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政府大力推廣保險,市民的保險意識逐漸加強,優質的保險產品越來越多,性價比也越來越高。
但是,產品多起來就會挑花眼,特別是一些對保險還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很容易被無良的業務員坑騙,買到並不適合自己的產品。
所以,這篇文章為小白同學特別定製,為什麼買?怎麼買?有哪些注意事項?統統一次給你講清楚!
為什麼一定要買保險
「買了保險花了錢,短時間內總覺得用不上,覺得有點划不來...」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疑問,這也證明了大多數消費者對購買保險的認知還不夠全面,甚至對人生未來可能面臨的風險和壓力還不得而知。
所以,為什麼一定要買保險,小保君總結了以下兩大原因。
1、轉移風險
我們一生要面臨的風險有很多,疾病、意外、養老、教育等等,其中有兩大風險是幾乎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疾病風險和意外風險。
生病再正常不過,萬一罹患重病,那將是對家庭的沉痛打擊,會陷入因病返貧的境地中。
而意外更是不可避免,嚴重的還會導致家庭經濟支柱倒下,整個家庭陷入困境。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儘量將風險轉化為保障。
2、減輕壓力
如今社畜和打工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任何一個不好事件的發生,都會導致收入銳減,還不起房貸車貸,壓力堆積最終將身心拖垮。
如果這個時候有了足夠的保險,也能夠有足夠的經濟支撐我們更安心的去優先照顧好身體。
所以我們需要對保險有正確的認知,或許你現在用不上它,但是希望等你需要它的時候,它真的能幫到你,而不是後悔沒有早點遇見它。
人身保險分類
簡單講完為什麼一定要買保險,下面,就給小白朋友們科普一下目前市面上人身保險分類。
從人身保障的角度來看,保險主要分四種:重疾險、醫療險、壽險和意外險。
涵蓋了我們人生中所面臨的三種主要風險:疾病、身故和意外。
重疾險主要在於彌補患重病後的收入損失;
醫療險與社保搭配,用於報銷實際的醫療支出費用;
壽險專為家庭經濟支柱設計,防範身故和全殘風險;
意外險人人需要,用於彌補意外造成的經濟損失。
以上四大保障型險種相輔相成、互相補充、共同配合完成我們的保障需求。要想獲得全面的人身保障,這四大險種缺一不可。
保險選擇的五大原則
了解了險種,那麼我們在選擇保險的時候應該遵循什麼原則呢?
1、先保障、後養老理財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當大病來臨時,真正能幫助到我們的是保障類的保險,比如重疾險、醫療險等,它們能讓我們馬上得到一筆錢用來治療。
而理財險往往在後期才能回本,在面臨疾病急需用錢時,退保只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如果不退保,保費又是一個極大的經濟壓力。
所以,只有在家庭成員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時,理財才有意義。
2、先家庭支柱,後其他成員
經常有父母在購買保險時優先考慮小孩子的保險,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配置順序。
要記住,有穩定經濟來源的父母,才是家庭風險的核心所在。
家庭的經濟支柱優先配置保險,家庭支柱得到保障才是孩子和老人最好的保險。
3、量力而行
購買保險的投入必須與家庭的經濟狀況相適應。要根據家庭現在的收入水平,預估未來的收入能力,並計算收支結餘。
保險業內有一個很簡單實用的標準——雙10原則。
在購買保險時,家庭年繳保費佔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而風險保額應達到家庭年收入的10倍,這樣才算是一個合理的保險配置方案。
4、合理組合
不同的險種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樣的,選擇組合式保險計劃,通過多個險種的搭配,達到最佳保障效果。
一般建議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壽險,這樣的組合可以獲得更加全面的保障。
5、找到適合的保險購買渠道
如今,市場上比較常見的投保渠道一共有5種: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網際網路保險、銀行保險、電話銷售渠道。
關於投保渠道的介紹和區別,小保君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大家可以關注公眾號查看詳細內容。不同的人群適合不同的投保渠道,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小保君在這裡就不贅述啦。
但是,無論哪種投保渠道,保險產品都是經過銀保監會備案過,產品本身的安全性不用懷疑。我們最終要看的是產品是否適合你的需求、符合你的預算,這才是購買保險最重要的部分。
選擇保險的注意事項
到了挑選具體保險產品的階段,也有一些注意事項需要提醒大家。
1、不同年齡段如何購買保險
每款保險產品都有它的適用人群,針對不同的人群,保險配置也有不同。
兒童購買保險,以疾病和意外醫療風險為主,主要配置重疾險、醫療險跟意外險,少兒社保也一定要有。
老人購買保險主要考慮健康狀況和性價比。年齡越大,保險越難買,保費高且選擇少。所以55歲以上老年人一般建議購買防癌險+百萬醫療險+意外險。
中青年購買保險保額要夠用,保障要充足。特別是壽險,作為家庭經濟支柱一定要配置,保額覆蓋未來5-10年的收入和支出,還有負債等。
總的來說,就是先大人後小孩,先保障後理財。
2、看懂保險基礎條款
保險買的不是一個物品,而是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保險條款關係到具體產品選擇、後續理賠等問題,因此買保險看懂保險條款很重要。
但是,一份那麼厚的保險條款,難道每個字都要看嗎?當然不是,其實保險條款只要抓住關鍵內容即可。
產品名稱:可以看出這款產品是哪家公司推出的,屬於什麼險種,保什麼風險。
保險責任:看保險責任條款是為了讓你知道,這個保險,它具體保障什麼內容。
免責條款:保險公司為了規避風險,會將一些特殊情況,明確排除在外,也就是說某些情況,保險公司是不負責理賠的。
等待期:一般為90-180天,主要是為了防止騙保的發生,所以在此期間內,除了因意外導致的出險情況,其他一律不賠。
猶豫期:也就是反悔期,類似於購物時的7天無理由退貨。長險產品猶豫期一般為10-20天,此期間退保一般不會有什麼損失。
保險金申請:也就是理賠流程,如果在保障期間出險了,需要看清楚條款中規定的理賠所需要的資料,做好充足的理賠準備。
3、做好健康告知
保障型保險一般都會有健康要求,需要填寫健康告知。
在健康告知環節,我們需要遵循最大誠信原則,問什麼答什麼,不隱瞞不欺騙。
好啦,今天的保險小白科普課堂到這裡就告一段落啦。總而言之,具備正確的保險理念,才是我們購買保險的基礎。只有你了解它,認可它,它才會給你帶來最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