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時候老媽給做了一道涼拌洋蔥,可真的是太好吃了,作為一個典型的北方孩子,對大蒜、大蔥、洋蔥這種刺激性強辛辣味的食物有一種莫名的鐘愛,煎餅卷大蔥裡面卷的就是大蔥,不是細小的香蔥,以前在宿舍裡這樣吃的時候一度受到南方舍友的質疑,她在勸說下試了一口,被嗆得連連打噴嚏。
大蔥和洋蔥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從外形上可是差太多了,大蔥就是我們做菜的時候最常用的細長型的,油熱後加入蔥花炒出蔥香味從而來提升菜的口味;洋蔥則是圓滾滾的,平時最常用來炒菜或者是涼拌。洋蔥的營養價值也是非常高的,但是有一點就是比較難切,不信的話拿來一個洋蔥切成絲,保管你切著切著就「切哭」了,原因就是洋蔥被切開時會釋放出一種叫做蒜胺酸酶的酶,刺激眼睛流淚。切洋蔥的時候也有小妙招可以減輕洋蔥這個「催淚彈」的威力,讓你差不多切完才流淚,不會剛開始切就淚眼模糊看不到洋蔥在哪裡了。
切洋蔥的小妙招:
1、 在切洋蔥之前,可以先把菜刀放到冷水中過一下,刀上有水切的時候揮發出來的刺激物質相對少一些,可以減少流淚的量。
2、 切洋蔥之前可以把洋蔥放到冰箱冷藏一下,溫度低洋蔥中蒜胺酸酶的揮發速度變慢也會好一些。
3、 蒜胺酸酶這種酶在洋蔥的底部含量最多,可以放到最後再切這部分。
我們知道,超市裡賣的洋蔥有白色皮和紫色皮的,雖然都是洋蔥,但是顏色不同品種也不同,選擇的時候還是要考慮實際做菜的需要,那麼這兩種應該怎麼選擇呢?一起來看看吧~
紫皮洋蔥:
顧名思義,紫皮洋蔥的顏色是紫色的,含有豐富的花青素。紫皮洋蔥也是超市或者市場裡最常見的,比較耐儲存,存放時間比較長,口感上比較偏辣一些,每一層相對來說比較薄一些,一般用來炒菜比較好,不怕太辣太嗆得也可以涼拌吃。
白皮洋蔥:
說到白皮洋蔥,不得不提的就是洋蔥圈了,洋蔥圈一般就是使用白皮洋蔥製作的。
因為白皮洋蔥的每一層相對厚一些,水分含量也比較足,炸出來之後體積上不會縮小太多,吃起來會有一些甜味,炸好的洋蔥圈顏色金黃,外面脆脆的,裡面水分又很足,幸福感滿滿的。也可以用來涼拌,辣味中還有一絲回甜。
黃皮洋蔥:
黃皮洋蔥外面的一層薄皮是黃銅色的,扒掉之後是白色的,這種水分相對白皮洋蔥的少一些,但是肉質也是比較厚,辣味比白皮的稍重一些,味道有點甜,比較鮮嫩,用來做湯或者是炒菜都是不錯的選擇,像是大醬湯可以使用黃皮洋蔥來製作。
綜上,如果是喜歡辛辣味重一些的可以選擇紫皮洋蔥,比較耐存放,也可以用來炒菜;炸制洋蔥圈或者是涼拌選擇口感脆甜、辣味偏輕的白皮洋蔥,做湯炒菜選擇黃皮洋蔥。具體的選擇還是得根據個人口味來定,以上就是關于洋蔥的選擇,如果你有更多的看法,歡迎在評論中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