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髖部骨折」,再攀技術高峰,骨科團隊太給力!

2020-12-12 澎湃新聞

聚焦「髖部骨折」,再攀技術高峰,骨科團隊太給力!

2020-12-10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聊城市髖部骨折的治療策略及圍手術期風險評估培訓班

為了促進骨折的規範化治療,提高基層骨科專業人員技術水平,12月10日,聊城市人民醫院東昌府院區舉辦2020年聊城市髖部骨折的治療策略及圍手術期風險評估培訓班。來自全區基層醫療機構近七十餘位骨科及相關專業人員參加會議。聊城市人民醫院東昌府院區副院長田洪廣主持會議。

田洪廣副院長主持會議

東昌府院區執行院長王運華在會議致辭中詳細介紹了東昌府院區骨科專業的發展情況以及與聊城市人民醫院整合以來骨科各專業取得的顯著成績。他表示,此次學術會議的成功舉辦,將有力推動全區骨科疾病的診治能力提升,為全區健康事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王運華院長致辭

聊城市人民醫院骨科主任楊曉飛受邀參會並發表講話,楊主任首先對會議的成功舉辦表示了誠摯的祝賀,並展望了兩院整合後骨科各專業的發展前景。同時,楊主任簡要介紹了目前髖部骨折診治的技術發展情況,並希望通過此次學術會議,能夠幫助更多的髖部骨折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提升本地區髖部骨折及相關疾病的救治能力和救治水平。

楊曉飛主任講話

隨後,聊城市人民醫院東昌府院區骨科主任李眾德、創傷專業主管陳志強、脊柱專業主管王成虎、關節專業主管王凱、創傷手足骨科主任李若東、脊柱關節骨科主任王新昌以及手術麻醉部副主任楊微分別圍繞髖部骨折的診斷、治療及圍手術期風險評估等內容進行了學術分享與交流。

據了解,髖部骨折常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死亡骨折」,目前,由於處置不當等原因,只有30%的患者能恢復到傷前的生活狀態,而一年內的死亡率卻高達20%—24%,這也給許多患者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目前,臨床上對髖部骨折的治療目的是儘快恢復患者的行動能力,避免長期臥床,積極治療原發病並預防併發症,從而將致殘率和致死率降至最低。

此次會議為東昌府區及周邊地區骨科專業同仁搭建了一個相互學習、相互溝通的平臺。與會人員通過此次會議,學習到了髖部骨折診治技術的最新進展,更加明確了髖部骨折專業領域的發展方向,對提升本地區老年髖部骨折的規範化治療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聊城市人民醫院東昌府院區骨科成立於2012年,在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科室發展迅速,從最初的只能開展四肢骨折復位等簡單治療,到相繼開展關節置換、髓內釘微創技術、關節鏡技術、椎間孔鏡技術、多發複雜創傷的救治,骨科救治疾病譜逐漸涵蓋了脊柱專業、關節專業、創傷專業、手足專業、小兒骨科專業等。

2019年,醫院啟動搬遷,骨科進一步細化了專業分組,分成了創傷手足骨科和脊柱關節骨科。今年與市人民醫院整合後,聊城市人民醫院骨科楊曉飛主任帶領由陳志強、王成虎、王凱、朱琳琳四位專家組成的團隊來到東昌府院區,長期在東昌府院區坐診、手術,相繼開展了多發創傷的救治、複雜的關節置換、頸椎前路手術,斷掌再植等技術,參與三、四級手術近五百臺,大大提升東昌府院區骨科救治實力,在骨科治療技術、治療理念方面為東昌府院區骨科各專業帶來了巨大的提升。

1

END

1

原標題:《聚焦「髖部骨折」,再攀技術高峰,骨科團隊太給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聚焦「髖部骨折」,聊城市人民醫院東昌府院區骨科團隊很給力
    魯網12月10日訊 為了促進骨折的規範化治療,提高基層骨科專業人員技術水平,12月10日,聊城市人民醫院東昌府院區舉辦2020年聊城市髖部骨折的治療策略及圍手術期風險評估培訓班。來自全區基層醫療機構近七十餘位骨科及相關專業人員參加會議。聊城市人民醫院東昌府院區副院長田洪廣主持會議。
  • 髖部骨折很「要命」高齡老人受傷莫再觀望儘早就醫
    半島網6月30日訊 在老年骨科疾病中,髖部骨折常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因為它會引發多種合併症,如果保守治療,老年人一年後生存率大約只有50%。髖部骨折受傷後10天才來醫院就診5月21日,在家人的陪護下,兩位做完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的「90後」老奶奶手扶助行器行走在青島市中心醫院創傷骨科病房走廊上。從兩位老人平穩的步伐中,全然看不出20小時前,她們還是遭受髖骨骨折只能臥床的高齡患者。這兩位「90」後的老奶奶分別是96歲的楊奶奶和94歲的王奶奶。
  • 94歲老人,髖部骨折,三天下地
    前幾天,她不小心滑倒,導致左側髖部骨折,到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就診住院。躺在病床上,她想到以自己的年齡,這一摔估計以後再難站起來,心情十分低落。由於疫情期間病房管制陪護人數,子女們不能進入病房,一家人圍在一起,商議著該怎麼辦?有的說還是得做手術,有的說這麼大年紀了,手術怎麼承受得了?商量來商量去,愁雲密布,最終也沒有個結論。
  • 「六院-閔行骨科聯盟」籤約 聚焦老年髖部骨折的快速救治
    聯盟將聚焦老年髖部骨折的快速救治,將通過建立統籌協調和分工合作機制,將在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規範流程、規範診治、快速轉運、雙向轉診等方面內容進行試點探索,逐步形成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快速救治的「社區—區域性醫院—三級醫院和骨科專科中心」的三級垂直體系,從而實現老年髖部骨折的有效預防、早期預警、及時轉運和快速救治,使已發生的老年骨折患者經過逐漸成熟的綠色通道,爭取在36-48小時內獲得手術治療
  • 髖部骨折的治療現狀及展望
    據2009年"骨質疏鬆症中國白皮書"[6]報導,我國骨質疏鬆症患者約6 944萬人,每年近68.7萬人發生髖部骨折,所需醫療支出達63.5億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和醫療負擔。髖部骨折的治療目的是儘快恢復老年人的行動能力、避免長期臥床、積極治療原發病並預防併發症,從而將致殘率和致死率降至最低,這是骨科醫生面臨的一大課題。
  • 探索多學科聯合診治「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中大醫院MDT團隊4年成功救治700餘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
    MDT牽頭人芮雲峰主任醫師介紹,作為江蘇省第一個成立的老年髖部骨折綜合診療團隊,該團隊不斷的協作進取,成立四年以來,MDT團隊模式也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逐漸形成、構築了中大模式和體系,實現老年髖部骨折的全程管理,造福了很多南京及周邊的患者。
  • 髖部骨折內固定,骨科醫師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術!
    長按識別二維碼觀看視頻▲本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本文回顧了常見髖部骨折的基本技術(包括動力加壓髖螺釘和鋼板、多根經皮螺釘固定)以及使用內固定治療髖部骨折術前、術中和術後的情況,這是任何治療和管理創傷患者的骨科醫師必須掌握的核心知識。
  • 老年人髖部骨折,為何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骨科專家這次說的很清楚
    通常說的老年髖部骨折是指60歲以上的老年人,因骨質疏鬆的原因在跌倒或輕微外力作用下,所發生的股骨頸或股骨轉子間的骨折。跌倒以後髖部疼痛,不能站立行走,到醫院拍片一看,髖部骨折了。問題二:為什麼髖部是老年人最容易骨折的地方?
  • 首屆上海六院骨科國際論壇在滬召開 聚焦骨科前沿科技
    首屆上海六院骨科國際論壇在滬召開 聚焦骨科前沿科技 2018-10-13 12:20:00來源:央廣網
  • 骨科專家聯手 用微創技術幫助骨折九旬老太
    後來聽說金華市第五醫院已經成為浙江醫院金華分院,而且每周一、二、三都有浙江醫院長期派駐的老年醫學科、神經內科、骨科和康復醫學科的專家到五院查房、門診、手術,於是家人就趕緊把老人送到市第五醫院就診。令他們高興的是,接診的正是浙江醫院骨科的副主任醫師林杭。
  • Nature發布「聚焦中國醫療機器人」特刊,積水潭醫院機器人團隊入選
    2020年6月24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Nature發布特刊「聚焦-中國醫療機器人」,聚焦中國手術機器人發展,關注中國醫療機器人領軍人物、前沿技術、產業發展與成果轉化的最新動態。 北京積水潭醫院領銜研發的中國首臺骨科智能手術機器人-天璣機器人(TiRobot),登上特刊。
  • 急診室的生死抉擇 | 髖部骨折就醫攻略
    原創 健髖中國科普行動 上海六院骨科 收錄於話題#漫話老年髖部骨折5個如果,只是如果哈,不幸發生了髖部骨折,那該怎麼辦?手術的類型將取決於您的骨折位置(囊內骨折還是囊外骨折),骨折移位情況以及您可能患有的其他潛在健康問題。您的骨科醫生會和您還有您的家屬討論接下來的各種可選方案。
  • 老年人髖部骨折後怎麼辦?
    老年人髖部骨折後怎麼辦?這類人群往往有骨質疏鬆和其他慢性疾病,在跌倒或外傷後,容易發生髖部骨折。根據大宗病例報導,老年人髖部骨折後1年內的死亡率達20%左右,因而,老年髖部骨折常被稱為「人生的最後一次骨折」。我們在遇到老年髖部骨折時,應當怎麼處理呢?1現場處理通常老年人有明確的外傷史,約90%為跌倒所致。
  • 九成以上髖部骨折 都是摔跤造成的
    □張秀麗 陳曉霖    近日雨水較多,各醫院接診的滑倒、跌倒的老齡患者增多,其中髖部骨折的患者增多了不止一倍。對此,醫生提醒,一次輕微的碰撞都可能造成老年人發生嚴重的骨折,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 八旬老人扭胯導致髖部骨折
    之前他一個扭胯動作造成了髖部骨折,無法站立和行走,經過柳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多學科聯合救治,做了髖關節置換手術及圍術期康復訓練,術後第二天老人就可以下床走路了,術後兩周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活動,大大提高了晚年的生活質量。 11月底,87歲的廖先生到市場買菜時,感覺右胯部扭到了,一下子疼了起來。忍痛走回家後,髖部疼痛逐漸加重,很快連站都站不起來了。
  • 陳雁西教授團隊證實智能術前計劃可提高老年髖部骨折臨床療效
    來源: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陳雁西教授團隊2020年8月10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陳雁西教授團隊,於計算機輔助虛擬術前計劃在老年髖部骨折防治領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以「Associa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Virtual Preoperative
  • 為什麼說髖部骨折,是人生的最後一次骨折?
    我們誠邀各位骨科醫生投稿,共同推動骨科科普傳播。我們會在文中對您或您的科室進行介紹,讓更多的患者了解您與您的科室,讓患者就醫時方向性更強。醫生提醒:相對於年輕人,老年人在冬天更容易骨折。一方面,臃腫的穿著,加上老年人各器官出現退行性病變,器質性疾患增多,行動遲緩,反應遲鈍,視力、聽力減退,老年人更容易摔跤,從而導致骨折。
  • 關注骨質疏鬆性骨折(椎體/髖部骨折)術後骨折癒合
    骨質疏鬆性骨折指受到輕微創傷或日常活動中即發生的骨折,是骨質疏鬆症的嚴重後果。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常見部位是椎體、髖部等[1]。國內基於影像學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發生率隨增齡上升,65歲以上人群發生率最高;50歲以上女性椎體骨折患病率約為15%,50歲以後椎體骨折的患病率隨增齡而漸增,80歲以上女性椎體骨折患病率可高達36. 6%[2]。
  • 髖部骨折面臨的問題及思考 | 述評
    , 髖部解剖結構特殊,生物力學環境複雜,加之老年人身體機能差、合併症多,骨折後救治管理不當易引起各種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如何合理救治和科學管理是骨科臨床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在美國每萬人中每年有973.5人發生髖部骨折,而亞洲年發病人數佔總骨折發生量的一半以上,國內迄今雖然尚未有完整的股骨近端骨折統計資料,但推測問題也相當嚴重,因此,髖部骨折不僅是一個醫學問題,還是一個巨大的社會經濟問題,找到一種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所有骨科臨床醫生所面臨的挑戰,針對目前髖部骨折治療的熱點問題,結合我們前期開展的一系列工作體會,闡述以下幾個觀點。
  • 「MDT模式突破高齡手術禁區」為87歲髖部骨折老人成功手術
    近年來 ,老年骨質疏鬆性髖部骨折數量逐年遞增。老年髖部骨折患者通常合併各種內科疾病,骨折後內科疾病加重的可能性也增高。如果老年髖部骨折患者長期臥床,其發生各種併發症的風險會明顯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老年髖部骨折有一個別稱叫「人生的最後一次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