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不願幫忙帶娃了,背後很心酸。孝順的孩子應該這麼做!

2020-12-11 三農小參考

常言道「生娃容易養娃難」,因為撫養孩子需要付出時間、精力,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很多獨生子女家庭為了給孩子多一個親情伴侶也很願意在要一個,但是面臨的問題:誰來帶娃?在農村帶娃很簡單,基本趨於「散養」,城市中的孩子在撫養孩子上付出成本會更多點,農村現在外出務工的多,很多把孩子留給家裡的老人,城裡的工作壓力大,節湊快,為了減輕自身負擔也會讓自己父母幫助去帶娃,所以說當父母很難啊,自己孩子撫養成人接著還得幫忙帶孫子。

上面說的一種現象,往往作為孩子的出發點覺得父母幫忙帶娃是理所應該。不過,我身邊一位老人卻發出牢騷,寧可去養老院安度晚年,也不願再幫忙帶娃了。

一、帶娃累出病,兒子兒媳不領情

1、領娃辛酸淚

家在農村的周爺爺和周奶奶種了一輩子地,膝下育兩子,大兒子今年43歲在農村,二兒子今年35歲考上大學在省城工作,年輕時候幫大兒子帶孩子,帶到讀小學,接著要去省城幫二兒子家帶孩子,到了城市一切顯得很不隨便,語言交流、與兒媳的相處,帶孩子的觀念等,儘管有種種怨言但是為了孩子一切都咬牙咽了下去,在小孫子3歲時候,周奶奶腰椎間盤突出實在彎不下腰想商量著自己出錢請個保姆,兒媳一聽就不滿意了覺得婆婆是在裝病,孩子並無太多主見,兒子兒媳因為老人的事情還爭吵不斷。

2、受傷了

為了不影響夫妻感情,周奶奶說要不這樣吧,你們把孫子和我送回農村老家吧,於是不懂事的兒子兒媳竟然把老人送回農村老家了,在農村又隔了一年,周奶奶得了青光眼,視力模糊了,打電話給孩子看能否將孫子接走擔心自己這樣照顧不好孫子會落下埋怨,這次,兒媳兒子二話沒說回來就把孩子接走了,接走當天兒媳不僅連句感恩的話也沒有反而還很不悅,周奶奶對同村人說:「以後就是在養老院裡,也不會讓孩子幫我養老」。

其實像周奶奶這樣的例子我身邊發生的並不少,我不得不唏噓。

二、如今農村老人為何不願幫孩子帶娃了?

1、身體不允許了

在農村生活的老人吃苦下力了一輩子,再幫孩子帶娃勢必會吃不消,其實老人們並不是擔心自己的身體不好了自己不好過,而是一擔心怕給孩子再增加負擔,二是為自己 老而無用而自責;但是歲月不饒人,沒辦法啊!

2、兒媳矛盾

婆媳矛盾似乎是成家後做婆婆與做兒媳的必經之路,長期和兒媳、兒子呆在一起,生活方式的差異、文化背景的差異,這種摩擦小到吵嘴臉紅,大到夫妻離婚的在我身邊發生的比比皆是,很多農村老人提到此就搖頭不已。

3、被說偏心

在農村,尤其是孩子多的家庭,孩子四五個,再來四五個孫子孫女, 照顧誰不照顧誰呢,都是問題,有的因為老人照顧孩子不公平兄弟情、父母感情都會受到影響。

三、真正孝順的孩子應該這麼做

1、懂得感恩

如果你有了孩子,既然生出來就要自己想辦法自己帶,自己帶不了何必再生呢。父母幫忙帶是情分,不帶是本分,若帶請懂得感恩,莫讓父母太寒心。

2、做媳婦與老人之間的和氣佬

既然婆媳矛盾易存在,那麼做兒子的就要懂得去化解,不要厚此薄彼,聽到媳婦說老人的不是就給自己父母使臉色,遇到老人說兒媳的不足就朝著媳婦大吼大叫,這裡面會涉及到很多問題,導火索並不是一件事、兩件事,而是背後的潛在因素,如生活觀念、消費觀念,在價值觀的對衝下,做兒子的要深知。

3、多關心老人

從農村出來的孩子,父母生吃儉用為了孩子能夠紮根城市,湊錢買房,落腳城市雖然經濟壓力大,生活節奏快,但是仍然不要忘記還有老人在農村老家等候著你的問候語關心,哪怕經常性的電話問候,規律性的回去看看,對於老人而言都是莫大的慰藉,現在交通、溝通方式無比便捷,請不要再找什麼藉口了。

總結:老人在農村已經受了很多罪,在他們年邁的時候,是我們輸出情感輸出時間的時候了,不要再因為父母幫不幫自己帶孩子而心生罅隙,因為你也是父母的孩子。

相關焦點

  • 「我白天帶娃、做家務,晚上兒媳卻讓我睡陽臺」老人的話讓人心酸
    王阿姨見瞞不過去,平時又跟我婆婆關係好,就說:「我白天帶娃、做家務,晚上兒媳卻讓我睡陽臺……臨老還遭這樣的罪,不知道我上輩子造了什麼孽!」原來,王阿姨從今年來幫兒媳帶娃,就一直住在陽臺上。因為兒媳說家裡的房間,一個夫妻倆住,一個倆孩子住,剩下一個要當書房,給婆婆騰出來,他們夫妻倆和孩子就沒地方看書和學習了。
  • 老人幫忙帶孫子寫了首打油詩,心酸又現實,映射的問題值得思考
    這首詩下面跟帖的很多,有同情老人的,說是詩句映射出來的問題很現實,很多老人過來幫忙給子女帶孩子,確實是詩句裡的這樣一種情況。也有網友表示年輕人現在生活壓力大,如果老人不過來幫忙,施以援手,年輕人就真的是不敢生孩子了。即便是生了孩子也是養不起的。大的社會趨勢就是這樣,老人過來幫著給子女帶孩子也是無可非議的。
  • 孫子回農村老家,爺爺被折騰出焦慮症!老人帶娃壓力究竟有多大?
    我問為啥,她說,孩子大了,活動能力強了,到處跑跳攀爬,好奇心也強,潛在危險就多了,每天帶娃都不敢讓孩子離開視線。有天我去值班,老太太在家午飯就是饅頭加香腸,應付了一口。我跟她說,中午該做飯做飯,他自己能玩,不用壓力這麼大。
  • 家裡有老人帶娃,有三句話不能反覆當孩子面說,說多了娃容易不孝
    執筆:檸兒家有老人帶娃,現在年輕人生活和工作都輕鬆不少。不過,凡事有利也有弊。因為,老人幫忙帶娃雖然可以給年輕人幫大忙,但是兩代人同住會有各種各樣的摩擦。而且,也會在育兒上有分歧。就比如,年輕人對待老人的態度,就會影響孩子對自己父母的態度。所以,家裡有老人帶娃,年輕人有三句話不能反覆當孩子面說,說多了娃容易不孝。「退休什麼都不幹,連個孩子都帶不好」我鄰居寶媽,脾氣很臭,但是本事挺大。她工資比老公還高,在家裡有無可撼動的地位。
  • 老人想晚年幸福有人孝順,就要幫子女帶孩子?這些結果很心酸
    生活壓力的增大,讓很多老人都很心疼自己的兒女,特別是終於盼到兒女結婚生子,為了不讓他們的生活因為孩子的到來而受到太大的影響,很多老人都會主動提出來幫忙看孩子。老人幫忙看孩子,不僅能增加小夫妻兩人各自的時間,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的事,還能省錢、省心不少。按理說這本應該是其樂融融的事,可是現實中並非都如此。還有人說老人想晚年幸福有人孝順,就要幫子女帶孩子?
  • 「既不帶娃又不出錢,為啥要我孝順」兒媳的一番話,婆婆無力反駁
    前幾年一篇題為「你不養我小,我不管你老」的文章在網絡上大火,有人甚至為此特意查了相關法律條文,法律規定,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但是這裡的子女指的是老人生育的子女,女婿和兒媳其實並不在這個範疇裡面。但法律之外無外乎人情,那麼兒媳究竟應不應該孝順老人呢?
  • 母親心疼女兒,主動幫忙帶娃,女婿口不擇言一句話,老人當場變臉
    那麼到底年輕父母應該如何和老人相處,才能既不傷老人的心,又能教育好孩子呢?學會這四招,讓年輕父母和老人協作帶好娃1、感恩長輩的付出感恩應該是年輕父母要秉持的初心。老人犧牲自己寶貴的晚年生活來幫自己帶孩子,無論她做得好與壞,年輕人都要感恩,不要把一切當作理所應當。當自己有時間的時候,儘量多幫忙,讓老人多休息。另外,父母感恩老人的行為也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讓他懂得尊老愛幼的道理。
  • 「憑啥你媽帶娃給錢,我媽帶娃就應該?」,老人帶娃有利也有弊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所以為了既能讓孩子過上舒適的生活,也為了能夠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很多家庭都會選擇讓老人來幫忙帶娃可是很多事情都有利也有弊,老人帶娃雖然有不少的好處,可是也有矛盾。憑啥你媽帶娃要給錢,我媽帶娃就是應該的?李先生和妻子戀愛兩年後選擇結婚,婚後的小日子一直都過得非常不錯,本來妻子還在擔心婆媳關係不好相處,畢竟不光是網絡上還是現實中都有鮮活的例子。
  • 婆婆幫忙帶娃和不幫忙帶娃的家庭,這幾方面差異大,很難反駁
    婆婆幫不幫忙帶孩子,在這幾方面差異很大①婆婆幫忙帶娃,寶媽可以上班,家庭生活條件可以更好有了婆婆的幫忙,兒媳們可以去上班工作,多一份收入,自然家庭的生活條件就更有保障一些,畢竟現在生存壓力這麼大,如果一家三口甚至四口的花銷都指望寶爸一個人,寶爸難免會吃不消。而那些沒有婆婆幫忙帶娃的家庭,寶媽就只能自己帶娃,家庭生活難免就要緊張些。
  • 品讀·原創|那些幫子女帶娃的「隨遷老人」
    大寶小時候是我一個人帶的,她哭的次數比二寶多得多,因為我分身無術。比如我去衝奶粉,或給她做輔食,顧不上抱她,只能任她哭鬧。我別無他法,恨不能長出三頭六臂。從兩個孩子身上我體會特別深刻,自己帶娃和老人幫襯著,簡直是一天一個地。只是辛苦了老人家。姥姥是從千裡外的老家來幫我帶娃的。
  • 老人是否應該幫帶孩子,什麼是孝順老人,新的「不孝」形式已出現
    兒媳希望公婆幫忙,這意味著這對老夫婦將和他們兒子的家人一起生活一段時間。新的《不孝》形式出現了,中招的孩子不知道,老人:心都碎了兒子「通知」老人這個消息,沒覺得麻煩兩老,語氣反而有些想當然.許多家庭都是老人幫帶孩子的。其他家庭的老人不是很好地減輕了孩子的負擔嗎?
  • 為啥外婆帶娃有辛苦費,奶奶帶娃理所當然?寶爸聽到回復無言以對
    有的夫妻讓奶奶來照顧孩子,有的夫妻讓外婆來照顧孩子,雖然都是老人帶孩子,但他們的區別還挺大的。為啥外婆帶娃有辛苦費,奶奶帶娃理所當然?寶爸聽到回復無言以對曉桐的孩子今年三歲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曉桐想這個時候找個工作,給老公減輕壓力,所以和老公商量讓自己親媽來照顧孩子。
  • 不幫忙帶娃的父母,都有什麼樣的後果?看看過來人的經歷
    不幫忙帶娃的父母,都有什麼樣的後果?看看過來人的經歷如今社會一大有爭議的問題:父母到底該不該給兒女看孩子? 一些有能力的子女可能會請保姆,但是絕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繼續「新型啃老」,讓父母再次負重。幫孩子看娃是出於關愛,那麼不幫的後果又會是怎樣呢?一、因矛盾產生怨恨,從而贍養就是無稽之談如今的社會不同於以往,女性的地位大大增強,因為她們都有了屬於自己的職業與收入,不再甘心做一輩子的家庭主婦了。
  • 想讓父母幫忙帶娃?做不好這些準備免開尊口,會傷和氣
    所以,父母幫兒女帶娃,確實有風險。提醒準備讓父母幫忙帶娃的子女,如果你們做不好這些準備還是免開尊口,不然會傷和氣。做好父母幫忙帶娃,孩子有可能受到傷害的心理準備現在的年輕人喜歡讓父母幫忙帶娃。因為這樣自己可以放心工作,還能節省出一大筆請保姆的錢,兩全其美。但是,這世上所有事情都有利有弊。
  • 有種假孝順正在流傳,老人有苦說不出,年輕人卻不自知!
    年輕人上大學出來,美其名曰把老人接到城裡生活,給老人買衣服,買營養品,其實老人在幫子女帶娃,更有些年輕人,老人帶娃,卻總是被嫌棄這裡不好,那裡不好。夏天的時候,小區有個老人從老家過來幫忙帶娃,老人沒上過學,說話也有家鄉口音,兒媳跟老人說:媽,你得跟孩子說普通話,要不然影響孩子說話呀!
  • 「假孝順」風氣正悄悄興起,子女們爭相模仿,老人們偷偷抹淚
    所以就把自己的父母接過去幫忙照顧孩子,說難聽點就是「免費保姆」,等到過個幾年,孩子長大了、上學了,不用那麼費心了,這個時候「假孝順」的孩子就會把父母再重新送回老家,原因也很簡單,「孩子長大了,方將不夠住了」。
  • 幫兒子帶娃和幫女兒截然不同,兩位老人的獨白,流露出「心酸」
    01幫兒子帶娃和幫女兒大不相同,兩位老人的獨白,流露出"心酸"不過,很多父母儘管是自願幫助子女帶娃,但是與下一代人朝夕相處的過程中也很容易發生摩擦。不少老人都感慨這是"苦差事",一心為兒女著想有的時候卻得不到理解。
  • 中國姥姥如何帶娃?從早上忙到晚上,不比年輕父母上一天班輕鬆
    只有帶過孩子的才知道,在家裡照顧孩子看似輕鬆,不用考慮賺錢的事,但是只有真正做過的人才知道帶孩子有多辛苦。現在很多父母有了孩子之後迫於生計無法辭職在家照顧孩子,所以大多會請家裡的老人幫忙照顧孩子。而越來越多的家庭都選擇讓姥姥幫忙照顧孩子,一方面也是避免了婆媳矛盾,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做姥姥的都心疼自己的女兒。
  • 「你給誰帶娃,誰給你養老」73歲農村老人一句話,讓兒媳啞口無言
    昕莉說:「媽,你就在這陪我帶孩子吧,我一個人真的不會帶。」婆婆卻說:「你都這麼大了,有什麼不會帶的,你們城裡女人就是矯情。嬌氣得不行!」說完,婆婆就不顧陳揚挽留,自顧離開了。03後來昕莉才知道,婆婆回家是給小姑子帶她那兩歲的女兒。昕莉覺得很過分,在農村,姑娘出嫁就是潑出去的水,怎么娘家媽還要幫忙帶孩子?自己是兒媳,想讓婆婆幫忙就這麼難?孩子出了滿月之後,陳揚被公司派去外地出差,誰來幫忙又成了問題。
  • 老人不幫帶娃的家庭,最後怎樣了?4位29歲媽媽實話實說,很扎心
    原以為,生孩子養孩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不知從何時起,「隔代養娃」卻成了「潛規則」一般的存在,成了老人與子女之間必須跨越的一條「鴻溝」,成了一件老人不得不「扛下來」的事情。那麼,那些老人不幫忙帶娃的家庭,最後都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