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心臟病後,他開始高脂飲食,冠狀動脈鈣化竟然下降40%

2020-11-28 騰訊網

版權聲明:本文首發自瘦龍健康,中國肥胖問題的死磕俠,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本文編輯字數3265,預計閱讀時間,11分鐘。

==========================

老年人害怕心臟病,很多人都在關注膽固醇,實際上,有一個指標更重要,那就是CAC,冠狀動脈鈣化指標

因為血管中的斑塊,基本上都是鈣質,心臟病患者更應該關注這個指標。

我們之前分享過一個紀錄片,裡面有介紹,CAC分數高,證明你的血管斑塊的風險更大,補鈣可能增加血管斑塊的風險。

那麼如何降低這個指標呢?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個案例。

了解低碳生酮飲食的人都知道,它的結構是5%的優質碳水(比如無澱粉蔬菜),25%的優質蛋白質(比如五花肉)和70%的優質脂肪(比如椰子油、橄欖油)。

嘗試過這樣吃的人,很多都收穫了不少益處,比如體重降低了、糖尿病逆轉了、代謝症候群改善了……

但是,因為低碳生酮飲食的高脂肪攝入,還是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即便它能帶來這麼多好處,依舊有人因為「膳食脂肪-心臟病假說」而覺得:這樣會吃出心臟病吧?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麼?今天,我們從冠狀動脈鈣化(CAC)聊起。

研究:低碳飲食與較高的CAC無關

冠狀動脈鈣化(CAC)掃描,是一種是非侵入性測試,用X射線技術,以薄切片拍攝心臟的多張照片結合起來,掃描產生的視圖可以揭示心臟動脈壁上鈣的斑點

CAC評分和斑塊狀況

研究發現,CAC評分,可以預測一個人在接下來的15年中,因心臟病死亡的風險

那麼,堅持低碳生酮飲食的人,CAC評分會是什麼樣的呢?

2019年,一項相關研究發表在《英國營養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上,這也是第一個通過CAC評分,來衡量低碳生酮飲食對心血管疾病影響的研究。

科研人員招募了5000多名平年年齡為63歲的受試者,並獲得了他們的CAC基線評分,以及脂肪、碳水化合物消耗數據。

2.4年後,他們進行了再次隨訪,結果發現:

在這個大型的多族裔隊列中,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的飲食,無論蛋白質和脂肪的來源如何,都與較高的CAC水平無關。

In conclusion, diets low in carbohydrateand high in fat and/or protein, regardless of the sources of protein and fat,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CAC.

不過,這項研究也有一些混雜因素,比如,他們依靠食物頻率調查表來搜集飲食數據、比如,低碳受試者的碳水攝入量的確減少了,但很少有達到5%的,再比如,2.4年的隨訪時間有點短等等。

後期,仍舊需要更多、更高質量的相關研究來深挖這個問題,不過,為了更清晰地看到標準低碳生酮飲食的CAC評分,我也找到了很多相關案例

低碳1年多,CAC分數降低40%

在所有案例中,Kreg的經歷挺特別的,堅持傳統低脂飲食的他,2016年曾經心臟病發作過一次。

低碳1年多,CAC分數降低40%

Kreg本人

隨後,醫生就給他做了支架置入手術,然後建議他,回家用低脂肪低熱量飲食來減肥,以期改善健康狀況。

但是,減肥卻屢屢失敗,在女兒的建議下,Kreg開始嘗試低碳生酮飲食,不用刻意記錄攝入熱量,他每頓都吃到飽為止,飲食中常常包含:培根、雞蛋、牛排、排骨、香腸、豬肉,雞肉、魚、奶酪、橄欖油和黃油等等。

經常嘗試間歇性斷食,即每天禁食時間為16-18小時,剩下6-8個小時為進食時間。

15個月之後,他瘦了約33磅(15公斤)、睡眠大大改善、精力充沛……

而且,更讓人欣喜的是,Kreg的CAC評分,降低了40%,從132降到了77

15年低碳生酮飲食,CAC評分為0

醫學博士Jeffry N.Gerber,一直在堅持低碳生酮飲食,並且持續了15年之久

Jeffry N. Gerber(左2)

他的身體狀況和血脂狀況都很好,為了再進一步確認,他也做了CAC掃描,結果發現:他的CAC評分為0

左側來自Jeffry N. Gerber,右側為其他人的對比圖

15年低碳生酮飲食,CAC評分為0

脊椎治療師、健康教育者、生酮和間歇性禁食專家Berg醫生,也曾專門去檢查過自己的CAC。

是的,多年堅持低碳生酮飲食的他,CAC評分也是0

的確,低碳生酮飲食雖然攝入比較多的優質脂肪,可它並沒有給你的心血管加壓,反而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為什麼生酮有利於心血管?

事實上,不管是臨床還是研究都發現,低碳生酮飲食能從多方面加持心血管健康,比如提高HDL,降低sdLDL(小而密的LDL,可以作為心血管疾病強有力的預測指標),再比如:相關閱讀搞錯了|72.1%心臟病患者,壞膽固醇都正常,真正的壞蛋原來是它

降低甘油三酯,Sldl

用低碳生酮飲食逆轉糖尿病的virta機構,曾經發表了一項這樣的研究。相關閱讀剛剛,美國virta這個研究,讓全世界的『心臟病患者』都沸騰了.....

300多名糖尿病患者被分成兩組,生酮組1年後,262位糖尿病人心臟病風險指標都下降了。

甘油三酯 下降24%;

高密度脂蛋白 上升14%;

糖化血紅蛋白 下降17%;

SLDL(不好的) 下降21%;

LDL大小 上升1.1%;

ApoB/ApoA1 下降9.5%;

改善高血壓

在2007年的一項研究中,311位肥胖受試者被分在4組不同的飲食組,結果發現:

低碳組的血壓降低是最大的,收縮壓下降了7.6,舒張壓降低了4.4,是其他組的兩倍左右。

疏通血管

今年6月,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臨床研究中心進行了一項臨床試驗,21名受試者,踐行了低碳生酮飲食,結果發現:

低碳飲食可以改善微血管的內皮供能,還有增強一氧化氮對血管舒張的作用。

另外,以前我曾聊到過,高糖飲食對血管的損傷,不管是從炎症到代謝,再到機械損傷,都可能對血管阻塞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相關閱讀米麵糖等加工食品,就這樣一步步堵住你的血管

低碳生酮飲食,限制和削減了各種高糖類食物,將這一負面影響降到非常低的狀態

減少炎症

著名的心臟外科醫生DwightLundell博士,有過25年的心臟病臨床手術經驗,看到過成千上萬條心臟病患者的動脈血管,發現這些血管都有一個共同點——動脈炎症

而引發體內炎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非常重要,並且長期影響大多數人的因素,就是『飲食』

低碳生酮飲食,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抗炎飲食』,除了減少高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外,還強調攝入優質脂肪,注重有消炎作用的omega-3脂肪酸。

再者,酮體ß-羥基丁酸酯本身就有消炎作用,能抑制NFkB,COX-2和NLRP3炎性小體等炎性途徑,並激活抗氧化劑,抗炎AMPK和Nrf2 途徑。

關鍵的瘦龍說

低碳生酮飲食,脂肪攝入量相對比較高,這讓很多人都望而卻步。

因為多年來,「膳食脂肪-心臟病假說」深入人心,使得大家對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充滿敵意,擔心低碳生酮飲食可能引起心臟病

今天聊到的冠狀動脈鈣化(CAC)評分,是預測一個人心臟病風險的另一個方式。

不管是研究,還是個人案例,都能看到低碳生酮飲食,對冠狀動脈鈣化(CAC)的積極作用

有人堅持15年低碳生酮飲食,冠狀動脈鈣化(CAC)評分為0,有人踐行低碳生酮飲食1年後,冠狀動脈鈣化(CAC)評分降低了40%

而低碳生酮飲食對心血管的積極影響是多方面的,包括降低甘油三酯、提高HDL、降低sdLDL、逆轉高血壓、疏通血管、抗擊炎症等等。

相關焦點

  • 突發心臟病後,他開始高脂飲食,冠狀動脈鈣化竟然下降40%
    今天,我們從冠狀動脈鈣化(CAC)聊起。研究:低碳飲食與較高的CAC無關冠狀動脈鈣化(CAC)掃描,是一種是非侵入性測試,用X射線技術,以薄切片拍攝心臟的多張照片結合起來,掃描產生的視圖可以揭示心臟動脈壁上鈣的斑點。
  • 好端端的,為什麼會突發心臟病?|這個紀錄片救了幾萬人……
    大約凌晨4:00,他像往常一樣回家,突然,他感覺右肩劇烈疼痛,去到醫院後,被診斷為心臟病發作。通過隨後的5次心臟支架手術,Larry恢復了,雖然還需要長期服藥,但至少保住了性命。冠狀動脈鈣化(CAC)掃描,就可以提前預測心臟病的風險,今天這部紀錄片,說出了背後的真相。
  • 好端端的,為什麼會突發心臟病? | 這個紀錄片救了幾萬人……
    大約凌晨4:00,他像往常一樣回家,突然,他感覺右肩劇烈疼痛,去到醫院後,被診斷為心臟病發作。通過隨後的5次心臟支架手術,Larry恢復了,雖然還需要長期服藥,但至少保住了性命。冠狀動脈鈣化(CAC)掃描,就可以提前預測心臟病的風險,今天這部紀錄片,說出了背後的真相。金錢至上,CAC推行被限制冠狀動脈鈣化(CAC)掃描,是一種是非侵入性測試,通過測量心臟動脈中鈣的斑點,幫助預測一個人患心臟病的風險。
  • 四十幾歲冠狀動脈已經狹窄鈣化了!這樣做,才能過好下半輩子
    對於普通人不需要搞清楚血管鈣化的來龍去脈(專業醫生還沒搞得清楚呢),只要知道鈣化意味著血管的老化。隨著年齡增長,鈣化現象會越來越明顯。但是40幾歲出現鈣化還是太早了,這說明血管的老化速度比較快。動脈粥樣硬化是血管鈣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血管狹窄的主要原因。而影響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很多。
  • 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基礎與提高
    Naveen L Pereira,醫學博士,梅奧診所醫學助理教授Iftikhar J Kullo,醫學博士,梅奧診所醫學教授鈣化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係Naveen L Pereira:我是Naveen L Pereira,梅奧診所的醫學和藥學助理教授。
  • 低碳、高脂飲食不催生心臟病
    核心提示:美國一項長達20多年的研究顯示,長年吃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和高脂飲食不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這一研究結果緩解了人們對提倡低糖、高脂的阿特金斯飲食法和類似飲食法會患心臟病的擔心。<br>   美國一項長達20多年的研究顯示,長年吃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和高脂飲食不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
  • 【學術前沿】冠狀動脈鈣化與積分
    目前認為血管鈣化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不可避免。它的出現與異位成骨有關。早期的CAC研究主要依靠X射線或者數字剪影圖像,以此來預測心血管危險事件。但隨著冠脈CTA的普及,冠脈鈣化的觀測更加準確,特別是多種積分系統的建立(Agatston scoring),使得冠脈鈣化積分更加的客觀。 那麼冠狀動脈鈣化是否具有臨床價值呢?目前病理學多項研究已經證實了冠脈鈣化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關係。
  • 發現冠狀動脈鈣化莫驚慌!沒準兒你連藥也不用吃
    在門診上一個40多歲的患者拿著一張胸CT的片子找過來,「張大夫,你看看我這CT上寫著冠狀動脈鈣化,我是不是得心臟病了,用不用治啊?」
  • 老人冠狀動脈鈣化硬如「磐石」 醫生用金剛鑽來旋磨打通血管!
    四年前,他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胸痛,服藥效果也不好。最近,他感覺症狀明顯加重了,稍微一走路就出現胸悶胸痛,需要休息很久才能緩解。多方打聽後,樊老伯近日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求診。醫生對樊老伯進行冠脈血管內超聲評估發現,他的左主幹及三條主要血管均有嚴重狹窄及斑塊,其中前降支近中段狹窄超過90%,並呈環形鈣化,血管內膜「硬如磐石」。
  • 冠狀動脈鈣化病變治療的挑戰與展望
    冠狀動脈鈣化可導致冠狀動脈順應性降低,心肌灌注受損。臨床研究表明,冠狀動脈鈣化程度能夠預測心肌梗死和突發冠狀動脈事件死亡的風險。無論在普通人群,還是進行血運重建的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鈣化的出現均提示預後不佳。目前研究表明許多因素都參與了血管鈣化的發病過程,但其發病機制仍未完全闡明。
  • 冠狀動脈鈣化的相關研究進展
    CAC的出現和進展與傳統的動脈粥樣硬化因素密切相關,如年齡、性別、種族、高血壓病史、血脂異常、糖尿病史和心臟病家族史。McClelland等研究表明,男性的CAC得分比同齡女性高,而且,年齡增長與CAC呈正相關。Ahmed等研究發現,飲食、體重指數、吸菸和體力活動水平所計算出的生活方式得分與CAC和死亡率呈正相關。
  • 運動過量的人更容易出現冠狀動脈鈣化
    近期發表在梅奧診所學報《Mayo Clinic Proceedings》上的一項長期研究發現,運動過量的人更容易出現冠狀動脈鈣化,這是一種常被用來預測心臟病的指徵。來自加州Kaiser Permanente Oakland醫學中心的研究者對3175名青年參與者進行了長達25年的隨訪,對他們的身體活動情況及健康狀況進行了分析。
  • 冠狀動脈鈣化評分:針對高危人群的個性化預防保健
    摘要:一項稱為冠狀動脈鈣化評分的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醫生對他汀類藥物的使用提出正確的建議。該測試是一項10分鐘的CT(計算機斷層掃描)掃描,以檢查在向心臟供血的動脈中的鈣沉積。鈣沉積表明存在冠狀動脈斑塊,也稱為動脈粥樣硬化。
  • 周玉傑 | 冠狀動脈鈣化病變治療的挑戰與展望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血管鈣化的發生率呈增加趨勢。冠狀動脈鈣化可導致冠狀動脈順應性降低,心肌灌注受損。臨床研究表明,冠狀動脈鈣化程度能夠預測心肌梗死和突發冠狀動脈事件死亡的風險。無論在普通人群,還是進行血運重建的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鈣化的出現均提示預後不佳。目前研究表明許多因素都參與了血管鈣化的發病過程,但其發病機制仍未完全闡明。
  •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冠心病,全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有時也叫缺血性心臟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冠狀動脈是唯一供給心臟血液的血管,其形態似冠狀,故稱為冠狀動脈。10.其他:1)飲酒:長期大量飲高度白酒對心臟、血管、肝臟等臟器的功能有損傷作用,可招致酒精性心肌病、肝硬化、高血壓的發生;而適量飲低度數的有色酒(例如葡萄酒)可降低冠心病的危險性,因為飲酒可使高密度脂蛋白濃度增高;2)口服避孕藥:長期口服避孕藥可使血壓升高、血脂增高糖耐量異常,同時改變凝血機制增加血栓形成機會;3)飲食習慣:進食高熱量高動物脂肪
  • 冠狀動脈鈣化病變的影像學評估及治療策略
    編者按: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飛速發展的今天,重度鈣化病變仍是冠狀動脈(冠脈)介入醫生的棘手難題,手術即刻風險較大,術後早期和晚期支架內血栓形成的概率亦較高。隨著我國社會的老齡化,糖尿病,慢性腎病患者人數不斷增多,高風險有治療指徵的患者(Complex High Indicated Patients,CHIPs)逐年增加,重度冠脈鈣化病變的比例隨之越來越高。在第五屆心血管臨床病例討論會暨冠狀動脈複雜病變和介入併發症討論會CTO論壇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張大鵬博士就冠脈鈣化病變的相關診療策略進行了詳細闡述。
  • Nature重磅:生酮飲食可預防、或逆轉心力衰竭
    吃肉多,小心膽固醇高,得心臟病;吃脂肪,小心阻塞血管,得心臟病。這些傳統的觀念,讓很多人對、低碳生酮飲食望而生畏。相關閱讀→50年前這場糖脂大戰,他慘敗後,上億人付出生命接下來的試驗,讓科學家就發現:生酮飲食,或者高脂飲食均能逆轉,非應激性的MPC1基因缺陷小鼠的心臟結構,並且重塑其功能。
  • 老人冠狀動脈鈣化 醫生用金剛鑽旋磨打通血管
    近日,88歲的高玉喜突發心肌梗塞,情況一度很危險。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張喜文對其冠狀動脈鈣化最嚴重的前降支實施了斑塊旋磨術,成功地「磨掉」了動脈斑塊,疏通了血管。 記者了解到,此次冠狀動脈斑塊旋磨術的順利實施,在淮安尚屬首例。如今,高玉喜老人胸悶症狀得到了明顯改善,已經出院回家。
  • 冠狀動脈鈣化、硬化哪個更危險?一字之差心梗風險大不同
    近年,隨著腦血管疾病的高發病率出現,人們越來越關注冠狀動脈疾病,這是一種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臟病,容易導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和其他致命後果。有一種情況可能比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更危險,那就是冠狀動脈鈣化!冠狀動脈鈣化心梗風險可能更大!冠脈硬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分前中後期3個階段,初期以膽固醇和複合糖類可以聚集發展形成「軟斑塊」為主,中期血管壁細胞損傷後多形成相關血栓,到了我們後期就是出現了鈣化沉積、梗塞。
  • 【熱點文章】周玉傑:冠狀動脈鈣化成因及治療新進展
    CAC病理生理學及危險因素 血管鈣化是一個類似於生理性礦化的主動代謝過程,可發生於幾乎全身的血管床,並同時累及血管的中膜和內膜。血管中膜鈣化多與年齡、糖尿病、終末期腎病相關,既往認為它對機體起保護作用,但近年來證實,中膜鈣化導致動脈硬化,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