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帶娃又不出錢,為啥要我孝順」兒媳的一番話,婆婆無力反駁

2020-12-18 木棉媽媽小學教育

文丨木棉媽媽

這幾年兒媳有沒有義務孝順婆婆的話題一直在網絡上升級發酵。

前幾年一篇題為「你不養我小,我不管你老」的文章在網絡上大火,有人甚至為此特意查了相關法律條文,法律規定,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但是這裡的子女指的是老人生育的子女,女婿和兒媳其實並不在這個範疇裡面。但法律之外無外乎人情,那麼兒媳究竟應不應該孝順老人呢?

大學舍友也遇到了這個問題,舍友比我晚一年結婚,晚一年生寶寶,寶寶未出生時婆婆就明確表態:我不可能給你帶娃的,我們家裡還有幾十畝地,你們還有小弟沒結婚。

舍友跟老公在北京工作,娃也是在北京出生的,婆婆指望不上,舍友生完寶寶就直接回了娘家。舍友的閨女還沒到白天,舍友弟媳就懷孕了,這時候又一次找到婆婆,期望婆婆可以幫忙待一段時間,結果婆婆還是拒絕了。

想著弟媳的孩子還有十個月出生,到時候自家閨女也都將近一歲了,親爹親媽也能照顧過來了。

就這樣舍友的閨女一直在姥姥家,每到周末舍友就跟老公回家看孩子。現在舍友的閨女也兩歲了。再熬過一年孩子就能上幼兒園了。

快到年底了,婆婆給舍友老公打過來電話要買金鐲子,舍友一聽就不樂意了,自己親爸親媽幫著看了兩年的孩子,都沒給親媽買金鐲子,連自己都沒戴上金鐲子呢,婆婆張口就要金鐲子,理由是:她們那幫老姐妹好幾個都戴金鐲子了!

因為買金鐲子這事兒,舍友跟老公吵了好幾次,最後舍友給婆婆打了電話:你想要金鐲子是吧,行,讓你兒子給你買吧,我們娘倆就走了!

舍友本想嚇唬婆婆,結果婆婆說:我就是想要個金鐲子,你都不讓我兒子買,你太不孝順了!

舍友聽婆婆這樣說,也委屈了:我生完孩子需要您帶娃的時候,您在哪裡?我們家裡添了娃,多了支出,您在哪兒?現在好不容易熬到娃要上幼兒園了,您出來給我要金鐲子了,我自己親媽養我這麼大,又幫我帶娃,我親媽都還沒有金鐲子,您既不帶娃,又不出錢,憑什麼讓我孝順你?我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您的兒子,您想這點聯繫都不存在嗎?

發洩出來舍友心裡好受多了,後來舍友給老公提出了方案:你要是想給你媽買金鐲子可以,你媳婦我為你生了娃,還忙著上班賺錢,我媽幫著帶娃帶了兩年也很辛苦,而且還要再帶一年,要買金鐲子的話,咱們就買三個,你媽、我媽還有我,我們仨一人一個。

三個金鐲子,按照現在的金價這麼一算至少要六萬塊錢,老公趕緊主動去勸自己的親媽了。

有多少不懂得將心比心,只會考慮的自己的利益?

像舍友婆婆這樣的老人,她不會想到:我和兒媳本來是陌生人,因為兒子的關係才走到一起,沒有養育過兒媳一天,婚後又不維繫婆媳關係,自己有什麼需求的時候就直接提,而且這個還是攀比和虛榮心的需求,兒媳心裡怎麼可能輕易接受呢?

有時候並不是年輕人不懂事,不知道忍讓,而是有些老人不心疼兒媳,總想讓自己年輕時吃過的苦讓兒媳再吃一遍。

有個朋友,生娃後婆婆伺候完月子就走了,當然了,婆婆的伺候僅限於做三頓飯,孩子都是朋友自己照顧。

有一次朋友的老公下班回家洗了尿布,發了朋友圈,隨後婆婆的電話就打過來了:你媳婦已經出了月子了,可以洗尿布了,涼水都能碰了,沒那麼嬌氣的,我們那會兒不都是那樣過來的嗎?

朋友為了不製造矛盾,自己忍了,買了一雙棉手套洗尿布。

其實朋友這個事兒我是挺生氣的,既然你不願意幫著一起帶娃,為什麼要去幹涉夫妻倆人之間的事兒呢?老人雖然沒有義務帶孫子,但是孩子的爸爸有絕對的義務帶孩子的呀。

如果遇到這類婆婆,保持一碗湯的距離是最好的方式。

最好的婆媳是相互理解

上周給婆婆買了一雙棉鞋,買了一條棉褲,買了一件外套。

婆婆跟小區一個奶奶說了,那位奶奶現在還穿著單鞋,她跟我婆婆一樣也是從老家過來帶娃的,在這個陌生的城市總覺得不熟悉。

昨天下班回家,婆婆跟我講:你知道保定那個姨嗎?她要自己去商場買鞋,我說這地方也不熟別給走丟了呀!她兒媳一周休兩天,怎麼不陪老人家去買雙鞋呢?

有的是老人不理解兒女,有的卻是兒女看不到老人的辛苦和付出。

就像上面棉媽說的,婆婆和兒媳本是不相關的陌生人,因為婆婆的兒子、兒媳的老公這個男人才走到一起。

兩個人的結合併不只是結合,而是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這個新家庭添了小寶寶之後,需要是雙方老人的扶持。

原來在知乎看過一個回答,感覺很有道理:彩禮不是一個家庭對另一個家庭扶貧,而是兩個家庭幫助一個新家庭。

同樣,現在社會節奏快,人們壓力大,老人帶娃其實是對新家庭的幫扶,年輕人需要理解老人的苦心,而老人也要理解年輕的不容易。只有相互理解,一家人才能更加融洽。

如果婆婆既不幫忙帶娃,又不給家裡出錢,你會怎麼做呢?你家婆媳關係融洽嗎?一起來討論吧!

我是木棉媽媽,也是小學老師,一個愛看書、愛學習的媽媽,專注孩子成長教育,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別忘了關注棉媽,棉媽將持續輸出更優質的內容。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兒媳都不樂意婆婆幫忙帶娃?到底是惡婆婆,還是媳婦多事?
    現在的年輕人都忙著工作,帶娃就成了這些年輕夫妻的一大難題。但是很多媽媽又不願意自己的婆婆幫忙帶孩子,所以要麼選擇自己受累,要麼就讓姥姥來。這到底是婆婆惡,還是媳婦多事?最近幫媽的群裡也在聊這個問題,說起為啥反感婆婆帶娃,各位寶媽說的原因,恐怕要扎各位婆婆的心了小麗:「我媽身體不好,就想著讓婆婆幫忙帶帶孩子,而且我們倆也知道孝敬婆婆。平時什麼好吃的有營養的,都先給孩子和婆婆買。可沒想到婆婆反而開始拿喬了,說我這裡不對,那裡做得不好。
  • 「我對大兒媳好是有原因的」婆婆為偏心找藉口,讓人無法反駁
    誰知,曹阿姨一臉無奈,嘆口氣說:「唉,我對大兒媳好是有原因的。同樣是兒媳婦,老大媳婦嫁過來,每天收拾家務、做飯,一點都不懶。而且,跟我們同住那幾年,她生活費從來不佔我們便宜,該她出的她一點也不耍精。我幫她帶孩子,她還給我買衣服買吃的,過年還給我包紅包,你說這麼懂事,這麼通情達理的兒媳婦,我能不喜歡嗎?」
  • 「生娃帶娃,是為母責任」,兒媳的反駁很犀利,婆婆羞愧無言
    兒媳為小家奮鬥婆婆非要催生,承諾帶娃全包,看到是孫女後立馬反悔閨蜜小圓和老公曾經是大學同學,畢業後一起回了老家,兩人都是普通家庭,結婚的時候雙方父母都給不了經濟支持,車房都得夫妻倆自己掙。婆婆眼瞅著兒媳的肚子遲遲沒有動靜,三番五次的催促小圓,且言辭激烈,小圓不得已表示:自己這幾年的時間真的很重要,等她事業再穩定一點立馬就生孩子,現在生孩子的話,怕被別人頂替下去。婆婆聽了之後趕緊表態:「你只管生,生出來後我來帶孩子,保證你能安安心心上班。
  • 婆婆幫忙帶娃和不幫忙帶娃的家庭,這幾方面差異大,很難反駁
    各方麵條件都差不多的女性,在各自有了孩子後,對寶媽們而言,婆婆願意幫忙帶孩子,和婆婆拒絕幫忙帶孩子,這兩種家庭的差別可以說還是很大的。尤其是這幾方面,說的都是事實,很難反駁。婆婆幫不幫忙帶孩子,在這幾方面差異很大①婆婆幫忙帶娃,寶媽可以上班,家庭生活條件可以更好有了婆婆的幫忙,兒媳們可以去上班工作,多一份收入,自然家庭的生活條件就更有保障一些,畢竟現在生存壓力這麼大,如果一家三口甚至四口的花銷都指望寶爸一個人,寶爸難免會吃不消。而那些沒有婆婆幫忙帶娃的家庭,寶媽就只能自己帶娃,家庭生活難免就要緊張些。
  • 58歲婆婆哭訴:自己出錢又出力,兒媳反而不領情,我錯在哪裡?
    相信此時婆婆主動幫忙帶孩子,兒媳一定會感激不盡,倘若婆婆再加上兩條,又給請保姆,又給出錢,那兒媳更應該尊重孝順婆婆。可有這樣一對婆媳,婆婆出錢又出力,兒媳非但不領情,還對老人冷若冰霜,婆婆非常難過,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看看這位婆婆怎麼說。
  • 最「刁鑽」公婆出現:年輕有退休,不帶娃不出錢,你能奈我何?
    第三種,出錢又出力,公婆既出錢又出力,可能是年輕人最滿意的一種做法了吧,既能在經濟上解決困難,又解決了孩子交給保姆的擔憂,年輕人既放心又舒心,這是最理想的境界。 為什麼養娃和養老要捆綁在一起?
  • 婆婆不想帶孫子,又怕兒子兒媳不養老,怎麼辦?過來人說得很現實
    所以那些不想給兒媳婦帶孩子的婆婆,有錢出錢,沒錢出點力,你的幫助會幫兒子減輕負擔,一家人其樂融融,又何愁養老呢?」 硬性條件具備,軟性條件偶爾缺失,婆媳之間的關係不會有太大影響,畢竟兒媳婦讓婆婆帶孩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去上班賺錢,如果老人不差錢,適當幫助一下,兒媳會更加尊重婆婆。
  • 「我白天帶娃、做家務,晚上兒媳卻讓我睡陽臺」老人的話讓人心酸
    我婆婆就問她,家裡三個房間,她為什麼睡陽臺呢?王阿姨見瞞不過去,平時又跟我婆婆關係好,就說:「我白天帶娃、做家務,晚上兒媳卻讓我睡陽臺……臨老還遭這樣的罪,不知道我上輩子造了什麼孽!」原來,王阿姨從今年來幫兒媳帶娃,就一直住在陽臺上。因為兒媳說家裡的房間,一個夫妻倆住,一個倆孩子住,剩下一個要當書房,給婆婆騰出來,他們夫妻倆和孩子就沒地方看書和學習了。
  • 《民法典》頒布,不肯幫兒媳帶娃的婆婆傻了,心理學家:亡羊補牢
    而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很重,所以從古至今都是女方嫁男方娶,生了孩子跟男方姓,婆婆幫忙帶娃。奶奶帶孫子是非常常見的現象,甚至可以說,很多人都認為奶奶帶孫,天經地義。但是,也有不少婆婆總想「反其道而行之」,圖個清閒,說什麼也不肯幫兒媳帶娃。
  • 農村婆婆,幫兒媳婦帶孩子,沒人孝順,活得累沒人疼,為啥?
    有些農村婆婆在閒聊的時候,會自嘲道:幫兒媳婦帶孩子,沒人孝順,活得累沒人疼,掙個好名聲都難。這是為啥呢?怎麼造成的呢?我們試著分析下。首先是婆婆自身地位的問題。婆婆都是上年紀了,兒子結婚之後,自己一般都是幹點家務再就是看孩子了。現在農村外出務工的挺多,婆婆的任務多是在家帶孩子,做飯,做點家務。
  • 「我有房子,有退休金,老了也不用你!」婆婆住院卻說兒媳不孝順
    結果,表妹下班回去看見小姨在家裡抹眼淚,問了才知道婆婆今天來說了一番話:讓小姨給表妹的媽媽捎個話,說表妹家教不好,讓他們好好教育一下表妹。還說小姨衛生習慣不好,看孩子的時候要注意這個那個。本來小姨就覺得她婆婆天天在家玩,不幫著看孩子,就很為表妹打抱不平,結果表妹的忍讓居然換來婆婆的批評,小姨越想越委屈,還說要不然我回家,你們重新請個人看孩子吧。
  • 「你當年給誰帶娃,就讓誰給你養老」婆婆一句話讓兒媳啞口無言
    家裡迎來了新生命,孩子成了全家的中心,帶孩子既耗費心力又耗費精力,而且培養教育是個大工程,誰幫忙帶孩子就成了個大問題。交給保姆不放心,家裡的老人就成了新手媽媽們唯一的依靠。
  • 「婆婆不幫忙帶娃,你願意伺候她養老嗎?」兒媳的回答很現實
    老公總是要出去賺錢的,請保姆來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也是不太現實的,相比這些來說,自然婆婆來照顧比較好一些。婆婆幫忙帶娃是義務嗎?」幫你帶孩子是看我自己的意願,不是我必須的責任和義務,但是等我老了之後,你卻必須要對我贍養,這是你所要必須的義務。」
  • 你不幫我帶娃,我就沒辦法給你養老,為何年輕人越來越理直氣壯?
    老人幫子女帶孩子這個問題,可以說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難題。老人因種種原因不再想幫子女帶孩子了,可年輕夫妻卻有各種原因,如果老人不幫自己帶娃,自己的日子可能就很難再過下去。有的年輕人甚至「要挾」老人,說:你不幫我帶娃,我就沒辦法給你養老。
  • 農村老人不願幫忙帶娃了,背後很心酸。孝順的孩子應該這麼做!
    不過,我身邊一位老人卻發出牢騷,寧可去養老院安度晚年,也不願再幫忙帶娃了。一、帶娃累出病,兒子兒媳不領情1、領娃辛酸淚家在農村的周爺爺和周奶奶種了一輩子地,膝下育兩子,大兒子今年43歲在農村,二兒子今年35歲考上大學在省城工作,年輕時候幫大兒子帶孩子,帶到讀小學,接著要去省城幫二兒子家帶孩子,到了城市一切顯得很不隨便,語言交流、
  • 兒媳產後,婆婆有力氣旅遊沒力氣帶娃,孩子會說話了見她叫:大娘
    2.婆婆有力氣旅遊沒力氣帶娃,孩子會說話了見她叫:大娘最近就收到這樣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兒媳產後,婆婆有力氣旅遊沒力氣帶娃,孩子會說話了見她叫:大娘。故事來自粉絲雲珊的私信,雲珊在私信中哀嘆,自己最大的悲哀就是遇到了一個「走在時尚前沿」的婆婆。
  • 「我不給你帶娃,但你必須給我養老」,婆婆耍無賴,兒媳霸氣反懟
    在小李生下女兒之後,婆婆一直不滿意,總是隔三差五的催她生二胎,但是考慮到家庭的經濟條件一般,小李每次都沒有答應。為了讓小李後顧無憂,婆婆承諾如果生二胎不管男孩女孩,自己都會出錢出力。為了不讓老公難做,小李最終還是選擇了聽婆婆的話,然而孩子出生之後,婆婆卻找諸多的藉口拒絕帶孩子,而且也捨不得給一分錢,總是說自己退休工資不多,一個月用得剛剛湊合,沒有結餘。
  • 「我去照顧外孫,兒媳就不給養老,我每月白給她2000塊錢」
    我小姨脫不開身,就跟兒子兒媳說先帶外孫,然後她每月出2000塊錢給孫子請保姆或讓姥姥來帶。當時,她兒媳很不高興,但也沒說什麼。如今,外孫帶大了,孫子也不用她帶,我小姨就想回兒子家養老。可是,她兒媳竟然說:「我不歡迎你來養老,你給誰家帶娃讓誰養你。」我小姨也很委屈,跟我們抱怨說:「我去照顧外孫,兒媳就不給養老,我每月白給她2000塊錢,我現在到底該怎麼辦呢?」
  • 現代「慘婆婆」圖鑑:出錢出力,淪為全家公敵……
    作為婆婆最大的失敗,就是:「出錢出力,最後淪為全家公敵!」按照「出錢出力」這個說法,可以把現代婆婆分為四種:給錢人不來;不給錢人來了;給錢人來了;不給錢人不來。而除了這種婆婆,還有一種甩手掌柜婆婆——既不出錢,也不出人。02 失蹤型婆婆:不給錢人不來;這樣既不出錢,人也不來的婆婆,堪稱「失蹤型」婆婆。
  • 有種假孝順正在流傳,老人有苦說不出,年輕人卻不自知!
    那天我跟鄰居阿姨聊天,阿姨說:前幾天我看到一個小視頻說的很有道理,視頻裡說,我們六零後這代人是最苦的,年輕時候要聽婆婆的話,伺候婆婆,好不容易自己熬到當了婆婆,世道卻反過來了,開始婆婆伺候媳婦了。這或許就是網上說的新型「不孝」吧!