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8月11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雲龍 通訊員 梁輝 蔣浩)湖南株洲18歲男生1年內肩關節反覆脫位30餘次,就連睡覺翻身、穿衣服等不小心都會引發。11日,湖南省人民醫院骨關節與運動醫學科王靖教授提醒,復發性肩關節脫位如果長期不治療,容易引起肩胛盂及肱骨頭進一步骨缺損等嚴重併發症,給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最不穩定的關節,也是最常脫位的關節之一,約佔全部關節脫位的50%。由於常見,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肩關節脫位後只要採取手法復位,疼痛消失,能正常活動就沒事了。殊不知,肩關節脫位如果不重視就會埋下「禍根」,導致習慣性脫位。
小朱今年18歲,是湖南株洲一名高考生,兩年前打籃球與人發生碰撞,導致左側肩關節脫位,自己採用手法將其復位,以為就沒事了。不料,小朱從此變成了「瓷娃娃」,左肩關節時不時就會脫位,不僅上體育課、打籃球時脫位頻繁,就連睡覺翻身、穿衣服等不小心都會引發,嚴重時一天可以脫位兩三次,一年多時間裡肩關節反覆脫位30餘次。
肩關節脫位頻繁複髮帶來的活動受限、抬舉胳膊疼痛等不適,給備戰高考的小朱的生活和學習帶來極大不便。今年高考結束後,他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這個大麻煩。近日,小朱經人介紹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找王靖教授就診,被診斷為「復發性左肩關節脫位、左肩胛盂前下陳舊性骨折、左肩Hill-Sachs損傷」。術後,小朱恢復良好,於8月10日出院。
「肩關節反覆脫位主要是因為第一次脫位導致關節囊韌帶和盂唇撕裂,復位後沒有得到有效固定,撕裂未癒合,或者是第一次脫位時肩胛盂出現骨折沒有癒合,肩關節前下不穩導致關節脫位成為『習慣』。」王靖教授提醒,復發性肩關節脫位如果長期不治療,容易引起肩胛盂及肱骨頭進一步骨缺損等嚴重併發症。而手法復位後極易引起再脫位,甚至造成習慣性肩關節脫位,給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在進行晾衣服、換燈泡等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動作時都可能脫位,嚴重時連走路、睡覺、穿衣都會「掉膀子」。因此,當肩部外傷懷疑有關節脫位時,應及時去醫院相關專科檢查治療,儘早手術,並在醫生及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切不可盲目自行復位,或在粗暴的手法復位後繼續活動,否則極有可能發展為習慣性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