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表示炎熱的夏天來臨。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夏至氣溫多以悶熱、多雨為主,從中醫學上講也是人體陽氣最盛而陰氣滋生、陰陽交替的一個時節。在這個節氣裡,很多人都會出現身體不適、胸悶氣短的現象,因此在夏至做好各方面的養生工作至關重要。那麼,夏至該如何養生?
1.晚睡早起睡午覺
夏至節氣是白晝最長的時候,人體陽氣也最盛。中醫養生講究順應四時規律,此時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則應早睡早起,儘量保持每天7小時左右睡眠時間。從夏至這天開始,一定要睡午覺。夏至陰生,在中醫理論中,午覺是以陽養陰,子覺是以陰養陽。中午只要能閉上眼睛一會兒,就能達到很好的養陰效果。
2.清淡飲食多雜糧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以免化熱生風;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激發疔瘡之疾。夏季暑熱重,多吃一些具有清暑功效的水果和蔬菜比較好,如苦瓜,味苦性寒,可清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西瓜,味甘性寒,可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蓮藕,味甘性平寒,能清熱生津、潤肺、涼血;綠豆,甘寒,有清心利尿、消暑止渴、清熱解毒之效。但是,具有清熱解暑作用的食物大都是寒性的,因此脾胃功能較弱的人不宜吃太多。
3.冬至餃子夏至面
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話叫「冬至餃子夏至面」。為什麼同樣是麵食,卻有冬至吃和夏至吃之分呢?專家稱,麵食是高熱量的,餃子用面包裹起來,這也就意味著把熱量也包裹了起來,這就符合冬至主藏的意思。而夏至節氣,與冬至正相反,要把陽氣放出來。同樣是麵食,可將面切成條後,就意味著把熱適當地放出來了。另外,麵湯最好要放鹽,吃麵要學會喝麵湯。
4.補充水分防中暑
夏季炎熱,故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輕人喜歡牛仔服飾,夏季就不適合穿這種衣服。儘量以透氣性好、吸汗能力強的亞麻或純棉質地的服裝為宜。衣服顏色也儘量以淺色為主,這樣才能少吸熱。居室宜清涼,早晚開窗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溫度高,宜閉門窗,拉好窗簾。陰涼的環境會使人心靜神安。如果外出,應做好防曬措施,室外工作、運動防止中暑。
夏季出汗多,要注意補充水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喝冰水、冰飲料,其實在天氣炎熱的夏天喝這些是有可能使寒氣入侵身體的,還會加重腸胃的負擔。因此,夏天補水,溫開水才是很好的補水方法。另外,還可以飲用菊花茶、綠茶,可以降暑解暑。如果是運動後,汗出較多,應該適當補充人體丟失的電解質,如淡的糖鹽水。
5.忌食生冷莫貪涼
夏季雖熱,但年事稍長之人,或體質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飲食,故應少吃生菜、瓜類這些性涼的食物,更不能直接吃從冰箱裡拿出的食物。若開空調,應將室溫保持在26℃為宜,防止室內外溫差太大,引起熱傷風。人在睡眠時,抵禦外邪的能力就會下降,故睡覺時不宜直吹電扇,不宜將空調溫度調得過低,應以薄單蓋住肚子、關節等部位,防止著涼。另外,洗澡以溫水為宜,既可洗掉汗水、汙垢,使皮膚清潔涼爽,又能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切忌不能洗冷水澡,尤其是老年人及患有高血壓、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疾病的患者,容易加重病情,甚至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文/中西醫結合康復科 陳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