CT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中的應用

常規壓力測試的局限性是依賴於功能數據(即缺血證據),無法量化解剖學動脈粥樣硬化負荷。然而,CAC評分可以添加到使用混合掃描儀的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心肌灌注顯像中。從灌注顯像時的衰減掃描中獲得的CAC評分可高度預測風險,包括在沒有心肌缺血證據的患者中。

討論

未來方向:改善CAC評分

此外,研究表明,CAC的區域分布(尤其是冠狀動脈CAC的總數)增加了Agatston評分的預後信息,而那些斑塊分布較彌散的患者風險較高。

CAC評分可以通過對掃描方案的簡單修改,在電離輻射很小的情況下完成。

需要建立一個新的CAC評分體系是目前爭論的問題。新的CAC評分可能包括冠狀動脈外鈣化,因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主動脈瓣鈣化、主動脈鈣化和二尖瓣環鈣化增加了風險預測價值,尤其是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結局。

未來方向:CAC和非心血管疾病風險

CAC提供了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概括性測量,反映了可測量(即風險因素)和不可測量(即所有遺傳和環境因素)風險決定因素直接對易損組織的累及終生效應。

CAC和指南

2010年,ACC/AHA無症狀患者風險預測指南在中度風險患者對CAC予以ⅡA級推薦,在中低危患者對CAC予以ⅡB級推薦,並根據Framingham風險評分的定義,建議在風險極低的患者中不用進行CAC檢測。

結論

冠狀動脈鈣化已成為無症狀人群中最具預測性的單一心血管風險標誌物,能夠在傳統心血管危險因素之外添加預測信息。CAC評分似乎對他汀類藥物和/或阿司匹林的預防性使用有幫助。在大多數研究中,當考慮患者對服用預防性藥物的偏好時,與其他方法相比,CAC測試已被證明具有成本效益。

中心

中心圖

提出決策方法選擇性對CAC測量進行風險預測制定。

建議結合10年ASCVD風險和CAC評分來指導他汀類藥物的應用:

①10年ASCVD風險<5%:無論CAC評分多少,均不推薦使用他汀;

②10年ASCVD風險5%-7.5%:CAC評分=0分,不推薦使用他汀;CAC評分>1,考慮使用他汀;

③10年ASCVD風險7.5%-20%:CAC評分=0,不推薦使用他汀;CAC評分>1,推薦使用他汀;

④10年ASCVD風險>20%:無論CAC評分多少,均推薦使用他汀。

相關焦點

  • 冠狀動脈鈣化評分:針對高危人群的個性化預防保健
    摘要:一項稱為冠狀動脈鈣化評分的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醫生對他汀類藥物的使用提出正確的建議。該測試是一項10分鐘的CT(計算機斷層掃描)掃描,以檢查在向心臟供血的動脈中的鈣沉積。鈣沉積表明存在冠狀動脈斑塊,也稱為動脈粥樣硬化。
  • 【AHA訪談】正確看待冠狀動脈鈣化評分在臨床實踐中的作用
    冠狀動脈鈣化評分可預測無傳統心臟危險因素患者15年全因死亡率  韓國首爾Severance心血管醫院Donghee Han等探索了CAC在低心血管病(CVD)風險患者中預測死亡事件的預後價值。將Framingham10年風險評分(FRS)和10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風險評分作為傳統風險預測工具進行評分,並分為極低危(<5%)、低危(5%~10%)、中或高危(>10%)CVD風險組。隨後,在傳統風險算法之外,將CAC評分分類為0、1~100和>100來評估死亡風險。  平均隨訪15年(IQR 14~16),72例死亡(5.2%)。
  • 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基礎與提高
    今天我們將同Iftikhar J Kullo教授討論非常中肯且令人關注的話題——冠狀動脈鈣化的檢測。Iftikhar J Kullo在心臟病預防研究方面有著濃厚的興趣,專注於生物標誌物識別心血管風險的研究。為什麼鈣化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 Iftikhar J Kullo:鈣化是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中普遍存在的炎症和修復過程的一部分。
  • 冠狀動脈鈣化的相關研究進展
    OCT穿透性有限,組織穿透深度約2 mm,因此,無法評估冠狀動脈管壁深部的鈣化和脂質後方的鈣化。3. 2  非侵入性檢查方法3. 2. 1  計算機斷層掃描(CT)  CT是檢測CAC最重要的無創性工具,鈣化在CT上表現為高密度影。鈣化評分,主要是Agatston評分,已經被用來預測無症狀和有症狀人群的未來心血管事件的相對風險。
  • 【學術前沿】冠狀動脈鈣化與積分
    是被多家心血管研究中心及研究機構認為很有潛力的心血管風險及預後的評估手段。目前認為血管鈣化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不可避免。它的出現與異位成骨有關。早期的CAC研究主要依靠X射線或者數字剪影圖像,以此來預測心血管危險事件。但隨著冠脈CTA的普及,冠脈鈣化的觀測更加準確,特別是多種積分系統的建立(Agatston scoring),使得冠脈鈣化積分更加的客觀。 那麼冠狀動脈鈣化是否具有臨床價值呢?
  • 馬拉松男子運動員與冠狀動脈鈣化
    長期跑馬拉松的男子冠狀動脈鈣化(CAC)評分增加與心血管風險是否存在相關性尚不清楚。近期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就此問題進行了探討。研究者共計入選至少連續25年、每年至少跑過一次馬拉松的50例男子馬拉松運動員進行分析,採用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評估CAC,並行12導聯心電圖、血脂、身高、體重、靜息血壓及心率等檢查以評估其冠狀動脈疾病(CAD)危險因素。
  • 冠脈鈣化密度大小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呈負相關
    但是,一些數據顯示,斑塊密度增加對心血管疾病或有保護作用。 本項研究結論如下,冠脈鈣化(CAC)體積是冠心病(CHD)和心血管疾病(CVD)發病風險的獨立影響因素,呈正相關。但是在相同CAC體積下,CAC密度與CHD和CVD呈顯著負相關。在評價當前的一些CAC評分系統時,應該將CAC納入考慮範圍。
  • CKD患者心血管鈣化的防治
    目前,臨床上防治心血管鈣化的方式除了要預防傳統的危險因素外,還要重視限制高磷飲食、充分透析,目前,認為有助於逆轉心血管鈣化的方式有以下幾種。1.不含鈣的磷結合劑:伴有高磷血症的CKD患者心血管鈣化明顯增加,因此須積極降磷。而含鈣的磷結合劑會增加異位鈣化風險,同時高鈣血症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因此推薦使用不含鈣的磷結合劑。
  • 【文獻速遞】沉默的殺手——青年期空腹血糖變異性與中年冠狀動脈鈣化進展的關係
    心血管風險評估是制定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策略的基礎,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風險顯著增加。
  • 冠狀動脈鈣化病變治療的挑戰與展望
    冠狀動脈鈣化可導致冠狀動脈順應性降低,心肌灌注受損。臨床研究表明,冠狀動脈鈣化程度能夠預測心肌梗死和突發冠狀動脈事件死亡的風險。無論在普通人群,還是進行血運重建的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鈣化的出現均提示預後不佳。目前研究表明許多因素都參與了血管鈣化的發病過程,但其發病機制仍未完全闡明。
  • JAHA:冠狀動脈鈣化和認知功能之間的關係
    近日,心血管疾病領域權威雜誌JAHA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該研究旨在調查冠狀動脈鈣化(CAC,亞臨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影像學生物標誌物
  • 突發心臟病後,他開始高脂飲食,冠狀動脈鈣化竟然下降40%
    我們之前分享過一個紀錄片,裡面有介紹,CAC分數高,證明你的血管斑塊的風險更大,補鈣可能增加血管斑塊的風險。今天,我們從冠狀動脈鈣化(CAC)聊起。 研究:低碳飲食與較高的CAC無關 冠狀動脈鈣化(CAC)掃描,是一種是非侵入性測試,用X射線技術,以薄切片拍攝心臟的多張照片結合起來,掃描產生的視圖可以揭示心臟動脈壁上鈣的斑點。
  • 周玉傑 | 冠狀動脈鈣化病變治療的挑戰與展望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血管鈣化的發生率呈增加趨勢。冠狀動脈鈣化可導致冠狀動脈順應性降低,心肌灌注受損。臨床研究表明,冠狀動脈鈣化程度能夠預測心肌梗死和突發冠狀動脈事件死亡的風險。無論在普通人群,還是進行血運重建的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鈣化的出現均提示預後不佳。目前研究表明許多因素都參與了血管鈣化的發病過程,但其發病機制仍未完全闡明。
  • 突發心臟病後,他開始高脂飲食,冠狀動脈鈣化竟然下降40%
    我們之前分享過一個紀錄片,裡面有介紹,CAC分數高,證明你的血管斑塊的風險更大,補鈣可能增加血管斑塊的風險。今天,我們從冠狀動脈鈣化(CAC)聊起。研究:低碳飲食與較高的CAC無關冠狀動脈鈣化(CAC)掃描,是一種是非侵入性測試,用X射線技術,以薄切片拍攝心臟的多張照片結合起來,掃描產生的視圖可以揭示心臟動脈壁上鈣的斑點。
  • 心聞速遞 | 2020AHA:接受PET/CT成像檢查的復發性前列腺癌患者常見冠狀動脈和主動脈鈣化
    ImagingAvira Som, Preet Ayoub Shaikh, Daniel Lenihan, Kathleen W Zhang Originally published 12 Nov 2020 Circulation. 2020;142:A14548·  正  ·  文  ·  來  ·  啦  ·接受雄激素剝奪治療前列腺癌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風險可能會增加
  • 在青年人中,血壓暴露強度越大,中年冠狀動脈鈣化風險或越高|AHA...
    在青年人中,血壓暴露強度越大,中年冠狀動脈鈣化風險或越高|AHA 2019
  • 經常步行或騎車可將老年人早死風險降低約50%,還能遠離冠狀動脈鈣化
    經常步行或騎車可將老年人早死風險降低約50%,還能遠離冠狀動脈鈣化  olivia chan • 2020-06-09 11
  • CIT2019 | 李妍:OCT 在冠狀動脈鈣化病變的應用現狀及發展
    2019年3月28日-31日,第十七屆中國介入心臟病學大會(CIT2019)在北京隆重召開,本次大會匯集全球眾多心血管領域的權威專家,通過多場分論壇研討,為廣大與會者呈現一場高水平的國際性會議。會議期間,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李妍教授分享了OCT 在冠狀動脈鈣化病變的應用現狀及發展。
  • 【學習】冠狀動脈鈣化(CAC)評分
    多項研究提示,CAC評分能進一步優化ASCVD風險預測,對於指導臨床決策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發現,採用CAC評分做進一步評估可實現對ACC/AHA指南評估結果的進一步重新分類,從中識別出需要他汀預防性治療的高危患者(如下圖)。具體來說,對於指南推薦的傳統風險評分所評估的各組患者而言,CAC評分均能對ASCVD及CHD具有預測價值,尤以對ACC/AHA指南推薦的考慮或需要行他汀治療者的預測價值更大。
  • 陳佳藝教授:冠脈鈣化定量分析和含蒽環類輔助化療可預測乳腺癌放療後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有CVD危險因素的乳腺癌患者治療引起心臟毒性的風險最高。冠狀動脈鈣化(CAC)是一個很強的獨立CVD危險因素,可以通過專門的胸部定位CT掃描進行量化。對計劃RT的乳腺癌患者進行CAC評分可能有助於發現CVD風險增加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