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技巧】橈尺韌帶關節內重建(上)

2021-02-19 骨學周訊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骨學周訊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此文

●遠側橈尺關節(DRUJ)不穩可分為急性或慢性、單向(掌側或背側)或雙向,以及孤立的或者伴隨其他損傷。

●儘管有各种放射學上的標準,但是對臨床上有意義的不穩定標準,目前還意見不一致。通常,臨床上主要體徵是DRUJ被動推拉後出現前後移位,與對側相比差異明顯。

●儘管實際上橈骨是圍繞著穩定的尺骨旋轉的,但是按照慣例,DRUJ脫位或者不穩是按照尺骨頭相對橈骨遠端的位置來描述的。

●DRUJ是由尺骨頭和橈骨乙狀切跡關節面及其相關的支持組織組成。

●DRUJ不是一個很協調的關節。淺的乙狀切跡弧度半徑比尺骨頭半徑大50%以上。在中立位時,關節的接觸面最大。儘管乙狀切跡很淺,但是由於其背側和掌側纖維軟骨延伸部分的加強作用,也能對關節的穩定性起到重要作用(圖1A)。

●對DRUJ有穩定作用的軟組織有旋前方肌、尺側腕伸肌(ECU)及其腱鞘、骨間膜、DRUJ關節囊以及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等許多結構。多結構的損傷會引起關節的不穩定。

●掌側和背側橈尺韌帶是穩定DRUJ的主要結構。它們在與三角纖維軟骨盤、DRUJ關節囊和尺腕關節囊結合處增厚。

●由於每個橈尺韌帶都走向尺側,它在冠狀面上分為兩支。橈尺韌帶的深支或者近側支止點在尺骨隱窩,而淺支或遠側支止點在尺骨莖突基底和中部(圖1B)。

●完全旋前-旋後的活動度在正常人為150°~180°之間。正常的旋前旋後需要橈骨遠端在尺骨頭上的旋轉及掌側-背側移位結合才能完成。

●引起DRUJ 破裂的最常見原因是橈骨遠端骨折。

●橈骨遠端成角>20°或30°時,就會產生DRUJ不協調、TFCC扭曲、關節的運動力學改變。橈骨短縮>5~7mm會引起至少1個橈尺韌帶的斷裂。

●尺骨莖突尖部骨折通常不引起DRUJ不穩。尺骨莖突基底骨折會引起橈尺韌帶撕裂,繼而導致DRUJ不穩。

●大多數孤立的DRUJ脫位(不伴有骨折)是向背側的,它是由於腕關節背伸極度旋前引起,例如手伸展位跌倒或者前臂尺側直接受力引起。

●橈骨遠端骨折伴有DRUJ損傷如果延誤診斷和治療,預後不良。

●慢性不穩不會自行癒合。

●雖然還沒有證實DRUJ不穩和發展為有症狀的關節炎之間的關係,但是在反覆發作的脫位者中有關節退變存在。

●患者會主訴有手伸展位跌倒或者手的扭傷後出現腕關節尺側疼痛和腫脹。

●慢性不穩的患者在前臂旋轉時,腕部有彈響聲。

●當需要握拳用力旋轉時疼痛和無力加重,例如擰螺絲時。

●尺骨頭相對橈骨的被動掌背側移動增加,是DRUJ不穩的證據。

●當治療伴有DRUJ損傷的急性橈骨遠端骨折時,首先要將橈骨復位固定,再重新評估DRUJ,因為骨折的治療後通常DRUJ也穩定了。

●如果不伴有DRUJ關節炎,DRUJ不穩的患者通常腕關節運動範圍正常或者接近正常,包括屈曲、背伸、旋前和旋後。

●完整體檢應該包括以下幾個試驗:

●「琴鍵」徵,試驗時應與健側對比。陽性結果表明DRUJ不穩,作者報導的14例韌帶重建患者均有此徵。

●改良擠壓試驗:患側的尺骨頭進行性凹陷表明DRUJ不穩(「酒窩」徵)。若腕關節疼痛但無進行性凹陷,則表明 TFCC損傷。

      ●被動前臂旋轉試驗:伴發疼痛的咔噠聲表明嚴重的DRUJ不穩。這要與輕微的ECU半脫位相鑑別。

下期再續……


原文摘自《Wiesel骨科手術學(第三卷)》

主編:SamW.Wiesel(美);主譯:張長青

想和更多骨科專家進行交流嗎?

想了解更多專業資訊嗎?

長按並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添加骨科醫生微信群群主——小庫,添加時請務必備註:骨科醫生

骨科精英醫生1群歡迎您的加入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醫庫微信端】,下載更多文獻!

↓↓↓

相關焦點

  • 橈尺韌帶關節內重建
    掌側和背側橈尺韌帶是穩定DRUJ的主要結構。它們在與三角纖維軟骨盤、DRUJ關節囊和尺腕關節囊結合處增厚。由於每個橈尺韌帶都走向尺側,它在冠狀面上分為兩支。橈尺韌帶的深支或者近側支止點在尺骨隱窩,而淺支或遠側支止點在尺骨莖突基底和中部(圖1B)。完全旋前-旋後的活動度在正常人為150°~180°之間。
  • 【手術要點】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前臂骨幹骨折
    •前臂骨幹骨折的手術需要重建橈骨和尺骨的精確對位對線,減少併發症,獲得最大的功能恢復。•精巧的手術入路使醫生能夠沿著神經間平面到達骨骼,進行內固定。前臂結構允許有接近180°的旋轉match,同時有相當大幅度的肘關節屈伸和腕關節環轉。
  • 手術技巧:肩鎖關節脫位自體韌帶修復重建
    對於肩鎖關節的最佳手術治療方法目前還存在很大爭議。 第386天,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謝仁國主任採用同種異體韌帶修復重建肩鎖韌帶和喙鎖韌帶治療肩鎖關節脫位,和鎖骨鉤鋼板相比取得了相似臨床療效,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的J Orthop Surg Res雜誌上。歡迎查閱分享,感謝鼓勵支持。
  • ACL重建手術技巧一站掌握!現場醫生:這個課程太值了
    作為上海體育學院競校外聘專職醫師和上海上港足球俱樂部唯一外聘醫療顧問,長期從事專業運動員的運動損傷診療工作,為埃爾克森、胡爾克和奧斯卡等國內外著名足球運動員進行運動康復和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使其成功重返賽場。
  • 吳炅教授主編:乳腺癌的乳房重建手術
    為了更好地為乳房重建專科醫生提供一本專業書籍,展現時效性更強的乳腺癌重建手術的臨床經驗和最新進展,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吳炅教授攜手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俞培榮教授,並依託AME出版公司的國際平臺著手編撰《乳腺癌的乳房重建手術》由國內乳腺外科乳房重建領域的優秀的中青年醫生翻譯,並邀請近20位國內知名專家審校。
  • Tibor Kovacs 教授出席上海乳房重建論壇,手術示教探尋指尖上的藝術
    探尋指尖上的藝術,重塑乳腺癌患者的自信現場直播手術示教一直是「上海乳房重建論壇」的傳統亮點節目,醫生在手術中的一舉一動都被實時轉播到千萬人的眼前,因此對手術醫生技術有著很高的要求。由於疫情的關係,本次會議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手術示教吸引了 4 萬多名醫生觀看 [4]。在手術直播期間,線上線下的醫生同道通過多種方式向 Tibor Kovacs 教授提問各種專業問題,例如:●看文獻報導過,實際使用擴張器時,能用空氣替代生理鹽水嗎?●這個手術對乳頭乳暈有哪些處理要點?●腔鏡在皮下腺體切除的國外經驗有哪些?
  • 乳腺癌手術後乳房重建
    乳癌在女性中算是常見的癌症,一旦患上乳癌,通過手術移除腫瘤是其中一種常用的治療方法。切除乳房並不是末路,因為現在的乳房重建技術可以讓患者回復以往的身形,重拾自信的生活。
  • 浙大一項創新手術方式,以「移花接木」實現「股骨重建骨盆」
    骨盆手術歷來以內部臟器多且結構複雜而成為醫療領域內一塊「難啃的骨頭」,如何讓骨盆切除後得以重建,減少患者術後殘疾和併發症風險,一直是國內外該領域專家共同攻克的難題。一般而言,對惡性腫瘤的切除手術就是處理「碗與水」的關係,不但要把腫瘤這個「水」通過手術倒掉,還要將盛水的「碗」即腫瘤生長的周圍一部分正常組織一併切除。切除難,重建難,是骨盆腫瘤手術的兩大難題。第一重挑戰來自將帶著腫瘤的一大塊骨盆全部切除時,涉及大量臟器,一不小心就會造成大出血。
  • 完成世界上首例人工血管架橋重建手術(圖)
    (原標題:完成世界上首例人工血管架橋重建手術(圖))   本報訊
  • 小技巧解決大問題:上瞼缺損重建新術式
    據統計,上瞼皮膚腫瘤發病率並不高,但由於局部解剖結構複雜、功能重要,因此病灶切除致上瞼缺損後形態及功能兼顧重建是一個很大挑戰。來自義大利薩薩裡大學的 Bulla 團隊介紹了一種在上瞼成形術皮膚切除基礎上推進眼輪匝肌皮瓣,來修復上瞼缺損的手術設計,創新巧妙,效果顯著,並於 2017 年 2 月在線發表於 APS 雜誌。
  • 經前路胸骨上端入路治療上胸椎病變的手術技巧
    上胸椎因其鄰近解剖結構複雜,手術顯露困難,手術風險和難度較大,因此上胸椎病變的治療大多採用後路或後外側入路,而前方手術入路的技術要求更高。前路減壓常常採用胸骨切開的低位頸椎前方入路,但這種方式圍手術期併發症的發病率往往很高。
  • 顱底重建和腦脊液漏修補手術策略與技巧丨The Neurosurgical Atlas系列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由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神經外科闞文武醫師編譯,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楊坤審校的:顱底重建和腦脊液漏修補手術策略與技巧,歡迎觀看、閱讀。巨大缺損和特殊情況如果之前曾接受經鼻手術、製作鼻中隔黏膜瓣失敗或者是鼻竇癌侵犯鼻中隔,重建時會出現無有效的鼻中隔黏膜瓣可供使用的情況。這些情況下,可以製作額部骨膜瓣(請參閱下文顱外骨膜瓣部分)進行顱底重建。
  • 妙手醫生「移花接木」 西北首例上關節囊重建手術成功實施
    可幾個月前,薛師傅的右胳膊突然無法上舉,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也陷入困境。在他四處求醫未果,將要放棄的時候,一場自體移植重建手術,改變了他們一家的生活。前段時間,55歲的薛師傅在家屬的陪同下來到西安求醫,醫生發現,薛師傅的右臂活動嚴重受限,無法上舉。
  • 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
    很多患者知道重建手術是關節鏡做,是「微創」,卻對如何住院、如何手術一頭霧水,在網上查來查去,也沒搞明白手術大概是個什麼樣子,選哪種麻醉,花多少錢…..今天,羅老師以一個典型病例來介紹這種手術,先講術前。病例資料:24歲青年男性,體育專業生,踢球多年至今,左膝關節反覆扭傷5年。扭傷後膝關節腫脹,休息後消腫,可繼續踢球。傷後爆發力下降,不敢變向過人。
  • 縫縫補補重建人體下水道,一文讀懂尿路重建手術
    尋訪中國頂尖醫療團隊——本期人物:北大泌尿外科李學松(系列報導⑨)在尿路重建手術裡,李學松最擅長的是膀胱重建和輸尿管重建,這兩種重建手術是泌尿外科手術中最具挑戰的兩種術式。李學松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對其不斷進行經驗和教訓的總結,並進行了技術上的改良,提高了重建手術的成功率。
  • 前叉重建必讀 單束重建和雙束重建哪個結實?有什麼區別?
    因為很多人尤其是資深的「叉友」都知道,前叉術式是分單束重建或者說單束解剖重建,還有另外一個是雙束重建。我們先來了解前交叉韌帶重建。 一、什麼是前交叉韌帶?
  • 歐洲腫瘤外科學會主席現場手術,乳房重建,重塑乳腺癌患者的自信
    探尋指尖上的藝術,重塑乳腺癌患者的自信現場直播手術示教一直是「上海乳房重建論壇」的傳統亮點節目,醫生在手術中的一舉一動都被實時轉播到千萬人的眼前由於疫情的關係,本次會議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手術示教吸引了4萬多名醫生觀看[4]。在手術直播期間,線上線下的醫生同道通過多種方式向Tibor Kovacs教授提問各種專業問題,例如:●看文獻報導過,實際使用擴張器時,能用空氣替代生理鹽水嗎?
  • 人工聽骨植入聽力重建手術中。
    人工聽骨植入聽力重建手術中。   紅網時刻8月2日訊(通訊員 何克勤)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病,主要症狀是反覆耳內流膿伴聽力下降,其中很大一部分病人需行手術治療。以往的手術治療目的主要是清除病變,不能有效改善聽力。隨著耳外科學的發展,手術方法提升為在清除病灶的基礎上重建聽骨鏈提高聽力。
  • 數字材料:胸骨腫瘤切除及胸壁重建手術
    【提要】近日我們為一例胸骨腫瘤患者實施了腫瘤切除術,並對切除後的胸壁缺損做了重建手術。術中以數字材料畸形重建,獲得滿意效果。術中以數字材料畸形重建,獲得滿意效果。 患者,男性,47歲,因胸壁腫瘤入院。入院檢查,發現胸骨中下部腫瘤。患者有明確手術指徵。由於腫瘤涉及胸骨,如果行腫瘤切除術,必須考慮胸壁的重建。我們選用數字材料為患者實施重建。 手術的具體流程如下:先為患者做影像學檢查,獲得腫瘤及周圍結構的數據。
  • 好書推薦--《腔鏡乳腺外科手術操作要領與技巧》
    本書由北京友誼醫院張忠濤教授、屈翔教授和王子函教授主編,內容涵蓋了現有的腔鏡乳腺手術術式,並對每一種手術的要領和技巧進行了深入解析與探討。內容簡介詳細介紹每一種乳腺腔鏡手術的技術要領、完成方法、要點、難點,涵蓋了幾乎所有開放手術可以完成的乳腺良惡性疾病手術,如乳房全切術、保乳手術、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或腋窩淋巴結清掃術、男性乳腺發育手術、副乳手術等,並對單孔腔鏡手術、達文西機器人腔鏡乳腺手術、全腔鏡腹壁無切口大網膜乳房重建術、腔鏡背闊肌皮瓣乳房重建術等新興技術予以重點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