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中醫思維十可快速關注
【歌訣】
大雪進補春打虎,
戶外防寒睡眠足,
頸肩腰腿關節部,
防寒保暖丹田腹,
蛋白脂肪糖維素,
雞狗羊肉脾腎補。
大雪時天氣寒冷,在養生方面宜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應避免頸肩、胸腹、腰腿等部位受寒。飲食上宜「進補」,可多吃富含蛋白質、糖、脂肪和維生素的食物,以補充因天寒而消耗的能量;可常食羊肉、狗肉、雞肉、蝦仁等食物以補脾腎陽氣。
【節氣特點】
大雪節氣時值每年公曆的12月7〜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55°時開始。曆書載:「鬥指甲,斯時積陰為雪,至此慄烈而大,過於小雪,故名大雪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可見,大雪節氣和小雪、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我國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
「一候鵑鷗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意思是說小雪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由於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荔挺」(蘭草的一種)也因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大雪節氣時,除華南和雲南南部無冬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人寒冬,東北和西北地區平均氣溫已降至零下l0°C,甚至更低;華北地區和黃河流域氣溫也達到0°C以下。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
【節氣習俗】
「鵑鷗不鳴」「虎始交」「荔挺出」
因天氣嚴寒陰冷,正處於陰氣極盛之期,按照傳統陰陽觀念認為陰氣盛極必衰,此時陽氣開始萌動。鵑鷗即寒號鳥,為陰物感陽者,得陽氣則不再鳴叫;老虎為陽物,感陽而交,所以會循陽氣的萌動出現求偶行為;「荔挺」,草名,也循陽氣萌動開始抽新芽。
大雪紛紛是旱年,造塘修倉莫等閒
北方田間管理已很少,若下雪不及時,人們偶爾還在天氣稍轉暖時澆一兩次凍水,提高小麥越冬能力。或者修葺禽舍、牲畜圈牆等,助禽畜安全過冬。此時還要加緊冬日興修水道、積肥造肥、修倉、糧食入倉等事務。
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
魯北民間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度日。此外,逢下雪到戶外賞雪、堆雪人也是此時常有的景致。
【養生要點】
★起居養生
◎早睡晚起補睡眠
大雪時節養生應遵循《黃帝內經》「早臥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則,保證充足睡眠。早睡可養人體陽氣,保持身體的溫熱;晚起可養陰氣,待日出而起,可躲避嚴寒,用冬眠狀態養精蓄銳,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為來年春天生機勃發做好準備。
◎胸腹腰腿重保暖
大雪節氣天氣寒冷,風寒之邪容易損傷人體,故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應保護好胸腹和關節部位。因為胸部受寒之後,易折傷體內陽氣,從而引發心臟病;而腹部受寒則易引起胃腸疾患。因此,在大雪時節要重視胸腹部的保暖。除了胸腹之外,頸肩和腰腿部也是易受寒邪侵襲的部位。頸肩部受了風寒後,肌肉容易痙攣、疼痛,甚至還會牽扯到背部;腰為腎之府,腎為人體先天之本,腰部受寒冷刺激,易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減緩,引起腰部疼痛;腿部受寒則腿部肌肉容易發生收縮、痙攣,甚至引發膝關節炎。因此大雪時節應格外重視以上部位的保暖,除了要穿些防寒的衣服外,還應紮上圍巾以保護頸肩,必要時應戴上護膝以保護腿部。
★飲食養生
大雪時節飲食宜「進補」。我國民間素有「冬季進補,開春打虎」的俗語,說明了冬季進補的重要意義。因為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由於氣候寒冷,人體的生理功能處於低谷,趨於封藏沉靜狀態,人體的陽氣內藏,陰精固守,是機體能量的蓄積階段,也是人體對能量營養需求較高的階段。同時,大雪時節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對較強,因此,適當進補不僅能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還能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開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
大雪節氣時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補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食補,二是藥補。但俗話說得好,「藥補不如食補」。因此,食補是冬季進補的主要方法。由於冬季寒冷,人體為了保存一定的熱量,就必須增加體內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以便產生更多的能量滿足機體的需要。因此,冬天應多吃富含蛋白質、糖、脂肪和維生素的食物,以補充因天寒而消耗的能量。也宜常食羊肉、狗肉、雞肉、蝦仁、桂圓、大棗等食物,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產熱量多,對於素體虛寒、陽氣不足者尤宜。
一些身體虛弱的人在食補的同時,也可以用補腎延年的藥物進補,宜選擇的中藥有:紫河車、蛤蚧、杜仲、人參、黃芪、阿膠、冬蟲夏草、枸杞子等,可和肉類一起做成藥膳食用,也可將以上中藥浸泡成藥酒,在寒冷的大雪時節適度飲用,可滋補腎陽,溫通血脈,促進血液運行,幫助人體抵禦寒氣。
★運動養生
大雪節氣可選擇動作幅度較小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跳繩、爬樓梯、散步、太極拳等,在運動前一定要做好熱身活動。因為大雪時節天氣寒冷,人體各器官系統保護性收縮,肌肉、肌腱和韌帶的彈力和伸展性降低,肌肉的黏滯性增強,關節活動範圍減小,身體容易發僵,不易舒展。如果不做熱身活動就鍛鍊,往往會造成肌肉拉傷、關節扭傷。因此大雪節氣進行健身鍛鍊,尤其是在室外鍛鍊時,首先應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
除了以上運動方式外,本時節也可做「大雪十一月節行動」以健身祛病,具體做法是:
每天晚上自然站立,兩腳左右分開約與肩同寬,膝關節稍屈,兩臂伸直外展平舉,手心朝上,指尖朝上,抬腿原地踏步走10分鐘,然後上下齒相叩,即叩齒36次,漱津幾次,待津液滿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為一息,如此36息而止。
此運動可改善關節腫痛、膝風溼毒氣、口熱舌幹、咽腫、上氣、煩心、心痛、陰下溼等。
★精神養生
大雪時節人的情緒易處於低落狀態,故應注重精神調養。此時的精神調養應著眼於「藏」,即要保持精神安靜,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症。改變低落情緒的較好方法是多曬太陽,同時加強體育鍛鍊,儘量避免緊張、易怒、抑鬱等情緒的發生。
【做好這三件事,冬天不生病】
一:天冷防風寒,圍巾別離身。
二:養陰多喝水,睡覺少穿衣。
三:多吃點蘿蔔。
★順以天時,靜以養陽
《遵生八箋》曰:「仲冬之月,寒氣方勝,勿傷冰凍,勿以炎火炙腹背,毋發蟄藏,順天之道…君子當靜養以順陽生。」
起居調養宜早睡晚起,並要收斂神氣。出門注意防風防寒,不要著涼。也不能過度取暖,腹部背部不宜艾灸,以免陽氣耗散。靜養是一種平淡恬靜,卻充滿生命力的狀態,如同掩埋在大雪下的種子和根須。
大雪是進補的上好機會,但不可太過或亂補,尤其今年終之氣是陽明燥金在泉,是個燥冬,用性味溫潤的補品為好,以助陽氣生發。如果平時就是陰虛、溼熱、痰溼體質,這個冬天可能會不大好過了,稍補就就生「內火」:皮膚乾燥、口腔潰瘍、便秘……
還好,白蘿蔔可「消食祛痰癖」。好東西吃得多,吃下去用不完就上火生痰了,蘿蔔這時候就要用上。生吃清熱化痰,熟食益脾順氣。特別是吃多了補品上火時,一杯白蘿蔔汁效果是最好的。
既然今年是燥冬,補腎首選當然是黑芝麻了。黑色補腎大家都知道,但是還有錦上添花的一筆。在黑芝麻裡稍加一些鹽,就能「引藥入經」,將黑芝麻的補益作用直接引到腎經,比單吃黑芝麻糊的強太多了。
黑芝麻鹽做法超簡單:把芝麻炒一炒,炒幹後用料理機打碎,混入少量鹽,攪拌均勻就可以了。平時撒在米飯或者麵包上,又好吃又補腎。黑芝麻對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鬚髮早白,病後脫髮的人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年第23期、網絡資料,由中醫思維+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聯繫我們=========
葫蘆中醫網絡學中醫,第8期親情會員火熱預售中,點擊底部「閱讀原文」一鍵預報名!
電話:13552886976
微信號:hulutcm3(13552886976)
中醫思維,品文化慧生活,獲取更多精彩內容,請掃描以下二維碼或關注微信公眾帳號:zhongyi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