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點擊 「關注」,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
到了每年的秋冬季節,喜歡逛街的靚女帥男,都只被一種味道吸引,那就是空氣中瀰漫著的馥香怡人的糖炒慄子香味。在這個時節,人們漫步在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靈魂早就被空氣中四處搖曳的慄子香味給俘獲,鬼使神差般嘗了這家,又買了另一家。也有的人,特別是喜歡烘焙的朋友,總喜歡自己買慄子,回家烤來吃,又經濟還實惠,味道也能隨心所欲。
可是,人們卻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有時候買的慄子烤出來特別好吃,有時候買的慄子品相誘人,烤出的慄子味道口感卻大相逕庭、差強人意;有時買的慄子特別容易去皮剝殼,有時買的慄子單是剝慄子皮,都能剝到讓你懷疑人生。那是你買的慄子品種不對,慄子分油慄板慄,如何挑選?牢記7點,慄子粉糯清甜一挑一個準:
一、品種差異較大
我國是世界上種植與食用慄子最早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慄子原產地,產量居世界首位,而深受全世界人們追捧。慄子單純從品種分類,大體上分為油慄與板慄,是根本不同品種的慄子樹所結出的慄子果。從種植區域,也大體上劃分為南慄子與北慄子,也可以籠統地認為,北慄子大多為油慄,而南慄子則多為板慄。
二、外形個頭不同
單純論顏值,板慄絕對是慄子品種裡面的「帥哥靚女」,是慄子界的高富帥、白富美。慄子有點類似於核桃,相當於果實裡面的果仁部分;所以,慄子是一種乾果。慄子表面有一層「毛刺狀」的外果皮,相當於慄子果的果皮、果肉部分。一般一個慄子果裡面大多有2-3個慄子,也有少數為「獨頭慄」。
油慄中獨頭慄比板慄多,一個慄子果裡面包裹著大多為1-2個油慄,故油慄大多呈圓錐形、扁圓錐形,個頭較小。板慄中獨頭慄較少,一個慄子果包裹著多為2-3枚板慄,故板慄大多為扁圓錐形,一面平直、一面圓凸,而中間夾著的板慄則為扁平形、扁三角形,較狹長。板慄一般個頭較大,一個板慄差不多頂2-3個油慄大小。現在市面上有一種板慄,個頭如同「小雞蛋」般大小,看著都喜歡。
三、價格高低區別
別看板慄一粒粒生得又帥又靚,個頭還大,博人眼球;但是,論價格板慄絕對不如油慄值錢,市場上也呈現出「油貴板賤」的一邊倒趨勢,板慄遠不是油慄的對手。現在,市場上一斤油慄的價格差不多比板慄多出了將近三分之一,最貴的時候,能差出一半。
四、顏色差別明顯
不論是外殼顏色,還是內部的慄子仁顏色,油慄與板慄均差別較大。油慄外殼顏色遠深於板慄,油慄多為黑褐色、深褐色、紫褐色,表面有光澤,熠熠生輝;板慄常為淺褐色,表面顏色暗淡無光,側面看上去沒有光澤。油慄的內部果仁呈現出誘人的金黃色,特別是炒出來後,更加燦爛誘人;板慄的內部果仁呈黃白色,顏色較淺。
五、口感差異分明
油慄水分含量大、糖分含量高、澱粉相對含量低,故油慄口感清甜香糯;板慄澱粉含量超過油慄,水分含量小、糖分含量低,故板慄吃起來面糯綿遠。
六、作用用途不同
因為油慄與板慄內部成分、澱粉含量、口感差異,也決定了兩種慄子作用用途不同。油慄適合烘烤、炒制,特別適合製作糖炒慄子。如果想買慄子糖炒,那一定要買油慄。板慄更適合清蒸、燉菜,特別是與肉類食材燉在一起,特別增香出味。比較經典的有慄子燉排骨、慄子雞等,做這些菜品或清蒸後直接吃,一定要選購板慄。
七、剝皮難易程度
我們平時吃糖炒慄子時,輕輕一剝,慄子殼就能脫落,一顆完整的慄子仁躍然眼前,那就是油慄的妙處。油慄外殼、內皮連接緊密,內皮與慄子仁之間反而連接鬆散,特別容易剝殼去皮,而取出完整的慄子仁。而板慄不但外殼與內皮連接緊密,內皮與慄子仁也密不可分,有時候還嵌入到慄子仁深部,特別難剝殼去皮。
有時候,在家想剝幾斤板慄取果仁,都能剝到讓人懷疑人生。幸好,現在大多數攤點都提供板慄「機器剝皮去殼」業務,那也是以犧牲近三分之一的慄子肉為代價。有時候,板慄的慄子肉都磨去大半,慄子仁表面還殘帶著慄子皮。慄子分板慄油慄,如何區分?學會7點,慄子清甜粉糯一挑一個準,朋友們還有哪些巧妙區分油慄與板慄的小妙招呢,不妨一起分享一下吧。
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關注」我,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歡迎您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