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於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因為孩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根上伸展出來。」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在不同的家庭的環境中不斷的成長,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不同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不同的成長方向。
孩子胡鬧、不服管教,是每個父母最頭疼的事情,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卻有不同的結果。只有巧妙運用,才能引導孩子。下面三種不同的方式方法,帶來不同的影響。看看你中招了嗎?
一、言辭犀利,態度強硬——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
話語傳遞給孩子的情緒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和父母之間有衝突,硬碰硬會讓父母和孩子的隔閡越深。
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明玉,就有一個言辭犀利、態度強硬的母親,一味地態度強硬,只站在自己角度思考問題,使得蘇明玉成年後和家庭分崩離析,在痛苦中獨自成長和蛻變,用一生與自己的家庭和解,身心疲憊。
當母親不考慮孩子的內心感受,就會造成孩子愈加封閉自己的內心,對家庭和父母失去依賴和信賴感。一定要合理的應對和處理,不應太過自我,多去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委婉化解矛盾。
二、打開心扉,溫柔溝通——針對性地發現問題,解決矛盾
在親子溝通中,注意別犯錯就是達到優質的親子溝通方式的第一步:
一是避免用強迫、命令、說教的語言;
二是不要自說自話,不顧孩子感受;
三是勿翻舊帳;
四是不要拿孩子和別人做比較。
溝通是通往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橋梁。多和孩子溝通,傳遞積極向上的情緒和能量,自然會帶動孩子的積極性。在溝通中,引導孩子講出內心的陰霾,講出自己的需要,給孩子溫暖的幫助,表達對孩子的理解,共同著手解決問題,促進親子關係。
三、巧妙轉移,因勢利導——化解情緒,做到有效溝通
當孩子沉迷於不良的情緒,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平復孩子的心情。這種方式首先要了解孩子對什麼最重視,找到最有吸引力的興趣點才能把孩子從不良情緒中拉回來。
智慧的媽媽懂得順應孩子的心性,讓孩子心甘情願順著媽媽的思維,每個孩子看重的東西不一樣,所以我們要發掘孩子重視的東西,因勢利導,在關鍵時刻拿出來一用,通過婉轉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避免孩子深陷不良的情緒。
父母們都是愛孩子的,只是方式方法不同,教育出的孩子也大不相同。只有避開家庭教育中的雷區,才能讓孩子擁有一個明朗、開闊的人生,充滿力量地面對未來的人生。
根據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研究表明,「更高認知能力」(包含概念形成、解決問題、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等能力)發展巔峰是在10 個月到 4-5 歲之間。錯過了「窗口期」,再努力惡補,也是事倍功半。
除了日常的教育,還有一種立竿見影的方法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就是給孩子玩邏輯思維訓練書。比如,我今天要推薦的這套《瘋狂大腦》。
這套書全冊是10冊,經過心理研究專家權威審定,十大場景開啟前所未有的快樂閱讀,非常適合3-7歲兒童練習和閱讀的,書單上很推薦這套大腦思維訓練書。
限時特價全10冊只需要99元,平均一冊9.9就能給父母和孩子一個快樂閱讀的情景訓練,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