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膠囊旅館成為滬上一個熱門話題。源於日本,太空艙模樣,頗帶幾分科幻色彩……落戶上海的膠囊旅館到底什麼樣?1月11日,新民網記者探營膠囊旅館,超前的理念之下,卻暴露著私密性和安全性的比拼。
記者體驗:進「膠囊」靠鑽
雖然還未對外營業,但記者先體驗了一下入住的全過程:在前臺登記過後,領取到「膠囊」號碼,並從相應編號的箱中拿出拖鞋換上,這樣才能走進旅館的核心部分。
據旅館工作人員介紹,「膠囊旅館」總面積300多平方米,3個區域共放置了68個「膠囊」,分為A、B、C三區,另有更衣室、浴室、衛生間、吸菸區、消毒區等功能區。旅館也會為住客提供睡衣、浴巾以及洗漱用具。
記者看到,供居住的「膠囊」分上下兩層,是鋼框架的一個個小隔間,每一間都鋪好了潔白的床單、被子和枕頭。據悉,寬和高都約為110釐米,長220釐米。如此形狀的「膠囊」,只能鑽進去,不能走進去。
記者也鑽進「膠囊」體驗了一下。脫鞋爬到二層的隔間並不困難,裡面的空間比記者想像中大一些,幅度不大的活動和翻身完全沒有問題。「膠囊」裡配有通風扇、可調亮度的燈、電源插座、鬧鐘和液晶電視。躺在裡面,床鋪軟度適中;半坐其中,可以用液晶電視觀看電視節目和電影,也可以上網。
「膠囊」不設「門」 私密安全如何平衡?
由於「膠囊」一個挨一個排列,私密性和安全性就成了關注的焦點問題。
敲了敲兩側隔板,記者發現隔音效果並不好,如果住客打電話,隔壁間的完全可以聽見。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保證住客的睡眠呢?工作人員表示,前臺登記時會詢問住客的睡眠習慣,從而安排和權衡住客的區域,「如果實在嫌吵,我們還提供耳塞」。
記者注意到,除了浴室和衛生間,其他區域多為軟隔斷,即以帶有日本風格的布帘子相隔。比如供住客更換睡衣的更衣室兩側都只有帘子,並無可開關的實體門。另外,每個「膠囊」與外界僅靠一個可拉伸的帘子的隔開。對此,工作人員解釋稱,如果裝門的話,遇到火災、地震等突發事件,門會變形,影響住客逃生,「膠囊」裝上門「業界沒有先例」。
如此半敞開式的結構,如何保證住客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呢?該店老闆介紹,該店會與公安部門聯網,過道中會安裝攝像頭,以便前臺監控,同時也將有店員24小時巡視。對於隨身物品如何安放,工作人員稱,衣服可放置在儲物間,重要物品最好隨身攜帶或請前臺保管。
目前,該店前後有兩個安全出口,出口標識清晰,並配有消防設備。記者注意到,旅店內設有煙霧感應器,但每個「膠囊」中並沒有,工作人員說:「設有專門的吸菸區,裡面不讓吸。」
與老闆面對面:短時居住有優勢
Q1:面對99元的低價房,「膠囊旅館」一天88元的價格有什麼優勢?
A1:「膠囊旅館」硬體條件不錯,而且行走起來比較方便。並且,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消費到88元這樣的價格,普通出門在外的、想休息一下的人,多數住10個小時左右,或者更短,所以只要六七十元而已,針對單人客戶還是很划算的。另外,周邊99元的房間很少,所以如果比性價比,我們還是有優勢的。
Q2:什麼時候對外營業?
A2:現在還不知道,營業執照包括許可證都在申辦當中。(記者 李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