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 詹鈃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輝
「有了電梯,以後終於不用再爬六樓了。」
今天上午,在武昌區楊園街的理工大社區,舉行了一場交接儀式。
儀式上,在該小區居住的5棟單元樓共60戶居民拿到開啟新電梯的鑰匙。
在加裝電梯的過程中,作為樓棟居民,該校教授陳定方運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建立起費用分攤計算的數學模型,成功解決了「如何合理均攤加裝費用」的難題。
同時,採用有別於之前錯層入戶的加裝方案,這5棟樓使用平層設計,讓居民一出電梯就可以入戶,擺脫了加裝電梯還要上下半層樓梯的尷尬,極大方便了居民出行。
電梯平層入戶太方便
「走走走,我們一起進去觀摩一下。」
上午,交接儀式結束後,看到這六層樓外豎起的嶄新電梯,不少前來觀摩的居民想進去一探究竟。
居民代表傅德生拿著剛到手的鑰匙,刷開了樓棟電梯廳的門,帶著大家進入電梯,一路上行。行駛至三樓,電梯門緩緩打開。一眾人前腳剛跨出電梯,經過一個小小的連廊,後腳就已經到達了左右兩邊住戶的大門前。
「我們之前看的項目出電梯都得再上或者下半層,這個真好。」從湖北大學職工小區前來參觀的林先生說,這個平層設計,坐輪椅的人也不用擔心了。
樓棟居民告訴記者,在加裝電梯之前,因為老舊樓棟的結構限制,武漢市申報的加裝電梯設計方案一般都是錯層設計,電梯在步行樓梯中間平臺停靠,出電梯後再走半層臺階入戶。這對輪椅使用者還是不夠友好。
而在這5棟樓裡,其中有一棟就有5人需乘坐輪椅出行。
經過居民代表多次協商,最終決定借鑑外地經驗,採用平層設計來加裝電梯,雖然成本較高,但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出行問題。
「後來我們就一起到北京去考查,最終確定了設計方案。」電梯施工方武漢三鑫電梯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仁鋒介紹,最終的設計方案是,通過在電梯井道與單元樓之間加建連廊,並向兩邊樓層外牆延展,破牆改門,實現出電梯平地進入住宅。
「陳氏公式」讓費用分攤「心服口服」
在陳定方5樓的家裡,茶几上擺滿了各種資料。
其中包括電梯安裝合同、修改了多個版本的施工圖紙、尚未使用的電梯門禁、遙控器等物件。
從2017年開始,這位年過70的老人就開始考慮鄰居的訴求,帶領樓棟居民,辦理加裝電梯的相關手續。
在這個過程當中,陳定方發現,最難解決和平衡的問題,是加裝費用如何分攤?
「加裝電梯的費用,以及後面的使用費都是沒有收取標準的。」陳定方說,之前加裝電梯的小區,有的各層平攤,1層減半;有的從上至下逐級遞減,但遞減多少,卻沒有統一標準。
於是,作為武漢理工大學退休教授,以及曾經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陳定方建立起了一個費用分攤計算的數學模型。
在這個數學模型中,總費用被分為購置及安裝電梯費用分攤、電梯入戶增加面積費用分攤、各樓層施工費用分攤、以及結構設計費用分攤等四項費用。
其中,電梯入戶增加面積費用和結構設計費用每戶均攤,另外兩項費用則根據樓層的高低來分別進行計算。
經過模型計算,陳定方樓棟出錢最多的六樓費用接近7萬元,之後每下一層大概相差8000元左右。
「階梯數量,運行次數、多少人使用、大人還是小孩使用,這些都可以作為變量來代入模型進行計算。」陳定方告訴記者,因為計算精確,這個用數學模式計算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目前,該數學模型已經在武漢理工大學餘家頭校區17個單元樓推廣。
這個數學模型也被街坊鄰居親切的稱為「陳氏公式」。
武昌區已完成160部電梯加裝
「目前,武昌區累計建成投用的加裝電梯已經有160多部。」武漢市武昌區增設電梯辦公室工作人員餘穎介紹,該區在建的加裝電梯項目有29個,正在申請相關手續的也有數十部在進行。
由於區域內需求量大,2018年3月,武昌區政府下發了《2018年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實現在行政審批局一個窗口辦理,多部門並聯審批。
當年,武漢理工大學餘家頭校區的12個單元樓增設電梯項目,被納入到武昌區首批試點範圍。
2018年5月17日,武昌區政府出臺「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指南」,並開啟「助老上樓」工程,為加裝電梯提供高效服務。
「電梯現在已經交付使用了,那麼後期的管理問題一定要跟上。」武昌區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科副科長黎家華介紹,在電梯加裝過程中,特種設備監管部門對其安全施工進行監管。
電梯開始使用後,需要做好定期維保、檢驗,「這些都需要籌措資金請專人來進行管理。」黎家華提醒,隨著加裝電梯的數量越來越龐大,「電梯內的緊急報警電話由誰來接聽?」「多年後電梯的維修費用由誰來承擔?」用戶都需要提前考慮這些問題。以確保電梯裝起來之後,用的舒心。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