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養成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小學生由於受年齡和思維的限制,迫切需要指導,當前很多家長都較以前更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然而,很多家長卻不知道如何指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今天就此問題,筆者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夠給您一些建議和幫助。
首先、幫助孩子學會積累 從課外讀物中吸取營養,學會積累。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練。常言道:「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就認為 「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家長要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激發其讀書興趣,積累儘可能多的典範性的語言材料,積澱儘可能多的語感經驗。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在積累詞句時,有些學生可能辨別不出那些是該積的好詞佳句,這時就應該教給孩子積累的方法,選讀幾篇短文,告訴他們那些詞用得好,好在哪裡,提高他們的鑑賞力。
其次、尊重自主閱讀權,激發閱讀積極性。家長們要準確把握選擇的尺度,指導孩子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低年級孩子年齡小,還不具備獨自一人讀書的能力,所以我們提倡的是親子共讀,由父母陪同一起,目的是引領孩子進入書的世界。進入三年級,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獨自欣賞圖書。不過他們還缺乏選擇合適書籍的能力,就需要家長進行適當的推薦。我們應推薦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小學生讀課外書,與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我們在為孩子們選擇課外讀物時,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以孩子的興趣為中心,因為愛,所以愛,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枯燥之物,誰也不想領教,嚼蠟之味,誰也不肯品嘗。我們不能指望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去背誦老學究的「之乎者也」。
再次、家長儘可能地引導孩子選擇經典名著去讀。名著是人類知識的精華,孩子通過閱讀名著,能夠吸收人類精華的知識和思想,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益。但是,7-13歲的孩子,由於理解力和思維水平有限,讀起一些名著來有點困難,家長不妨向孩子推薦一些適合孩子閱讀水平的名著。此外,隨著我國圖書事業的蓬勃發展,出現了一些圖文並茂的兒童版名著,如果父母不知如何選擇適合孩子閱讀的經典名著,這些圖文並茂的兒童版本不失為最佳選擇。
最後一點、在閱讀過程中,對於一些精彩片斷中的好詞佳句,可讓孩子進行圈圈點點,完成讀書筆記。筆記中「本書主要人物」、「我學到的詞彙」、、「我最喜歡的段落」、「本書值得討論的要點」、「我配的插圖」、「我為本書設計的廣告語」等欄目使孩子在積累的同時,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再通過讀書筆記的互相點評、借鑑學習,既培養了孩子的積累運用能力。
以上只代表筆者自己的觀點,您要是有什麼不同的觀點,可以在下方留下,如何你覺得筆者寫的文章幫助到您,就請您給筆者點點關注,筆者講把更多的好的教育觀點帶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