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男生1年肩關節脫位30餘次,睡覺、穿衣都會「掉膀子」

2020-12-10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8月11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雲龍 通訊員 梁輝 蔣浩)湖南株洲18歲男生1年內肩關節反覆脫位30餘次,就連睡覺翻身、穿衣服等不小心都會引發。11日,湖南省人民醫院骨關節與運動醫學科王靖教授提醒,復發性肩關節脫位如果長期不治療,容易引起肩胛盂及肱骨頭進一步骨缺損等嚴重併發症,給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最不穩定的關節,也是最常脫位的關節之一,約佔全部關節脫位的50%。由於常見,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肩關節脫位後只要採取手法復位,疼痛消失,能正常活動就沒事了。殊不知,肩關節脫位如果不重視就會埋下「禍根」,導致習慣性脫位。

小朱今年18歲,是湖南株洲一名高考生,兩年前打籃球與人發生碰撞,導致左側肩關節脫位,自己採用手法將其復位,以為就沒事了。不料,小朱從此變成了「瓷娃娃」,左肩關節時不時就會脫位,不僅上體育課、打籃球時脫位頻繁,就連睡覺翻身、穿衣服等不小心都會引發,嚴重時一天可以脫位兩三次,一年多時間裡肩關節反覆脫位30餘次。

肩關節脫位頻繁複髮帶來的活動受限、抬舉胳膊疼痛等不適,給備戰高考的小朱的生活和學習帶來極大不便。今年高考結束後,他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這個大麻煩。近日,小朱經人介紹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找王靖教授就診,被診斷為「復發性左肩關節脫位、左肩胛盂前下陳舊性骨折、左肩Hill-Sachs損傷」。術後,小朱恢復良好,於8月10日出院。

「肩關節反覆脫位主要是因為第一次脫位導致關節囊韌帶和盂唇撕裂,復位後沒有得到有效固定,撕裂未癒合,或者是第一次脫位時肩胛盂出現骨折沒有癒合,肩關節前下不穩導致關節脫位成為『習慣』。」王靖教授提醒,復發性肩關節脫位如果長期不治療,容易引起肩胛盂及肱骨頭進一步骨缺損等嚴重併發症。而手法復位後極易引起再脫位,甚至造成習慣性肩關節脫位,給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在進行晾衣服、換燈泡等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動作時都可能脫位,嚴重時連走路、睡覺、穿衣都會「掉膀子」。因此,當肩部外傷懷疑有關節脫位時,應及時去醫院相關專科檢查治療,儘早手術,並在醫生及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切不可盲目自行復位,或在粗暴的手法復位後繼續活動,否則極有可能發展為習慣性脫位。

相關焦點

  • 18歲男生1年肩關節脫位30餘次!睡覺、穿衣都會「掉膀子」
    湖南株洲18歲男生1年內肩關節反覆脫位30餘次,就連睡覺翻身、穿衣服等不小心都會引發。11日,湖南省人民醫院骨關節與運動醫學科王靖教授提醒,復發性肩關節脫位如果長期不治療,容易引起肩胛盂及肱骨頭進一步骨缺損等嚴重併發症,給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 湖南18歲男生1年肩關節脫位30餘次,睡覺翻身都會「脫膀子」
    圖文無關小朱是湖南株洲一名高三學生,兩年前打籃球與人發生碰撞,導致左側肩關節脫位,自己採用手法將其復位,以為就沒事了。可誰知打這以後,小朱變成了 " 瓷娃娃 ",左肩關節時不時就會脫位,不僅上體育課、打籃球時脫位頻繁,就連睡覺翻身、穿衣服等不小心都會引發,嚴重時一天可以脫位兩三次,一年多時間裡肩關節反覆脫位多達 30 餘次。
  • 18歲男生1年肩關節脫位30餘次 高考結束他首先幹了這件事
    紅網時刻8月11日訊(通訊員 梁輝 蔣浩)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最不穩定的關節,也是最常脫位的關節之一,約佔全部關節脫位的50%。由於常見,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肩關節脫位後只要採取手法復位,疼痛消失,能正常活動就沒事了。殊不知,肩關節脫位如果不重視就會埋下「禍根」,導致習慣性脫位。湖南株洲18歲男生1年內肩關節反覆脫位多達30餘次,嚴重影響他備戰高考。
  • 18歲小夥睡覺翻身穿衣肩關節都會脫位,就因為兩年前幹了這件事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最不穩定的關節,也是最常脫位的關節之一,約佔全部關節脫位的50%。 由於常見,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肩關節脫位後只要採取手法復位,疼痛消失,能正常活動就沒事了。 殊不知,肩關節脫位如果不重視就會埋下「禍根」,導致習慣性脫位。
  • 穿衣、翻身都會「掉膀子」,18歲男生4年肩關節脫位5次不得不手術
    湖南衡陽18歲的陳同學4年前摔跤後導致左側肩關節脫位,在當地醫院予以手法復位。打這以後,他的肩關節就像自行車鏈條,一不留神就容易「掉鏈子」——打籃球和同學碰撞肩關節脫位,做伏地挺身脫位,就連穿衣服或者晚上睡覺翻身不小心都會脫位。
  • 男子睡覺成玻璃人 一不小心就會引發肩關節脫位
    男子睡覺成玻璃人 一不小心就會引發肩關節脫位時間:2016-08-01 16: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只因睡覺翻下床 長沙男子11年間脫臼10餘次-----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長沙8月1日電(通訊員 梁輝)睡覺翻身,脫臼了;伸手穿衣,脫臼了;抱孩子,脫臼了肩關節隨時毫無徵兆地脫臼
  • 肩關節脫位是怎麼造成的? 肩關節脫位的救治方法
    原標題:肩關節脫位是怎麼造成的? 肩關節脫位的救治方法   在關節脫位中,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50%,這與肩關節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關,如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關節囊鬆弛,其前下方組織薄弱,關節活動範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
  • 睡覺翻個身胳膊就脫臼了,反覆肩關節脫位應重視
    睡覺翻個身胳膊就脫臼了,反覆肩關節脫位應重視 2020-12-14 18:09:00
  • 肩關節脫位後可以自己復位嗎?
    原創 陳疾忤 陳疾忤醫生引言三個脫臼的場景「在跑道上」小孫今年18歲,是一名優秀的100米運動員,今天訓練中,起步擺臂突然脫臼了,教練想讓他去醫院看看,小孫連忙拒絕——
  • 肩關節首次脫位、二次脫位、反覆脫位,「傻傻分不清」?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肩關節脫位,它是指肱骨頭脫出關節盂,兩者失去正常的對合關係。肩關節是人體活動範圍最大的關節,同樣也是最不穩定的一個關節,發生脫位的機率佔到所有關節脫位的50%,可以向多個方向脫位,其中絕大多數為肩關節前脫位,約佔95%。
  • 肩關節習慣性脫位 越早做手術越好
    如果是年輕人,比如說是30歲以前出現第一次脫位,那麼由於這些患者往往肩關節活動度在復位後恢復很好,且平常肩關節所需活動範圍較大,因此絕大多數會變為復發脫位。而初次脫位若發生在中老年人群中,比如超過40歲的人,那麼他們在脫位後肩關節活動範圍往往難以恢復到脫位以前的水平,因而復發的機率相對較低。
  • 肩關節脫位與肩關節半脫位的鑑別診斷與治療(下)
    牽引推拿法是肩關節脫位急救方法。這種辦法需3個人配合操作。病人坐住,一助手雙手抱住患側腋下,另一助手握著肩關節脫位病人手腕部,將患肢外展30—40度,兩助手作對拉牽引,並緩緩外旋患肢,術者雙手握住肩部,並將肱骨頭向關節盂推動即可復位。
  • 肩關節脫位成「習慣」?請遠離這些危險因素
    記者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專科獲悉,肩關節習慣性脫位是非常常見的,佔全部關節脫位的近一半,尤其是年輕人,一旦發生了第一次的肩關節脫位,即使復位後也很容易發生第二次、第三次,進而轉變為習慣性肩關節脫位,也就是復發性肩關節脫位。專家提醒,暑假在即,大中學生運動較多,在不注意運動保護的情況下,更容易發生肩關節脫位。
  • 肩關節習慣性脫位
    肩關節脫位是骨科常見病、多發病之一, 在全身關節脫位中發病率最高。肩關節屬球窩關節, 其特點是活動範圍大而穩定性差, 故較容易脫位, 約佔全身四大關節脫位的40%。第一次脫位的原因可能是一個強的外力向外拉肩關節或者通過一個極端的旋轉將關節(肱骨頭)拽出了關節。肩關節在第一次脫位時有可能出現局部錯位,即肩關節半脫位。
  • 肩關節脫位莫大意反覆發作危害骨結構
    很多人有肩關節脫位的經歷,復位後絕大部分人都沒事了,但有極少數人以後又反覆出現脫位,輕者運動時發生,重者晚上睡覺抬手時也會脫出來,這種情況稱為習慣性脫位,骨科醫生稱之為肩關節不穩定。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關節外科楊梁主任提示,肩關節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可發生習慣性脫位。反覆發作會帶來一系列骨損傷。
  • 伸個懶腰,兩手一抬,肩關節居然脫位了!
    但接下來這位年紀輕輕的沈先生可不淡定了:午覺剛醒,準備伸個懶腰起床,兩手一抬,咯噔,肩關節又錯位了,急急忙忙跑到醫院,找醫生復位。這已是他今年第三次脫位了,回想起從第一次打球受傷起,近五年,總共脫了有十幾次。因為這個問題,他已放棄了他心愛的籃球運動。為了解決這個困擾,他詢遍多家醫院,求過各路正骨專家,做過復位,敷過中藥,但還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 【小黃醫生說】治療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我們有妙招
    有一個問題想問問,最近我肩關節特別容易脫節,這可怎麼辦?別著急,治療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我們有妙招小黃醫生「今天,小黃醫生就帶大家走進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聊聊遇到這種運動損傷該如何治療?首先,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肩關節前脫位......
  • 肩關節脫位的臨床診治
    例如,十幾歲時第一次發生肩關節脫位的患者,有90%以上的機會發展為復發性肩關節不穩。40歲以上時發生第一次肩脫位的患者發展為慢性肩關節不穩的可能性低於10%。肩關節由關節盂和肱骨頭以及周圍的肩關節囊和韌帶組成,正常情況下肱骨頭在關節盂內,當外傷造成肱骨頭脫出關節盂即為肩關節脫位,根據肱骨頭脫位的方向分為肩關節前脫位和後脫位。
  • 肩關節脫位
    典型症狀體位患者上臂常保持特殊姿勢(輕度外展前屈位),任何向上的活動都會加重疼痛。常表現為:患者健側手託著傷肢,傷肩低於鍵肩,頭頸部向傷側傾斜。局部症狀受傷後患者臨床表現為肩部疼痛、腫脹、畸形、肩關節活動障礙,當患者肩部受力時疼痛加重。檢查時可發現患肩呈方肩畸形,患肩失去正常飽滿圓鈍的外形呈「方肩」樣形態,肩峰到肱骨的距離多增加。肩關節空虛關節盂空虛,除方肩畸形外,觸診發現肩峰下空虛,可在腋窩、喙突或鎖骨下觸到脫位的肱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