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感猖獗,去疾控中心給寶寶打疫苗的家長特別多,前兩天帶孩子們去打疫苗,見識了一個七八歲男孩打針時驚天動魄的場景,男孩是被父母一個拉一個拽的託進來的,男孩拼命地喊:「我不打針!不打……」「打針又不疼,你怕什麼?」男孩的爸爸狠狠地兇了孩子兩句。
「我好好學習,別打針了行不?期末考試我考第一名!」媽呀,瞧把這孩子嚇得這承諾就許下了,逗得在場的家長和醫生都笑了。
打針的時候,孩子的爸爸和媽媽兩個人根本按不住孩子,後來又來了一個醫生幫忙,針頭沒扎進去的時候,孩子哭得歇斯底裡,青筋爆出,針頭一拔,孩子抽噎了兩下,就沒事人似的了,孩子變臉之快又惹得眾人一陣大笑。
這麼大的孩子打針還折騰成這樣的不多,不過也有成年人因為害怕打針痛哭流涕的,之前就從網絡上看過一段視頻,一個二三十歲的大男人面對護士的針頭哭得稀裡譁啦。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打針有那麼怕的,至於嚇成這樣嗎?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大孩子他們對針對的恐懼都源於幼兒時期留下的陰影。
孩子為什麼怕打針?只是因為怕疼嗎
孩子怕打針,我們多會認為是因為疼,這點是毫無疑問的,疼痛會給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別是在寶寶一歲以後,他會逐漸記住這些不好的感覺,我家大寶一歲半的時候,帶他去打疫苗,每次一走進防疫站,他就開始鬧,大喊「走」,到兩歲的時候,看到我拿疫苗本,帶著他朝防疫站的方向走,他就開始哭。但是孩子怕打針絕不只是因為怕疼。
1.等待的恐懼
去疾病中心打疫苗或者去醫院就診,往往需要排很長的隊伍,在此過程中,寶寶會看到其他小朋友打針時痛苦的表情,看到其他小朋友哭,孩子也會恐懼、緊張、焦慮。「又不給寶寶打針,寶寶怕什麼呀?」看到寶寶害怕,很多家長都會這樣安慰孩子,這種安慰的效果幾乎等於零。
我們人類的心理活動與大腦區域激活之間存在著密切關係,孩子還沒有打針,當孩子的腦海裡想著打針時可能出現的恐懼場景,與他們實際打針時的恐懼場景,在對孩子大腦的影響上能產生類似的效果。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對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感到恐懼,其實事情發生與否並不重要,而是我們已經被想像中的恐懼所困,所以我們即便安慰孩子說「又不是給你打針」,是沒有效果的。
2.一點都不疼的誤導
帶孩子去打針的時候,孩子因為怕疼而哭,很多家長都會說「一點都不疼」,孩子最信任的人是父母,當他第一次聽到父母說打針不痛時,會真的相信了。可是一針打下去,他會覺得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打針明明疼,為什么爸爸媽媽要說不痛呢?於是,就產生了不信任感,結果便是每次打針的時候,父母越說不痛,寶寶越害怕。這種怕不僅僅是對疼痛的恐懼,更多是來自內心的矛盾。
3.不聽話,我就叫醫生給你打針
文中開頭我講的那個怕打針的七八歲男孩,在央求父母不要給他打疫苗時,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好好學習,別打針了行不?期末考試我考第一名!這句話其實有另外一個潛臺詞——你不聽話就給你打針,所以孩子才會許下承諾來討好家長。
有時孩子調皮,或者天涼了不穿衣服,我們就會不由地說:「不聽話,就讓醫生給你打針」「你不穿衣服,生病了,就讓醫生給你打針。」
孩子年齡小,無法判斷出這是家長嚇唬自己,也不理解為何要打針,而是把它當成家長懲罰自己的一種措施,所以,會非常抗拒打針,非常害怕打針。
孩子害怕打針怎麼辦
每次打針,孩子都要撕心裂肺地叫喊,父母看了也心疼,如何才能減少孩子對打針的恐懼呢?
1.告訴孩子打針有點疼
我們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就不該做出欺騙孩子的事情,如實告訴孩子「打針有些疼,不過一會兒就好了」,讓孩子對疼痛有了一個心理預期,會比沒有心理準備要好得多。
帶二寶打疫苗前,我會告訴他,「打針就像被小蟲子咬了一下,一會兒就好了,阿姨會很輕的」,經歷過一次被「蟲子咬」後,他發現真的就那麼一點疼,心裡也就不再那麼恐懼了,即便是哭,也只是哼唧幾聲。
2.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打針
寶寶一歲半以後,我們就要慢慢地給他灌輸一種認知——打針能打敗疾病,讓寶寶知道打針雖然有點疼,但是可以防病治病,對寶寶的健康有好處。
這一點很多家長都忽視了,覺得沒有必要和孩子解釋,孩子不知道為何會打針,打針又感到疼,就會讓他們更加恐懼打針了,甚至會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一種懲罰。
3.給孩子打針時,儘量不要讓孩子等待太久
等待太久會加劇孩子的恐懼感,特別是看到其他小朋友打針,我們可以先讓孩子離開令他感到恐懼的場所,等到快輪到孩子打針時,再把他帶過去,不給孩子太長的時間去想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疼痛。
4.允許孩子哭泣,釋放壓力
打針的時候,有的父母常常命令寶寶不許哭,這只會壓制他的情緒,卻不能減少恐懼。我們應該告訴他,「寶寶,如果你感到疼,就拉著媽媽的手好嗎?如果堅持不住,哭出來,媽媽也不會責備你的。」寶寶能夠從父母那裡得到安慰和支持,對他將是一個極大鼓舞。
總之,「打針」這件事,絕不僅僅是父母說句「寶寶別哭」那麼簡單,父母應該理解寶寶的恐懼心理,給他們精神上的支持。
此外,在給孩子打針之前,父母應該做好心理準備,有些媽媽一帶孩子打針就表現得比孩子還緊張,媽媽的緊張心情是逃不過寶寶眼睛的,這只會讓寶寶更加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