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醫學技術也在進步,也因大量骨科手術的開展,骨科疾病或者肢體損傷的修復術有一個質的飛躍。
病人骨折術後雖然已經癒合或者不穩定的椎體得到了融合固定,但肢體關節功能並沒有帶來很大的恢復,這是很多骨傷外科醫生都會面臨到,患者也需要積極面對的問題。
功能受限,不一定是手術技術的問題,先來看1個病例:
患者的X光
趙小姐,27歲,因車禍致右橈骨小頭骨折,行內固定術後,石膏固定4周,患者自然以為拆了石膏就好了,結果並不如此。很多人,對骨折術後也有著很大的誤解。
患者的MRI
因為制動一個多月,造成了關節黏連,骨折端附近的關節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當然肘關節無法正常伸直和屈曲,伴有肌腱攣縮,握拳不能。
趙小姐是一名運動愛好者,術後患者在複診時主訴:
日常生活中吃飯、洗臉、扎頭髮等動作不能獨立完成,更別說是打羽毛球,練瑜伽了。
現在的骨科醫生除了關注骨頭的癒合,也要教育患者重視功能恢復,讓患者進行康復鍛鍊,或者提醒患者到康復門診轉診。
在保證骨頭癒合良好的情況下,趁早地康復鍛鍊才能讓功能恢復。
在建議下,趙小姐非常積極地進行訓練,每天的屈肘鍛鍊、伸肘鍛鍊、旋後鍛鍊都練得很認真,1個月後,肘關節活動度明顯改善:主/被動屈曲 118°/120°,主被動伸展 -15°/-5°,腫脹和疼痛完全消失。
康復後屈曲效果圖(如下)
治療後
治療前
2個月後,趙小姐很高興地告訴我,日常生活的功能已經完全沒問題,也可以逐漸恢復運動了。
目前,國內術後康復的意識不強,而導致關節術後功能受限的病例屢見不鮮!
需要注意的是康復不是隨隨便便比劃兩下就完事的,建議在康復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肌肉、關節功能的恢復訓練,阻止肢體的廢用性萎縮引起的功能進行性受損。
最後,希望人人都知道,術後的功能鍛鍊不只是醫生或者康復醫師的事,也要自己有這個意識,積極地尋求幫助,相互協作,自然就會慢慢恢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