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剖
肩鎖關節骨性結構由扁平的鎖骨遠端和肩峰的內側組成,上下的深度大約9mm,前後的寬度大約19mm。
肩鎖關節穩定性依賴於靜態穩定結構和動態穩定結構。靜態穩定結構包括關節囊和上下前後韌帶。喙鎖韌帶(內側的錐狀韌帶和外側的斜方韌帶)是肩鎖關節的主要穩定結構。錐狀韌帶起自喙突基底,止於鎖骨中遠1/3拐點後方的錐狀結節。斜方韌帶起自喙突上部,止於鎖骨遠端下面前外側的斜方韌帶嵴,位於錐狀韌帶止點的外側。鎖骨遠端與錐狀結節中點的距離是男性47.2± 4.6mm/女性42.8±5.6mm,鎖骨遠端與斜方韌帶嵴中點的距離是男性25.4±3.7 mm/女性22.9±3.7mm。下圖為解剖圖
2.生物力學
肩鎖關節運動時,鎖骨遠端相對於肩峰大約有5-8度的相對旋轉活動。
生物力學實驗證實肩鎖關節韌帶主要功能為限制鎖骨遠端向後的橫向移位和旋轉移位;錐狀韌帶限制鎖骨向前和向上的移位;除非是鎖骨受到施加向肩峰的軸向應力,斜方韌帶對於鎖骨的水平移位和垂直移位較錐狀韌帶少。
肩鎖關節關節囊,尤其後側部分,對於限制鎖骨向後移位非常重要。過多的切除後上方關節囊會導致鎖骨向後移位,造成醫源性不穩定。研究顯示切除女性鎖骨遠端2.3mm/男性2.6mm就會導致肩鎖關節囊止點喪失而破壞肩鎖關節穩定性。
3.分型
肩鎖關節損傷目前最常用Rockwood分型。各型特徵如下表
分級
肩鎖韌帶
喙鎖韌帶
三角斜方筋膜
臨床體徵
影像
Ⅰ
正常
正常
正常
肩鎖關節壓痛
正常
Ⅱ
撕裂
不完全損傷
輕度損傷
活動時疼痛,鎖骨水平方向不穩定
鎖骨遠端輕度抬高,應力位片大約抬高25%
Ⅲ
撕裂
撕裂
輕到中度損傷
鎖骨水平和垂直防線都不穩定。上肢內收,鎖骨遠端上相對肩峰上移
平片和應力位片可見鎖骨遠端正常至25-100%鎖骨遠端脫位
Ⅳ
撕裂
撕裂
鎖骨向後移位時損傷
皮膚軟組織緊張,尤其肩鎖關節後方
軸位可見鎖骨向後脫位,穿破斜方肌
Ⅴ
撕裂
撕裂
損傷,並從鎖骨剝離
較Ⅲ更為嚴重的損傷,通常聳肩不能復位
肩鎖關節脫位100% - 300%
Ⅵ
撕裂
輕度損傷,通常完整
可能損傷
過度外展導致的鎖骨向下脫位。通常合併神經血管損傷
鎖骨遠端絞索於聯合腱後方
國際關節鏡學會建議將Ⅲ型分為ⅢA(穩定)和ⅢB(不穩定)兩個亞型,其中ⅢB存在持續疼痛,力量減弱,外展及前屈角度的減少及明顯的肩胛骨運動障礙,與ⅢA相比可能需要早期手術治療。特殊的影像學檢查,如動態軸位片可顯示是否存在水平方向不穩定,可用於區別ⅢA和ⅢB。
病史及查體:
肩鎖關節損傷外傷史可為直接外傷或間接外傷,直接外傷多為摔倒時上肢內收位肩關節外上方著地;間接外傷多為手伸展位著地。病人多主訴肩關節活動疼痛及肩鎖關節局部畸形。
查體應注意兩側肩關節有無不對稱,雙上肢自然下垂後重力所致的任何異常都應進行進一步檢查。對於肩鎖關節損傷的患者還應該檢查胸鎖關節,盂肱關節以及頸椎以排除合併損傷,同時還應該查體排除神經血管損傷。
壓痛是肩鎖關節最常見的查體體徵。但肩鎖關節損傷查體試驗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上臂交叉內收試驗和主動壓縮試驗,前者敏感性最高,後者特異性最高。其它的試驗方法還包括被動內收內旋試驗和水平抗伸試驗等。
交叉內收試驗:患肢前屈90度,後內收至對側,肩鎖關節疼痛提示存在病變。
主動壓縮試驗(O』Brien試驗):肩關節前屈90度,水平內收20-30度,前臂完全旋前並拇指衝下,檢查者對手臂施加向下的壓力,然後要求患者保持這一位置(A)。然後保持同一位置肩關節外旋前臂旋後,再次施加一個向下的壓力,並要求患者保持這一位置(B)。如果A引起肩頂部疼痛,B減輕或疼痛消失,說明肩鎖關節存在病變。
體檢對於RockwoodⅢ型損傷和Ⅳ型損傷具有十分重要的鑑別價值。兩者主要區別在於三角斜方筋膜的完整性。因此可通過聳肩動作進行區分。聳肩可使Ⅲ型損傷復位,但是不能使Ⅳ型損傷復位。水平方向的穩定性檢查可通過將拇指示指放在鎖骨中段,另外一隻手固定肩峰,前後推移鎖骨以明確是否存在水平方向不穩定。
4.影像學檢查
對於肩鎖關節損傷推薦常規進行創傷系列位X線。包括正位,腋位和Zanca位(向頭側傾斜15度透視獲得雙側X線,如下圖)。動態腋位(上肢外展90度中立位和60度前屈位,如上圖)可進一步明確水平方向不穩定。因為會導致明顯疼痛,所以不推薦常規行負重位X線檢查。MRI可用於診斷合併的盂肱關節損傷和先天結構異常,後者在嚴重肩鎖關節脫位中的發病率高達15-50%。
5.治療
Ⅰ型損傷通常採取保守治療,採用懸吊帶制動1-3周。Ⅱ型損傷需制動更長,通常恢復關節全範圍活動需要2-3個月,早期需配合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物和理療康復。Park在一項134例患者隨訪6.3年的研究中報導Ⅰ型損傷平均制動時間19.5天,Ⅱ型損傷平均制動時間27天,症狀會持續6周。有一部分Ⅰ型和Ⅱ型損傷在2-3個月內仍不能獲得完全的症狀緩解。Mikek報導高達50%的Ⅰ型和Ⅱ型損傷在傷後10年內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疼痛和活動受限症狀。對於合併頑固性疼痛的Ⅱ型損傷可行鎖骨遠端切除術。
Ⅲ型損傷的治療仍然存在爭議。81%的美國骨科協會運動分會醫生和86%的住院醫師培訓專家選擇保守治療。保守治療通常懸吊帶制動3-4周。Diaset報導44例Ⅲ型損傷患者,43例患者5年後均取得優良功能,儘管有82%患者存在明顯的外觀畸形,55%的病人存在症狀遷延,但沒有導致活動受限。Petri報導41例Ⅲ型損傷患者,29例成功保守治療,12例因平均42天保守治療後持續疼痛轉為手術治療,隨訪功能無差異。有一部分學者建議對於年輕、需要過頂運動的患者行手術治療,但Smith回顧文獻認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在疼痛、功能及關節炎方面無明顯差異。在一項納入706例患者回顧性文獻分析中,Beitzel總結88%手術治療患者和86%保守治療患者獲得了滿意效果,並且後者恢復時間更短。
IV型和VI型損傷通常建議手術治療,Ⅴ型損傷同Ⅲ型損傷一樣存在爭議,Dunphy在一項22例Ⅴ型損傷患者的研究中報導34.3月隨訪,77%患者恢復正常工作,41%為體力勞動者,美國肩肘醫師協會評分63分,DASH評分28分,Dunphy認為保守治療能夠使患者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6.手術方案
切開復位固定方式包括克氏針、螺釘及勾鋼板,由於前兩者併發症較多,勾鋼板是應用最多切開復位固定方式,但通常需要在8-16周取出。
傳統Weaver-Dunn術式包括鎖骨遠端切除,喙肩韌帶止點從肩峰轉移至鎖骨殘端,但這一術式固定強度明顯差於喙鎖韌帶,失敗率高達30%。改良Weaver-Dunn術式有很多種,包括喙肩韌帶止點帶骨片轉移,附加螺釘固定,半腱肌自體移植等。
喙鎖解剖重建:包括開放復位,斜方韌帶和錐狀韌帶鎖骨止點鑽孔,異體或自體韌帶重建,使用界面螺釘或鎖骨界面縫合扣固定肌腱。如下圖為一40歲男性III型肩鎖關節損傷,行喙鎖解剖重建。
喙鎖非解剖重建:通過關節鏡或開放手術,建立喙突下-鎖骨上環形縫合結構以重建喙鎖。生物力學已證實其可達到與喙鎖韌帶同樣的生物強度。
手術後通常需要懸吊制動2-4周,通常術後6-8周才能恢復全關節活動範圍。
來源:Frank RM, Cotter EJ, Leroux TS, Romeo AA.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Injuries: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19 Sep 1;27(17):e775-e788.
Gorbaty JD, Hsu JE, Gee AO. Classifications in Brief: Rockwood Classification of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Separations.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17 Jan;475(1):283-287
Chronopoulos E, Kim TK, Park HB, Ashenbrenner D, McFarland EG. Diagnostic value of physical tests for isolated chronic acromioclavicular lesions. Am J Sports Med. 2004 Apr-May;32(3):655-61.
Vaisman A, Villalón Montenegro IE, Tuca De Diego MJ, Valderrama Ronco J. A novel radiographic index for the diagnosis of posterior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s. Am J Sports Med. 2014 Jan;4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