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抱著玩具不肯鬆手,看3種媽媽的應對方式,你是哪一種?

2020-12-10 彬媽談育兒

6歲的盧比正在玩具店,拿著那把他非常喜歡的機關槍比劃著。機關槍非常酷,前面是長長的槍口,一按到開關,整個槍不僅可以發出「突突突」的聲音,還有炫美的燈光效果在槍上旋繞。

盧比喜歡極了,拿著槍,摸摸這裡摸摸那裡,沿著玩具店的通道繼續往裡走。等轉了一圈發現沒有比機關槍更有意思的玩具,就拿著玩具直接跑出了玩具店。

媽媽看到盧比拿著槍跑走了,趕緊追出去,把他拉回店裡。

這時候如何應對孩子的這種對玩具的需求非常重要,這影響孩子的性格。

第一種媽媽的做法是:

盧比:「媽媽我想要這個機關槍!」媽媽:家裡已經有十七八個各種各樣的機關槍了。盧比:這個機關槍家裡沒有!媽媽:怎麼沒有了,家裡有三四個這麼大的,還發光的機關槍呢!還有比這個更大的呢!盧比:他們不一樣。盧比大聲哭泣,他非常想要這個玩具槍,甚至在地上跺腳,對媽媽撒脾氣,你這個壞媽媽。媽媽:好好好,給你買給你買。

第二種媽媽的做法是:

盧比:媽媽,我想要這個機關槍!媽媽:家裡已經有十七八個各種各樣的機關槍了。盧比:這個機關槍家裡沒有!媽媽:怎麼沒有了,家裡有三四個這麼大的,還發光的機關槍呢!還有比這個更大的呢!盧比:他們不一樣。媽媽:把手鬆開,把槍放回去,我們家那麼多槍,你這孩子怎麼還要買,?盧比:媽媽,給我買這個槍吧!(;盧比急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媽媽: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你看看我們隔壁的小明,他從來不像媽媽亂要東西,你能不能向他一樣懂點事啊!盧比倔強的抱著槍不肯撒手。媽媽把槍從孩子懷裡搶走,放回原處,然後拉著盧比徑直往往外走去。

第二種媽媽的做法是:

盧比:「媽媽我想要這個機關槍!」

媽媽回應到:「我知道你特別想要這個玩具槍,但是媽媽今天沒有帶夠錢。」盧比:可是,媽媽我很想要。媽媽嘆了口氣,直接從玩具店裡面出來了,不再和孩子過多糾纏。果然盧比看到媽媽走了,無奈的把玩具槍放下來,也跟著媽媽走了,但他非常不開心,走在後面裡拉著腳步,低著頭。媽媽走出不遠,就停下來等著孩子,等到孩子過來後,一把抱住孩子。媽媽今天沒有帶夠錢,所以不能給盧比買機關槍了,可盧比可以存錢自己買啊!媽媽記得盧比的零錢罐裡面已經有很多零錢了,你可以繼續存錢在裡面,等錢夠了再買啊!盧比:可是我的錢完全不夠啊,我現在就想要。媽媽:如果你現在就想要,也可以,那你需要向媽媽借錢。借了錢之後需要趕緊還給我,一個月之內你還機關槍的錢給我,之後每多一個月,你需要加3元還給我,這是利息。盧比抿著嘴,不講話,手指頭在胸口無意識的交叉,顯然心裡在思考到底該怎麼做。

我們仔細對比3種媽媽的應對方式,會發現第三種媽媽不管是在應對孩子需求上、滿足孩子情感上、教育孩子花錢、引發孩子思考上都做到了滿足。

第一種媽媽對於孩子過於溺愛,沒有自己的立場,雖然自己內心不想給孩子買機關槍,但是架不住孩子鬧騰啊,所以最後向孩子妥協了。這種妥協不會只有這麼一次,以後的每一次妥協都是在告訴孩子,你只要會鬧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長期以往孩子定然養成無法無天的性格。

第二種媽媽堅定了自己的立場,卻沒有照顧好孩子的情緒,還拿孩子和別人家的作比較,對自家的孩子進行打壓,致使孩子一直沉浸在悲傷、難過的情緒中。長期以往,這種孩子會養成嫉妒、自卑心理。

那我們接下來就仔細分析第三種媽媽的教育方式好在哪裡。

1、共情關注,堅定的拒絕

既然要拒絕孩子,就要堅定的說「不」,不要因為孩子發發脾氣、哭一哭就立馬改變立場。同時也要在語言上照顧孩子的情緒,告訴他,媽媽知道他非常喜歡這個玩具。讓孩子知道媽媽是懂他的。

2、直接從玩具店出來,不過多糾纏

其實直接從玩具店出來,是因為不要讓孩子一直看著機關槍。

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會遠遠超過對玩具的渴望,所以只要媽媽直接出來,孩子一般都會跟出去。

離開了機關槍這個讓孩子心動的玩具,孩子會很快平靜下來,才能去平靜的思考問題。

3、提出建議

媽媽提出了關於存錢的建議,以及向媽媽借錢之後如何還錢的建議,這是一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自己選擇的機會,同時也是教育孩子金錢重要性的機會。

現在很多孩子都對錢沒有什麼概念,把爸爸媽媽辛苦幾年的錢拿去打賞主播,買遊戲裝備,一花就是三四萬。還有的大學生因為校園貸、青春貸,最後無力償還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所以對孩子的金錢教育要從小時候開始抓起,媽媽用存錢的概念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用向媽媽借錢來購物的方式告訴孩子貸款要怎麼還,怎麼加利息。

不過這種方式只適合5歲以上的孩子,5歲以下的孩子對金錢沒有概念,在玩具店直接抱走,然後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會好很多。

不同的方式根據不同的年齡段會有所改變,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當好孩子的引路燈,大方向不變就好了。

關注我,用故事學習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娃總抱著毛絨玩具不鬆手?這不是缺乏安全感,而是這種意識在形成
    每個孩子都至少會有一個毛絨玩具,那個玩具就像是他的好朋友的一樣,當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這個玩具就能給他帶來安全感。但是有些孩子,會一整天都抱著玩具不撒手,這就讓父母擔心孩子是不是有「戀物癖」。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階段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這主要是孩子在形成「自我意識」。
  • 「活久見」,孩子不肯走路,媽媽趴地躺下,孩子:算了,我自己走
    每次帶孩子出門,最讓家長頭疼,除了孩子想撒潑打滾買玩具之外,就是孩子走著走著就不肯走路了。哪怕媽媽手上拎再多東西,孩子不想走的時候,就會張開雙臂站在媽媽面前來一句:要抱抱。孩子明明會走路,卻不肯走,非要家長抱。家長不肯抱就賴在原地不肯走,甚至躺在地上等著家長抱。
  • 孩子出門為啥喜歡抱著同一個玩具?這是「過渡客體」,家長要保護
    恐龍先生就是喬治的「媽媽代替品」,它在幼兒心理學領域有一個專屬名詞:過渡客體。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出門為啥喜歡抱著同一個玩具?這是"過渡客體",家長要好好保護。寶寶依戀過渡客體,不是缺愛的表現有種言論說寶寶之所以會依戀某種東西,而無視真實的媽媽,都是因為媽媽對孩子關注不夠或者太早離開寶寶,孩子缺愛了。妹妹也覺得是不是因為太早上班,讓外甥只能天天抱著有媽媽氣味的抱枕?
  • 孩子抱玩具,摸耳朵?是孩子正走向「安全獨立」,依戀理論了解下
    之後,他們為小猴子提供了兩種不同的玩具母猴,一種由鐵絲網構成,一種則是絨布和泡沫橡膠構成。他們用鐵絲網母猴為四隻小猴子提供乳汁,又用絨布母猴為另外四隻母猴提供乳汁。除了這些,還有小朋友喜歡摸媽媽的耳朵、喜歡小時候用的毛巾、喜歡一直抱在身邊的水壺等等。其實不管是哪一種,都只是孩子們的依戀轉移而已,由此獲得更多的安全感。
  • 掐臉蛋揪頭髮,疼哭都不鬆手,寶寶喜歡「折磨」自己或因這3點
    掐臉蛋揪頭髮,疼哭都不鬆手,寶寶喜歡「折磨」自己或因這3點無獨有偶,有位家長也在網上分享了發生在自家寶寶身上類似的事情。這位寶寶揪的不是自己的肉臉蛋兒,而是亂糟糟的頭髮。在媽媽拍攝的視頻和圖片中,能夠看到寶寶的小手攥成了拳頭,牢牢揪著自己的一撮頭髮,看著就很痛。
  • 孩子犯錯後,家長常見5種錯誤教育方式!應該怎麼做,父母請看完
    文丨福果媽媽最近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視頻,小孩子躺在地上大聲哭鬧,而爸爸媽媽在一旁靜靜的看著。網友看了之後都在調侃,孩子們這套不管用,都是爸爸媽媽當年玩兒剩下的……作為一個媽媽,看見孩子這樣的哭鬧,是很理解做父母的心情的。不過,父母這樣在一旁看著孩子哭鬧的教育方式,讓我想起之前聽樊登讀書的時候記下的一些知識點。
  • 孩子出門媽媽給「戴眼罩」,只因小區門口賣玩具,網友:不治本
    孩子出門媽媽給「戴眼罩」糖媽在微博上看見了一件趣事:小樂(化名)前幾天看見一個寶媽抱著孩子出門,竟然用手掌捂著孩子的眼睛,硬是給孩子戴上了「眼罩」,小樂以為這個人是人販子呢,仔細一看也不是,然後小樂就聽見旁邊的大爺大媽們說這孩子是不是眼睛見不了陽光啊。沒想到一個大媽說:什麼呀,這對母子我認識,這男孩叫多多是我家樓上的。
  • 新生兒拽住大夫衣角不肯鬆手,難道是「碰瓷」?孩子力氣真大
    在孩子出生之後,因為沒有沒能力去照顧自己,所以家長成為了孩子唯一能依賴的人,面對幼小的孩子時,家長都會變得小心翼翼,即便是再強壯的人,也會變得溫柔起來。媽媽在產房裡面需要經歷很長時間的痛苦,才能將孩子生下來,孩子在出生之後,家長也需要給孩子更多的關心與照顧,家長會為了孩子付出全部,爸爸在外面賺錢,而媽媽負責照顧寶寶。
  • 女人最喜歡的幾種擁抱方式,你試過哪一種?
    女人最喜歡的幾種擁抱方式,你試過哪一種?在漢語中的解釋為表示親愛而擁抱,而生活中很多情侶之間經常會有擁抱的方式來表示愛意。但是擁抱的姿勢雖然有很多種,女人卻最喜歡這4種。你和喜歡的他做過哪幾種呢?第1種公主抱公主寶,顧名思義就是將女人打橫抱起放在自己的臂彎處,這種姿勢的擁抱也是最能顯示男友力的動作,因為只有身體強壯的男人才能將自己的女友雙腳離地的抱起來。第2種背後抱著是一種比較具有安全感的相擁姿勢,男人在女人身後將女人抱在自己的懷裡,會讓女人有種背後有人依靠的感覺,從而產生一種安全感。
  • 4歲男孩抱著蒸熟的螃蟹火了,放聲痛哭打動媽媽:吃一口就沒事了
    然而,當孩子得知自己的「好朋友」被吃掉時,難免會傷心欲絕,而這時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我們不妨往下看!1.4歲男孩抱著蒸熟的螃蟹火了,放聲痛哭不肯撒手:它是我的好朋友寵物:螃蟹烹飪方式:蒸前些天,4歲男孩雷力的家裡來了五隻新客人,它們是海鮮中的美味
  • 中國家長3種典型教養方式,你是哪一種?
    目前,社會上對於教育孩子的問題有三種比較主流的看法:   第一種:絕對權威型   具體表現:孩子怎麼培養,全父母說了算;   這一類父母對孩子有絕對的話語權和控制權。一個十六七歲的男孩出去參加同學聚會,媽媽會問:「和誰在一起?去幾個人?什麼活動?什麼性質?你帶多少錢?
  • 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四種,心理學家卻只推崇這一種,看看你是哪一種
    最近讀了愛讀童書的媽媽小莉所著的《同理心養育》,恰好小莉也寫了女兒小拍迷上看《奔跑吧》,痴迷到線上英語課都忘記上,一直在電腦上看《奔跑吧》。小莉阻止,女兒就反擊:「媽媽,你是不是見不得我開心,只有我看書寫作業你才高興,我幹別的就沒見你有好臉色。」
  • 孩子的這3種行為,看上去很機靈,實際上卻是沒出息的表現!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幾乎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不過聰明這件事情,對於小孩子來說,並不完全指的是智商,而是為人處世以及應對方式。當別人得罪了你,你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回擊他,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要是你被得罪的底線太低,很平常的動作都會讓你猜忌、生氣,那就不好了。有很多孩子非常記仇,可能這一次小朋友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他。他覺得很不開心,於是下一次就偷偷摸摸推他一下,或者用其他的方式去報復他。
  • 家長理解孩子心理特點,化解情緒波動
    兩個孩子剛剛見面的時候還很親,朵朵抱著弟弟就不鬆手,還把自己的洋娃娃給他玩,本來很其樂融融的,就在她把玩具拿出來準備給兩個孩子一人一個的時候,她家兒子突然間衝過來把兩個玩具都摟在懷裡,說什麼也不肯分給朵朵一個。閨蜜很生氣,耐心地給兒子解釋說這兩個玩具是一模一樣的,特意給朵朵姐姐買了一個,當時不是也跟他說了嗎?
  • 為什麼你的孩子脾氣不好?3個原因,其中一個與媽媽有關,要重視
    通過對孩子性格的對比會發現,有些孩子好像天生性格比較性格溫和,而有些孩子卻顯得「天生脾氣暴躁」。同樣是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性格的極大反差呢?本文總結了3種原因,其中一個與媽媽有關,家長要引起重視。為什麼你的孩子脾氣不好?
  • 4種不同的親子關係,決定孩子截然不同的一生,你是哪一種?
    4種不同的親子關係,決定孩子截然不同的一生,你是哪一種?每個來到這世界的孩子都是母親的生死之交,媽媽懷胎十月,忍著骨肉分離的撕裂之痛,冒著生命危險讓孩子平安降臨。伊始,孩子和媽媽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看的到的臍帶被手術刀剪短,但是媽媽和孩子的聯繫,關係的構建卻一直如影隨形,在日常的生活中,媽媽的各種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
  • 3種教育方式,養出截然不同的孩子,看看你是哪一種?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於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因為孩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根上伸展出來。」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在不同的家庭的環境中不斷的成長,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不同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不同的成長方向。
  • 分清孩子4種氣質類型,養娃不再棘手,你家寶寶屬於哪一種
    分清孩子4種氣質類型,養娃不再棘手,你家寶寶屬於哪一種?朋友小芳家有一對雙胞胎,名字叫西西和東東。兩個小寶貝外貌上並沒有太多的區別,但性格上可真是天差地別。東東打小就乖,脾氣也很好,基本上不怎麼鬧;西西打小就鬧騰,動不動就發火。小芳說,每次吃飯就是她最頭疼的時候,兩個孩子都想要媽媽喂。
  • 寶寶過度依戀媽媽,你要這樣應對!
    通常情況下孩子似乎依戀母親這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孩子卻表現出過度的依戀母親。這種情況就需要家長及時的幹預和解決了,因為這種問題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那麼面對這樣的寶寶家長知道如何來應對嗎?1、讓孩子同其他親人多接觸,培養廣泛的親情。
  • 你越吼,娃越差勁!這3種懲罰方式比「打罵」好100倍
    周末,科長補看了《媽媽是超人第3季》,節目裡有這樣一幕:鄧莎兒子大麟子不小心撞到了餃子,鄧莎要求兒子給餃子道歉,但大麟子就是不肯張口。很多家長也遇到過類似情況:寶寶犯錯後倔得很,說不聽、打不得,真不知道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