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文章】周玉傑:冠狀動脈鈣化成因及治療新進展

2021-02-23 365醫學網訂閱號

作者: 周玉傑(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柴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冠狀動脈鈣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AC)可導致血管僵硬度增加,順應性降低,心肌灌注受損[1]。臨床研究表明, CAC程度能夠預測心肌梗死和突發冠脈事件死亡的危險[2,3],無論在普通人群還是進行血運重建的冠心病患者,CAC的出現都提示預後不良。目前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 近年來證實血管鈣化是一個與骨發育類似的主動的、可預防和可逆轉的高度可調控的生物學過程。許多因素都參與了血管鈣化的發病過程。

CAC病理生理學及危險因素

血管鈣化是一個類似於生理性礦化的主動代謝過程,可發生於幾乎全身的血管床,並同時累及血管的中膜和內膜。血管中膜鈣化多與年齡、糖尿病、終末期腎病相關,既往認為它對機體起保護作用,但近年來證實,中膜鈣化導致動脈硬化,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血管內膜鈣化則與動脈粥樣硬化、炎症關係密切,炎症介質和高脂質含量在動脈粥樣硬化損傷中誘導平滑肌細胞成骨化[4]。

CAC的程度與斑塊負擔密切相關[5],微鈣化如發生於覆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脂質核心的纖維帽,可引起微裂縫和斑塊破裂[6];鈣化結節可破壞纖維帽結構,導致血栓形成[7]。反覆的斑塊破裂、出血、癒合可導致阻塞性纖維鈣化斑塊形成,常常見於穩定心絞痛型和猝死型冠心病患者[7, 8]。許多危險因素可影響CAC(表1)的發生、發展。有研究甚至發現,CAC可能與常見的等位基因變異(如染色體9 p21)和磷酸代謝的罕見突變相關[9 – 11]。一些微小核糖核酸可誘導平滑肌細胞向成骨樣表型轉變[12],也與CAC的進展相關。

表1 CAC的危險因素

危險因素

內膜鈣化

中膜鈣化

年齡

糖尿病

高脂血症

高血壓

男性

吸菸

腎臟疾病



GFR

高鈣

高磷

PTH

透析時間

GFR=腎小球濾過率,PTH=甲狀旁腺激素

慢性腎病患者心血管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存在CAC及動脈粥樣硬化。高鈣血症和高磷血症均可促進CAC。磷酸鹽除了可調節磷鈣平衡外,還能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成骨軟骨化轉型[13]。慢性腎病患者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也是CAC的一個危險因素[14]。此外,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可能在中膜鈣化的進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因為在臨床前模型中證實,血管緊張素II-1型受體阻滯劑抑制了CAC的進展[15]。

在糖尿病的個體,晚期糖化終產物可能促進微血管鈣化,而嚴格的血糖控制可能會減緩CAC的進展(目前這種現象只發現於1型糖尿病患者)[16]。

此外,大量臨床試驗均未發現攝入鈣飲食或服用補鈣藥物與CAC存在相關性[17,18]。這些數據表明,CAC不是簡單的鈣超載,而是異常調節機制的結果,增強對CAC傳導通路的研究,可能有助於發現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2. CAC的治療

2.1 藥物治療

近年來多項研究試圖證實相關藥物治療能夠抑制甚至逆轉CAC進展,但大多得到了陰性結果。早在2005年,St. Francis Heart Study研究中入組1005例CAC患者,隨機分為阿託伐他汀20mg與安慰劑組,結果發現他汀治療組不能抑制鈣化[19],而最新的一些研究甚至發現他汀不僅沒能抑制鈣化,反而可能促進血管鈣化的進展。

一些小規模的隨機前瞻性研究發現,鈣通道阻滯劑[20]、激素[21], 磷酸鹽結合劑[22]可以延緩CAC的進程,但仍缺乏大規模的前瞻性試驗證據。

2.2 介入手術治療

多項研究表明,冠脈鈣化病變處植入藥物洗脫支架(DES)比裸支架(BMS)更有效。與BMS相比,植入DES組新生內膜增生面積小,再狹窄率低,再次血運重建率低。然而,即使DES的植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冠脈鈣化患者的預後,但CAC患者PCI手術難度高、成功率低、併發症多、預後差,是介入手術中最大的難題之一,亟待解決。目前臨床上常運用一些輔助設備改善鈣化病變的順應性,提高手術成功率。

2.2.1 切割球囊

介入醫生常常選擇切割球囊處理輕、中度鈣化病變的。切割球囊使用的關鍵是掌握好適用證、禁忌證,不用於Ⅲ~Ⅳ級鈣化病變、瀰漫病變、直徑小於2mm病變、高度成角和迂曲病變等。Bittl JA等發表的一篇Meta分析顯示與普通球囊擴張術相比,切割球囊得到類似的再狹窄率和MACE事件,且心梗和穿孔率更高[23]。而近期Vaquerizo等將切割球囊與旋磨術進行對照,發現中短期預後無明顯統計學差異,應用切割球囊在鈣化病變中進行預擴張可使支架充分膨脹[24],是PCI術中處理鈣化病變的重要輔助方法。

2.2.2 冠狀動脈旋磨術(Rotational Atherectomy,RA)

切割球囊不能移除冠脈鈣化斑塊,而高速轉動的帶有鑽石顆粒的旋磨頭可以祛除鈣化的動脈硬化斑塊,其旋轉速度最高可達200000 rpm,可將堅硬組織研磨成極微小的顆粒 (> 10mm)[25]。2013年發表的隨機對照研究(ROTAXUS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為RA+DES組(120例)及常規PCI組(120例),結果顯示儘管旋磨增加介入手術的成功率,卻未能減少晚期管腔丟失,更未能在MACE等硬終點上獲益[26]。2014年,英國的一項納入221669例行PCI患者註冊研究顯示行RA術的患者中死亡率更高,經過分析發現,旋磨的患者具有以下顯著特點:年齡更大、更多的合併糖尿病、高血壓和外周血管疾病等,這表明並非旋磨而是患者高危的本質影響著預後,旋磨術依然是一種安全而有效的輔助手段[27]。另一項研究更是納入了≥80歲的左主幹患者共42例,發現手術成功率為92.3%,且併發症、MACE事件無明顯增加,證實RA仍是一種安全、有效、可提高手術成功率的輔助方法[28]。做好旋磨的關鍵是規範操作:旋磨頭的選擇從較小的磨頭開始,逐漸增大(不大於參考血管直徑的70%為宜),緩慢推進旋磨導管,避免轉速下降明顯;旋磨時應採取邊進邊退的手法;每次旋磨時間不宜過長,時刻警惕併發症的發生。

2.2.3 準分子雷射冠脈斑塊消融術

上個世紀90年代,就有人嘗試應用雷射來攻克介入治療的難題如再狹窄等。但是如何選擇合適波長的雷射,既能消融病變又不對正常血管進行損害並不容易。所以儘管早期應用雷射治療冠狀動脈狹窄其近期效果尚可,但由於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和難以確定遠期預後,以及藥物塗層支架的出現,雷射治療淡出人們的視野。

準分子雷射術的出現,再次使人們對雷射這一技術充滿了信心,通過冷雷射源,雷射以脈衝方式作用於組織,每次一脈衝的作用時間僅為135納秒(一百億分之一秒),穿透深度僅為50µm,通過光化學作用破壞分子鍵,光熱學作用產生熱能,光機械作用產生動能,最後將消融的斑塊裂解為水,氣及微小顆粒,化解鈣化病變和支架內狹窄的堅固纖維組織。準雷射技術成功率較高(93.4%),併發症低。我團隊於年內完成3例準分子雷射冠脈斑塊消融術處理中度鈣化病變,手術順利、成功,隨訪至今未出現心血管事件。準分子雷射術是一項創新技術,其發展可能給CAC患者帶來福音。

2.2.4 其它PCI相關器械的選擇

其它PCI相關器械的選擇也極為重要:(1)強支撐力指引導管(EBU、XB、Amplatz等);(2)親水塗層(或聚合物塗層)指引導絲;(3)輻射張力強的支架,必要時可選擇短支架進行拼接。2014年,Lee Y等的研究證實更薄的藥物支架可顯著改善旋磨術後患者預後[29]。在當代的支架譜中, Cyper支架的鋼梁厚度為140µm,Taxus Liberty 為132µm,新一代藥物支架Resolute為91µm,Xience V為81µm,Superia甚至薄至65µm。因此在處理嚴重鈣化病變時,我們應該優先選擇薄梁藥物支架。

結語

冠狀動脈鈣化(CAC)是觸發冠心病及影響冠心病患者預後的獨立危險因素,許多因素都參與了血管鈣化的發病過程。他汀類藥物在抑制冠脈鈣化的療效中得到了陰性結果,而其他藥物治療的小規模試驗仍有待進一步證實。臨床試驗證實,經PCI治療可以改善冠脈鈣化患者預後,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通過應用了切割球囊、冠脈旋磨技術等技術可顯著提高鈣化病變PCI手術成功率,但並不能改善患者預後,冠脈鈣化人群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仍然很高,在這一方面,準分子雷射冠脈斑塊消融術給CAC患者提供一個新的選擇,但仍需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證實。總之,探索新型藥物及幹預治療方法仍是未來治療冠脈鈣化病變的發展方向。

相關焦點

  • 周玉傑 | 冠狀動脈鈣化病變治療的挑戰與展望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血管鈣化的發生率呈增加趨勢。冠狀動脈鈣化可導致冠狀動脈順應性降低,心肌灌注受損。臨床研究表明,冠狀動脈鈣化程度能夠預測心肌梗死和突發冠狀動脈事件死亡的風險。無論在普通人群,還是進行血運重建的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鈣化的出現均提示預後不佳。目前研究表明許多因素都參與了血管鈣化的發病過程,但其發病機制仍未完全闡明。
  • 冠狀動脈鈣化病變治療的挑戰與展望
    作者:周玉傑 吳思婧 柴萌文章來源: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17,45(4)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血管鈣化的發生率呈增加趨勢
  • 冠狀動脈鈣化的相關研究進展
    研究表明,CAC的程度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未來心臟事件的發生率密切相關。鈣化病變的形成是一個受炎症(代謝症候群、2型糖尿病等)刺激的活躍過程。鈣化病變的早期階段,炎性因子可激活血管細胞出現成骨分化和礦化,晚期鈣化與巨噬細胞含量呈負相關。本文將根據近年來CAC的研究進展,從流行病學與危險因素、病理機制、診斷方法以及治療等方面對CAC作一綜述。
  • JAHA:冠狀動脈鈣化快速進展的預測因素
    腎臟疾病、富含脂質的斑塊和巨噬細胞是冠狀動脈鈣化快速進展的獨立預測因子。
  • 【文獻速遞】沉默的殺手——青年期空腹血糖變異性與中年冠狀動脈鈣化進展的關係
    *冠脈鈣化積分(CAC):標準化CT檢查,計算每個鈣化病變單位評分,合計四個冠狀動脈(左主幹、左彎、左前降及右冠狀動脈)總鈣評分作為最終結果。首先根據FG-CV將受試者進行四分位分層(Q1,Q2,Q3,Q4),並分析其與多項基線(隨訪第15年,2000年)特徵之間的關聯。
  • 我國學者在醛固酮與血管鈣化領域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81670676、81422011、 81370837)等資助下,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黃輝教授和嚴勵教授課題組,在醛固酮與血管鈣化領域中開展研究並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以「Downregulated Serum 14, 15-Epoxyeicosatrienoic Acid Is Associated With
  • 冠狀動脈鈣化評分和心血管風險
    冠狀動脈鈣化(CAC)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特徵之一,是心血管醫學中研究最深入、應用最廣泛的檢測手段之一。本綜述旨在重點總結CAC在無症狀患者中應用的相關證據,包括其病理生物學、檢測方式、預測作用、在預測評分算法中的使用、CAC進展、CAC改變患者和患者行為的臨床方法的證據、CAC的新應用、CAC掃描評分的未來方向。
  • 促進冠狀動脈鈣化是好事?他汀新解
  • 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基礎與提高
    Naveen L Pereira:它不僅識別動脈粥樣硬化,而且能識別特殊個體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能性。Iftikhar J Kullo:沒錯,因為它表明亞臨床病變的程度,反過來決定患者預後。這會形成一個更好的預測工具嗎?Iftikhar J Kullo: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但我們不知道答案。例如,指南說,「使用匯集隊列估計量計算風險。「如果你想計算冠狀動脈鈣化積分,我們不清楚的是,應該如何整合匯集隊列估計量。一個建議是使用通過影像方式獲得的血管年齡(鈣化或頸動脈超聲),然後使用血管年齡替代實際年齡。
  • 冠狀動脈鈣化病變的影像學評估及治療策略
    編者按: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飛速發展的今天,重度鈣化病變仍是冠狀動脈(冠脈)介入醫生的棘手難題,手術即刻風險較大,術後早期和晚期支架內血栓形成的概率亦較高。隨著我國社會的老齡化,糖尿病,慢性腎病患者人數不斷增多,高風險有治療指徵的患者(Complex High Indicated Patients,CHIPs)逐年增加,重度冠脈鈣化病變的比例隨之越來越高。在第五屆心血管臨床病例討論會暨冠狀動脈複雜病變和介入併發症討論會CTO論壇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張大鵬博士就冠脈鈣化病變的相關診療策略進行了詳細闡述。
  • 冠脈鈣化病變的治療策略
    CAC是指礦物質(主要為鈣質)在冠狀動脈管壁組織或粥樣硬化斑塊內沉積。冠狀動脈鈣化與年齡的增長呈正相關,另外脂質代謝異常、糖尿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慢性腎病、腎透析以及高鈣血症也是冠狀動脈鈣化病變的危險因素。目前有多種方法可以評估CAC。
  • 四十幾歲冠狀動脈已經狹窄鈣化了!這樣做,才能過好下半輩子
    希望我的文章對您有用。心腦血管病已經是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而且有明顯的年輕化趨勢,三四十歲患冠心病的大有人在。對於普通人不需要搞清楚血管鈣化的來龍去脈(專業醫生還沒搞得清楚呢),只要知道鈣化意味著血管的老化。隨著年齡增長,鈣化現象會越來越明顯。但是40幾歲出現鈣化還是太早了,這說明血管的老化速度比較快。動脈粥樣硬化是血管鈣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血管狹窄的主要原因。而影響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很多。
  • 【學術前沿】冠狀動脈鈣化與積分
    冠狀動脈鈣化(CAC)被認為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高度特異性特徵。
  • 發現冠狀動脈鈣化莫驚慌!沒準兒你連藥也不用吃
    仔細詢問了這名患者病史,平時沒有典型胸悶胸痛的症狀,也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史,只不過單位定期體檢時發現了冠狀動脈鈣化,才來到心內科門診諮詢。很明顯,這位患者並沒有收治住院的必要,正當我寬慰了幾句,打算讓他離開時,患者家屬搭茬到,「我有一個同事,也是查出來冠狀動脈鈣化,結果還做了支架,這是咋回事呢?」其實,一句簡單的「冠狀動脈鈣化」,對它的診療可不簡單!
  • 主動脈鈣化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相關
    胸主動脈鈣化(TAC)和冠狀動脈鈣化(CAC)是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的標誌物,並且與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相關。
  • 【綜述】糖基化終末產物及其受體在血管鈣化中的作用研究新進展
    文章來源: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 2016,32(10): 872-875作者:葉斐 嚴金川 袁國躍 王中群 摘要 血管鈣化是糖尿病
  • 安貞醫院周玉傑團隊首批成功開展微創經皮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新技術
    風險高,用時僅1小時5個月前,該老人在冠狀動脈的左主幹血管植入了一枚支架,需要服用兩種抗血小板藥至少1年,但是最近2月,老人心跳時快時慢,嚴重影響了老人的生活質量。因為有時心跳太慢,使得無法服用改善心律失常的藥物,需要安裝永久起搏器後,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 冠狀動脈鈣化評分:針對高危人群的個性化預防保健
    摘要:一項稱為冠狀動脈鈣化評分的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醫生對他汀類藥物的使用提出正確的建議。該測試是一項10分鐘的CT(計算機斷層掃描)掃描,以檢查在向心臟供血的動脈中的鈣沉積。鈣沉積表明存在冠狀動脈斑塊,也稱為動脈粥樣硬化。
  • 運動過量的人更容易出現冠狀動脈鈣化
    e藥環球平臺曾有多篇文章介紹運動的好處,比如防止大腦早衰、延長壽命、緩解癌症疲勞等。那是不是運動越多越好呢?近期發表在梅奧診所學報《Mayo Clinic Proceedings》上的一項長期研究發現,運動過量的人更容易出現冠狀動脈鈣化,這是一種常被用來預測心臟病的指徵。
  • 周玉傑:無症狀心肌缺血的評估與介入治療
    周玉傑:無症狀心肌缺血的評估與介入治療 來源:丁香園 作者:周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