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醫師執業資格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階段,甘肅中公教育根據往年的醫師執業資格考試規律整理了2020年醫師執業資格考試筆試備考資料,望考生們及時複習查看。
(一)概述
發紺(cyanosis)是指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或異常血紅蛋白衍生物增多使皮膚和黏膜呈青紫色改變的一種表現,也可稱為紫紺。這種改變常發生在皮膚較薄、色素較少和毛細血管較豐富的部位,如口唇、指(趾)、甲床等。多見於嚴重心、肺疾病和各種原因引起的休克、中毒以及高鐵血紅蛋白血症。
(二)發病機制、臨床表現特點
1.發病機制發紺是由於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的絕對量增加所致。正常血液中含血紅蛋白為15g/dl,當毛細血管內的還原血紅蛋白超過50g/L(5g/dl)時(即血氧未飽和度超過6.5vol/dl)皮膚黏膜可出現發紺。在血紅蛋白濃度正常的患者,如SaO2<85%時,發紺已明確可見。輕度發紺患者中,Sa02>85%佔60%左右。此外,若病人血紅蛋白增多達180g/L時,雖然Sa02>85%亦可出現發紺。而嚴重貧血(Hb<60g/L)時,雖Sa02明顯降低,但常不能顯示發紺。故而,在臨床上所見發紺,並不能全部確切反映動脈血氧下降的情況。
2.臨床表現特點根據引起發紺的原因可將其分為兩種類型:④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增加(真性發紺),包括中心性發紺和周圍性發紺;②血液中存在異常血紅蛋白衍生物,包括高鐵血紅蛋白血症、先天性高鐵血紅蛋白血症和硫化血紅蛋白血症。其臨床表現特點主要為:中心性發紺表現為全身性,除四肢及顏面外,也累及軀幹的皮膚和黏膜。周圍性發紺表現在發紺常出現於肢體的末端與下垂部位。口唇無發紺可作為與中心性發紺的鑑別點。各種化學物質或藥物中毒引起的高鐵血紅蛋白血症所致發紺,其特點是發紺出現急劇,抽出的靜脈血呈深棕色,雖給予氧療但發紺不能改善,只有給予靜脈注射亞甲藍或大量維生素C,發紺方可消退。先天性高鐵血紅蛋白血症表現為自幼即有發紺,而無心、肺疾病及引起異常血紅蛋白的其他原因,有家族史,身體一般狀況較好。服用某些含硫藥物或化學品後所致硫化血紅蛋白血症的發紺,表現為發紺持續時間長,可達數月以上,血液呈藍褐色。
以上是為大家帶來的執業醫師考試相關備考內容,希望備考的夥伴們各有收穫,相信「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加油!如果需要比較多醫學考試備考資料,請持續關注甘肅中公教育醫學考試執業醫師頻道。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周濤)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