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食,也是民間的地方特色主食和小吃。古代時稱之為角子或嬌耳,是東漢時期鄧州人有醫聖之稱的張仲景最先發明的,距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中國有句古話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也正是體現了人們已經將吃餃子的習俗列為了一種傳統民俗和年節食品。吃餃子取之為「更歲交子」的寓意,「子」即為「午夜子時」,「交」和「餃」為諧音,有「喜慶吉祥」和「幸福團圓」的含義。過年吃餃子,預示著吉祥如意、辭舊迎新。
餃子好吃,深受大多數人的喜愛,從準備食材、包餃子、煮餃子、吃餃子的整個過程中也處處蘊含著美好的寓意。
準備食材的聲音寓意著紅紅火火、歲歲平安。剁餃子餡是必不可少的工序,每家的大廚都會主動承擔起這項即辛苦又讓人感到幸福快樂的工作。咚!咚!咚!廚刀在菜板上不停的上下起伏,有節奏的響聲陣陣傳來,媽媽合不攏嘴,輕輕的告訴我們,用力剁吧!再用力剁吧!剁得碎碎的!剁得越響越碎,來年的生活就會越來越紅火!這有節奏的聲音,就是每家新年合奏的美妙交響曲。
包餃子寓意著喜慶吉祥、幸福美好。過年包餃子時全家人一起動手,不同分工,齊心合力的幸福時刻。包的是有滋有味的餃子,是將過去一年所有的不快瑣事全都包走願望,期盼的是新的一年的美好,體驗的是全家和諧相處的幸福味道。
煮餃子寓意著奔騰向前、蒸蒸日上。翻滾的水譁譁的開著,熱騰騰的蒸汽撲面而來,一個個白胖胖的元寶娃娃在鍋中上下翻騰,煮餃子的家人拿著勺子細心的、慢慢的將餃子在鍋中攪拌,所有人都期盼著餃子快快出鍋,元寶全部入庫,喜事像開了花一樣,也更期盼著自己的事業不斷進取、永不止步。
吃餃子寓意著合家歡樂,團圓安康。家家戶戶過年吃餃子時,全家人都會圍坐桌前一同進餐,將幸福共同分享。而且過年包的餃子也與眾不同,餃子裡會有各種各樣的吉祥食品,像紅糖、大棗、硬幣等。每個人都會爭前恐後的碰碰運氣,誰吃到了預示著今年都會更有福氣、運氣和財氣。
過年了!讓我們一同吃餃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