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保持最久的姿勢是什麼?
站著、坐著、趴著?
你每天使用最多的物品是什麼?
手機、滑鼠、鍵盤?
你每天接觸最長時間的對象是什麼?
人、風景、電腦屏幕?
如果你長時間都是以下這個姿勢
(圖片來源於網絡)
除了擁有「電腦頸」「辦公臀」,
你還將喜提「滑鼠手」!
(圖片來源於網絡)
「滑鼠手」,
醫學上稱為腕管症候群。
什麼是腕管症候群?
腕管症候群是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到卡壓而導致的一種疾病。
在我們手腕部有一個特殊的管道稱為「腕管」。腕管是由腕橫韌帶和腕骨共同圍成的封閉管道。正中神經和手指屈肌腱共同穿過這個狹窄的管道。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各種因素造成腕管變窄時,正中神經就會受到擠壓,神經水腫、缺血從而產生疼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縮等臨床症狀。
(圖片來源於網絡)
哪些因素會引起腕管變窄?
引起腕管變窄的因素有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腕管的容量變小
腕橫韌帶增厚是最常見的原因。常見於手腕部反覆用力和反覆創傷的人群,如長時間操作滑鼠人員、打磨工、使用氣鑽的工人、屠宰工、包裝工、編織工、縫紉工、理髮師等。
另外,各種原因導致的橈骨遠端骨折、腕骨骨折也可致腕管的容量變小。
(圖片來源於網絡)
2.腕管內容物體積增大
滑膜增厚是最常見的原因。如類風溼性關節炎,70%的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會合併腕管症候群。
另外,腕管內腫瘤、腱鞘囊腫、脂肪瘤、血管瘤、痛風結節等情況也可佔據腕管內的空間,從而導致神經受壓而出現症狀。
3.其他因素
原發澱粉樣變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疾病也可並發腕管症候群。
腕管症候群有哪些症狀?
腕管症候群發病初期比較隱匿,手腕部有輕微不適。患者睡覺時喜歡將患手放在被窩外,這是因為被窩內溫度增高,腕管內的組織會充血或腫脹,使管內壓力增高,從而加重不適感。早期症狀較輕,一般持續一年左右,僅在夜間或做特殊動作時出現症狀。
(圖片來源於網絡)
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可能有夜晚麻醒史,腕部的不適、疼痛可向前臂、肘部,甚至向肩部放射。有時拿電話、梳頭等活動即可引起手部麻木加重。患手握力減弱,握物端物時,偶有失手。
到了晚期,症狀進一步加重,手指運動和感覺障礙,出現精細動作受限,如拿硬幣、系紐扣困難。
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1.正確使用滑鼠和鍵盤
使用電腦時,身體保持正確的姿勢,這是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滑鼠應該放在一個稍低位置。在手臂自然下垂時,肘關節的高度就是滑鼠擺放的高度,這樣有利於減少操作電腦時對腰背、頸部肌肉和手部腕管等處的損傷。使用滑鼠時,手臂不要懸空,以減輕手腕的壓力,移動滑鼠時應當輕巧,減少手腕受力。鍵盤應該擺在正前方位置,高度和滑鼠類似。
不要用力敲打鍵盤及滑鼠的按鍵,用力輕鬆適中為好。建議使用人體工學鍵盤,並且使用適合自己手感的滑鼠。
(圖片來源於網絡)
2.改變使用電腦的習慣
一是左右手(臂)交替使用,避免長期單一右手或左手「操勞」而造成勞損。
二是多用鍵盤快捷方式,或使用聲控系統和手寫板等輔助配件,有效減少使用滑鼠次數。
3.避免勞損
儘量避免上肢長時間處於反覆、機械而頻繁活動狀態。
在連續使用電腦一小時以後,適當休息,做一些手部、肩部的活動,如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鬆手指的動作,這點對於經常通宵玩遊戲的朋友更加重要。
看到這裡,
活動活動手指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來源:健康上海12320
編輯:李博
喜歡就點個「贊」
歡迎留言評論和小編互動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